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号底片的白日梦

姑且用25号底片代表今天的这部电影的主人公,因为想激起你阅读的兴趣。

先赘述一下这片影评的来历。

大年三十的晚上,照旧一家人坐在一起,窗外寒气袭人,窗内暖意氤氲。电视上放着开始半分钟的狗年春节联欢晚会,却怎样也提不起来兴趣。

就像17年的最后一天晚上的跨年,自己对一直喜爱的卫视举办的晚会提不起来丝毫兴趣一样。或许是越大后人就越无趣和性情方面的原因,对热闹怎么就提不起劲。

于是我续上了存在手机里一直没看完的这部电影,作为送给自己跨年的礼物。

本意是那天晚上看完就写篇文章推送的,作为新年的第一篇送给大家。但因为缺思路和拖延症,直到今天才有了一些想法。

拙见如下,多谢聆听。

《The Secret Life of Walter Mitty》

是电影的原名。

中文名叫《白日梦想家》

也不知道是谁译过来的,Seven君最初存档这部电影的原因就是因为中文名。

特别适合这部电影。

电影的主人公叫Walter Mitty(沃特米蒂),沃特是一家名为《Life》的杂志社的胶片洗印经理,在这家杂志社已工作了十六年。

他性格内向,面对自己心仪的同事谢莉尔迟迟不敢开口,甚至在恋爱网站上发好感给她,也会因为自己的生活毫无经历,资料不足而受到系统阻挠。

沃特经常会做一些白日英雄梦,比如意想自己变成各路英雄豪杰从而赢得心上人的芳心、幻想自己打了看不顺眼和一直挑毛病的boss一顿…

25号底片的白日梦_第1张图片

直到有一天,公司面临并购,杂志需要做最后一期的封面,而封面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找到狂野摄影师肖恩的一卷胶片(25号胶片),沃特终于开口向谢莉尔求助,并在她和母亲的影响下踏上了真正的冒险之旅—冰原、大海、喜马拉雅山…

25号底片的白日梦_第2张图片

最后他找到了肖恩,找到了25号胶片,牵起了谢莉尔的手,有了自己真正想要的人生。

沃特的白日梦远不及现实精彩,

白日梦想家过得比梦想还要棒。

25号底片的白日梦_第3张图片

有多少人是像沃特那样做着自己的白日梦,过着足以快乐幸福但并不心仪的生活。

当因为怯懦和现实被阻挡的时候,不少的选择是退一步海阔天空,暗暗把梦存在脑海深处,待回忆之时,道着无悔选择,不谙世事。可如若是你轻轻迈出一步就能改变未来的选择,为何不可选。

只不过是这轻轻的一步太过沉重。

沃特十六年的工作是兢兢业业的,可以说这种人很忠实可靠,但不善交流,也缺乏足够的勇气。

但影片的一大看点就是让这个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人做起了白日梦,还把梦的内容一览无余地披露给观众,展现人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想法。

另一大看点则是白日梦想终究抵不过现实的吸引,沃特也终于有了勇气踏上了冒险之旅。

尽管这次旅行没有目的地,充满着变数,但好在有目标。

公司面临并购和裁员,亟需出名摄影师肖恩的投稿照片作为最后一期的封面,以此圆满结束《Life》杂志的编辑。

但沃特却怎么也找不到了那张最重要的胶片—25号底片

25号底片的白日梦_第4张图片
25号底片的白日梦_第5张图片

他开始从肖恩的其他照片中寻找蛛丝马迹,以期发现漂泊不定的肖恩的踪迹,从而问他要得25号底片,完成最后一期的杂志封面。

要说男主人公身上最大的优点是什么,Seven君觉得是对《Life》杂志的从一而终的热爱


这种爱让他有了踏上旅途的力量,让他坚持了下去,最后在找到肖恩的同时,发现最后一期的封面就是自己,原来自己就是25号底片。

而他身上的这种精神也感动了心上人,沃特成功追到了谢莉尔。

电影给Seven 君的一大视觉效果就是—美到每一张截图都可以做壁纸珍藏,帧帧画面像极了自然纪录片。

25号底片的白日梦_第6张图片
25号底片的白日梦_第7张图片

从直升机降落到海上大鲨鱼救援,到自行车和滑板的公路之旅,到火山爆发的惊心动魄,到喜马拉雅山的探寻之行。

25号底片的白日梦_第8张图片

尤其喜爱的是滑板在公路上滑行那一段,沃特平淡无奇的生活好像多了那么点色彩,那么些意义,不刻意也不重要,但却挺美好的

25号底片的白日梦_第9张图片

沃特把自己的生活活成了一场精彩的旅行,不再活在自己的白日梦里。

以及那位疯狂的摄影师肖恩,他的镜头很少,话也不多,但着实代表了一种精神,一种人生—是那种疯狂至极与宁静淡泊恰当融合的种人生

25号底片的白日梦_第10张图片

当沃特找到在喜马拉雅山和野豹相处的他,问他为什么停下来不拍的时候,他回答:

“有时候我不拍,如果我很喜欢某个瞬间。我是说,就我个人而言,我不喜欢为了拍照而拍照,只想享受在那一刻,就像这一刻。”

摄影师往往是极其善于发现美的人。

因为肖恩的发现,有了25号底片,成就了《Life》杂志的最后一期。

我想,沃特在看到25号底片的那一刻,应该也有一种千里马和伯乐的感觉吧。

25号底片的白日梦_第11张图片

法国哲学家加缪曾说—

“人生的意义,在于承担人生无意义的勇气。

如果你一直在找人生的意义,你永远不会生活。”

生活哪有那么难过,有时候做做白日梦也是挺不错的。


Knowledge——

说到白日梦,其实和心理学是有所联系的。

在电影学理论里,有一种关于白日梦的理论,叫做精神分析批评。该研究是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雅克·拉康的结构主义精神分析思想等理论资源加以利用的结果。

主要代表人物是麦茨。麦茨认为,电影的实质和独特功能在于满足观众内心深处种种长期被压抑的潜意识欲望,影片的结构实际上与观影者的无意识欲望结构具有同构对应性。因此,观众在观影时常常进入一种类似于“白日梦”的状态:既是在看电影,也是在做白日梦,把银幕上发生的一切当作现实。他认为看电影与做梦一样,是“本我”冲破“自我”和“超我”的牢笼的“放假”,是人的最原始最深层的本能欲望和冲动的想象性满足。银幕上的形象正是观众的“想象的能指”,梦幻的符号。

你可能感兴趣的:(25号底片的白日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