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于好奇,自从来到旧金山的那天起,我就有意识的对宇航工作的硅谷(包括硅谷名字的由来和硅谷不同寻常的发展经历)进行了一些比较深入地了解和探究!
我所认知的硅谷,实际上是美国高科技产业云集的地方,地处加州旧金山湾区南部圣塔克拉拉谷中,因这里是最早研究、设计和生产以硅为基础的半导体芯片的地方,故而称之为硅谷!
然而现在的硅谷,完全是以其附近的一些具有雄厚科研力量的美国一流大学斯坦福、伯克利和加州理工大学等世界名校为依托,以高科技的中小公司群为基础,以苹果、英特尔、惠普、思科、朗讯、英伟达等大公司标志,融科学技术、生产管理为一体,庞大的美国乃至世界电子科技含互联网创业的高地!
在我认识了解硅谷的过程中,比较容易获得了一些数据资料。资料显示,硅谷现在拥有大大小小的电子公司达10000家以上,硅谷所生产的半导体集成电路计算机,约占全美的三分之一,80年代后,随着生物、空间、海洋通讯、能源材料等新兴技术研究机构在硅谷出现,硅谷已经成为美国高新技术的摇篮。
“允许失败,崇尚竞争,平等开放”是硅谷科技公司和创业公司的共同理念,这个理念,加上硅谷天然优质的自然和社会因素,使得硅谷自然成为了美国乃至世界创业者的摇篮,从而使得硅谷高科技创业如雨后春笋,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
一言蔽以之,硅谷的高科技创业能够火起来,一方面是源于硅谷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优美的环境,源于硅谷宜人的气候和便利的交通;另一方面也是源于硅谷有良好的创新环境和创新文化,源于硅谷是名符其实的人才高地。那么,硅谷是怎样起源与发展的呢?我们不妨追溯一下硅谷的历史。
美国旧金山硅谷这个地方,原来是美国海军的一个工作站点,19世纪中叶,美国海军的研究基地就设在这里,除基地之外,周围都是大片大片的农田,据说这些大片的农田特别盛产大樱桃。后来,美国海军的大部分研究机构,也都陆续搬到了这里,使这里成为了美国航空航天高技术企业的密集区。
资料显示,当时硅谷附近的大学里,包括斯坦福大学还没有民用高科技企业,学生毕业后都去美国东部寻求发展,当时斯坦福大学的一位才华横溢的教授Ferman,发现了这一点,于是他在大学里选择了一块很大的空地,用于不动产的发展,并设立了一些方案,来鼓励学生们在当地发展他们的创业投资事业。
在Ferman教授的指导下,他的两个学生一个叫威廉·休利特,一个叫戴维·帕卡德,在一个车库里凭着538美元,建立了与海军没有任何关系的高科技公司—惠普公司。目前,惠普公司已经是世界上颇负盛名的电子行业的佼佼者!这个车库现在已经成为硅谷发展的一个见证了,被美国的加州政府公布为硅谷发源地,届时成了硅谷参观旅游的一个重要景点。
到了 1951年,这位教授又有了一个更大的构想,那就是在此地成立了斯坦福研究园区。这是第一个建在大学附近的高科技工业园区,也是美国最早的高科技企业创业的一个园区。他把园区里一些较小的工业建筑以低价租金租给了一些小的科技公司。这些小的科技公司当时并不为人所知。但现在这些小的科技公司,却成了硅谷今天重要的技术诞生地。
园区最初开业的时候只有几家公司安家在此,后来公司越来越多,他们不但应用大学最新的科技,同时又租用学校的土地,这些地租成为了斯坦福大学的主要的经费来源,从而使斯坦福大学不断地兴旺发达起来。
正是在这种氛围下,一个著名的加州人威廉·肖克利搬到了这里,威廉的这次搬家可以称得上是半导体工业的里程碑。1953年威廉由于与同事的分歧,而离开贝尔实验室,离婚之后的他,孤身一人回到他获得科学学士学位的加州理工学院,不久他又搬到了距离母校很近的加州山景城,就是宇航他们现在居住的小区,建立了肖克利半导体实验室。在这之前,尚未成型的半导体工业,主要集中在美国东部的波士顿和纽约的长岛地区。为了公司的发展,肖克利特意从东部召来了8位年轻人,这其中就有诺宜斯、摩尔、斯波克和雷蒙德。
威廉打算设计一种能够替代晶体管的元器件来占领市场,但考虑设计得比简单晶体管更简单的问题时难住了他,此时他变得很偏执,他要求对职员进行测谎,并公布了他们的薪金,这些事情惹恼了大家。在1957年,这8位优秀的年轻人集体跳槽,并在一位工业家的资助下成立了仙童公司。
