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学路漫漫

                                         几 句  感  想

--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

--申请大学只是诸多人生大事中的一件。申到名校不意味着生活一定成功,申到普校也不意味着是失败。生活之路需要一步步地稳打稳扎走下去。

--若人生比较有效的学习工作时间是五六十年,高中四年和大学四年也占到了人生1/7。尽管说时间并不够长不是决定人生成功的因素,但是它也不短。希望这段时间能够尽量有效地有意义地度过,希望他梦想成真,能够进入更好的环境和更优秀的人群比邻。

-我是怎样的妈妈?我是不是做得很失败?高中4年,我经常痛苦地反思我影响他选择的这条道路是最适合他的吗,有些决定我是不是做错了?今人以成败论英雄,孩子如愿进入了他理想的梦校,总算阶段性地划上了一个句点,也让我曾经忐忑不安的心暂时定了下来 。我期望儿子能够获得达到的,大学的录取算是给了一个认可。真心地感谢芝大啊。

作为父母的心情,可以用“一次次”去形容:

一次次升腾起希望/一次次经历失望/一次次想通/一次次放下/此所谓修行

一次次感觉无需焦虑/一次次相信尽在掌握/一次次发现全不尽然/此所谓学习

而无论怎样的修行,希冀和期望永远在那里。对孩子的期望妈妈往往不敢与人言,因希望过高则易生失望。但是母亲对儿子的拳拳之心无限厚望,如青青小草,是随季节地生发,永远地长青。

要永远地,不忘初心

                                            初   心

儿子出国读大学这条路,是从来没有任何犹豫自始至终贯穿在我们的计划的。主要是我们全部从国内体制中走来,我在本校还被保送读了研究生,而回首看六年半的高等教育我总觉得自己所获甚少,于是让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就成了规划的基石。后来纠结过的,不过是关于高中时段的选择。

小学

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就进入了平和,一所比较小而精的民办双语学校。儿子进的是国内班,比较健康愉快地成长着。班主任陶老师,是一位美女老师跟班五年,对儿子很喜爱不过小朋友们有些怕她的严厉。儿子因幼时换上哮喘体质偏弱自理能力不高,由于自己工作的忙累也出于对他自理能力的锻炼,尤其是每天接送的话孩子因忙着赶路反而更累,所以从三年级开始让他住校了。小学期间他的学习我基本不操心,担忧更多的是他的身体最怕的是他生病。儿子的优秀和自信是在班级里慢慢地显示出来的,学习成绩一直不错尤其数学英文满分的多,语文略偏弱;大的亮点是四年级加入少先队时作为全校代表主持发言(记得他说紧张得腿都在抖),还有参加几次歌唱比赛,他的童声优美清亮尤胜女孩,五年级时得到全校歌咏赛一等奖。记得他在决赛时演唱《狮子王》,自己全身心放开,起调时仰首长啸,班级里的小朋友马上热烈地鼓掌!

我一直希望孩子将来会是个心理强大的孩子,希望他将来能够快乐――这也是让他从幼儿园时代就学钢琴的初衷,希望音乐给他带来美好。孩子从4岁在三之三幼儿园时开始学习钢琴,后来搬到浦东后转入刘诗昆音乐艺术幼儿园,入小学后开始在浦东少年宫孔祥东音乐中心学习,师从吉礼老师。当时吉老师还是刚刚从音乐学院毕业的小女孩,一转眼跟随着老师已是十多年了!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他对音乐也由较早时期对练琴的抵触变成了真爱,据他说是因为四年级时迷上了一只曲子。从那之后不再需要催促他练琴,考级上音、英皇等事项也都是随着他自己意愿进行了。十岁时他有参加过十天的张怡筠博士的情商夏令营,小学期间有去浦东少年宫参加过说故事武术国际象棋游泳之类的课外班,四年级寒假时跟随学校的组织参加过澳洲夏令营住在当地人的家里。

