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们每做一件事情之前都会有一个计划,这个计划用最简单的词汇表达出来,就是“举意”,也就是表明这件事的动机。举意在阿语里读作“乜贴”,所以也称“举乜贴”。其实,举意不是新造词,而是汉语里本来就有这个词汇,最早出现在杜甫的 《凤凰台》一诗中,“坐看彩翮长,举意八极周。” 苏轼在 《赠杜介》一诗中写道:“举意欲从之,翛然已松杪。”《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一也有:“湛湛青天不可欺,未曾举意已先知。”
举意有表明态度的意思。态度决定了人对一件事的认真程度,比如轻重缓急,做多大,做到什么程度,投入多少等。所以,同样的事情,如果举意是好的,那么结果便是好的,如果举意出了问题,那么,就不会产生好的结果。换句话说,一旦人的举意不端正,他的认识就有问题,态度就有问题,这件事最终是不会做好。
举意是言明动机的一种方式,就如任何改变,首先是要想改变自己的思想。人们做任何一件事情,动机是非常重要的前提。所以,动机一定要善,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乜贴要举好”。那么,什么是好乜贴呢?简单地说,凡是有利于社会大众的就是好乜贴;凡是自私自利的就是不好的乜贴。
举意是下决心后的宣言。当人们对一件事情开始关注,并有了开始做的意向,就有了举意。意识本来是一种不受身体局限的物质,也是一种带有定向性的能量。它有能力改变事物的性质,甚至可以使它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这种能力往往是超越时空限制的。所以,举意就是下决心去做,并且把意识限定到指定的方向。
举意是信士一切功修的前提。因为信仰乃道德之母,道德乃意念之根,意念乃功修之本。也就是说,假如没有信仰,道德就是无源之水,无从谈起,所以有道德之前先得有信仰才行。人的德行与自己的信仰是成正比的。你有十分的信仰,就有十分敬畏心,言行自然就是规范的。你若连造物主都在怀疑,那大脑的运行就毫无秩序可言了。
信仰的虔诚度决定了道德的高度;道德修为决定了意念的成分,之后的举意便会产生善行善为。这几项是环环紧扣的。我们一定要弄懂这个道理,做任何功修之前,先要理顺自己的意念,只有在有了好的举意,端正的“乜贴”之后,所做出的事情才会有效果,有好结果。
今天,我们所作的任何事情,其实都源于当初的一个举意。这些年来我一直从事民族文化公益事业,发现我们民族的人才不少,但大家缺少交流的机会。尽管现在有微信群,但书画家的群里全是书画家,企业家的群里全是企业家,不能跨行业、跨领域交流。所以今年年初,我举意建一个综合群,把本民族各行各业的人才邀请进来,搭建一个交流和学习的平台。所以,这个群就是一个举意。
举意的“意”,指的就是人的“意识”。长期以来,人们在不断探索物质是从哪里来的?最后发现物质是从念头里产生的。那么,念头又是怎么产生出来的?最后发现念头是意识生成的。这个发现很关键。因为它证实了经典中的一段话,真主说:“他是天地的创造者,当他判决一件事的时候,他只对那件事说声‘有’,它就有了。 ”(2:117)今天我们看到的一切事物,皆来源于真主的意欲,也就是一个意念。
意识决定物质这个理论,是哲学家和科学家争论了几千年才得出的。随着量子力学的发展,科学家们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比如,美国科学家琳恩•麦塔格特发现量子的最小单位里面是空的,没有任何东西。量子碰撞时产生的频率换算成我们的常识,也就是一种信息,相当于人类大脑里的一个念头。所以,举意是一切事物的开头和意义,这已成为科学界和宗教界最统一的认识。
今天的世界之所以出现许多糟糕的现象,就是因为人们的举意出了问题。具体表现为私欲作祟,“我”字作怪。人们背离了易思俩目正信,表面上看是为人类、为人民大众服务,其实都是在为自己的私欲拼命。而易思俩目教导人们无论做什么,首先要有个好的、明确的举意,然后和自己的私欲做斗争,严格执行自我节制、自我反省、自我批评的制度,不给邪魔留一点空子。
