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午习惯性地打开,首页的一行字着实把我吓了一跳——“农村的孩子不应该读太多书”。细读之下,我只看到了作者不辞辛劳地描述农村出身的大学生是多么地惨,眼中只有绝望,看不到打破阶级壁垒的希望;农村出身的大学生多么地不堪,在作者笔下,农村出身的大学生是衣着邋遢,不修边幅,整天手淫的屌丝。在失望与绝望中,作者发出了这样的感慨:本来读书是为了战胜根深于农村土地的愚昧,但却改变不了命运,贫苦的困境依然无法摆脱……然后得出结论:农村的孩子不应该读太多书。
读书不能改变命运,难道不读书就能改变命运?农村出身的大学生读太多书很惨,但是作为一个同是农村出身的人我知道,农村出身的大学生读书少只会更惨。在惨与更惨之间,我们不过只是减少自己的痛苦罢了。确实,农村出身的大学生带有先天劣势,无论是人际交往中的自卑还是贫困思维的局限,可越是这样,越应该选择接受多读书,接受教育,用教育来对冲贫穷之殇。在阶级日益固化的今天,优质的教育资源也越来越被优势地区、优势阶层进行垄断,《南方周末》曾经有过《穷孩子无春天》的报道,揭示了“寒门难出贵子”的社会现实,这样的现实着实令人唏嘘,可这有怎样?难道因为穷人很难争取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就主动地自我阉割,彻底放弃争取,把仅存的一些剩饭剩菜都拱手相让?这种舍弃为人的共产主义奉献精神果然是无产阶级的专属。
农村出身的大学生为什么贫穷?因为他们的父母贫穷。为什么他们的父母贫穷?因为他们父母的父母贫穷……这是恶性的贫困继承,如何打破这种恶性循环?答案是教育。曾几何时,全中国都一样穷,都吃不饱饭,大多数人都是农村的穷人,不过只是两代人的时间,曾经在同一起跑线上的两个家族,现在差异之大简直难以想象。为什么?排除极端例子,主要是因为一些人通过多读书成功实现了阶级的跨越,彻底摆脱了贫穷。我妈妈初中毕业就放弃了学业,而曾经她的初中同桌,多读了一个高中,仅仅是因为多读了一个高中,现在完全是两个世界的人。我高中就读于一所不错的城市学校,我发现我的同学们基本都来自于中产家庭,父母是教师、医生、公务员、工程师……他们父母小时候也同样贫穷,如果仅仅因为贫穷,就主动放弃受更多的教育的机会,那么他们可能就和我父母一样,起早贪黑,为了维持生计而奔波劳累。如果你要说,因为以前教育回报率高,现在教育根本没有这么高的回报率。那就大错特错了,现在的情况是优质教育资源回报率特别高,劣质教育资源回报率特别低,所以农村出身的大学生更应该多读书,去追求优质的教育资源。
一、从回报看投资:教育仍然是性价比最高的投资
虽然我很讨厌单纯用金钱来衡量教育的价值,但是对于农村出身的大学生来说,金钱回报永远是摆在第一位的。作者所表述的读更多的书我暂且理解为读完本科之后,继续深造读研,作者认为农村出身的大学生不应该多读书也就是认为不应该读研读博也是从金钱回报的角度来谈,那我们就谈一谈投资与回报。
先看一张图:
以上两张图分别是西部某211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硕士研究生的一不小部分就业去向以及广东某三流大学金融研究生15年就业去向图(由于我本身是金融专业,所以对金融就业相关情况相对了解较多)。我相信图中所列举的一些去向的背后肯定有几个是和我一样的农村出身的大学生,他们或许本科不怎么样,但是他们努力让自己多读书,读了硕士,现在站在一个全新的起点上(本科不好,考上名校研究生的肯定有共鸣)。毕业之后,他们大多进入了银行、证券、资产管理等行业,虽然我觉得银行略坑,但是从收入上讲,他们几年之后基本可以达到中产阶级的收入水平,从社会地位上来说,一份这样的工作也很光彩体面,而且对于未来,也有较为清晰的职业规划。
假如他们没有选择读更多的书,一个不怎么样的本科毕业之后直接工作2-3年后,现在是怎样一副光景?这是一个概率问题。同样农村出身,有的人本科之后依旧穷困潦倒,有的人混得风生水起,不能因为有些人混得风生水起就彻底忽视了穷困潦倒的那部分,然后声称农村出身的年轻人不应该多读书。从统计上的角度讲,穷困潦倒是大部分,否则就不存在农村出身的大学生很惨这一结论了。我也不神话高学历的作用,读研之后依然差劲的也大有人在,但是相比于本科毕业,存在更多的确定性与稳定性。选择在一个不错的大学,不错的专业读研,保持努力的状态,多实习,毕业之后,不能保证做到最好,但是至少能预期到自己的收入在一个不错的水平,根据各大高校的就业报告,名校金融硕士的毕业薪资水平在12W-15W之间,中产阶级成为可行的奋斗目标。我不敢说绝对,就中位数以及众数的角度来看,同等情况下,多读书比少读书金钱回报要高。
