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尽全力,过着平凡的一生---书评:月亮和六便士

用尽全力,过着平凡的一生---书评:月亮和六便士_第1张图片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月亮和六便士》

        读《月亮和六便士》的时候,是去年冬天,长假来临的前两天,我们一群人坐在偌大的体育馆里,周围几台空调,丝毫驱散不了硬板凳的严寒,台上的专家极尽所能的讲述着“幸福课程”,幸好带了一本书来,我心里暗自庆幸……

    翻开书,前面是译者李继宏长达二十多页的导读,从毛姆生活的时代,到当时的文学流派纷争,再到毛姆的个人生活,实在是详尽的导读。不过我看到一半,迫不及待进入正文去了。

    小说以一名写作者的口吻讲述,就整部小说而言,可分为三个大的部分:开篇到第十七章,写作者认识了特斯里克兰的太太,借此了解到了股票交易所的经纪人斯特里克兰在伦敦的生活,他的太太是一位出色的家庭主妇,他们还有一个十六岁的儿子和十四岁的女儿。四十岁的斯特里克兰五官端正,善良、诚实,也无趣;他的太太风韵犹存,他们过着无灾无难的日子,注定在不知不觉中变老,然后看着一对儿女长大成人,成家立业,最后他们寿终正寝,入土为安。

    这肯定是人世间无数对夫妻的故事,这种生活模式有一种简单之美。它让你想起平静的涓涓细流,蜿蜒流淌过翠绿的牧场和宜人的树荫,最终涌入浩瀚的海洋;但大海如此平静,如此沉默,如此漠然,乃至你突然感到莫名的焦躁。

        告别这种简单之美,斯特里兰克毫无征兆的离家出走献身艺术,留下一封“我已经决定要和你分手……我不会回来的。我的决定不会改变”的信以及太太和周围人的各种猜忌与无限遐想怀疑。

    第二部分从十八章到四十四章,写作者客居巴黎期间和斯特里克兰交往的事宜。这期间有画家斯特罗夫和他的太太与斯特里兰克之间发生的故事,斯特罗夫将病重的斯特里克兰接回家悉心照料,后者与他的太太布兰琪发生感情,最后以布兰琪自杀告终。普遍认为,这些故事情节是以画家高更为原型的。

    世道艰难,人心险恶。我们不知道自己何以会来到人世,也不知道死后将会去往何方。我们必须保持非常卑微的心态。我们必须懂得安详的美好。我们必须过着安分守己的日子,以免引起命运女神的注意。让我们去寻求那些朴实无知的人的爱情吧。他们的愚昧比我们的学识更为可贵。让我们学会沉默,偏安于仅可容身的小角落,像他们那样驯服而温和吧。这才是生活的智慧。

      斯特里兰克巴黎生活可谓贫苦交加,生病之后一个人又冷又饿躺在阁楼上无人问津。他的画家朋友斯特罗夫实在是热心肠的善良人,哪怕斯特里克兰对他的画作总是冷嘲热讽,但他不甚在意;哪怕他的妻子布兰琪抵触不欢喜,他还是说服妻子接特斯里兰克在家里照顾他;后来因为特斯里兰克,他和布兰琪分手,布兰琪喝下草酸自杀,斯特罗夫还是试图看望斯特里兰克,似乎在他心中,这个脾气刁钻古怪的画家就是神一般的存在……看到这些,我们心中对斯特里兰克的情绪也逐渐平复下来。


      第三部分,从四十五章直到五十八章全书结束,写作者机缘巧合去了塔希提,从多个人物那里了解了特斯里克兰生命中最后的岁月,那些发生在原始部族塔希提岛上的故事。斯特里克兰在塔希提岛各种打零工卖苦力维系生活,后来和爱塔结婚生子,靠着塔拉瓦奥的土地上椰树过活。最后的岁月里,斯特里克兰患上了麻风病,留下了四面墙壁从地面到天花板全覆盖的奇怪而复杂的画作,这是他患病以来呕心沥血之作,完成之后跟随他的死亡,付诸一炬。

    我总觉得有些人没有出生在正确的地方。偶然的命运将他们丢到特定的环境里,但他们总是对某个不知在何处的家乡念念不忘。他们是生身之地的过客,从孩提时代就熟悉的林荫小径,或者曾在其中玩耍过的热闹街道,都无非是人生路上的驿站。他们始终把亲友视如陌路,对生平仅见的环境毫无感情。也许正是这种疏离感推动他们远走高飞,去寻找某种永恒的东西,某片能让他们眷恋的土地。也许正是某种藏得很深的寻根意识,敦促这些天涯游子重返他们的祖先在湮远的太初便已离开的故地。有时候,人会偶然造访某个地方,却神秘地感到这里就是他的归宿。这里就是他朝思暮想的故乡,尽管周边的环境他从未见过,尽管当地的居民他素未谋面,他却愿意安顿下来,仿佛这些都是他生来便已熟知的。在这里他的心终于不再躁动。

        对斯特里兰克来说,也许塔希提的艰苦岁月和曾经的伦敦没有什么异同吧,尤其是看他当他得知自己病症之后的平静,更或者他在这份宁静的艰苦中,找到了自己心中一直追寻的归宿,某种生命之外的永恒...…



      这部小说完成于1919年,毛姆坚持现实主义的写作之路,在这部小说当中,每个人物的遭遇、生活的环境都真实而可信,但是这份真实可信是借着叙述者——一名怀才不遇的作家之眼看到,借着他的满怀审慎态度的嘴巴述说的。在小说当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句子——“我所做的猜测都是毫无根据的”,对人物的描述,很多次都是前后不一,比如对斯特里克兰最早的猜想是“弱不禁风,其貌不扬的样子”,后来见面,却是“魁梧雄壮,手和脚都很大”,这样的例子在小说中每个人物的身上比比皆是。我想,这大概表达了作者最重要的一种态度:不轻易评判!

