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刊词】我们的小趋势:一个人也想好好生活

【发刊词】我们的小趋势:一个人也想好好生活_第1张图片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疯狂成长

2018年12月31日20:30,罗振宇“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如约而至,深圳春茧体育馆,座无虚席。今年的跨年演讲主题是小趋势,在四个小时的演讲中,罗胖连发“扎心五问”,分享了他对过去一整年的回顾和对未来充满超期的展望。全场内容无尿点,在所有高质量信息的输入过程中,有一句话直击我的内心。

一个人也可以好好生活。

你觉得小趋势是什么?罗胖说小趋势不是大趋势的小时候,是影响趋势的趋势,带来改变的改变。这是他从他的视角看到的小趋势,从我的视角看到的小趋势,小趋势不是我们宏观大众的事情,而是我们每个微小个体的微小行动,它关注的是每个微小个体。之所以说这句话直击我的内心,有种谋划了许久,突然一切柳暗花明的感觉。在我的2019年的新年目标中,很重要的一块就是做一个关于自我成长的课程,于是重做了这个微信公众号——疯狂成长。在写这个公众号的宣传语时,我思考了许久,一直找不到精确又简单到每个人都能理解的一句话,最后用了:我相信,你会找到你的天之禀赋,疯狂生长,长成你自己最想要的模样。但都不如一个人也可以好好生活,这简单的十个字来的具体朴实,又直呼内心,你可以想象当时我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是多么的欣喜若狂。

说实话,回来之后,我一夜无眠,这篇文章也是在凌晨的时候敲打下来的。因为在聆听罗胖扎心五问的这个过程中,从罗胖口中说出来的那些话语,不断的在唤醒原本我对课程内容架构的设想。当我再仔细去思考这5个扎心问题放在个体的视角上,它是如何呈现的,又该如何被解决,结合罗胖在跨年演讲中的阐述,突然我发现5个问题解读下来,都可以在我之前构想的课程8大模块中得到解决,这一点,让我坚定把课程不断打磨下去,然后呈现给大家,正如罗胖在跨年演讲中的金句所言,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关心你。

【发刊词】我们的小趋势:一个人也想好好生活_第2张图片

为什么说5个扎心问题,都可以在我之前构想的课程8大模块中得到解决呢,接下来一步步解答。

第一个问题:我能看到事实吗?

所有趋势都来源于事实,想要抓住小趋势,那就得认清事实,那问题是我们看的到事实吗?罗胖讲了梁宁老师在大学校园所做的一个调查,调查什么样的姑娘想整容?她聪明的问了这样一个问题,长得不好看的人会不会自卑?,结果得到的答案是每个人都说,我怎么知道?我相貌中等偏上。我们都知道,如果每个人都会觉得自己的相貌中等偏上,那这可就是感觉世界,而你自身的五官比例,身材尺码,这才是真实世界。在这两种世界的背后都各自隐藏着一种力量,一种是人类拼命努力,扭曲事实,一种是世界拼命努力,隐藏自己,从而使得两者的鸿沟越拉越大。

但是鸿沟越来越大就意味着我们可以知道这鸿沟之大吗?事实往往相反,我们经常对真相一无所知,我们很容易就会忘记,我们生活在一个庞大的世界中,再众所周知的事情都起码有一个亿的人不知道,而大多数时候是十个亿的人都不知道,所以我们很难通过自身的感知力去接近事实的真相。那怎么办呢,我们如何常能看清事实呢,在罗胖的分享中,我隐隐约约中听到了这三个词:还原能力、理性乐观派和多元思维模型。

其实,以上讲的都是我们这个世界怎么样,我们如何看清这个世界。切换到我们个体的视角来思考这个问题时,其实可以分成两块,一是我们如何看待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二是我们如何看待自身。而还原能力、理性乐观派和多元思维模型这三个词,很好的解答了我们这个问题。

还原能力

还原能力可以理解是一种溯源的能力,于世界而言,是我们不断回到事实真相,把握小趋势最稀缺的能力;于自身而言,是回到自我发展的起点,把握自我个体最稀缺的能力。

积极的悲观主义

理性乐观派,我更多解释为积极的悲观主义,积极和悲观看起来是一对矛盾的个体,但是菲茨拉杰拉德有这样一句话,一个人能同时保有全然相反的两种观念,还能正常行事,是第一流智慧的标志。悲观是因为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可以考虑到事情最坏的情况,比如我们做一个课程,最坏的结果无外乎无人关注,没人购买。而积极是说我们可以看到我们自身的努力,不断的打磨好课程,你交付了用户价值,用户自然就会交付价格。

多元思维模型

多远思维模型,最早听到这个词是来自查理·芒格的《穷查理宝典》。简单来说,就是说我们需要有多种解读世界的视角或工具,并且让这些思维模型在我们的大脑中共存。当我们能够熟练的掌握多元思维模型时,我们理解这个世界,理解我们自身,就有些更好的工具。没有这些工具是怎样的一种情况,那就是我们会用直觉去感知,去判断,去做事情。有了多元思维模型,我们就有了多种思维工具,这对于我们在思考问题,抉择判断以及行动会更加有套路。思维模型这个模块,也是我所打造的疯狂生长的8大模块之一,目前的设想是用简单朴实的语言来解读几个思维模型,然后应用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思考行动中,真切的去改变我们的生活,让我们成为更好的模样。

【发刊词】我们的小趋势:一个人也想好好生活_第3张图片

第二个问题:我能感知“非共识”吗?

