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入秦之前,商鞅有深厚的法家理论功底,又在魏国丞相府中工作,熟悉基本的政务运作方式。但他心中还没有成型的变法规划,最多只有个大致方向。因为秦国长期以来比较封闭,商鞅只是通过丞相府的公文军报来认识这个西陲诸侯。更多的具体情报,有待调研。他唯一能确定的是,秦孝公向全国征集“强秦奇计”,求变图强的欲望可以打满分。
当商鞅给出帝道、王道、霸道、强国之术等四种治国理念时,他看中了最后一项。自从秦献公以来,秦军东征胜多败少。但在秦孝公眼中,秦国还谈不上富强。商鞅久居魏国,自然掂量得清秦与东方列强的差距。
献公新政让秦国有了起色,但比起李悝变法、吴起变法,几乎只是在打基础。
“户籍相伍”是献公新政最重要的措施之一。但早在春秋前期,管仲相齐之时,就已经推行了“十家为什,五家为伍,什伍皆有长焉”的制度。
据《逸周书· 大聚》载:“五户为伍,以首为长;十夫为什,以年为长。”《周礼·族师》则称:“五家为比,十家为联;五人为伍,十人为联;四闾为族,八闾为联。使之相保相爱,刑罚庆赏相及相共,以受邦职,以役国事,以相埋葬。”
可见,周、齐等东方国家早已推行了类似的户籍制度。至商鞅入秦时,秦国才实行该制度十四年。虽说这为商鞅进一步改革做了铺垫,但秦国起步太晚是个不争的事实。
与此同时,秦国经济上的落后,远非几次军事胜利可以掩盖。
献公七年, “初行为市”,商品贸易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然而,并没太大用。魏国在三方面占优:1.李悝“尽地利之教”,生产技术领先;2.“平籴法”保障粮食安全与物价稳定;3.魏国的安邑与大梁都是大规模的国际贸易中心,尤其是后者占据水陆交通动脉。而正在酝酿变法的齐国,工商业自管仲改革以来就高度发达。两国经济基础之雄厚,不是仅仅“初行为市”的秦国可以相提并论的。
不过话说回来,秦国有三个有利的发展条件。
其一,兵源好。秦民尚武习战,忧患意识强,再加上几次大捷给朝野带来了高昂的士气。培养精兵良将只缺办法,不缺人才储备。
其二,资源丰富。秦国虽僻处西陲,但拥有关中膏壤与陇西牧场,又是中原通往西北的交通枢纽。经济潜力相当可观,只是没有充分利用起来。
其三,历史包袱少。秦国的宗法制传统比较弱,又有秦穆公用人不问出身的故例,世族集团不像六国那么根深蒂固。形同“国中之国”的世族封邑不多,国家掌握着许多未开发的土地山林资源。
但在商鞅看来,这些有利条件也不是那么好用的。
首先,秦人耐苦战,但有一盘散沙的坏习惯。
吴起分析道:“秦性强,其地险,其政严,其赏罚信,其人不让,皆有斗心,故散而自战。击此之道,必先示之以利而引去之,士贪于得而离其将,乘乖猎散,设伏投机,其将可取。”(《吴子兵法·料敌》)
秦人打起仗来勇往直前,但互不相让,各自为战,不讲究配合。尚武精神再强,也经不起有勇无谋的拖累。这就是秦军被魏武卒屡屡痛击的主要原因。秦献公上台后,并没有完全改变秦国民风。理想的军队是“勇于公战,怯于私斗”,最差的军队是“勇于私斗,怯于公战”。此时的秦兵两头冒尖,很难发挥出更高的整体战斗力。
其次,若想盘活秦国经济,还要解决不少困难。
秦国原有崤山函谷关的屏障, 但丢失河西地后, 魏国已经渗透到了关中东部,秦国洞门大开。秦都栎阳太靠边境,虽然连通了国际贸易要道,但安全纵深不足,不利于让民众安心生产。况且,此时秦国人口少,劳动力比较紧张。由于缺乏合理的激励机制,秦民弃农从商者不少,进一步增加了发展耕战的阻力。再加上农业技术与生产组织的落后,各地区发展不平衡等因素,变法富国之路依然漫长。
最后,秦国改革包袱少,但守旧势力也并非易与之辈。
吴起变法流产后,楚王族与各大世族达成了新的平衡,共同维护旧制。最先变法的魏国,摆平了非宗室世族集团,加强了君主集权,但膨胀的王族借机全面渗透到新体制内,保留了不少贵族政治残余。齐国也是王族垄断军政要职,变相地延续着世卿世禄。秦国的情况与魏、齐有几分相似,但又有不同。在献公新政前,秦宗室为主体的“庶长”势力把持朝政,动辄以兵变废立国君。尽管秦国的非宗室世族存在感稀薄,但宗室世族是一股极为凶险的守旧力量。无论是秦献公还是秦孝公,都不得不小心斡旋。
综上所述,秦国的基础条件呈现出严重的两级分化。利好的一面让人羡慕不已,落后的一面令人感到无语。这就是商鞅需要改造的对象。
怎样扬长避短?怎样尽快缩小秦与列国之间的差距?变法界前辈提供的思想理论可用, 但具体办法无从照搬。这需要改革家像设计一款新型武器一样,从头开始好好琢磨,踏踏实实按规律与流程走。
从总体上看,商鞅是幸运的。他的前辈把变法理论、执政技术、制度模板、斗争策略都探索了大半。他有条件完成那集大成的最后一击。
更幸运的是,他选择的秦国恰好处于一个上升期。秦献公新政让秦国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比起山东列国,特别是魏国、齐国等强国还有很大差距,发展速度也不如对手快。不过,有了先君新政的言身传教,朝野具备接受更多新观念的舆论环境。此外,先君献公打下的几个基础虽然不够完善,但商鞅不必再将时间精力浪费在“从 0 到 1”阶段,可以直接思考“从 1 到 9”的蓝图。
也许,对于寻找优质试验田的商鞅而言,这样的秦国刚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