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票为什么只要9块9?——价格战

在线选座价格战根源是什么?

当haru还在上大学的时候,动辄80、120的票价让人荷包紧缩,看电影是个多么奢侈的事情。但是现在呢,随便打开哪家选座app,满眼都是9.9元、14.9元送爆米花。是什么因素导致选座app的价格战如此激烈呢?

B端来看,

1、从影城利益角度来看,平日上座率不到10%,即使是周末热片上座率也基本在40%以内,有大量的闲置座位无法产生经济效益。而电影票成本结构上,固定成本高、变动成本低,影厅多一个观影者对影院来说基本没有增加额外变动成本,这导致影城会尽可能的追求高上座率。此外,影片座位不是实物产品,无法保存到第二天再出手,会促使影城促销出售。因此存在影城给选座app按最低限价结算价,甚至影城自己贴钱做活动的情况。这给选座app价格战降低了成本、创造了环境。

2、从各家选座app角度来看,竞争者争夺市场份额暂未考虑盈利能力,无法形成有效的行业价格标准以保证整体行业利润空间。竞争者的市占目标导向,而残酷的现实是大力度补贴即便换来了一时的市占上涨,补贴一停止市占就会回落,所以价格战一旦开始只能一轮接着一轮地砸钱,等着哪家资金链断裂偃旗息鼓或者合并来终止这场战局。这是如此长期持续的价格战在B端的原因。

C端来看,

1、从产品差异性角度来看,不管用户在哪家app买票最终观影服务提供方都是第三方影城,观影体验无差异性,而app的购票过程用户体验也基本没有区别,这导致app的用户黏性特别弱,因此用户很大程度上根据价格选择是否购买,基本不存在品牌忠诚。用户价敏,这是价格战在C端的原因。

2、从用户信息收集角度来看,手机app的广泛运用,导致用户非常容易就能查到各家app的同部影片的价格,甚至还有专门比较电影票价的app了。一旦存在价格劣势,那么用户就会马上知道自己买贵了而跑到其他比他便宜的竞品那里去。对于基于微信、淘宝起家的选座电商而言,它有强大的用户基础和用户通知渠道,在用低价吸引用户上非常有优势。

选座票务无法靠价格战走向胜利

上一节解释了,为什么选座票务行业价格战一轮接着一轮(参与者的市占目标导向、满足影城剩余运营利益、无产品壁垒和用户黏性)。

常规来说,战争总能定出胜负,如下图所示:

电影票为什么只要9块9?——价格战_第1张图片

当年滴滴快的打车软件补贴之战,最终也是靠合并终战。合并后的巨头滴滴靠着垄断优势终于无需再如此疯狂烧钱。但相比打车行业b端车队渠道的建立壁垒难度,选座票务行业由于相对集中规范的院线制度建立B端合作渠道难度相对较低。

因此,haru觉得选座票务行业的特殊性,价格战无法定夺胜负。

1、仅作为购票平台、实质服务由影院提供,就不用提用户黏性,C端壁垒无法建立。

2、出于平衡多家app从中获利的目的,强势地位的院线也不会眼瞅着一家独大,B端壁垒无法建立。


诗和远方、苟且的眼前

理想的来说,为提高整体行业智商,避免每位行业参与者的潜在利润因其他参与者降价而陷入无休止的价格战中,各位行业参与者应该参考以下执行:

1、保持获利心态:不应只是思考自己的利润,还应思考整个行业的总体利润和可持续性。不过现实是市场份额是拉投资的鱼饵,而盈利目标导向经常只发生在公司准备上市前期。

2、避免主动发起价格战:每次价格措施都应深思熟虑,并合理判断竞对对介个措施的感知和举措,阻止所有可能引起价格战或激化现有价格战的行为。

3、建立你的核心竞争力,如差异化产品、优化成本结构、行业领导力。


haru碎碎念:

各家选座app是你亏5000万、我亏1亿的烧着,更多时候真是刀架在脖子上不得不动,不跟着烧钱市占就跌。尤其初期市占第一但没有建立起防守壁垒的,一旦出现价格劣势用户流失和市占下滑的速度更是泪奔,补贴的成本也因为盘子大而池子更大,补贴保持价格无劣势真是无奈啊无奈。

在此之外,也看到猫眼电影在做一些新的尝试。在C端通过退改签服务、影讯、社区等提升产品差异性,B端上预算下放,期望一线BD能更高效的使用预算并从商务角度换取B端供给优势。另外寻求影业端上游的发展,也算是一种寻找突围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电影票为什么只要9块9?——价格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