      整部小说都是从旁观者的视角观察和描述的,他作为读者的眼睛带着我们往前走,偶尔停下来谨慎而克制的发表一些自己的见解,然而这些见解所提供的,更多的是思考,而不是答案。对于抛家弃子甚至让帮助自己的朋友都家破妻亡的斯特里克兰,叙事者在第二部分总是以一种鄙夷甚至嫌弃的态度视之,但这些都不妨碍斯特里克兰去世时读者对他的同情、敬仰。叙事者从不评判,也不会给去结论或者答案,他只是一路带领着读者思考而已。

    这种思考在小说中俯拾皆是:

做自己做想做的事,生活在自己喜爱的环境里,淡泊宁静、与世无争,这难道是糟蹋自己吗?与此相反,做一个著名的外科医生,年薪一百镑,娶一位美丽的妻子,就是成功吗?我想,这一切都取决于一个人如何看待生活的意义,取决于他认为对社会应尽什么义务,对自己有什么要求。

卑鄙与伟大、恶毒与善良、仇恨与热爱是可以互不排斥地并存在同一颗心里的。

我们每个人生在世界上都是孤独的。每个人都被囚禁在一座铁塔里,只能靠一些符号同别人传达自己的思想;而这些符号并没有共同的价值,因此它们的意义是模糊的、不确定的。我们非常可怜地想把自己心中的财富传送给别人,但是他们却没有接受这些财富的能力。因此我们只能孤独的行走,尽管身体相互依傍却并不在一起,既不了解别的人也不能为别人所了解。

      作者在书中有一句话“作家更关心的是了解人性,而不是判断人生!”毛姆用对月亮和六便士的探讨去了解真实的人性,启发读者思考,这不是非黑即白的判断所能做到的。

      一口气看完这部小说,走在雾霾沉沉的冬日街头,突发奇想,能不能用专家口中的“幸福”来界定哪怕是小说中任何一个人物呢?如果能,该是谁?如若不能,那真实的人生岂不是和所谓的幸福遥不可及!这就是真实的现实——用尽全力,过着平凡的一生!


用尽全力,过着平凡的一生---书评:月亮和六便士_第2张图片
吕克·贝松《碧海蓝天》

          回忆起这部小说,想起了一部久远的电影-----碧海蓝天。电影的主人公雅克从小生活在希腊海边,年幼时父亲潜水丧生大海。后来参加潜水大赛,好友恩佐也丧生大海,在雅克心里,大海就是最后也是最好的归宿,他坚信在大海的深处会有美人鱼。

你知道怎么才会遇见美人鱼吗?

要游到海底,那里的海更蓝,在那里蓝天变成了回忆,

躺在寂静中,你决定留在那里,

抱着必死的决心,美人鱼才会出现。她们来问候你,考验你的爱。

如果你的爱够真诚,够纯洁,她们就会接受你,然后永远地带你走……

      最后,雅克放弃了生活,放弃了爱情,放弃了已经怀孕的女友乔安娜,选择了深邃的大海。记得当时看电影,很为乔安娜难过,但她爱上雅克,也正是因为他湛蓝如大海般的眼睛。这是一个无法开释的死结,雅克的执着,乔安娜的执着,都因着一片蔚蓝,走向不同的选择……整部影片除了无边的大海,还有无边的细腻与无尽的蓝色调抑郁,这是法国文艺片特有的调调。不过这种抑郁之后,会多一份平静与坦然,适合在忙碌之后拿来换个世界,换个视角,能让自己慢下来。


用尽全力,过着平凡的一生---书评:月亮和六便士_第3张图片
许巍《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宣传海报

      05年的时候,许巍留着满头长发,抱着一把吉他,一脸热血喷张的表情,呐喊着“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你对自由的向往,天马行空的生涯,你的心了无牵挂……”  听着他的“曾梦想仗剑走天涯,看一看世界的繁华”,一晃眼十几年过去,再出新歌,海报上的他中正平和,普通的就是一枚中年男子,如果硬要打上“许巍”的标签,也只是那一份灵动的调皮吧。这是许巍唱的第一首不是自己创作的歌曲,从告别母亲,离别爱人,到寄语孩子,有别于前面反复述说自己的稚嫩,在三代人的诉说,感受青年到中年的博大与成长。许巍的声音听来多了一份平静,要面对眼前的苟且,也看到诗和远方的田野,打动我们的是那份真实与坚持背后的温暖。

        天马行空的将这些东西拉扯在一起,冥冥之中总觉得他们有些异曲同工殊途同归之处。无法成为企及特斯里兰克的生之苦难死之荣耀,那就愉快的服下吕克·贝松的这片阿斯匹林,和着眼前的苟且,期盼着偶尔的诗和远方,过好平凡的一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用尽全力,过着平凡的一生---书评:月亮和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