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拜、ofo等共享单车的兴起,推动了创新经济的浪潮。共享汽车、共享民宿相继出现。而现在,“共享医疗”时代也已来临!
近日,浙江省卫计委批复同意了杭州全程国际Medical Mall的医疗资源共享模式,允许杭州全程健康医疗门诊部为入住全程国际Medical Mall的其他医疗机构提供检验、病理、超声、医学影像等医技科室及药房、手术室等共享服务。
同一时间,腾讯联合基汇资本、医联、红杉资本等,开启的首家互联网+实体“企鹅医院”,也正式落地北京。从体检入手,建立电子病历,和微信绑定,通过共享兼职医生来提升服务效率,缓解医生资源稀缺问题。
通过这两则消息,我解读出的信号是:
“共享医疗”政策层面已经落地,医务从业者翻身做主人的机会全面来临。
我们先来看一组国家信息中心于2017年3月7日发布的数据:
2016年中国医疗分享企业融资总额约为45亿元。
2016年医疗分享领域参与提供服务的人数约256万人左右。参与医疗分享活动的总人数已经超过2亿人,占全部网民数的27.4%。
未来5年,如按照年均50%速度增长,2020年中国医疗分享市场规模将突破800亿元。
可以预见,共享医疗将在未来几年全面爆发。
那到底什么是共享医疗?
共享医疗,指的是以互联网平台为载体整合海量、分散的专业化医疗资源,以便捷高效的方式满足多样化医疗服务需求的一类经济活动,重点关注专业化医疗资源(如医生、医疗设备、医疗场所)面向全社会的分享。
以杭州Medical Mall(医疗商场)为例:
Medical Mall配备了CT、核磁共振、检测实验室、麻醉机等重型专业医疗设备,并提供设备和场地的共享及租用。医生们可以在Medical Mall设立自己的医疗工作室,比如美容、齿科、运动康复、疼痛管理、睡眠管理、心理咨询等专科诊所,向客户提供轻病、慢病的咨询诊疗。好的专科医生完全可以利用医院工作以外的“碎片时间”,在这个平台上实现自己的专业价值。
未来,你只需在家摇一摇手机,就能准确定位自家周围最适合自己病情的医院和医疗商场,然后根据距离远近、医院的评分做出选择。享受从体检到建立个人健康档案,从体检报告解读到量身定制医疗方案,从跟踪治疗到专科转诊的,一整套优质医疗服务。
实际上,共享医疗并非什么新事物,私人医疗制度早已经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成功应用,不同之处在于,这次的共享医疗,运用了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更好的节约了客户诊疗时间,解决了医生跨空间跨地区合作、优化了医疗资源不均的问题。
“共享医疗”对于医务工作者而言,是机遇更是挑战。在政府解放医疗的同时,医生更需要解放思想。
一、从雇佣关系到合作关系的结构转变
跟传统的医院与医生的雇佣关系相比,共享医疗是医生与平台的合作关系。医生由原来的从属角色变身为主人翁。这个看似简单的转变,实则要求医生有更强的协作能力及专业技能。
目前而言,医生处于单位人事制度下的“圈养”模式,医生的价值无非就是低得可怜的“基本工资”和变味的“创收收入”之和,这是一种不伦不类、毫无价值而言的支付状态。而这种畸形的支付关系,又将医生与病人的关系推向两个对立面,造成紧张的医患关系。在传统雇佣医疗关系中,医生属于食物链底端的弱势群体。
“共享医疗”则是让医生由幕后走到台前,医生可以自由选择执业地点,多点执业。优秀的医生不必过多担忧离开医院平台而失去竞争力。而需要更多考虑的是,如何与平台构建好合作关系,更好的由从前的靠医院等级背书转变成依托个人医疗水平的实力背书。
而实际上,大部分在体制内待久的医生是不善合作的。不善进行价格谈判,不善与其他科室、医疗组织协调关系,更不善市场运作和品牌推广。
