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人生》

这本书是在年前就拿到的,翻开书的第一页就想早点读完,原本计划在春节期间读完,但因为没带书回去而搁置,直到昨天中午才断断续续把这本书看完。

 为什么叫月光边境的哲学与人生,因为我正在听林海的《月光边境》,不得不说,一边听音乐一边写字简直是这个世上最美好的事了,每每让我沉溺其中,不过此刻,我必须关掉音乐了,以避开那优美的音符的诱惑。

《哲学与人生》一共分了十五章,这本书可以理解为一本哲学入门的通俗读物,全书遵循的逻辑是:概念——思考方法——有悲剧演化出的古代西方哲学思想体系——由文学、艺术等推动的近现西方哲学思想体系——中国古代哲学起源——儒家哲学——道家哲学——艺术——宗教——教育——文化——自我完善的方法论。如果要再分类,则可分为四大部分,即概念与方法论、西方哲学思想、中国哲学思想、与哲学相关的文化概念。

在思想方法部分讲到诠释学的时候提到了阅读的四个步骤,分别是文本究竟说了什么(原文)、文本想要说什么(作者所处的立场)、文本能够说什么(与自己的经验结合)、文本应该说什么(表明自己的立场)。

 读完这本书,就我的理解而言,文本说的是哲学理论体系以及相关概念。 文本想要说的是如何用哲学来指导自己获得更好的人生吧。 而文本能够说什么,摘抄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悲剧、命运和科学主义 。真正的悲剧是指一个平凡人,没有特别做好事,也没有故意做坏事,却因为命运的摆布,而陷入一种极惨的情况。怜悯和恐惧是人与人互动时最鲜明的情感。希腊悲剧最大的特色在于:悲剧的主角不是人,而是命运。 《普罗米修斯》、《俄狄浦斯王》,经过希腊悲剧的洗礼,西方人开始养成一个重要的观念:无论任何事情,主观上的希望是一回事,但客观上会如何则是另一回事。换句话说,由于希腊悲剧的影响,使得西方人在心态上开始变得实事求是,而不会加入太多主观的情绪及意愿,因为自然界的规则是客观的,绝对不因为人的需要而转变。西方人从希腊时代开始慢慢陶冶的这种心态,叫作“科学心态”。

二、理性、享乐主义和虚无主义 。在莎士比亚的悲剧中,命运已经不再扮演重要的角色,取而代之的是人类的各种欲望,如猜疑、嫉妒、贪婪、斗争等。换句话说,近代欧洲悲剧从理性主义出发,用人的理性去选择、衡量、判断一切,并且设法改变现状,但是一个人再怎么聪明,很多事情仍然是处于他所能掌握的范围之外。因此我们到最后发现,一切终究会归于幻灭。这就是虚无主义。

三、苏格拉底反诘法以及知行合一 。一个人如果真的了解什么是恶,会避之唯恐不及,又怎么可能去做,相反,一个人如果真的知道什么是善,当然也会迫不及待想接近它。之所以有那么多人没有行善避恶,就是因为他们未能认知真正的善恶。王阳明“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四、意义和“拥有就是被拥有”。 所谓的意义是指,选择成为自己的可能性、实现自我的过程。人生的意义是一个人决定去做某件事,在这个过程之中产生一种自我肯定的力量。 拥有的东西太多了,人的生命内涵以及注意力就分散了,最后反而会被拥有物所拥有,变成了拥有物的奴隶。简朴生活要把握两个原则,第一个原则就是“东西用到坏为止”,第二个原则是“不拥有不需要的东西”。

五、我们都是西西佛斯 。“为什么放完假后第一天上班总是特别累?因为石头又重新回到了山脚啊”。每到星期一,石头都会在山脚等着我们,而我们就要从星期一开始推,推到星期五,石头终于到了山顶。到达山顶之后,我们可以稍微喘一口气,慢慢走下山,但是回到山脚又要重新推石头。人生就是像这样永无止境的惩罚。

 六、儒家“善”的最高境界 。善为人与人之间适当关系之实现。 自我生命的不同阶段,会选择不同的价值观,一是以自我为中心,顺着本能的需要,表现为生存与发展;二是注意自我与他人的互动,讲究礼法与情义;三是超越自我,走向无私与至善。 修养就是勉强自己去做该做而不想做的事。 好学、深思、力行。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内圣外王。

 七、道可道、非常道 。道与暗物质。 老子的三宝是“慈”、“俭”、“不敢为天下先”。慈是一种普遍的关怀和同情,俭则是我们对待世界的态度,俭也代表节制欲望。不敢为天下先是希望我们全身保真,活尽天年。 不要执着:一个奴隶的例子,跑了一天一夜,死了,而他所得到的土地总共只有三尺宽、六尺长。 外化而内不化。

 八、教育与成长 。想了解自己,可以留意三个问题:什么事情使我感动,什么人的什么作为使我羡慕,我对自己满意么? 人生快乐的秘密就在于“一”,只要能够设定一个目标,专心奋斗,就会快乐。 怎样的人生可以算是有意义的呢?有工作可以做,有人可以关怀,有痛苦可以受。 每天增加一些新观念。

 最后,对于文本应该说什么,整本书为我们介绍了哲学的世界,哲学思想和派系的不同,不同的哲学对人生观、价值观的指导意义。终究这是一本陈列各种观点的书,对于人生,大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不同的哲学思想。说到底,这本书其实也是在告诉我们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之形成背景和哲学基础吧。 你不会因为读了这本书就真正理解哲学了,正如“懂那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一样,只“知”而无“行”即是“不知”。

2019年3月18日晚 于新阁

你可能感兴趣的:(《哲学与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