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仁读译】:“休戚与共”

竺校长抗战西迁日记(连载第1134天)

       1943年2月21日(周日)遵义,子夜雨。晨6度,白天阴。晨见空中一燕子独飞。

       晨七点半起。八点半至柿花园二号,继续开校务会议。从早至晚,又开了一天。九点半,参会者才达到法定人数。此次会议,全体39人中,李相勖因受学生攻击,王爱予生病未到,其余均到会。

       今日讨论预算草案。今年预算406万,每月仍有十到十六万元之缺口。会议推选我、五个学院院长、三个处的处长及一年级与会计主任,组成预算委员会。其次讨论建筑费在一万元以上的项目。组建聘任委员会等。

       中午饭后洗澡。三点继续开会。决定设立招生委员会。最后,讨论通过《浙大校务会议规则修改草案》及《校务会议议事细则修改草案》。又临时有人动议,讨论增设政治经济系及物理系配置10万元发电机案,均原则上通过。唯成立委员会调查附中案未通过。时已七点半。散会。晚膳。

       抗战前,教授们对校务会议漠不关心,故参会者时常达不到法定人数。而最近因生计之故,大家都感觉到了切肤之痛,故渐渐认识到开校务会的必要性。同时,我与学校的休戚与共,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同,这也不能不说是一种进步。

    (以上文字系浙大贵州校友雨仁每天读译自《竺可桢全集》之1940~1946年,每日一篇,与您分享,“穿越”西迁,见证校长在贵州抗战办学七年的每一天,共同感悟求是精神。误读与错漏,在所难免,敬请阅读原著。)更多连载~见【西迁情_求是心】http://blog.sina.com.cn/xiqianqing/

【雨仁读译】:“休戚与共”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雨仁读译】:“休戚与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