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的学习可能无效?

很多年轻人一直在路上奔波,不高的收入要支付罗辑思维门票,要买混沌社的会员,要去KK 的现场。

对于这样求知若渴的行为,我很赞赏。但隐隐约约又有点智商税的味道。

“我学到了最新的认知模式” 学员们简直是内心雀跃,而且自组了各种社团来互相鼓励。

娃是好娃,但你真的学到了吗?

还是满足于大脑虚拟的饱腹感?觉得自己学到了?

为什么你的学习可能无效?_第1张图片

研究一下DIKW模型有助于对这个问题的深入剖析〉

DIKW 是一个常见的认知过程模型。

简要解释一下,就是 Data 到 Information,然后是 Knowledge,再最后是 Wisdom。是说人的认知一步一步的进化过程。

为什么你的学习可能无效?_第2张图片

Data 不说了, 我觉得很多讲座讲的,其实都是Information。 且不说是不是对的Info, 而是否能从这个信息之中获得知识,其实需要个人艰苦的练习。

Caoz 有个说法,大意是 学习本来就该是艰苦的。获得了一些I,就觉得自己获得了很多W,这个跳跃未免太大了。如果I多的人就赢了的话,钱钟书比图书管理员更应该当领袖。

那么从I 到K,我觉得是一个从外到内的过程。I 是外界世界的信息,也许是扭曲的信息,比如为了卖书的情况下,说点前后矛盾不严密的话。

知识的内化,本质应该是改变你的大脑神经网络,从而更改你的行为。或者可以说,不能改变行为的,都是假知识。


为什么你的学习可能无效?_第3张图片

比如,你学习了品牌三部曲,你具备了一定的I 和少量的K 。 如何把这些信息用于指导日常的品牌建设,进而固化为你的思考逻辑呢?需要反复练习。

信息是沙土,知识是砖块。

从沙土到青砖,需要烈火长期的煅烧。

举例来说,MBA 的所有信息我都可以很快在网络找到,但缺乏严格培训,反复练习和矫正,这些信息无法内化为我的思维习惯,几乎都算不算知识。不然你以为哈佛商学院的娃两年操练超过800个案例是为什么?

而从砖块到建筑,就是智慧,K到 W的步骤。

在这一步,长期艰苦练习培育成的知识互相链接融合 。是发现事物背后的逻辑,是判断,是评估,预测,链接。

自从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不再以多读了书或者学习到一个新观点而骄傲。相反,我以学不能致用,不能跨越知行鸿沟,把已经知道的信息内化为知识,把知识内化为智慧为耻。

有人建议用写作的方法来帮助这个过程,有效但有限。一两次写作并不能真的内化知识,而是制造了“我已经掌握”的幻象。


为什么你的学习可能无效?_第4张图片

狐狸知道很多事,刺猬知道一件事。真的智慧,不只在于知识的广度,更在于思维的深度。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什么你的学习可能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