初中

初中时直升本校幸运地分到了三班,由著名的语文老师丁雁担当班主任。6-8年级这初中三年或许是孩子最快乐的一段时光了,丁老师带着孩子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率领他们天南地北地去了不少地方,还让他们读水浒西游等四大名著,泛读金庸(我的大爱),终于把孩子带入了阅读与文学的路上。丁老师本身是位豪放的上海汉子,注重对孩子们男子汉气质的培养,并且有极强的组织能力,每次外出时都让孩子们自我管理,不仅能够毫发无伤而且大家都玩得极为尽兴,当然丁哥喜欢的也是在快归途时与随行家长来个畅饮。丁老师组织了学校里的歌会诗会等多项活动,他的超强的精力和过人的敏锐让他能够观察到并赞扬每位孩子的优长之处,每次活动都能够调动全员参加且让所有同学都感到深受关注。丁哥后面还在南山书房开了古文观止等课,给孩子们提高古典文学修养也开辟了道路。

初中时也发现孩子的慢热情况――由小学进入初中,尽管是同校但是毕竟老师同学都变换了,儿子开始时似乎表现出一种等你们来发现我的感觉,并不是遇到机会就举手往前冲的,所以很多学校活动他也是从小角色开始慢慢参加。成绩依然很好,而且渐渐大家知道了这是个聪明孩子(从小到大都怕别人这样夸他,因为小聪明最易误人。)另外在学校活动中因为老师的发现他也又崭露头角,做文艺委员,参加各种演出比如领唱刘三姐对山歌,创作班歌《少年路》的伴奏等等。

七年级(初一)下学期时,由于机缘巧合他开始跟随着牟老师(一位系统外的在自己家中授课的老师)学习奥数。这对他是非常好的体验和挑战。在此之前他在学习上听到太多溢美之词,而到了牟老师处突然被颠覆了,因为牟老师对学生的资质要求很严格,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更是要求很高。记得我当时每次接孩子时和牟老师的短暂谈话也经常有被教育的感觉――牟老师说孩子需要规划,他们就像盆景需要修剪,说放任自然发展是家长没尽心,而你欠下的将来总是需要归还。开始时他批评昕昕学习浮躁,说因为学习方法不够但是又有点聪明的天赋,导致没有充分发挥思考及努力的能动性就取得了好分数,长此以往,孩子的能力反而被扼杀了。记得孩子最初几次上课回来也闷闷地,然而某次终于在饭桌上将难题做出后,他展现出极大的快乐和一种终于入门的兴奋,眼睛里闪着光芒。牟老师教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孩子们参加新知杯,希望通过竞赛一等奖的名次让孩子们跃过中考的限制进入四大中学的大门(牟老师偏爱复旦附中)――国内高中的数学资源最为丰富,而从四大升入美国大学也是很好的一条道路。我们认为将来孩子未必要进国内高中,但是依然同意对他们这种数学优异的孩子奥数是很好的启智方法,可能对将来美国申校也有帮助。更重要的是牟老师很喜欢和孩子们聊天,经常和他们探讨数学是一种怎样的思想,孩子们就那么似懂非懂地听了很多。后来昕昕初二时在上海市新知杯竞赛里拿了三等奖,在初三的竞赛里拿了二等奖,稍可惜略差了几分没有进入一等奖,但是牟老师已经很开心。

选择

记得还是在初一结束后的暑假里,在去武夷山的旅游中排队进山洞时和马顿妈妈聊起来,关于高中的选择我们到底是争取考入国内的上海市重点高中,还是直接转入国际课程?经过探讨我们认为,这两个孩子属于理工科偏强的聪明孩子,理科孩子的人文偏弱有可能思维不够开放,去国内高中的题海战术锻炼对他们挑战不够大,因为他们可能比别人容易拿到高分,但是这样即使进入了市重点高中即使同样可以容易被美国大学录取,对他们思维的开拓以及将来的人生也并不是最好。不如直接转入国际课程,让他们有机会获得更加全面的教育。