第一次看到非共识这个词汇,是在梁宁老师复盘罗辑思维这家公司7年的演化之路中提出来了。简单来说共识就是大家普遍都相信的事情,而非共识就是那些我们看到的创新者,这些极少数的人突然看到新世界传来了一点微光,他们想要用这点微光来点亮千年的黑暗,照亮万古长夜。因为是极少数人,所以大多数人都不会相信你,我们可以理解创新者都是孤独的,而且还要面对很大程度“非共识”传来的压力,例如质疑,嘲笑等等,他们不希望你当下验证的“非共识”是对的,这样他们才能确认自己坚信的共识,当前正在走的道路是正确的。而创新的道路,就是非共识的道路,不断在怀疑与争议中前行。用罗胖的话来说就是回到母体,强化母体,从被排斥到被承认,从脱离共识到再造共识,这就是非共识的道路。

一个非共识的创新只有走过了三个阶段,才能成为真正的共识,这三个阶段是异端邪说,伟大革命,稀松平常。任何创新在它诞生的那一刻,先会被当作“异端邪说”,然后成为“伟大革命”,最后还原为“稀松平常”。以乔布斯做苹果手机为例,在苹果手机这种智能机刚面世的时候,当时市场上绝大部分手机都是功能机,很自然的苹果手机就会被当作“异端邪说”;而当苹果手机开始在市面上流行起来时,我们就会觉得乔布斯真的是神奇,开创了一个伟大革命,而到了现在就会觉得用苹果手机对我们来说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讲,非共识并不是在反对什么,它只是把那些被我们忽略的东西呈现出来,就像吃方便饭真正把那句“图片仅供参考”真正给还原出来,这些非共识都是来自我们深处暂时未被还原出来的共识。

上面讲来,可能你觉得都是关于创新的事情。现在让我们切换到个体的角度在看一下这个问题。非共识在我们个体的角度上看来,其实可以这样理解,我们的外在自我和内在自我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而这些差异是我们很难通过自身无法协调统一。什么是外在的自我,简单来说就是使用外部评价体系来评价自己,特别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他们做事情首先会考虑的是别人怎么看,怎么想。而什么是内在的自我,简单来说就是使用内在评价体系来评价自己,他们做事情的动力是来自于自己内心。忠于内心的自己,会让他们做事情的时候特别尊重自己,尊重自己的喜欢,会找到自己的天赋,他们在自己的内心中点亮了微光,这一点微光,就是我们生活的意义感。我有一个念想,就是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知道自己内心喜欢什么呢,去看那些你坚持做做,并且让你感到愉悦的事情。当我们找到内心真正的自己时,我们就开始回到了自我,强化自我,当然这并不是一条容易走的路,而且少有人走。

我们说一个非共识转变成共识需要经过3个阶段,一个内在自我成长为真正的自我也需要经过3个阶段。异端邪说是指在外在的自己无法接纳内在的自己,而内在的自己会把外在的自己妖魔化,所以从这两种角度上来看都是相互的异端邪说。到了第二个阶段,我们开始学习如何去接纳生活,接纳外在自己和内在自己平衡,此时我们会觉得两者的平衡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一件事。最后到了第三个阶段,稀松平常,就是我们不再去纠结什么是外在的自己,什么是内在的自己,因为我们本身就是在做自己,做最真实的自己。

第三个问题:我的时间够用吗?

我们很多人都会觉得我们的时间常常不够用,生活中很多东西都在潜移默化中抢占着我们的注意力,那些不断响起为手机通知,那些一个个红点,不是说我们不去点击,就不会抢占我们的注意力,而是说就算我们不去看,也在我们心里留下一颗种子,这棵种子会自己生根发芽的。还有一个词,就是这些年不断被提及的信息过载。但是信息过载这个过程在哪个时代都存在,就像庄子所说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万维钢老师对于信息过载有一个判断,所谓的信息过载,原因只有一个,你对环境的熟悉程度太低了。我们在我们熟悉的地方,我们从来都没有信息过载。

时间可能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极其重要的一件事,科技水平的发展对于我们年龄的影响带来了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好消息当然就是我们这一代人,很大的概率上,人人都有机会活过100岁;坏消息是可能是我们还没有准备好去承接科技带来的这份好礼,怎么说呢?主要表现在5个方面,第一,我们的退休年龄可能会延后,但是退休之后还是会有漫长的人生在等待着我们,这时候就会出现我们退休之后还能干嘛;第二,因为我们会活得更长,所以我们身边很多的人际关系都需要重新看待,比如说与孩子的关系,婚姻之间的关系等等;第三,我们需要用新的视角来看到职业,放到在100年的生涯中,切末在20岁多30岁的时候就说自己来不及了,100岁的老人都会后悔自己60岁的时候没开始另一项人生任务。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但是很显然我们永远都无法回到过去,所以摆在我们面前最好的选择就是活在当下;第五,放在一个人的时间长河中看待失败挫折,我们都不可能说一次失败,我们的人生就完了。而是不管经历多少失败与挫折,我们的人生依旧鲜活,依旧有着无限可能。

