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牛人录14 祖师风范(一)|“老衲菩提达摩”

第六章 祖师风范


一、“老衲菩提达摩”

在广东省广州市的荔湾区有一座名为华林寺的寺庙,这座寺庙由五百罗汉堂、舍利塔、达摩堂等建筑组成,虽然现在看到的主体建筑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新修的,但其原寺已经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了。华林寺里达摩堂的匾额上写着“初祖达摩堂”,是著名书法家赵朴初先生的手书,堂前的木刻对联上写着:“东土禅宗传妙法,西域宝甸辟华林”。不错,这座华林寺原名“西来庵”,顾名思义,正是为了纪念达摩祖师西来而建造的庙庵,始建于梁武帝普通八年(公元527年)。

佛教牛人录14 祖师风范(一)|“老衲菩提达摩”_第1张图片
广州华林寺达摩堂

达摩祖师,全名菩提达摩,在梵语里,“菩提”的意思是“觉悟”,“达摩”的本义是“佛法”,连起来就是“觉法”,这名字俨然透着一股“霸气”。

说“霸气”,当然还有另一层含义,因为这个名字可对应着一位“武学宗师”。在武侠故事中,尤其是金庸的武侠小说中,“天下武功出少林”几乎是那些纵横江湖的武林人士的共识,而少林武功的开创者菩提达摩祖师创出《易筋经》、《洗髓经》这样的“绝世武功”,更是公认的绝顶高手。

菩提达摩的武功到底有多厉害,这个史籍里没说,但是他在佛教界,在文化界,甚至在民间的影响力都是相当大的。关于达摩的传说也很多,比如“面壁九年”、“一苇渡江”、“只履西归”等等,传说故事的背后当然是人们对这位祖师的崇敬和赞扬。毕竟他传法中原,启中国禅宗一派,这样的作为和魄力可不是一般人所能企及的。

据达摩的弟子昙林说菩提达摩是南天竺人,是香至王的第三个儿子;而北魏人杨炫之的《洛阳伽蓝记》里则说:“西域沙门菩提达摩者,波斯国胡人也”。孰是孰非,现在已很难考证,看来达摩祖师的出身就是一个谜题。

后世禅宗的记载大都采信的是昙林的说法,毕竟“王子”这样的身份更有故事性,正如当年的佛陀释迦摩尼。禅宗故事里说,达摩当初虽然是一位王子,但是他对政治丝毫没有兴趣,却在佛学上很有慧根,很早就师从得道高僧般若多罗。宋代普济的《五灯会元》和明代瞿汝稷的《指月录》中都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说菩提达摩(当时还叫作菩提多罗)未入师门之前,般若多罗大师曾考验过香至王的三个王子,他拿出一颗无价宝珠问道:“此珠圆明,有能及否?”大王子和二王子是典型的故事里的“老大和老二”,都说这宝珠可是无可匹敌的,珍贵的不得了。到了“老三”达摩这里自然是不一样了,达摩趁机展开了一场论述:

“此是世宝,未足为上;于诸宝中,法宝为上。此是世光,未足为上;于诸光中,智光为上。此是世明,未足为上;于诸明中,心明为上。”(瞿汝稷《指月录》)

说着个宝珠就是个世俗之物,它的“宝”、“光”、“明”都只是表象,远不如“法”、“智”、“心”三者,说白了,宝珠是没有价值的,它们毕竟是没有知觉的死物而已,只有分辨感知的能力、通达万物的智慧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当然,随后还有很多辩论,这里不再赘述,其表达的都是菩提达摩的“不俗”,强调了他的思维方式与普通人的不同,能够以一种具哲思性、灵动性的眼光去看待问题。

经此考验,达摩顺利拜入般若多罗门下。按照传统说法般若多罗大师算是“佛传禅宗第二十七祖”,他主张的“禅”修之道源于我们在第一章提到的《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中所载的“佛祖拈花”典故。

说有一次大梵天王在灵鹫山上请佛祖说法,这位大梵天王率众人把一朵金婆罗花献给佛祖,隆重行礼之后大家退坐一旁,准备聆听教诲。然而佛祖拈起一朵金婆罗花来,看着众人,却一句话也不说。众人可就奇怪了,老师今天这是怎么了?面面相觑,是满腹疑惑。这时只见佛陀的大弟子摩诃迦叶神态安详,面对佛祖和众人微微一笑。佛祖看来很是高兴,觉得迦叶这个大弟子毕竟没白教,当即宣布:“我有普照宇宙、包含万有的精深佛法,熄灭生死、超脱轮回的奥妙心法,能够摆脱一切虚假表相修成正果,其中妙处难以言说。我以观察智,以心传心,于教外别传一宗,现在传给摩诃迦叶。”然后把平素所用的金缕袈裟和钵盂授与迦叶。这就是禅宗著名的“拈花一笑”和“衣钵真传”的典故了。所以说摩诃迦叶就是“教外别传”的禅宗的“第一代祖师”,按这样逐代相传,推算到般若多罗正好是“二十七祖”了。

般若多罗最终把衣钵传给了菩提达摩,达摩便成了禅宗“二十八祖”。这里的“衣钵”,是名副其实的“衣钵”,指佛祖当年传下来的袈裟和钵盂,后来我们以“衣钵”作为传道的代名词,就是从这里来的。

关于菩提达摩在天竺弘扬禅法的传说故事有不少,但他在中国开宗传道的故事可信度更高,对我们也更有吸引力,所以不论是佛教界还是民间,都宁愿尊菩提达摩为“禅宗一祖”。

话说有一天,达摩向他的师傅求教说:“我学到东西以后,应到什么地方传教呢?”般若多罗说:“你应该去震旦”。震旦、至那、摩诃至那等词都是梵语Cina的音译,是古代印度人对中国的称呼,据近现代许多学者的考证,这个词后来传播到了西方国家,形成了中国的经典英文名“China”。当然这是闲话,重要的是菩提达摩听了师傅的话,真的来到中国“发展事业”了。

与法显相似,达摩也是乘坐着商船,历经三载终于到达了目的地。于是,发生了开篇(《缘起》章)的那一幕,这和尚下了船,颔首合十向众人道:“老衲菩提达摩!”


上一篇 第五章 谁是取经第一人(三)|佛国记

下一篇 第六章 祖师风范(二)|开宗立派

目录 佛教牛人录 缘起: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正在更新,感谢关注!

你可能感兴趣的:(佛教牛人录14 祖师风范(一)|“老衲菩提达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