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势搜包的“迪士尼”市值暴跌2000亿,不仅“霸王条款”还“财务造假”

强势搜包的“迪士尼”市值暴跌2000亿,不仅“霸王条款”还“财务造假”_第1张图片

近期,陷入“搜包”争议的迪士尼不仅被指控虚报收入,财报不及预期,更严重的,股价一度暴跌,从上个月的147.15美元高点跌去10.5%,市值蒸发近28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977亿元。至此,给全世界创造了童话梦想的迪士尼,似乎正在幻灭自己的童话。


强势搜包的“迪士尼”市值暴跌2000亿,不仅“霸王条款”还“财务造假”_第2张图片

坚持翻包,何人来管?

今年8月10日,继2018年6月上海迪士尼乐园因“1.4米儿童票不合理”被广东高院法官起诉后,迪士尼被曝因“禁止自带饮食”被华东政法大学学生告上法庭。该学生认为,园方工作人员对其进行强制翻包检查并阻止其带入食物的行为侵犯了她的合法权益。

8月13日,人民日报刊发《四问上海迪士尼:翻包、“双标”,凭什么?!》。随后该话题登上微博热搜,讨论量达4.1万,阅读量达4.1亿。

然而,令网友义愤难平的,尽管禁带食物且翻包检查备受诟病,风暴不断,但上海迪士尼依然“岿然不动”,用傲慢姿态作出“回敬”,称消费者反映的禁止携带食物、翻包检查、拒绝退票等问题属于园区规定,目前不会更改相关政策。面对迪士尼的“坚持”,众网友纷纷表示“不会再去”。

8月23日,迪士尼与媒体几次交锋之后,再发一则新公告,强调“应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入园必须安检,但只字未提“翻包检查”。甚至一句“我们的游客”,仿佛真把游客当成自家人,企图拉近心理距离。而“安检”更是成了双方共同的无奈。


强势搜包的“迪士尼”市值暴跌2000亿,不仅“霸王条款”还“财务造假”_第3张图片

凭什么设置霸王条款?凭什么搞“双标”?凭什么频频侵犯游客隐私权?舆论的“组合拳”犹如打在了棉花之上。如斯“迪士尼”,究竟谁能管的了?

透过企查查数据,上海迪士尼度假区是由华特迪士尼公司与上海申迪集团共同投资的合作项目。合作双方投资设立了两家业主公司(上海国际主题乐园有限公司、上海国际主题乐园配套设施有限公司)和一家管理公司(上海国际主题乐园和度假区管理有限公司)。上海申迪集团持有业主公司57%的股份,美国迪士尼持有剩余的43%股份。


强势搜包的“迪士尼”市值暴跌2000亿,不仅“霸王条款”还“财务造假”_第4张图片
强势搜包的“迪士尼”市值暴跌2000亿,不仅“霸王条款”还“财务造假”_第5张图片

公开资料显示,上海申迪集团是经市政府批准设立的新型功能类全国资国有企业,2010年8月8日注册成立,注册资本204.5亿元,员工规模超1.2万人,主要负责与美国华特迪士尼公司合作,共同投资、建设和运营上海迪士尼主题乐园及配套设施,同时承担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的土地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和相关产业发展任务。

目前,申迪集团已形成包括集团本部、7家全资公司、7家控股公司、3家参股公司、1家智库机构的基本架构,涉及旅游、地产、投资、运营管理等业务领域。此外,还与美国华特•迪士尼公司合作,投资设立了3家合作企业。其中,中方持股比例分别为57%、57%和30%。


强势搜包的“迪士尼”市值暴跌2000亿,不仅“霸王条款”还“财务造假”_第6张图片

2011年11月5日,申迪集团与华特迪士尼公司在市政府会议厅正式签署上海迪士尼项目合作协议。同年12月31日,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建设工程指挥部成立,申迪(集团)公司承担指挥部办公室日常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据上海当地某官员对媒体透露,申迪集团虽然是国企,但早已进行市场化运营,国资委很少过问具体事宜。而记者从企查查查询,在管理公司“海国际主题乐园和度假区管理有限公司”中,迪士尼持有上70%的股份,上海申迪集团持有30%的股份,而该公司主要代表业主公司负责迪士尼度假区的创意、开发和运营工作。


自卖餐饮 就是为钱

惹怒网友,备受争议的除了翻包检查外,事实上,还有迪士尼禁带食物的所谓规定。

按照迪士尼的解释,禁止外带食物是为了保护园区的公共卫生和环境,但进入上海迪士尼园内,基本每隔几米就有销售食品饮料的餐车及店铺。

根据上海迪士尼官网信息,包括迪士尼乐园、迪士尼小镇和酒店在内,有47家店提供餐饮服务,其中人均51元-100元的为20家,其次是人均1-50元、101-300元,分别约为15家、9家。从商品价格看,一瓶矿泉水标价10元,可乐20元,一支冰淇淋40元,爆米花35元。而在园区餐厅,一个面包售价25元到35元不等、一份三明治套餐80元到85元。

2017年6月16日,上海迪士尼度假区开幕一周年,当时官方宣布,营业第一年入园游客即破1100万人次,超过最受欢迎的东京迪士尼,成为全球开业第一年接待人次最多的主题公园。而就在当天迪士尼官方称,如果把乐园售出的玉米热狗和火鸡腿首尾相连,累计长度将相当于377座上海中心大厦(中国第一高楼)高度。

