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渐凋敝,吕家大院叩问前路

古村落是农耕文明留下的重要遗产,也是中华民族的根。2016年11月,住房城乡建设部网站公布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全国共有1602个村落入选。

其中,因拥有吕家大院而闻名晋北的大同县杜庄乡落阵营村上榜。此前,入列落阵营村还曾于2006年11月入选山西第二批历史文化名村。

日渐凋敝,吕家大院叩问前路_第1张图片
气象犹存,但日渐凋敝

与晋中的乔家大院、王家大院类似,吕家大院也是一处发端于晋商的家族建筑群,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但遗憾的是,前者在有效保护修缮后,已成为闻名遐迩的家族文化朝圣地及旅游观光点,而吕家大院却一直没有得到系统规划的保护,日渐凋敝破败。

近些年,民间呼吁保护修缮吕家大院的声音渐起,随着落阵营村此次入列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吕家大院的命运前景再一次引起广泛关注。


一处大院兼具艺术、人文、历史价值

落阵营村距离大同市区不到半小时车程。 “吱呀”作响中,轻轻推开吕家大院那一扇扇极具沧桑感的沉重木门,虽然眼前尽入年久失修的破败景象,但晋商宅院建筑文化的艺术气息还是遮掩不住,扑面而来。

根据相关记载,当年李自成起义失败后,其手下的将官吕太平带着一营人马在落阵营村解甲归田,落脚谋生。其后代多有出仕为宦者,还涌现出了一些名震晋、津、内蒙古等地的商人,并在财富积累过程中创建了吕家大院。

吕家大院距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共有院落九处,房屋150多间,建筑面积40亩。其中路北主院有六处,完全是砖瓦结构,院落之间相互串通,该院的式样是仿皇宫院的四合院,其主体工程就花费了约13年时间,建筑规模在晋北堪称一流。

当年建造老宅时,吕家大院第一代屋主人吕塘和其子吕春生,仿京津地区的王府大院的态势,按照一匾两杆、三砖四瓦、五脊六兽的规制建造,主院落为三进三出式,前有门厅,中间有过道厅,后为正厅,结构严谨。

置身吕家大院之中,抚今追昔,吕氏家庭当年创造的辉煌早已尘封在历史的深处。韶光流逝,风雨无情,部分宅院已野草丛生,不少房屋几近倾颓。但每一扇木门,每一块影壁,每一幅壁画,以及门楼前的上马石、旗杆立座,门楼下的鼓石,门廊内的彩绘,都有着鲜明的时代文明烙印,保留着鲜活的艺术生命力,每一件都堪称珍贵的艺术品。

吕家大院的建筑艺术价值主要体现在影壁和木雕、砖雕和石雕上。大院的影壁雕刻内容丰常丰富,传达出主人高雅的审美情趣,大院内现存的几面影壁,大多构图较为复杂,画壁上的人物塑像、梧桐树、喜鹊等,情态活灵活现,富有立体感。

影壁额头上的仿木斗拱非常讲究,雕工精细,内容繁复,无论是吉祥动物、花卉图案,都刻画得庄重而逼真,均为艺术精品。大院内的石雕、砖雕较多,均精雕细刻,内容毫不雷同,画面内容有花卉,有人物,极有立体感。

吕家的先祖建筑大院时不忘教育子孙,把耕读传家之类的理念当作座右铭雕刻在墙壁上,吕家后人一直秉承“耕读传家”“笃志诗书”的家训,子孙亦官亦商。其中,尤以一处影壁砖雕《喜报三元图》为甚,其上部雕造繁缛,壁心雕有仆人、书生,意态生动,画中还题有“碧桐茂蔚荫高轩,又见凌晨喜鹊喧,借问仙禽何所报,祯祥早以兆三元”的诗句,反映了屋主人读书仕进、光耀门庭的主题思想。

吕家大院不仅仅是一座民宅大院,用艺术的眼光去看,它凝聚着美学、伦理学、民俗学、建筑学等多重艺术,用历史的眼光去看,它映照着一出兴衰消长的家族演变史。

日渐凋敝,吕家大院叩问前路_第2张图片
精美的砖雕

老化破败日甚 民间保护力不从心

落阵营的建筑群落是吕氏家族在漫长历史变迁中的文化延续,可以说是一部活着的家族史。

村中的吕家后裔,随着历史变迁形成了好几户人家混居一个院子的情况,尤其是受到空间、采光、通风、排污、修缮等影响,相邻间居住多有不便,许多条件好点的人家渐渐搬离,在村中另择地盖房,逐渐的,不少大院院门空锁,失去了居住功能的屋子得不到修缮和保护,老化破败日甚。

如今,大院虽然细节精美,气象犹存,但面对眼前梁架木料糟朽、木窗敝旧的状况,观者充满担忧:这些老房子还能支撑多久?

村民们同样担心这吕家大院的前途命运。他们说,落阵营村是个有旅游价值的村庄早已形成共识,而且大院还入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村民们都有一定的文物意识,他们一般不会轻易改动拆卸这些老祖宗留下的宝贝。但缺乏主动性保护,光凭村民们的自觉规避,无法改变这些长年风蚀雨淋老屋的最终命运。

除了自然侵蚀,让村民们头疼的还有文物面临的失窃风险,原来最具代表性的旗杆院的一对精美的鼓石、拴马桩等被盗走了,有一户大门上的铺首也不翼而飞,一些堆放在街上村民们习以为常的大体量的老物件,一夜之间就会不知所踪,村委会不得不派出专人以巡更的形式看护。

日渐凋敝,吕家大院叩问前路_第3张图片
精美的砖雕

保护开发之路,任重道远

对于维修开发古村落,村里多次做过预算,高额的维修费用成了开发吕家大院最大的拦路虎,和国内所有的古村落存在的问题一样,没钱、没专家、请不起好工匠,又不能粗糙地修旧如旧做成假古董。目前只能是看住大院别让老物件丢了,看看哪个地方倾斜了支支顶顶、让老屋别塌了是村民们对老屋最大的保护。

落阵营村年老的村民基本靠种地为生,年轻人大部分在附近的医药园区打工,哪一天能靠老宅吃上旅游饭是村民们的期盼。这次列入国家传统村落名录,又让等待了多年的村民有了新的希望。

文物是旅游之基,文化是旅游之魂,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也是传承传统文化、保护传统村落的有效途径。落阵营村眼下的任务是保护好古村落、其次是整体开发。与落阵营村相隔不远的就是广为外界所知的土林,与桑干河国家湿地公园也就相距五六公里,且与已经形成旅游规模的大同火山群国家地质公园也相去不远,将来如果这些景点能够打包推出,前景可期。做为旅游链环节的重要节点,在落阵营新村发展农家乐,也能使古村落的村民形成自养。

只有留住村民,让古村落中的父老乡亲及他们坚守的家风祖训、生产生活习俗等得到保护,才能守护住传统村落的魂魄。

感谢史涌涛先生、崔丽英女士对本文的贡献。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侵权,请留言联系作者删除。

你可能感兴趣的:(日渐凋敝,吕家大院叩问前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