所以,今天我们做任何事情,举意是至关重要的。那些掺杂自私自利意念的“善功”,是没有结果的,也许在当下看起来也有些“成果”,有的甚至看起来还非常辉煌。但在后世里,在真主那里却是没有任何报酬的。有些事情,岂止是没有报酬,甚至还要被清算罪过,遭到严厉的惩罚。
据艾布胡莱莱传述,穆圣说:“后世第一种被审判的人,是为主道而殉难的烈士,天使把他带了出来,把他应该享受的恩惠显示给他,他看得清清楚楚。真主说:“你为什么效命疆场,奋勇杀敌呢?他说:“我为你而战斗,然后杀身成仁!”真主说:“你撒谎了,因为你奋勇杀敌,目的就是想落个英雄的美名,你已经被人们歌颂过了。”真主说罢,命令天使把他脸冲地投进火狱。
第二种人,是那孜孜向学、诲人不倦,每天诵读古热阿乃天经的人。天使把他带了出来,把他该享受的恩惠显示给他,他看得清清楚楚地。真主说:“你为什么辛苦地读经、学习呢?”他说:“我是为你而学习,并诵读你的经典。”真主说:“你撒谎了,你学习的目的只是为了博得学者的美名,你读经只是为了让人们说你是个诵读家,你的目的已经达到了。”真主说罢,命令天使抓着他的脸,把他扔进火狱里。
第三种人,是钱财很多的富人,他施舍的也很多。天使把他带出来,把他应该享受的恩惠显示给他,他看得清清楚楚地。真主说:“你怎样处理了自己的财产?”他说:“凡是你喜爱的事业,我都施舍了。”真主说:“你撒谎了,你施舍的目的只是想让人们称呼你为慈善家,人们确已称赞过你了。”真主说罢,命令天使抓着他的脸,把他投进火狱里。
在这段圣训之后,穆圣又说:“你们当求真主保佑,免堕入苦恼的陷井。”有圣伴问:“真主的使者啊!苦恼的陷井是什么呢?穆圣说:“就是火狱里的一道火渠,火狱每天求真主一百次摆脱它的炎热之苦。”圣伴又问:“真主的使者啊!什么人进这条火渠呢?穆圣说:“那些爱夸功吹嘘的念经人进它!”
年轻时在寺里学习,每次讲到这几段圣训,我的心情都十分沉重,是啊!一切功修,关系到举意。无论多么神圣的事业,多么“高大上”的职业,如果举意出了半点差错,就会前功尽弃。其实,上面圣训里提到的三种人,几乎包括了今天我们所有的人。今天,有些人看似在干教门,结果会怎么样?真主至知!
据艾布赛尔代传述,穆圣说:“将来到了毫无怀疑的后世,真主把人类集合起来,这时候,一个天使高呼道:谁是那为真主服务而骨子里含有为他人的成分者?那么就让他向真主以外的人求功领赏吧!因为真主是不需要任何配偶的啊!”(求主护佑我们,不是这种人!)
以上这些圣训,都是来自陈克礼烈士翻译的《综合各大圣训集》。我对个别词汇做了修饰。由于这些圣训我在少年时期曾经读过,并逐段抄写过,所以早已渗入脑髓了。它深刻地说明了一个道理,凡是举意不端正的事业,无论多么冠冕堂皇,看起来是多么大义凌然,都不会有实质性的结果,最终都不会得到真主的回赐。
自古以来,有多少奋勇杀敌的烈士,让我们敬佩不已,结果却是他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个人的英雄感。可见,伟大与可笑,只差一个举意。举意出了问题,即便是搭上性命也是白白地牺牲,不会得到最美好的结果。凡是为了满足自己虚荣心的功修,无论叫个什么名堂,做出多大的成绩,从功修的角度而言,都是不被接纳的。
古代是这样,今天也是这样。有些人的所作所为,看似在干教门,其实是在借机吹嘘自己,也就是一个打着教门旗号搞投机钻营的活动而已。他不顾一切地表现自己,无非是想获得英雄的称号。他所做的善事,不过是标榜自己的载体。所以,大家看到的只是他的个人英雄事迹,而真主看到的,却是他自私自利的本质。
如果一个人把自己的精力奉献给主道事业,甘愿默默无闻地做些实事,事情的规模虽然不大,只要他不大吹大擂,穆思临大众也是有目共睹的,会给他做好杜瓦,当然也会得到真主的回赐。由此可见,举意非常重要,举意的重要性超过了事物的本身。所以,在真主那里,任何事物都是外围的包装纸,核心价值的东西只是他起初的那个“举意”。
陈克礼烈士在这段圣行的后面加了自己的注释,他说:易思俩目主张严格的“虔诚性”,就是说无论做任何事情,都要全神贯注,思想集中,不能胡思乱想,不要这山看着那山高。同时,我们做任何事,都要目的正确,虔诚只为真主。真主才是真理与正义的象征。人人能如此认真地工作,那么世界就不会不进步。