选择了高中国际教育这条路,接下来的细选就变得非常直截了当了――AP, A-level还是IB? 从初心来讲,既是为了培养思维方式和能力,我们自然没有从分数上去考虑,而是选择了难度系数最大、侧重人文、对孩子的全面均衡发展要求最高的IB国际文凭课程。(这一点,在后来IB 的文科学习中遇到瓶颈时我要不时地想起,提醒自己不忘初心。不过初心里自然也包括相信自己的孩子能够克服弱项最终依然取得高分的希望啊 :))

还有后面的择校问题,也随之变得自然发生了……平和是母校是他从一年级开始天天背着书包去的地方,我们全家人都充满了感情,但是从几个考虑出发:一是如果12年基础教育全部待在一家学校我会担心他将来进入大学的适应性;二是希望他在国际学校思维得到锻炼更具开放性;三是平和当年开始改革,从初三起直接将学生编入国际部(之前都是高一才转),而它的这一年的课程规划师资等都还没有相应的配备。尽管包校是第一届毕业生我们有着对不成熟体系的担忧,但是它的小学与初中在上海已是颇有口碑,另外它的全英文教育也有很强吸引力,所以本着高中阶段虽不出国但尽量地与国际教育接轨的想法,怀着风险与机遇共存的期望,心仪了包校。后面通过与儿子一起探讨,鼓励他在初二下学期去参加学校宣讲去考试,待考入后我与他认真地做了个list,两个人把自己对两所学校的优缺点做了比较,最后大家达成了一致,愉快地选择了包校。那时儿子初初成长开始有了小男子汉的意识,也是我们交流中最愉快最顺畅的一段时光!在决定做出后的初二期末考试时,儿子考了全校第一名,就以这样的成绩离开了他的母校。我一直觉得,他的那点小傲气,和他小宇宙爆发后的愉悦感,我是最懂得的。

                                       国 际 高 中

四年规划

说的是四年规划,其实真的也只有3年半的时间而已。高中时代是如此匆匆啊

所有的该做的该达到的都不能等到最后。听说过有人高考最后一月发力考上了好大学,但没人听说有人最后发力进入了美国名校的吧。必须一路向前,任务一项接着一项需要去完成,也许正因如此,在他高中时尤其到了十一二年级我时时有觉得累和无力感,我想如果他选了高考的道路,我是不是要轻松许多呢

八年级结束后的那个暑假,我们过得很开心。参加平和老三班的毕业之旅,走了丝绸之路,八月份我们一家人又去了肯尼亚看角马大迁徙。

顿妈是个极有规划意识并且有先行精神的人,开学不久她就给孩子们做了个四年规划图,包括九十年级报考AP参加辩论培训比赛以提高演讲能力提升领导力,进行好的项目活动,争取竞赛奖项申请进入高含金量的夏校,十一年级准备标化,十二年级上半年全力申请等等。好的安排后面离不开长期规划,而规划后面凝聚着许多人的脑力与心力。我一直很感谢顿妈高瞻远瞩的规划,在后面的日子里我也时不时地拿它与现状对照一下。进入十年级后学校也开始对各项标化考试等申请活动做出了详细的时间指导表,我也会时不时地去对照看一下,确保我们的各项考试等计划不在时间上落后。由大学ED成功这一点,更加表明时间上的安排管理在整体上起到很大的作用。

九年级(13.9-14.6)

大致规划与活动:

适应新学校;跟上英文学习;

学习辩论:开始上英锐的辩论课程,并参加11月的上海辩论赛

创立活动:参加放学行动 4月

申请夏校:Andover

竞赛: AMC; CTY test;

