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君臣佐使”看中药组方

看过中医的朋友们都知道,中医师通过望闻问切的诊断后会开出一张由各种中药组成的处方,其中的每味中草药的用量也都很清楚的标注着。而这张处方疗效的好坏,一是取决于对证与否,二是取决于处方中药物的配伍组合是否合理,是否有法度。这里说的法度也就是制方的规则,中医称之为君臣佐使。君臣佐使的提出借用了古时候对国家官吏设置的提法。《内经》“主病之谓君,云: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君臣佐使正是药物配伍后形成一张完整处方的基本组织形式。

清代吴仪洛进一步解释说:“主病者,对症之要药也,故谓之君。君者味数少而分量重,赖之以为主也。佐君以为臣,味数稍多,分量稍轻,所以匡君之不迨也。应臣者谓之使,数可出入,而分量更轻,所以备通行向导之使也。此则君臣佐使之义也。”

“君臣佐使”在组方中的配伍原则

君药

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其药力居方中之首,用量较作为臣、佐药应用时要大。在一个方剂中,君药是首要的,是不可缺少的药物。

臣药

有两种意义,

一是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的药物。

二是针对兼病或兼证起治疗作用的药物。它的药力小于君药。

佐药

有三种意义,

一是佐助药,即协助君、臣药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的兼证。

二是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缓君、臣药的毒性或烈性。

三是反佐药,即根据病情需要,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佐药的药力小于臣药,一般用量较轻。

使药

有两种意义,

一是引经药,即能引方中诸药以达病灶的药物。

二是调和药,即具有调和诸药作用的药物。使药的药力较小,用量亦轻。

这种组方原则是科学的,有良好的实践效果。以生活中常用药六味地黄丸为例,组方中熟地24g,山茱萸、山药各12g,泽泻、牡丹皮、茯苓各9g。用于滋阴补肾,方中重用熟地滋阴补肾,填精益髓,为君;山茱萸补养肝肾,并能涩精,山药补益脾阴,亦可固精,共为臣;三药相配,自养肝肾脾,为“三补”。配伍泽泻利湿以泄肾浊,防熟地滋腻之性;丹皮清泄相火,并制山茱萸之温涩;茯苓淡渗利湿,助山药之健运。三药为"三泻",渗湿浊,清虚热,均为佐药。(新浪中医)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君臣佐使”看中药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