穆圣说:“我们从小战斗上回到大战斗上,小战斗是和敌人作战,大战斗是和自己的私欲作战。”消灭强大的敌人容易,因为它是明显的,暂时的,许多人共同行动的。而消灭自己的私欲却很困难,因为它是稳藏的,长久的,是自己单独要面对的。
穆圣告诫我们消灭私欲的办法就是不贪图尘世的浮华,让我们不要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和眼前的享受,而做出贪污、剥削、掠夺等非法的行为。并不是让我们一脚踢开“顿亚”,作出世的打算。穆圣说:“今世是后世的农场。”就是让我们把“顿亚”认识清楚,治理好,将来才有收获。
陈克礼烈士对前面圣训中提到的“念经人”也做了注释,他说有的人念经是为了名,有的人是为了利,有的人是为了造势,有的人另有所图。总之,出不了一个“我”字范围。他们钻营的方法,有的是嫉妒怀恨,有的是在维护教派,有的是背谈攻击,有的用尽其他不齿的勾当,总之,出不了一个“吹”字范围。无论怎么讲,真主惩罚的都不是“虔心敬意为真主”的人。
先贤烈士的说得太好了,这些句子今天读来,依然感觉新鲜,这些现象今天依然存在,并有过之而无不及。一个“我”字当头,让我们对许多“学者”失望透了。远看他们所做的事情,好像是在干教门,走近了再看,他们总是把名放在第一位,处处表现的是“我”字。只要你看看朋友圈就知道了,凡是某些“学者”所写的文章,基本上都会在标题前先写上自己的名字,典型的“我”字当头。
那些年读陈克礼的这些文字,惊恐得夜不能寐,句句敲打着我的灵魂。现在重读陈克礼,依然是心情沉重,低头看某些情景,真是不忍直视。我们的人做事究竟多少是为了真主,多少是为了名利?尤其我们这些写书法写文章的人,都是在名利这个大染缸里扎猛子,谁敢说自己干干净净,一尘不染?谁敢保证自己一点名利思想都没有?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反省并忏悔。
2
《奈萨仪圣训集》中欧麦尔传述:穆圣说:“一切工作,关系举意。每个人将会获得自己的举意。谁迁徙是为了真主及其使者,则其迁徙是为了真主及其使者;谁迁徙是为了谋求现世或聘娶妻室,则其迁徙是为了他所为之而迁徙的。”这是一段很著名的圣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乜贴要举好”的出处。
有些人做某件事情,并不是因为自己想做才做的,而是看到别人都在做,自己就去跟风,这种现象很普遍。这样的事情怎么会有好的举意?所以,做这些事情不仅没有什么好处,也会伤害自己。举意错误的工作,不仅白费力气,甚至更糟糕。因为意念会导致人的生理发生改变,错误意念下所做的事情,可以让人的身体某些部分发生改变,这就是某些人容易患慢性病的原因。
今天,“举意”一词已成为穆思临最常用的词汇,甚至是专用词,常常与阿语中的“乜贴”并用。穆思临无论大事小事,公开的、暗藏的,每做一件事,几乎都会用到。因为每一件事都是自己心里的所想所思,不可能是毫无意识的。即便是开玩笑,那也是脑海里先有这种意识。所以,在易思俩目看来,举意比事情的本身更重要。
任何事物,举意不同,性质就完全不同。比如在群里发红包,可以是为了让大家热闹一下,也可以是举意待客的“乜贴”,甚至完全超出了我狭隘的理解,是更大的一种取悦真主的举意。其实,不只是发红包,领红包也是一样的,也是一种美好的举意。因为这是同一件事情的两个面。就像请客一样,无论你准备了多么丰盛的宴席,如果没有人来,这个举意也无法落实。
举意是一切功修的条件。比如我们做礼拜,必须先要用一段明确的“举意”来说明自己做什么拜?礼几拜等。比如礼晨礼前心里先要想想清楚,口中也要默读:“我举意做晨礼的两拜主命拜”,然后抬手念大赞词,入拜。如果礼圣行拜,那就默读:“我举意做晨礼的两拜圣行拜”。如果是晌礼,那就默读:“我举意做晌礼的四拜主命拜。”以此类推,做什么拜换上什么词。
因为举意是个人意念、动机、初衷的综合,所以,最好用自己的母语来表达,这样才能完全表达自己的意思。为了怕人们落于俗套,把举意搞成形式,前辈学者们不主张用阿拉伯语来读。也许当时伊朗离我们较近,以及波斯语的语法和汉语接近,国人更容易理解,所以就用波斯语举意。波斯语把礼拜叫“乃玛孜”,小净叫“阿卜代思”,直到现在,我们老家人依然把做礼拜叫“做乃玛孜”。