九年级入学后,孩子带着新奇与兴奋进入新的体系。包校九、十年级教授的是英国的IGCSE课程体系,孩子们不分班,如同霍格沃茨学校里那样按照课表每日去赶自己的课程。凭着平和打下的良好基础,孩子的成绩不错,最大的挑战来自英文和历史。他非常努力地跟上了所有课程,最重要的是他对世界历史的学习非常认真,每周回家花的最多时间是在历史作业上。这让我非常高兴,感觉对他的人文大有帮助符合择校的初衷。他也积极努力地参加包校的三月轮换一次的各项体育活动,九年级快结束时他参加了学校的游泳比赛,小小的个子,虽游得不快但却坚持参加并完成所有比赛令我很骄傲。九年级结束时包校举行了初中毕业典礼,感觉看到了孩子的成长。

生活上他们分宿舍楼管理,开学时Peter M老先生给F house讲话时也让我觉得像进入霍格沃茨的感觉。先是三人间,后来因为前面的领导同学犯了个错,而他表现好被同学推荐进入G house,成为students leader,承担起管理低年级同学的责任也得到了一些譬如可以带手机等的福利。

活动上,按照我们规划的,从九年级开始参加了英锐的辩论培训,并开始参加辩论赛。同时他又参加了包校同学组织的afterschool公益活动。顿妈希望带着孩子们开发出一个好的IT项目,和马顿与他一起深谈了几次还带上更多的孩子头脑风暴,希望让他们想出一个愿意开发的点子。

从九年级快结束时(五至六月),很突然的,在较短时间里连续收到三起学校的incident reports,一些小事情被学校认为非常严重甚至扣上学术舞弊的帽子,因为请假事宜教研主任还电话与我连线当着孩子及几位老师的面指责他不诚实。我当时非常坚定地告诉学校我很了解自己的孩子,我也完全相信他的诚信integrity,这只是沟通的问题。一方面觉得学校小题大做吓到了孩子,另一方面也觉得他早些得到一些教训不是坏事。但是从那开始貌似孩子在新学校的热情大为减弱,而且因为犯错他也被要求搬出了“学生干部楼”回到原来宿舍并和其他两位同学挤在一间房里。

我们当年做了夏校申请,按照包校升学顾问的建议以高中体验为主选择了去了Andover高中的夏令营,他选择的是哲学课和一个电脑课。包校的国际学校时间安排也给我们带来度假的灵活性,九年级国庆我们去了千岛湖骑车环行,圣诞假期去了沙巴学潜水他拿到了open deep water dive的证书。九年级的暑假在他结束Andover夏校后我们一家人飞到美国进行了东部自由行,也顺便看了波士顿的哈佛、MIT、耶鲁等大学。

十年级(14.9-15.6)

大致规划与活动:

辩论赛: 12月份杭州;学校辩论赛

报考三门AP;  开始标化准备;