其次,从职业发展角度来看,多读书带来的高学历有其必要性。
1.门槛问题。以前,工作的门槛是高中毕业;后来,本科大专毕业成为主流;现在,研究生毕业成为一些行业的门槛。金融以及一些IT岗位的基本要求就是研究生,如果你想要进入这些行业,就必须“多读书”。
这是金融行业的一个小样本抽查,现在硕士几乎成为了标配,特别是券商、投行、基金等行业,银行招聘现在也几乎是清一色的研究生学历,有一些地区仍然招本科生,但是基本要锁在柜台差不多5年。如果你要到高校当老师,那肯定要读个博士,最好还是海归博士。
随着大学生毕业生人数的逐步增长,研究生成为就业门槛的比例会越来越大。无论你是城里人,还是农村人,都得接受这个现实,想要进入某些行业,必须得是研究生学历。
2.薪资问题。如果一些岗位,本科生与研究生的工资与职业发展相差太大,那就有必要考虑多读书与否的问题。在快消行业,本科生与研究生薪资基本没差别,那就完全没必要考研。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也一样,说实话,研究生去四大有点吃亏,当然前提是你本科时就能进去。
另外的一些行业,建筑设计、机械设计与制造类、金融、生物医学工程……本科生与研究生薪资有着明显差异,而且在升职问题上,学历会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如果你的专业在此,又想从事这个行业,那就必要多读书了。
二、多读书会让我们活得更有尊严
很久以前听一个老师讲课,讲到关于高学历有无必要的问题,他简单说了一句,读更多的书,拿更高的学历,有时候并不能让我们多挣多少钱,但是却可以让我们过得更有尊严。
在这个社会上,仅仅有钱是不够的。为什么那么多老板热衷去捞几个硕士博士的学位?为什么越有钱的家庭越是让自己的子女多读书,而且最好送到国外去读?为什么父母总想把自己的女人嫁给医生、老师、公务员,虽然这些群体绝对没有一个商人有钱?为什么一些人找另一半要求对方必须得是研究生学历及以上?
或许这是一种虚荣,但是这种虚荣至少可以证明一种社会普遍的价值观,高学历是有价值的。一个人的社会地位,不只和金钱相关,还包括学历、职业、政治资源……多读书和活得更有尊严之间或许没有因果关系,但是一定有相关关系。
三、多读书是一辈子的投资
贫穷思维很容易陷入短视的局限中,过分注重短期利益,忽视了长远的发展。以读研究生为例,多读书不过只是多投入两年或三年的光阴,但是在今后的几十年中你将陆续收到回报,无论是职业发展、人脉关系、校友资源、求职配偶还是仅仅满足个人虚荣心。不得不提到一点,校友资源,特别是同级生的人脉资源,说不定能让你受益终生。
四、多读书与学技能不矛盾。
作者认为农村出身的大学生最好掌握一门技能,这我是同意的,但是掌握以及熟练技能与多读书没关系。一个人少读书,难道就成了技能达人?如果你是会计相关专业,研究生就尽量考下CPA,工作的时候考实在太累了;如果你是计算机专业,就多做项目,或者去公司实习;如果你是医生或者物理化学等研究性的专业,就更应该考研呆在研究所里面;如果你说的是提高写作,演讲等技能,网络以及学校提供了绝佳的舞台……如果你非要说农村大学生去学挖掘机这种才算的话,那么明明可以通过多读书去银行,去华为,去大公司,为什么要去开挖掘机呢?
五、什么情况下应该多读书?
我反对一味地否定多读书,但是也不鼓励都去多读书,如果你多读书只是为了逃避就业,多在校园中玩几年那么我还是劝你早早工作吧。什么情况下,应该多读书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种:
1.本科较差,通过考研给自己镀金,
2.想进入一些有门槛的高端领域,提升自己竞争力,比如投行、基金、PE之类。
3.想走学术路线,比如当大学老师,去研究院。
4.你的专业读研有更好的发展空间。
农村有一句俗话,再穷不能穷教育,如果连教育都没有了,那只会越来越穷,永无翻身之地。这是俗话,也是大实话,农村出身的大学生想要挣平等,摆脱命运,就应该首先撕掉自己身上屌丝的标签,摒弃掉“农村孩子不应该多读书”这种自我阉割的思想,如果连自己都一味否定自己,怎么让别人来肯定你?
越是穷,越应该多读书,这不是唯一的道路,但这是最保险的道路。
延伸阅读:《不是读书无用 是你无用》http://www.jianshu.com/p/73203b678f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