正因如此,我认为礼拜时的其他念词,尤其是站立时诵读古热阿乃天经部分,应该用阿拉伯语诵读,这是别的语言无法代替的。但入拜前的举意部分最好用自己的母语读。这样的举意才是发自自己内心的、明确的、有效的。穆思临聚居区真还有这样的情况,看村里人都去做主麻,自己也就跟着去了,这时的举意更为重要,它能把虔诚因为真主和盲目从众区分开来。
朝觐、出天课等功修都是一样的,做之前先要举意,糊里糊涂做的不算数。比如斋戒,如果一个人没有举意,哪怕他一整天没有吃饭喝水,也不能算做是斋戒者。《奈萨仪圣训集》中记载,穆民之母哈福索传述:穆圣说:“谁在黎明前没有举意,谁就没有封斋。”这段圣训被好几个人传述,可见是非常可靠的。
近年来,科学家也承认宇宙中有一种无所不在的能量,称之为生命体能量,这就是经典中反复提及的“真主之大能”。而许多之前被人们奉为权威的物理法则,被彻底推翻了。最近这三十多年来,许多科学家都认为意念确实存在,并且提供了科学证据。这些发现,为“一切工作,关系举意”的圣训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据说四十多个来自世界各国不同领域的顶尖科学家已经证明,生物体会不断实时的互相传输意念信息。生物体包括细菌,包括花草树木,都不断的互相传递信息。我们再也不能把自己的环境看成二分对立的。明白了意念的力量以后,我们要对自己所做事情的举意更加重视,不只是在信仰功修方面,做任何事情都先要检查举意,举意一定要端正。
3
举意就是立意,也就是动意念。当我们把意念聚焦在一件事情上,注意力就会集中在这件事情上,这时就会产生数倍于平时的力量,很容易做成一件事情。举意在其他信仰里叫做“正念”,而且这个概念在今天已经被引申出到其他方面去了。有人认为正念就是在自己的一呼一吸之间,通过正念可以感觉到自己身体的状况等。
当我们做一件事情时,经过认真地举意后再开始,就能够把周围的一切杂念放下,全力以赴地工作。这时你就会发现,外在的纷纷扰扰都是浮云。这样才能无分别心地把自己的身心全部投入进去,到达一种全新的境界。这时,结果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真主知道了你的举意,他会给你应有的结果。
所谓分别心,就是你认为自己和别人不一样。你认为有些事别人可以做到,自己做不到,或者这些事就该别人来做,自己没有必要做,或者自己不该做。或者说别人所受的苦自己不该受,认为自己比别人优越等。其实,你和大家完全一样,有着同样的义务,肩负着同样的使命。也许分别心是许多人一生痛苦的根源。
世上所有的人和事,都是一个过程,过程的表面是有分别的,但本质却只有一种。但你的内心却有倾向性,你把其中的一种叫做快乐,把另一种叫做痛苦。这是你的分别心,是你把它们分成快乐或痛苦的。举个例子,上班时有个小孩在办公室里跑来跑去,你感觉很讨厌,而另一个人却感觉很可爱。如果你是这个小孩的亲爷爷,那你一定不会讨厌。自己的孙子再怎么调皮也感觉是可爱的,不会产生丝毫的厌恶感。
所以说,人世间各种各样的事情,会对我们产生各种各样的影响,有些是积极的,有些是消极的。比如,航班延误,火车晚点,出门在外突然下雨,也包括看到别人的不好评价、实验失败、成绩下滑等,其实这些事在你看来是坏事,在别人那里恰恰是好事。所以,你感觉到的全是虚假的表象,但你大脑里的意识和情绪却被它们左右了。
有些人经常问,我们有信仰,我们也在坚持做事,但为什么就抵御不了恶魔的蛊惑,为什么赚了好多钱内心却没有幸福感,为什么经常被情绪所左右呢?我说答案就是你缺少了一个好的举意,你在自己的事务中参杂了许多本不该有的意念。举意这种简单的方法,蕴含了人类千年以来的大智慧,遗憾的是,今天有些人还是从中没有获得一点感悟。
我们要时刻检查自己的举意,反省自己的行为。一般通过两个方式来检验,一个是检查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圣行,这是一个最基本的、最简单的、最笨的,也是最有效的方法。第二是检查自己的举意是否是真主许可的,能不能联系起一段经文?后面是高级的、权威的。有了这两个方法,就可以从根本上保证自己的举意错不了。但一般人很难做到。只有那些信仰虔诚,并且经常听“瓦尔兹”的人,才有这个能力。