竞赛:2月份斯坦福HMMT数学竞赛

深化活动: 放学行动继续;  做数学助教

音乐:1月份参加Rock & Love海选胜出

申请夏校;(暑假自学CTY 的课程?―自学可汗大学的网上课程?);开始跟随王老师学习数学

十年级对我们是最具挑战的一年,我即使现在回忆都觉得极难下笔好难面对。而且我有些疑惑,已经是过去那么久了吗?回忆时只觉得历历在目,仿佛昨日。那些痛,还那么真切。

我发现了儿子不快乐。他的湿疹身高问题爆发。

同时我也处在了自己人生中最不快乐的一年。

14年父亲的离世,15年顿爸的意外离世,让我反思人生。我开始真正地被学习接受,学习放下。

十年级开学,接着上学期incidents report后的阴影,儿子身上看不到刚进学校时的那种意气风发和快乐感了。貌似同学之间的关系也使他困扰――包校的第一届毕业生,很多同学由外地转来且一路从低年级升上来,不是通常学校经过选拔进入的学习优等生但是可能在其他一些领域有特长,从年龄上心理成熟度上都远高于他。看着孩子困扰于同龄人常见的社交问题父母却很难解惑,我也常常感到郁闷。他的湿疹也是那时起开始较厉害地发作(也有可能是参加的游泳班不适合他)。忘不掉14年夏令营结束时去Andover接他,见到他的皮肤状态时我的心里一沉的感觉。在担忧中11月去医院检查骨龄,医生说他的骨龄已基本愈合身高不会再长,对母亲的心算是重击。他却一直很坚强心理也很稳定,对于湿疹这样的痛苦困扰也不抱怨。12月开始喝了两个月中药,发觉不再有效后换了华山中医院又是三个多月的中药。看着他仰头把那些黑黑的中药大口咕咚喝下还说不苦,这颗妈妈的心啊……到了五月份觉得不能再继续灌药了,姐姐网上为我查找到了中医拨筋的理疗方式,于是给他从六月份起连同整个暑假开始了拨筋理疗。那,可以说是太特别的体验,而终于对他的湿疹有了好的效果。孩子从小到大在成长过程中经历的这些身体上的折磨,每想起来我都泫然。他真的是个坚强的好孩子。

他的学习成绩依然保持很好,在IGCSE 考试里取得比较理想的成绩。由于学校的师资问题经历了更换IT老师的事情,新的IT老师很喜欢他。数学余老师非常欣赏他的数学能力,给了他做数学课助教的机会--老师给了他大纲让他自己准备内容给同学们上课。后来老师对我赞扬他教的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回答同学问题时很有技巧。可惜后来数学余老师离开学校,换了新的数学老师,除了给他打高分就没给别的机会了。

竞赛方面参加了美国AMC竞赛,AIME 学校忘了报名所以又错失了一年机会。冬季里参加了斯坦福的一项HMMT数学竞赛――很可惜他因为选的报考科目不是最合适没有拿到个人名次。寒假里他们考试结束后,我和顿妈飞到旧金山,带着他俩开车一路向南行进到圣地亚哥,顺便参观了西部的大学,包括伯克利、加州理工、UCLA、UCSD等。孩子们表示对学校依然无感。

我也对美国的一些著名数学夏校进行了研究,做了搜索分类,将几家含金量高的夏校挑选出来让他在15年春季一一申请,希望有机会展现他的数学能力,并且通过夏校的申请熟悉将来申请大学的流程。最后没有拿到心仪的夏校,我们也不想随便去一所一般夏校,就准备将此暑假主要用来进行标化ACT的准备并且让他拨筋理疗身体。除了参加零星的竞赛,AP的考试,自学一些网上课程,我苦于没有合适的数学资源来对他的能力进行开发。通过同学认识了财大的数学系王教授,于是在十年级暑假里昕昕也开始与王老师时常联系,在她的指导下自学大学的高等数学课程。

这个学年因为辩论课时间为平和同学做了调整,我们没办法继续上了,不过他依然愿意参加辩论赛。12月份去杭州的辩论赛还得到了很好的成绩。他继续参加放学行动,以及其他活动譬如作为英商会慈善募捐晚会志愿者等,在暑假里也参加了教授子弟小学英文等活动。IT项目后来被他们锁定要建立一个中学生对培训等学习的点评网站,但是貌似很难取得进展,我也总觉得在大人们的带领下孩子们没有真正燃起内心的动力。未果后顿妈与他们又经过探讨决定写一篇关于游戏博弈论的论文,后来我们干脆用这个背景进行两家人的周末欢聚,晚餐、玩游戏加上打牌,为了至少能够培养亲子关系为大家留下愉快时光的回忆。那段几个月的快乐时光是美好的,也是短暂的。

音乐上,他从年末开始参加Rock & Love的保护野生动物慈善音乐会排练,1月份的比赛顺利通过海选。有一首乐曲《心动》演奏完后评委起立鼓掌,说键盘手it’s incredible! I can’t express that with words. 6月份他们又参加了正式音乐会,却不如海选时那么激动人心了。

十一年级(15.9-16.6)

大致规划与活动:

辩论赛: 放弃,但有参加学校模联

活动:放学行动继续;组织学校游戏社等

标化: ACT 考试 9月;SAT2-5月新加坡

AP: 微积分AB  5月

竞赛:

