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参加2017年QC会议的感思

2017年6月30至7月3日,我参加了中建协的QC会议。在这里听了很多,看了很多,也有很多感思。

首先是世界有无数可能,我们要努力尝试。机会只给了那些一直在尝试的人,而不是一直在准备的人。今年我们小组一共有40个一等奖的名额,但是只有55个发布成果。也就是说,只有你去发布,你就有可能有72.72%的可能成为一等奖。另外,基本上是只要发布,就会有二等奖。这也许是我们离QC一等奖最近的一次,但因为不敢发布,轻易的溜走了。在今年的影响下,明年发布的人很可能会爆满,但也值得去尝试一下。

其次,努力争取,世界会比想象的大很多很多。今年集团申报的QC小组一共有8个,这与我最开始知道的只有1个名额,相差8倍。如果没有见到结果,我是不会相信能争取到如此多的名额。这都是集团公司的领导们努力争取的突破。而我经常在脑海中给世界画了一个圈,把世界画得很小,如同井底之蛙,其实世界远远比我想象的要大。鲁班奖那难以逾越的圈,又有多少是我们自己画的呢?

再次,用心做事,做好事。在QC发布会上,有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发布。那是一个用小品的形式6个人一起完成的发布。给我的感受是用心去思考了如何做好事,把事情做得最好,而且目标很明确就是去拿一等奖的,最终也拿到了小组的最佳发布奖。很惭愧的是,我做的QC就只是做工作,而不是做到最好,目标也只是拿一个垫底的三等奖。我们确实受到很多客观因素的影响,比如没有足够的资源,有太多的工作,但把事情做好以后,很多都是可以争取到的。事情做好以后,资源会很自然的像你聚拢。在这个循环中,往往需要有人自我牺牲去获得足够的激发能量。

第四,突破自我。上面那个要得一等奖的QC小组,来自于一个县级公司。很明显他们完成了自我突破。一个县级公司都能突破众多市级公司,省级公司,央企的层层封锁,那么省级公司又有什么理由不能突破央企的呢?

第五,早做准备。很多QC成果都是15、16年做的,要早做准备。

最后讲一下QC的技巧。既然是评奖,肯定是由评委决定的,最有效的技巧是关注评委点评。关于本小组评委点评的总结如下。

1、重视数据,建立数据化的思维,多进行定量分析,少进行定性分析。

2、要细化,深入分解。

3、不要忘记小组QC培训的内容。

4、标题不要与内容脱离,也不要太大,要有针对性,能量化的更好,如XX合格率等。

5、内容要与图表对应。

6、Word的材料要与PPT的材料不能有冲突,数据要一致。

7、创新课题要有2个以上方案比对,而且需要核心技术不同。

8、查新不要证明前人没有做过,而是要借鉴前人的成果,为新方案的设计提供依据,为目标的可实现性提供依据。

9、统计数据要有50个以上样本。

10、重视传统方案的改造。

11、发布不要照本宣科,不要背课文,要讲述一个故事。

12、文本和图表的格式很重要,要标准化。

13、专利要在时间和人员上与QC相匹配。

14、没有小组类型,只有课题类型。

15、图表等工具使用前要好好学习并掌握。

16、目标要可量化,可行性也要有依据的量化,不要光靠信心。

17、主要问题解决以后,不要依然是所有问题中最主要的问题,要变成次要问题。

18、解决方案需要有整体方案和分级方案。

19、问题分析也需要分级,要细到不可再分,不要忘记环境因素。

20、PPT中有动画,视频等,有道具,对成果非常熟悉,能给评委更真实、更好的感受。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参加2017年QC会议的感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