由于前段时间到处拆寺顶,铲经字,我的心情悲愤到了极点,很难安静下来。心情总处于焦虑中,我知道只要我的心静下来,就能写出一些走入人心的文章来。我喜欢写短文,短小精悍,阅读起来不耽误大家的时间。同时也喜欢那种不带经堂术语,自然流畅,充满激情的小品文。但这些事情在焦虑的时候很难做到。
后来,我静静地思考眼下所发生的这一切,发现自己每天和穆黑对着干没有多大意义。人家有人发工资,也有的是时间,而我的精力和时间都非常有限,如果这样杠下去,自己总被别人牵着鼻子走,耽误了自己的正事。所以,我重新举意,每天写一篇短文,发表在二十多个媒体平台上。
由于某些原因导致的风声鹤唳,平台对发文的审核异常严格,有些单词被系统阻拦发不出去,就另造单词,比如“穆思临”“易思俩目”“古热阿乃”,甚至“真象”也不能用“相”字,这会导致文章发不出去。总之,举意了,就不再犹豫徘徊,转眼几年的光阴过来了,我这里积累了近百万字的底稿,托靠主,待时机成熟再整理出版,这是后话。
根据我这么多年对经典的学习和领悟,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真主在这个世界上创造的一切物质,都是人的意识产生的梦幻,最终都会消失得无影无踪。真实存在的,长久不灭的,除了我们的灵魂外,就是我们的举意。这是造物主唯一不让毁灭的,存在于真主那里。所以真主看每一个仆人,只看他的举意。
为什么说举意才是真实存在的呢,因为同一件事情,现在你看起来是好事,过些日子却会发现,这并不是一件好事,因为它所产生的结果非常糟糕。反之亦然。你只能掌握那件事的过程,却不能决定其结果。而真主却不以事情的成败来回报你,而是根据你当初的举意来回赐你。所以,举意是一切善功的根本。
真主说:“你说:我只是和你们一样的人,我已获得启示:你们的主是唯一的主,谁盼望见到他的主,他就应该(举意)行善,并在崇拜他的时候,不要以任何物举伴他。” (18:110)这段经文充分说明了举意的重要性。穆圣说:“谁沽名钓誉,真主必让大众听见谁的污行;谁有英雄感,真主必让大众看见谁的恶迹。”
4
王阳明有一个很著名的理论,叫做“知行合一”。很多人认为他的意思是知识与行为保持一致,其实不然,准确地说,应该是知道怎么做,然后开始去做。这里的“知”是知道,而不是知识。也就是说,在那一刻,你的想法与做法是保持一致的。他的意思是,当你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念头不能跑偏,应该和你的行为保持一致。其实他说的就是举意在先,行动在后,这二者应该无缝结合。
做任何一件事情,如果举意是端正的,就不会做不好。当你开始动用意念的时候,你的才智就会充分地发挥出来,事情就会被轻松地做好了。这就是所谓的“心想事成”。很多时候,你感觉自己做事情老出错、效率低下,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你没有做到“知行合一”,你所做的和你所举意的不一致。
因为举意不同,有些人在享受工作,而有些人却在承受痛苦。那些总认为那个工作好干,这个工作不好干的人,其实是他的举意不端正。就像我们坐公交车,上车后如果没有座位,站着感觉很累。假如你有座位,却把它让给了一位残疾人,自己站在一旁,这时就感觉一点也不累。所以,同样一件事,累或不累就在于你的举意。
有些人每到周日晚上就发朋友圈,“明天周一,又要上班了,痛苦啊!”其实,他还没有上班,痛苦就已经开始了。可见,使他痛苦的并不是工作,而是他心中的念头。也就是说,他的这种想法使他感觉痛苦。很多人今天挑这个,明天拣那个;嫌这个工作不好,嫌那个工作不好,其实是自己的举意有问题。如果举意错了,选哪种工作都是痛苦的。
有些人的观念中,上班是痛苦的,休假是幸福的。所以,当他不得不去上班时,就感觉异常的痛苦,这种“痛苦”是他自己内心制造出来的。所以说,没有良好的举意,不只是干不好事情,而且会痛苦和焦虑。其实,就算他不去上班,出去玩也未必就一定会开心。因为出门上路,难免要面对堵车的烦恼,也可能会与恋人吵架等。所以,举意对于任何事情,都是极其重要的。