数学学习:继续

音乐:Rock & Love演出; 唱歌

夏校:SUMAC

十一年级看来一切向好。首先经历了暑假的煎熬与几度蜕皮,昕昕的理疗初见成效,让人看到希望。宿舍我帮他申请了单间,居住条件改善。

十一年级,觉得一切可以按规划按部就班地进行。9月份我带他去高雄考试ACT且乐度周末,一击取得34分的好成绩超乎预期(可惜的是后来我就没有陪考的机会了,看到群里妈妈们陪着孩子不停去好地方考试,既有得玩又增加亲子感情,实在艳羡得很)。中秋节我们去婺源三清山也玩得开心。我的同学们有桥牌高手,我给他们安排了大叔们与高中生的桥牌大赛,有那么一天时间仿佛我们又回到了顿爸在时的周末。圣诞节假期他依然参加放学行动(我们则借机去了三亚),寒假里他参加了包校组织的英国大学游学,因为“也想体验一下英国的大学”,回来后说还是对申请英国大学不感兴趣,因为“太小了”。还有寒假里终于把我大爱的《三体》成功推荐给他读了--必须提一下,因为最终他写进了essay啊。记得春节时科学家探测到了引力波让我无比激动而他看着我觉得很无语的样子。从青岛回上海的飞机上,我对他的快速阅读能力表示赞赏,他小得意地回答“有能力,并不代表要去应用”。他的心情也渐渐变好。记得五月份的一天,突然听到他闭关几年后的歌声,当然这时候与变声前的童音已完全不同----顿时春意盈生,感到什么期末考/IB/SAT/申请学校…….似乎都没有什么重要了。

这一学年,数学上他继续跟随王老师学习高等数学课程,隔几周就去见老师被指导一次,我很高兴数学上终于有了领路者。这一年继续报考AMC-AIME竞赛,结果发现时间刚好与英国游学冲突,尽管他很想参加,且为此做了认真准备,我也问遍了中国区的组织者最后发现还是不得不错过(这件事也很让我感慨:非常重视的竞赛,9年级时AIME未准备好,10年级时AIME被学校错过,11年级AMC就已不能参加—可见很多机会不是一直在那里等待的啊!)。这一年的数学夏令营从12月我就提醒他要开始申请,有了去年的经验,他此次动作颇为娴熟,除了对我过早要求表示过些不满,其他事项基本不需要我多过问,认真根据夏校时间优选出几所进行了申请,记得他当时周末花费很多时间在解答各所夏校要求的数学题目上。我要求他考虑保底策略,但最终发现忽略了时间的因素――保底的居然先发来offer而心仪的在后,经过一番纠结后我们回绝了保底,一心一意等待着sumac和美加数学夏令营的消息。先被sumac defer(defer后我提醒他发邮件给学校表示诚意),而4月29日终于收到sumac的录取通知,当时真是狂喜。

这段时间因为我所在的公司业务经历大变革,我的精力被牵制很多在工作组织关系上,对他可能疏于关注了。我们的沟通一度很不错,而4月底家长会时突然发现IB成绩主要是商务成为了一个软肋,当时非常惘然又着急,后悔在IB这一关键的环节放松了关注,没有留意到新知识的挑战没有及时给他去找合适的资源进行辅助。时间上来看十一年级马上要结束了,而37-39分的预估大大低于我们的预期,于是急切地想办法在商务方面进行补习,怀着忐忑的心情希望短期内成绩得到提升以便在九、十月份能够拿到一个过得去的预估分,用于大学的申请。

六月份,我开始了在深圳工作,从地理上离开了家也远离了他。不得不相信真正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因为在深圳我和大学室友重聚了,而她是一位在一年多前把自己的牛娃儿子送入了斯坦福的标准牛妈,在申校方面有诸多心得并且热心地一一与我分享,包括听说我们会去访校她就建议一定要做芝大的招生官面试,因为这是唯一的一所在暑假期间可以安排面试的藤校。

