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的逻辑》读书笔记之一(1)

今天跟随区委组织的考察团来成都考察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关情况。由于《教育的哲学基础》开本太大不方便携带,只好提前阅读《课程的逻辑》,上午在航班上粗略的阅读了大约40页的内容,心中甚为欢喜,该书不但但是著名课程教学论专家钟启泉教授的力作,更为重要的是,在深化课程改革的今天,理清课程的逻辑关系,对于基层校长准确把握学校课程体系的建构,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无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为了更加仔细深入的学习该书的有关内容,我在写作读书笔记时,把一章的内容按照章节思考记录,这样处理,可能会学的更加透彻深入,因而,就出现了读书笔记之一后面的(1)。

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读完钟教授的这一部分论文,我的理解是,什么是“整体的人”呢?首先明确的是,人类个体的存在就是一个整体性的存在,也就是人的完整性与生活的完整性。从人的本质上来说,人就是一个身体、情感与精神高度和谐发展的有机体,人的完整性根植于生活的完整性,而生活就是人与世界的交往。

为什么我们要重提完整的人的教育?

因为长期以来,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为知识技能所主宰,为升学考试所左右,目标单一,内容死板,过程僵化,方式机械,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这也是现代教育对整体的人的支离。每一个学生都是具有鲜活生命意义的独特个体,个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存在就要求学校课程能为他提供整体的内容与时间空间,实际上,学校的课程追求了学术性与专门化,也缺乏有深度的传递方式,这样不自觉地剔除了课程中的生命气息,从而导致了学生的片面发展。学生个体的知识学习与精神建构产生了质性断裂,学生不再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说着言不由衷的话语,过着成人为他们预设的生活。

整体的人的发展内涵

整体的人的发展首先意味着智力与人格的协调发展。亚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忠告人们,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只有当知识学习与学生的经验融化在一起,知识才能与个体发生意义关系,对个体生命的建构发生作用。尽管强调探索的过程可能意味着学生要面对问题和困惑,挫折与失败,意味着花费很多时间与精力,可能结果是一无所获,但这恰恰是一个人学习,生存,生长,发展和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它还生命以真实,还生活以实在。所以,我们说,只有在过程中,知识才能进入个体的整体体验,生生不息的转化为精神的力量和生活的智慧。

整体的人的发展还意味着个体,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发展。美国教育家杜威说,只有当相继出现的经验彼此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存在充分完整的人格。只有建立起各种事物连接在一起的世界,才能形成完整的人格。从这个意义上说,学校课程体系唯有贯彻自然,社会与自我有机统一才可能实现整体的人的发展目标。深化课程改革,必须把握这一原则,从整体主义的观点规划培养目标,明确学生与自我,与他人社会,与自然的关系。在开发课程中,突破学科疆域的束缚,强调向学生的生活与经验回归,把自然,社会与自我作为课程开发的基本来源。

你可能感兴趣的:(《课程的逻辑》读书笔记之一(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