举意之后,自己的意念就能长久地专注于当下的事情。比如你举意从今天开始做礼拜,那你就会在今晚睡觉前定好闹钟,以免耽误了晨礼。其实你礼不礼拜,明天照样要起床的,只不过举意了礼拜,早起半小时而已。起床后你会下意识地去洗小净,洗完小净自动地礼拜。有了举意,这一连串的动作都是自动自发的,几乎不用再思考。
今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而每天早晨锻炼却是保持健康、提高工作学习效率、保证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所以,有些人早起跑步,有些人做瑜伽,有些人打太极拳等。其实,礼拜的动作是最全面的锻炼,而且用时是最少的。一番拜功十分钟左右就结束了。它对人体健康的促进作用却是多方面的,如生理、心理、培养美德、社会适应能力及创造力等。
当你慢慢养成了早起的习惯,你的道德情操就会大大地提升。你每天起床后的刷牙、洗脸等,这些最平凡的动作,都会变成神圣的功修。即便你不洗小净,早晨还是要洗脸刷牙,还是要锻炼身体,但现在这些举动都在一个神圣的举意下变成善功,会获得伟大真主的喜悦,并给予丰厚的回赐。这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啊。由此可见,工作还是从前那样的工作,但由于举意不一样,性质就完全不一样了。
当然,在正确举意后,人依然懒惰、会思想跑偏,也会发脾气生气,但他却不再为私欲而生气,而是为正义的事业遭受损失而感到愤概。他知道自己此刻在生气,所以他不说话,他开始关闭自己的“语音”功能,让自己处于“待机”状态。如果没有端庄的举意,人就会任由糟糕的情绪带动自己犯错误,导致处境越来越糟糕。
我现在坐在这里给大家讲这些理念,是我举意要做的事情。你现在看我写的这些文字,也是你举意要做的事情。所以,我匆忙地打字,感觉一点不累。同样地,你专注地阅读这些文字,也感觉不到枯燥。相反,我们一起度过了这个愉快的主麻之夜。这源于我们有一个高贵的举意。有了这个举意,我们可以进行心灵之旅,在真主面前的互勉互励,以免遭受时光的亏折。
如果你没有端庄的举意,我敲打出来的这些简陋文字,你是读不下去的,也读不到这里。首先你的注意力没有办法集中在这里。因为这并不是悬疑小说,言情故事,不会吸引你的本性,只能吸引你的灵魂。当你认真阅读这些文字的时候,你的心和我的心在同步跳动,其他的烦恼事在这一刻统统都没有了。这两个小时我是快乐的,你也是快乐的,因为我们的心离真主最近。
如果你就像今夜一样这样坚持下去,在做每一件事情之前,先面向西方站立或跪坐,也就是朝向天房,端庄地做个举意,然后庄重地念一遍“太思米”再开始,那这件事情的过程一定是顺利的。因为开头是吉庆的,结果必然也是吉庆的。当你明白自己做这件事是为了什么,最终想要得到什么?你的举意便是正确的。接下来的工作就会变得快乐,不会有其他干扰和痛苦。
比如你每天下班回到家里,就应该安心地陪陪家人,不要再想工作上的事情。因为上班是你的举意,那段时间的工作是为了得到一些酬劳,并不是为了工作而工作。下班后的时间是留给家人的,这也是举意。如果你人在家里却想的是工作上的事,这种做法显然超出了自己的举意。所以,你要好好享受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光。
当你工作的时候,就不要再想外面的风景如何如何。此刻,家里的事情有多么要紧,外面的风光有多么诱人,那也只是对家人或游客有用,你想也是白想,想它干嘛?所以,上班的时候就不要操家里的心,既然知道白白地操心,没有任何作用,还不如交给真主,安心地做好当下的工作,好好享受职场上的快乐时光。
任何时候,你都要把自己的意念和知觉收在自己的大脑里,然后让它们与你外在的行为保持一致。现在我们来试想一下,你现在在做什么?是不是正在看我的文字?但是,你是不是专心致志地在看?如果不是,请把你的知觉和意念从别的地方收回来,专注地阅读并认真地思考。只有这样,今晚你才能受益。