十二年级(16.9-17.6)

1) IB:预估分之争

2) 托福

3) 择校/顾问

4) ED/EA

5) UC application

6) Offer

暑假开始他快乐的去了sumac,学习结束后又由姐姐陪着去参观了芝加哥的芝大和西北大学,并且在芝大进行了校友面试,正如我的室友所指点,一切都很顺利。然后姐姐又带他从华盛顿一路回到纽约参观了沿途的大学。他这次暑期结束后非常快乐,人也变胖了些,看着令我大为放心。而他经过游学后也坚定地把芝大作为了自己的梦校。尽管我本来更喜欢东部的学校,但是一旦看他下定了决心,我便希望他能够梦想成真。

深圳牛妈同学对我的种种指点每每让我觉得像被风鼓胀的帆,心中充满了动力与行动項;而每每回到上海家里急切地把这些与他分享后他的态度又让我感觉兜头被浇下来一桶冰水,对我的急切他表现出冷漠与反感---经历了夏校他感觉自己更加独立了,不想让我参与太多他的申校事宜――我想更重要的也许是他想把我给的压力感远远推开。

开学后IB的成绩压力让心弦再度绷紧,想着托福,ACT与IB,每样都与藤校的要求貌似有不小距离。8月底安排了一次托福考,十年级他的托福裸考成绩是106,这一次我们信心满满且在考试前为他请了八个小时一对一的老师辅导,满心以为可以一举来个115以上,成绩出来时我呆掉了:102分!问了他一句怎么回事?他说:106分够了。就如他说34分ACT够了不需要再次考试一样。我未敢多问,唯恐给他加压。所有的升学顾问(除了包校)都说最好ACT再考一次,最好托福也再考一次……我是多么希望他能再考一次啊,然而看着他的漠然我也知道那不可能了。自己的焦虑,更重要的是从托福考试中我感到压力过大对他的不利影响,使得我决定尽可能放手。因为和他的沟通变得非常困难让我感到很痛苦;同时他也由于包校指导对于他的essay的几乎不指导,感到有必要请一家顾问,于是我们达成了一致,他提出的条件是选择的顾问不能左右他essay的主旨。我联系了三家机构,最后交给他自己进行联系让他做出选择—他与huini电话聊过后,决定选择ZoomIn。

从九月份开始,我就几乎全部放手,基本不再和他过多沟通以防自己言辞不当给他过多压力,而是依靠ZoomIn来进行沟通, 基本就把心放下了决定一切依靠他们。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感觉放手的策略还是取得了成效。对于自己选择的顾问他很配合,而ZoomIn里优秀的老师们尤其是劲波的指导不仅帮助他产生了优质的论文,而且对他自我认知与提升起了很大的帮助。劲波老师也有发现他阅读能力不足的问题,还一直遗憾时间太短没能够更进一步地帮助他挖掘出更深刻的自己。有过心理学背景的huini善于与孩子们沟通与他们做朋友,关于选校的list她很认真地与儿子一遍遍讨论并且最终使得儿子听取了建议。尽管最后没走到RD的那一步,但是这所有的准备和思考过程一定会对他将来有所帮助,这也是我希望他有顾问来引导的一大初衷—不是为了最终进一所好的大学,而是能够将申校的过程真正变成一个学习的过程,一个审视自我思考世界进而提升自我的窗口。非常幸运我们有缘结识了这些优秀又有趣的朋友们。而对他的择校,我从最初的藤校期望慢慢地放平心态,到最后觉得什么样的结果都不重要,只要他尽了努力并且学到了东西。