由于诺宜斯发明了集成电路技术,可以将晶体管安放于一片单晶硅片上,使得仙童公司平步青云。1965年摩尔总结了集成电路上面晶体管数量上的规律,建立了摩尔定律。
自此后,跳槽的这种事情在硅谷不断上演,脱离控制的工程师不断建立新公司。斯波克和雷蒙德也在不久离开了仙童,自创国民半导体公司,1968年仙童公司的行销经理桑德斯出走,使世界上出现了超微(AMD)公司,同年诺宜斯、摩尔、葛洛夫又离开了仙童,成立了英特尔公司。今天的英特尔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导体集成电路厂商,占有80%的市场份额。硅谷裂变式的发展,对于局外人的我无不感到很神奇!当然还有如下更神奇的:
凭借着投资企业家8万美元的投资,另外又借贷的25万美元,两位同名的好友史蒂夫·乔布斯和斯蒂夫·沃兹尼亚克创立了苹果公司。乔布斯经营有方,沃兹擅长技术,两个人优势互补,使苹果公司快速发展。在短短几年之内,成为了计算机业界的领军和楷模。
之后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的处理器、计算机软件和互联网业的发展,硅谷分化出来越来越多的科技公司,这些公司的发起人都是硅谷里第一代,第二代和第三代科技公司中陆续分离跳槽出来的科技人员。这些公司安家在硅谷,使硅谷的科技公司和科技人员更强大、更集中、更密集。
资料中说,到了2006年,硅谷共有225300个高技术职位,密度居美国之首,平均年薪也居美国之首,达144800美元,2008年硅谷人均GDP83000美元,居全美第一。硅谷成了美国高科技人才,包括信息产业人才的集聚地!此时在硅谷集结着美国各地和世界各国的科技人员达100万以上。
宇航和丽辉说,美国科学院院士在硅谷任职的就有近千人,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就有30多人。硅谷是美国青年和世界创业者心驰神往的圣地,也是世界各国留学生的竞技场和淘金场。
我在硅谷资料中了解到,硅谷公司一般都实行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生产营销三位一体的经营机制。高学历的专业人员,往往占公司员工的80%以上,硅谷的科技人员大都是来自世界各地的佼佼者,他们不仅母语和肤色不同,文化背景和生活习俗也各有所异,所学专业和特长也不一样,如此一批科技思想活跃的专家聚在一起,互相切磋,必然会不断地迸发出技术创新的火花,这自不必说了。
有一次我问宇航和丽辉,究竟有多少华人在硅谷中工作?他们也说不清,总之在80年代包括之前,中国人在硅谷公司工作的比较少,自90年代以来,华人在硅谷公司工作的科技人员就越来越多了。中国科大校长朱清时教授,前不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清华、科大和北大理工类毕业生的一半或早或迟的都出去了”,“其中主要是走向美国包括硅谷公司”。
美国《洛杉矶时报》撰稿人埃弗兰说:“如果你浏览一下硅谷公司的人员名单,就会发现无数的清华毕业生,他们来美国寻求技术上的突破,在互联网领域大显身手”,有资料显示:硅谷现有8000家电子、通讯及软件公司中,约有2000多家由华人工程师执掌业务要津,而华人员工的总人数已达25万之多。另据一项调查显示,五分之一的硅谷工程师具有华人的血统,有约18%的华人担任着硅谷公司总裁。
现在,从硅谷出来回国创业的科技人员也很多很多,如百度总裁李彦宏,从硅谷回南通创业,做中国核酸药业的领军者,百奥迈克公司的总裁朱远源,在硅谷公司高层任职,回国转做投资人的陈宏、朱敏、邓锋、谢青,微软工程师李天放,回国创业14年,想在郑州建一座硅谷的王为工,现在中信证券任职的原硅谷天堂执行总裁梁正等等。
有人总结硅谷产业发展时说,硅谷六十年代主导产业是半导体;七十年代主导产业是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八十年代主导产业主要是计算机及其处理器和计算机软件,九十年代后主导产业就是互联网业的发展了。
(以上资料来源:大部分零星来自网络经小编裁剪、整理、润色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