今天是一个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人们的意念总是被海量的信息牵引着乱跑,几乎忘记了举意的重要性。所以有些人看起来很聪明,但做起事情来却是盲目的。端庄的举意,不仅会让你的思绪变得更有条理,也会让你的心对所做的事情更加专注。从本质上讲,举意会让你的行为更加完美。
正如我上个主麻之夜讲的,我们需要思考自己的时光,它是我们感知一切的载体。然而如果我们没有良好的举意,一切都等于零。因为思考的深度最终决定了我们生活的质量,而举意却是一种刻意的心理锻炼形式,使我们能够以可以想象的方式保持注意力,从个人的职业到事业之分别,其实就只在于“举意”这一念之差。
作为一名信士,除了保持信仰的虔诚度外,我们还要保持心灵不被外物所拖累。如果这一点做不到,那就不可避免地产生很多痛苦。举意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良方。每当我们把“举意”的那些言辞说出口之后,它就会帮助我们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因此,我们在做任何功修之前,先要有个明确的举意。
从更大的范围而言,举意就是把自己的心交付给真主。这就牵扯到托靠了,我们改天再讲这个专题。总之,举意有助于我们信仰的纯洁,让我们能品尝到经典里许诺的那些难以描述的恩典,也有助于我们正视自己的生活现状。实际上,我们的光阴越来越短,你不要只看时钟,那是不折不扣的假象。
5
最近有个词很热潮,“正念”,它不仅涉及到心理学, 心理治疗,科学, 教育,还有流行文化等各个方面,而且还针对人们的某些不安的,分心的, 焦虑的,沮丧的和不满的状况。其实正念就是我们所说的举意,因为一个人的念头就是他的意识的具体化,只不过我们已经习惯用前面这个词。
今天人们的许多心理健康问题,其实都是信仰问题。如果追溯根源,无非是对未来的恐惧,这是阻碍人感受快乐的唯一隔断。所以,没有信仰的人,他的意识没有明确的发展方向,往往是信马由缰。所以,举意应该是建立在信仰的基础之上。对我们每个人而言,举意做好事的次数越多,正念也就越多,正能量也就越大。这时候,心理疾病也就消失了。
不要埋怨已经发生了的事情,埋怨也毫无意义,最好的办法是从中吸取教训,以免重蹈覆辙。一个人今世的境遇,抑或后世的归宿,都与他平时的付出有关系。所以,想知道自己的未来很简单,就看自己每天脑袋里想的是什么。人生的意义不在于多么忙碌,而在于为什么而忙碌。所以,举意比工作更重要。
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每天挤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看人生百态皆为名利,自己也难与众生有太大的不同。唯一不同的是,我们时时更新自己的举意。我们不仅要与家人相处,也要与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所以,举意即最初的心迹,也是我们最后的屏障。有了纯洁的举意,为人处世,安身立命,来来往往,都是心安理得的。
由于国度不同,我们所处的环境无法实现经训中所要求的某些行为,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有许多事情是不尽如人意的。尤其在社会上要跟其他信仰的人交往,在这一点上,我们很难严格按照经训教诲去做。但是,我们的现状并没有超出真主的睿智,他一再强调只看我们的举意。所以,今天我们的为人处世,不在于什么形式,而在于什么举意。当我们权衡利弊,舍小保大,舍末保根时,就是无罪的。
现在的人与人交往,不是单纯的讲交情,根本上还是利益交换。所以,很多时候,人的关系都处于相互利用,又充满竞争的状态中,很难有单纯的友谊。俗话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当然,这种竞争也可能是良性的,不一定是有违信仰与道德的。但剥开“关系”的外衣,残酷的真象还是让人不忍直视。