十月初IB预估分再度出炉,同前面学校五六月份的沟通不同,孩子们经过一个暑假的努力希望提高成绩,而最终学校给的是波段里的最低值,昕的分数是37分。家长们都是焦急又气愤,用种种方式与学校沟通。我给商/英/语等每位任课老师以及学校IB办发邮件,指出他们给分的不合理要求重新给出合理的分数。而学校IB办最终又将皮球踢回了每位任课老师处,要求孩子们去和老师沟通。一场乱哄哄大剧过后,总算从商务课扳回一分(7-5-6)使总分回到38分,变成勉强可以递交的IB成绩。这漫长过程的被虐焦虑也是难以言表,连劲波与huini老师也是心中焦急但是静观其变。要回来一分倒是让儿子比较高兴,因为“有些同学一分也没要回来”。十一月份的家长会上再见到商务老师,我感到了和解,而且他也诚挚地提出儿子学习的不足之处。希望儿子经过努力可以真正地进入商务世界并且在五月的IB结业中考出好的成绩!

2016年10月20日,当然是一个终生难忘的日子。当昕昕早上爬起来打开电脑时,他看到的是来自他的梦校的“congratulations”!据说他当时惊呆了。我从前面一日的坐立不安难以入眠中释放(早些日子都努力尽量忘记此事),burst into tears,喜极而泣……

如果你读了我前面所写,相信应该不会嘲笑我的眼泪。

每个高中生的父母都不容易。很多其他妈妈们比我付出的更多。周围的同学妈妈们,不少是全职在家陪伴着孩子的中学时代,花很多的精力为他们服务,做好吃的饭菜,共同体育活动及游玩。而且她们现在还在对学校offer的等待中煎熬着。和她们相比我只能说自己很幸运。而同时也觉得不安,感觉自己没能在孩子需要的时候给予足够的支持。

这一路就这么磕磕拌拌地走过来了。我们也有很努力,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里。通过申请美国大学的漫长之路所获得的感悟就是: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那些娃儿,人们往往只看到了成功时的欢呼,而有谁知道这成绩里浸透了多少他们的默默付出和努力!有谁知道背后多少他们的父母和关心的朋友们给予的关注与支持!

回忆起孩子的成长总觉得有无限感慨,也有很多遗憾,比如小时候没能够把他的身体带得健健康康,没能够在他幼时多多陪伴--当时我工作太忙主要是靠外婆在带他,而寒暑假他就基本跟着老人们回到青岛--当时我有担忧对小小孩儿来说离开母亲会不会让他甚少安全感?我也后悔在他小的时候没能足够温柔耐心的陪伴,那时经常七八点钟才疲惫地回到家里,和孩子共度的时光多么有限!记得幼儿园时一次我九点多回到家,看到昏暗的灯光下他身上家紧裹着连身的黑色舞蹈服歪在奶奶身上睡着了,奶奶说因为今天学了舞蹈他不肯脱衣执意要等妈妈回来看看,当时我是多么心疼!还有一次,我中间回青岛去看他,临行前和他去照了相片,据姐姐说我离开后他就把相片搂在怀中抱着,到中午睡觉时嘴里还嘟囔着:姐,你看,姐你看……原来他是在学妈妈和大姨说话的口气......这些情节,每每想起都是妈妈心中的痛。在他最需要我的时候我往往忙于工作,而当我能够给他更多陪伴时他已经成长到独立了。

有人说:“我钦佩一种父母,她们在孩子年幼时给予强烈的亲密,又在孩子长大后学会得体的退出,照顾和分离都是父母在孩子身上必须完成的任务。亲子关系不是一种恒久的占有,而是生命中一场深厚的缘分,我们既不能使孩子感到童年贫瘠,又不能让孩子觉得成年窒息。做父母,是一场心胸和智慧的远行。不仅仅是做父母,人生的许多时刻都应该懂得进退。”

无论之前有多少遗憾,到了今天,甚至就是在正在进行的申学的这个过程里,我已经需要也努力在学习“得体地”退出了。孩子从生活里从这个艰苦的申学过程中在一日日地学习和成长,而后面的人生,从大学的生活开始,就要依靠他自己去规划和努力了。

高中时代虽未结束,而申校长路已画上一个句点。

大学四年即将来临,尽早规划起来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申学路漫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