可能在百岁人生的生活模式下,我们把握的行为方式和思考方式应该就是,所有能穿越时间的东西,就该坚守。所有会被时间过滤的,该翻篇就翻篇,因为人生太长了。我永远相信每个个体都有无限可能,你喜欢的事情,想要去尝试学习的技能,就去学,永远都不晚。能在时间长河中留存下来的东西,才是我们最重要的东西,是可以带着我们穿越时光的。

之所以这里面的每个环节都跟我打造的课程体系里面有关系,是因为课程体系中的知识管理会给出一种解决信息焦虑的方法;在百岁人生的生活模式下,如何去处理好我们与自身的关系,与他人的关系,与世界的关系,这是在关系管理中所涉及的;如何应对职业变迁,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度过生命中的那些至暗时刻,我们会在情绪管理课程中会去谈到如何面对情绪这个底层操作系统,更好更积极的面对那些人生困难。

第4个问题:我的力量从哪里来?

罗胖在回答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提出了信用飞轮这个词,说的是人和人的感知一点那叠加,会形成一股漩涡般强大的力量,不断地卷入更多的人,更多的外部资源,推动一个东西飞速旋转。第一次听说到飞轮效应的时候,还是关于亚马逊的故事。在亚马逊的业务体系中,最主要是由会员服务,第三方卖家平台以及云服务。三者构成了一个环环相扣的逻辑,会员服务留住了买家爱,云,物流等基础设施留住了商家。商家多了,能进一步留住买家。买家买的越多,云,物流这些基础设施从而就能更精准的给买家卖家提供服务,从而具备更强的竞争力。这三者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紧密咬合,层层推动的。对于得到来说,罗胖认为的三件事是,越来越多的用户愿意把得到的产品分享给他的朋友,帮助得到带来更多的好用户;;越来越多的愿意,愿意拿他们最重要的知识产品和得到合作,因为得到的用户质量高;越来越多的公司,愿意把一个人在得到上的学习记录作为一个人学习能力重要依据,因为得到的老师教学水平好,这三者也构成了一个飞轮效应,不断打磨出好课程。

切换到个体成长这个角度,我们可以找到三个飞轮,自我超越,自我接纳,自我负责。自我超越推动我们人生飞轮转动起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学会自我接纳,去学会接纳自己的不完美,也需要学会自我负责,去承担自己应付的责任,尽自己全力去做好事情。自我接纳也不是说我们一味的接纳自己的不完美,而是积极的看待自身成长的可能性,用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去让拓展更多的可能性,从而实现自我超越。这三个飞轮也是息息相关的,当他们转动起来的时候,我相信我已经开始走在改变自己人生的道路上了,让我们每个人都具备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可以创造奇迹的能力。

第5个问题:时间愿意和我做朋友吗

我们想和时间做朋友,但是时间想和我们做朋友吗,可能我们都没有好好思考过这个问题。可能每个人在扪心自问时,这个答案可能都不一样。那么能跨越时间长河的人一定都是能够跳出时间的设置,而且可以持续,长期地守住目标。这种长期持续的行为模式,被称为长期主义,也只有长期主义者,才能成为时间的朋友。吴声老师说,长期主义不仅要坚持你想做的事情,而是不能中断你在做的事情,还要持续地步被诱惑。因为一旦终端,你将前功尽弃。任何微小的行为加上时间这个尺度,不管力量的强弱,他们都是时间的朋友。长期主义简单来说,就是你能不能找到一个可复利的微小起点,然后在长期时间的坚持下,去积累成奇迹。这个微小的起点,在去年/今年的跨年演讲中都提到了人生算法,人生算法就是我们这个高不确定性的外界中,我们对自己的超级确定性,就是我们内心笃信的一些东西。

当我们把视角转到个体成长方面上时,关于人生算法这个模块,也是我所打造的课程模块最开始的一部分内容,通过几个人生算法来奠定我们人生的基石。而一个可以经过长期主义的事情,可以理解为我们的目标,而这个目标也是必须具备一定的意义感,这才是我们不竭努力的起点。一个可以经过长期主义的事情,也需要我们在坚持目标的这个过程中,学会行动管理,时间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行动,这也是我接下来课程需要打磨的部分。

关于罗胖在跨年演讲中的这5个扎心问题,我转换到个人成长这个视角中,看到了这些东西,希望可以给你引发思考,2019年,我们一起跟随这份人生转运指南的课程,一起去塑造更好的自己。

【发刊词】我们的小趋势:一个人也想好好生活_第4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发刊词】我们的小趋势:一个人也想好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