天上不会掉馅饼,若想获得,必先要付出。在别人需要我们帮助的时候,我们若能举个纯洁的乜贴,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这种雪中送炭的举意,最终会转化成一笔永久的财富。因为我们的举意是,做任何善事不是为了得到别人的感谢,而是只求伟大真主的喜悦。所以,这种举意下的友谊是真实的,并且在不经意间得到巩固和提升。
读到这里,你是不是感觉“举意”与另外一个词很接近?是的,它就是“初心”。“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是其他信仰里的一句经典名句,意思是只有坚守本心信条,才能德行圆满,这与我们所说的“举意”真有异曲同工之妙。
我们看凡是跌入人生谷底的人,无不是由于背离了自己的初心。每一个糟糕的现状,都与忘记了初心有关,也无不是背离举意的结果。我们看监狱中传来的忏悔书,总能看到对自己背离初心的深深悔意。这些人在步入仕途之初,举意也许是好的,但到了一定的阶段,忘记了自己的举意。在事业和权力增大之后,迷失了自我,最终滑向罪恶的深渊。
人生的快乐,绝不是在灯红酒绿的喧闹中,也不是在万千奢侈的浮华里,它只会在内心有光明并且是知足的人心中。只要你的举意是端正的,就可以保持“人生云水过,平常自然心”的心境。当繁花落尽,心中的乜贴还在,初心还在,举意还在,那么,一切就都在,每一天都是快乐的。这种快乐是外人看不到的,当然,谁也无法打扰你。
什么是初心,可能站在不同位置上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翻开史书,孔子的“居之不倦,行之以忠”的为政之道是初心,包拯的“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的为官理念是初心,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求学理想是初心,我们为了真主的事业而不懈地奋斗,也是初心。
由于信仰懵懂,有些人的初心是宏伟的、热烈的、美好的,但却没有好的结果。在这一点上,初心和举意就有区别了。举意是在真主的观察下发出的,是一颗有根的树苗,会不断地发长壮大,而初心却不是。
所以,站在人生的起点,我们的希冀与梦想,事业开端的承诺与信念,迷途困挫中的责任与担当,铅华尽染时的恪守与坚持,都与举意是否端庄有关。尤其我们向真向善向美的追寻过程中,举意都起着重要作用,犹如躯体与灵魂一般。
生活中很多人或多或少的都有些自卑心理,而这种心理产生的原因就是因为对自己的认识不足。归根结底,自卑是缺少信仰的体现。由于没有信仰,或者信仰薄弱,就只在乎别人的眼光,别人的一句恶意评价,就像一颗刺扎进自己的心里,让他痛苦不堪。
如果他确切地信仰真主,那他就会明白,自己的人生自己过,与别人何干?自己人生中的跌宕起伏只有自己知道,任何人的妄加评论都是他自己的一种不全面的看法。他并没有经历过自己的经历,也没有钻进过自己的心里,他怎么知道自己的举意?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带着几个任务来的,任务完成了也就该走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是一种任务,好交往不是一世情谊,而是两世相依。所以,真朋友不是吃吃喝喝,不是嬉戏玩耍,不是互相吹捧,而是忠言逆耳地劝诫。真水无香,越真挚的感情表现得越淡。建立在信仰道义上的友谊才是最长久的。
我们每天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大部分都是为了满足虚荣,只有很少一部分是为了衣食住行的基本需求。无论你在农村还是在城市,真正需要的生活必需品并不多,更多的是为了满足虚荣心,以及永远也填不满的欲壑。一切工作,只要出于和后世没有关联的举意,都是一种满足欲望的游戏。
有些人把“为了生活”作为忽视礼拜的借口,这个借口看似有理,其实是自欺。对于信士而言,今世只是后世的耕耘之地,不明白这个道理,一切辛苦都没有意义。今夜,让我们做个自我检查,看看自己的工作是不是因了一个美好的举意,如果不是,那就赶紧起身面向西,重新举意!
文/马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