收到《真相推理师·幸存》之后,连忙将当日的学习任务完成了,从晚上6:35开始阅读,最后一直到快10点的时候将书读完。
这是在“荐书”上中选的第一本书,等了好久,差点以为给寄没了。于是一到手便迫不及待地开始读。最后也算是不负我的期待。
此书算是改变了我对国内推理侦探小说的认识。
说起推理小说,总是会觉得外国的更好些,毕竟更经典,比如柯南道尔、阿加莎克里斯蒂、松本清张、东野圭吾等。
但是国内的推理侦探小说家,我还是没怎么接触过。
所以一开始选书的时候为此颇犹豫了一下,怕国内的作者写出来的没什么故事性,不够好看。
最后能让我一口气读完,可见还是很具备可读性的,扣人心弦,一环扣一环,只让人想快点翻到下一页看故事会怎么发展。
本书的优点还在于勘探现场等的描写很专业,用的一些术语也经得起推敲(虽然我没有去研究),读来还是感觉比较有知识含量,不会是乱说一通。
其次,故事的安排还是很吸引人的。密室杀人案,向来就是比较难破解的杀人手法,再加上穿插着若隐若现的上一代人的爱恨情仇,故事在迷雾中徐徐展开,让人有一点思路,但又被好奇心驱使着往下读寻找剩下的拼图。
此书的一大亮点在于抨击现实生活中的所谓“老年人保健品”现象。多少假广告被电视台肆意播放,多少老年人被哄骗着买下了价格不菲但对身体其实无功无过的产品,更别提其中还有不少老人的病情被耽误,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后果。
看到末尾作者称自己之前是个记者,接触了这类社会现象,决定将其写进书中,希望能得到更多人的关注。此点甚好,我想这种现象的泛滥还和国家监管不力有关。如果越来越多的人重视这种情况,不仅可以避免自身及家人上当受骗,还可以引起重视,对此现象制定针对性的法规予以监管。
此书文笔简练,不拖沓,读来较为轻松。而且每一章的开头都摘抄了经典的侦探小说中的字句,很开眼界。但是缺点也是明显的,就是文笔不够好,对人物的性格、心里描写不够细腻,细节描写不是很多,读来虽然能想象到故事情节,但是画面感就不够高清,文学性方面欠佳。而且书的封面设计也是有点不讨人喜欢,单看封面的话我是一点兴趣都没有的。并没有美感,还让人觉得阴森恐怖。
而且故事情节虽然符合逻辑且紧锣密鼓地展开,但是叙述手法比较中规中矩,人物设定有点落俗套,比如爱新觉罗·凝和沙俪两个形象的刻画,让人读到一半就不禁猜想那个看上去是坏人的其实才是好人吧?那么与之相对立的看上去很像好人的就是坏人咯。于是轻轻松松猜出人设,也是不太过瘾。而且看到一半不到,读过很多相关小说的读者估计都能猜出谁是凶手了,所以接下来的好奇心也就只剩下凶手是怎么犯案的这点了。趣味性降低了不少,连凶手的杀人动机都能自己给脑补出来。
这里要吐槽一点爱新觉罗·凝这个人物从名字到性格、外貌、谈吐都很让人出戏。作者真的要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的刻画原型到底是怎样的女孩了。感觉很假,很浮于表面,而且有点二次元cosplay少女的感觉。总之很不满意的一个角色。作案的动机也恨不能说服人,就像是作者自己意淫了一下。实在是一大败笔。
至于后头刘思渺勘探现场居然一分为三,这个也是感觉非常出戏和突兀。也许因为没有看之前的书吧,所以也不知道之前的系列是否对这一“人格分裂”的行为有过解释。看得我是一头雾水。
李家良离开后为什么一次都没有回来?答应了爱人要回来,哪怕回来旅游告别也好啊。如果是这么无情无义的人,又怎么会为爱杀人?人物的性格出现断层,这也有点膈应。
而且李家良结婚后为何没有子嗣,这点也有点刻意为之了。好像只是因为有子嗣了不方便故事的开展,所以就写他膝下无子,也是让人觉得不够真实。
看到小说中后段,作者居然闪亮登场,而且登场得也是没头没尾,描述上给人一种非常自恋的感觉,仿佛在自己的小说里把自己也刻画上不是为了故事的发展,只是满足自己的表演欲,我也是醉了。将作者自己这段删掉,也对故事发展没什么大影响。感觉作者对待作品的态度有点问题。如果《飘》、《基督山伯爵》这种名著也冒出作者本人来串场,我想那也成不了经典。感觉很儿戏。
不得不吐槽的还有一点有“哗众取宠”、“牛头不对马嘴”之嫌的书腰封上的字,什么“一直欺骗你的,其实是你的记忆”。搞得我一直以此为线索进行阅读,最后发现,mmp,根本和刘思渺的记忆没半毛钱关系。况且人家要篡改刘思渺的记忆还失败了呢,记忆要欺骗那也是“未遂”,搞不懂作者在腰封写上这么一句貌似很有玄机的话干什么。除了引人注目,吸引读者注意力以外,没别的作用了,何况还误导了读者。
总体来讲,是一部不错的消遣类推理小说。但是并没有读第二遍的兴趣。推荐给朋友还是可以的,所以如果能看到txt版本的,不建议购买纸质本。还是希望作者可以像东野圭吾学习,刻画到人性的最深处,而且让人震撼,让人哪怕知道情节也忍不住要买回家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