2017年7月,《旅游消费新升级》报告显示,上海迪士尼的人均消费高达2000元以上。毋庸置疑,迪士尼为游客带来了更多附加消费,变相促进自己园区内食品消费的行为,剥夺了消费者的正常选择权。


利润下滑,营收不及预期

从今年5月迪士尼公布的2019财年二季报来看,上海迪士尼因门票价格上涨,影响了门票销量,导致该季度的运营收入有所下滑,但游客在在“食品和饮料”等其他项目上的开销弥补了部分损失。可以说,餐饮销售成为其业绩上涨的重要贡献因素。

事实上,在迪士尼最新发布的Q3季度财报中,迪士尼不论在营收还是净利润方面,均低于市场预期。其中营收方面,报告期内实现202.5亿美元营收(其中主题公园业务营收66亿美元),虽然相较于去年同期的152.28亿美元,营收增长33%,但仍不及此前市场预期的214.78亿美元。净利润方面,本财季19.82亿美元净利润,相较去年同期的30.59亿美元,更是大幅下滑,且与市场预期的25.66亿美元相去甚远。

众所周知,除了主题乐园,迪士尼主要业务还包括娱乐节目制作、玩具、图书、电子游戏和传媒网络等,旗下拥有皮克斯动画工作室、漫威电影公司、试金石电影公司、米拉麦克斯电影公司、博伟影视公司好莱坞电影公司、ESPN体育等公司。2019年3月,迪士尼正式完成了对福克斯的收购,《阿凡达》、“X战警”等大IP也被收入囊中。

对于盈利下滑,迪士尼归咎于21世纪福克斯正在进行的娱乐资产整合。

今年3月,迪士尼以71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福克斯的娱乐资产。公司原先估计每股盈利会因收购减少35美分,但事实情况是减少了60美分。财报显示,福克斯工作室在本季度导致了1.7亿美元的经济亏损。另外,因收购福克斯,迪士尼在原有基础上又获得了流媒体巨头Hulu30%的股权。但由于在整合Hulu资源方面的大量投入,导致消费者直接对接国际业务部门第三季度的运营亏损达5.33亿美元,远高于去年。

对此,分析人士认为,在奈飞、amazon、HBO等早早推出流媒体服务后,迪士尼进入流媒体赛道虽然是大势所趋,但是即使迪士尼拥有全球最为丰富的影视版权,其战略上已经是迟人一步,以至于去年奈飞市值超过迪士尼。而在短期内,Disney+、ESPN+等流媒体服务的投入增大势必还将导致迪士尼的利润承压。

财务造假,虚报收入60亿美元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根据美国当地媒体报道,迪士尼财报发布后两周,已离职的前迪士尼高级财务分析师桑德拉库巴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举报,称在她在职的18年间,迪士尼主题乐园和度假部门利用公司会计系统漏洞,系统性地夸大了数十亿美元的收入。

根据库巴提交给SEC的文件,迪士尼财务造假主要包括两种方式。其一,门票,免费的高尔夫球赛及促销活动发放的免费门票,会被按照票面价格进行虚假收入记录。其二,礼品卡,500美元的礼品卡按面值计入收入,但实际上客人用折扣只支付395美元。甚至有时会对礼品卡收入记入两次,即使是客户在投诉后获得的免费赠送礼品卡,也会被记录到收入中。

针对这一系列不规范操作,库巴表示,迪士尼的会计系统存在设计漏洞,致使虚假操作难以被追踪,仅在2008-2009财年,迪士尼年收入可能被夸大了60亿美元。而根据迪士尼年报显示,主题乐园和度假区2009年总收入为109亿美元。

2013年、2016年,该员工曾两次向迪士尼管理层报告收入虚增问题,但迪士尼团队并未跟进。2017年8月,库巴首次向SEC提出自己的猜测,约一个月之后被迪士尼解雇。之后她两次向SEC进行举报,最近一次为今年6月。

在最近提交的材料中显示,迪士尼有通过篡改收入类型进行避税的嫌疑,如将顾客的客房消费记为食品、饮料消费,以便减少佛罗里达、加利福尼亚和夏威夷的销售税。

迪士尼对库巴的指控表示否认,称这位前员工的指控完全没有根据,并表示这种行为是“不恰当且充满而恶意的” 。但是,根据美国证监会执法部门律师霍尔达纳·托马斯表示,证监会非常认真的对待了这次指控,并且不止一次要求迪士尼提供更多信息,并进行了采访,这一事实也表明,调查正在进行中。

无论如何,一系列事件都已对迪士尼带来较大负面影响。近期,帝国资本(Imperial Capital)已经将迪士尼目标价从147美元下调至140美元。截至8月23日市场收盘,迪士尼每股报价131.67美元,最新市值 2371亿美元。这也意味着,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迪士尼市值蒸发了近280亿美元。如此,迪士尼梦幻乐园,究竟是谁的乐园?

你可能感兴趣的:(强势搜包的“迪士尼”市值暴跌2000亿,不仅“霸王条款”还“财务造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