想要在“共享医疗”时代赢得个人发展的机会,医生们首先需要跳出传统的固步自封的医疗圈子,改变陈旧思想,拥抱更多的机会和更广阔的市场。
二、从医患关系到供求关系的服务升级
“共享医疗”实际上是医疗行业的一次系统升级。如果把传统公立医疗比做“医疗系统1.0”,民营医疗则是“医疗系统2.0”,而现在的“共享医疗”则是“医疗系统3.0”。
这个升级主要体现在:病人向客户的升级、治疗向保健的升级。
医疗服务,虽与其他服务行业有着内容上的区别,但其本质依然是提供健康保障的服务行业。既然是服务,那么服务双方就不应该是上下有别的医患关系,而是平等互利的供求关系。
但事实上,大部分医生是没有服务意识的。缺乏商业经验的他们,对自己的服务对象并不了解,也就很难做到有效沟通,抓住客户痛点。“共享医疗”时代,一个优秀的医生,不仅要医术精湛,还必须懂得“察言观色”,做一名交流沟通高手。医生的社交素质与专业素质一样关键。
正如《医生的精进》中阿图医生所说:“我们从事的是与疾病做斗争的工作,可并不是直接就跟基因或细胞互动,而是跟有血有肉的人打交道。正因为这样,医学才显得如此复杂多变、富有魅力。”
三、从卖药品到卖技术的能力升级
不得不说,以药养医的历史让医生在某种程度上变相成为了药拖,但药拖真正造福的是医药代表而不是自己。
《医生的精进》一书中,阿图医生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医生中的大多数是平庸的。听起来颇让人沮丧。不过,这并非一种恶意的诋毁,而是不得不承认的事实——“少数治疗团队的治疗成果很差,少数的成果非常出色,而大多数都处在普普通通的中等水平”。
如何在最普通的中等水平上做的更好呢?阿图医生的看法是:“知识和技术只是医学中最简单的部分,有很多无法量化的因素,比如进取心、勤奋程度和创造力,都将对医疗质量和患者结局产生巨大影响。令人可耻的是,平庸的医生们若就此满足将是一件多么危险的事情!”
共享医疗也好,医生集团也罢,最终靠的还是医生个人的品牌效应赢得客户和市场。
一个没有技术的医生,很难在飞速发展的“共享医疗”浪潮中长久生存。
四、从服务大众到服务小众的消费升级
这个说法颇有争议。
但将资本引入医疗,必然绕不开利益这个话题。商业医疗体系建立,目前在我们国家并不完善。“共享医疗”目前依然游离在医保之外,民众的商业医保意识也有待提高。
那么在短期内,“共享医疗”可能服务不到靠医保社保看病的大爷大妈们,它真正服务的,将是一批追求优质医疗技术和医疗服务的优质客户。简单来讲,最先享受到“共享医疗”服务的将是一批社会精英。
这对优秀的医生而言是绝对利好。因为精英们对消费体验的要求更高,他们愿意花钱买更好的服务,更愿意寻找信誉良好的专业人士解决问题。他们普遍文化素质高,更懂得尊重他人。
但“共享医疗”与高端商业医疗又不同,“共享医疗”是医生直接提供服务,并非通过医院,所以消费成本也并非外界所想象的高不可攀。
目前而言“共享医疗”实际上是给医生做了一个客户筛选的工作,让他们能够高效的完成医疗服务。但长远而言,只要医保体系与共享医疗打通,必然会有更多人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
“共享医疗”虽好,但目前准入制度并不完善,依然存在很多问题。
比如说大医院对医生技术有一定的判断标准和要求,而共享医疗的医生工作室则是良莠不齐、真假参半。消费者需要自己甄别医生的资格和能力。
再比如协作医疗时,熟练配合的手术麻醉护理团队肯定更优。以及对复杂病情的评估和判断上,省级医院经验丰富的医生大比例优于普通县市级医院主任医生。
另外,医生脱离了医院平台后,个人面对可能存在的医疗纠纷的成本和风险会成倍增加,没有政府和舆论的支持,医生如何输得起?
最后,作为消费者的我们,如何改变现有的就医观念?又该如何应对“共享医疗”时代?
链接:2017医疗分享发展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