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中应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模式而不是固定型思维模式

家庭教育中应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模式而不是固定型思维模式_第1张图片

中国有一句古话:“受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强调在孩子的教育中,方法比知识更重要,这一点已经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认可,不过绝大多数家长不知道的是,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还有一种说法:“四流老师教知识,三流老师教方法,二流老师教思维,一流老师教思想”,说明良好的思维习惯比知识、方法更重要。

早在2006年,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博士在她出版的专著《思维方式:新的成功心理学》中提出了“成长型思维模式”和“固定型思维模式”这两个概念,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现在固定型思维模式和成长型思维模式已经得到了非常多的教育界人士的认可。

思维模式或者思维方式,是指一套个人信念或一种思考的方式,影响着我们的行为及对自己和他人的态度。固定型思维模式和成长型思维模式,都是学生学习和智力的思考方式的体现,它们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效率、效果和未来的发展。

怎么来区分这两种思维方式呢?

如果相信智力是一种可锻造的品质,而且智力会发展,就是成长型思维模式。带着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学习者相信他们能够学习任何东西。可能得奋力争取,也可能会遭遇一些失败,但他们相信通过努力及毅力能够获得成功。

带着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个体将重心放在学习上,而不是看起来聪明。

而如果相信天分,相信智力是天生的,智力的层次不能被改变,这就是固定型思维模式。带着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可能真的相信他的智力、技能及才华先天注定,对于那些天资聪颖或者认为自己不够聪明的学生,这变成了自我应验的预言。

因为不相信自己能够成功,所以经常放弃或者不付出努力。对于那些学习水平高的学生,他们可能被“看起来的聪明”所吞噬。他们可能在学校学习的时候没有真正付出努力,但却经常因为好成绩及过硬的技能而受到表扬。

很明显,我们应该在家庭教育中帮助孩子养成成长型思维,而不是固定型思维。


帮助孩子养成成长型思维,需要做好一下几个方面:

一、表扬孩子的行为而不是结果

家长能够真正帮助孩子养成成长型思维的最重要的一种方式是表扬孩子的时候慎重措辞。

家长说的每句话、做的每个行动对他们的孩子都传达了信息。这些话语和行动将告诉孩子们如何思考自己。家长应该总是表扬孩子付出的努力,而不是表扬孩子的成就。以下表格包括一些例子:


家庭教育中应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模式而不是固定型思维模式_第2张图片

因此,下次当我们准备表扬自己的孩子,先想一想如何利用这个机会表扬他或她所付出的努力而不是得到的成就。

研究表明家长表扬孩子“聪明”或“有才华”的时候要三思,因为这样的表扬可能形成固定型思维模式。如果我们鼓励孩子付出努力,并认可他们的毅力和勤奋,那么我们将支持他们发展成长型思维模式。持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孩子相信成长型思维模式将让他们更好地坚持,而且当事情没能如愿,他们能够重振旗鼓。

因此家长也应该经常检查自己的观念体系:你有没有成长型思维模式?你是否相信通过努力、毅力和动力,你的孩子能够达成他们的目标?

二、正确认识错误的价值而不是批评孩子犯错误

对于婴幼儿以及青少年来说,错误是他们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的最重要的方式之一。根据心理学研究,当我们在犯错时,犯的错误越严重,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分泌的就越多,对大脑的刺激也就越深刻,因此记忆也越牢固。

中国古代谚语也有“吃一堑长一智”的说法。

因此,作为家长,要允许孩子在学习中犯错,甚至在家庭教育中有意设置让孩子非常的机会,从而促进孩子的成长。需要注意的是,在孩子犯错以后,一定不要去责怪孩子犯错,而是和孩子一起分析,这次为什么会发生错误,下次怎么样做才能够不再犯同样的错误,让孩子养成“复盘--反思--总结”的习惯。

那么,在家庭教育中,是不是孩子犯了错误就绝对的不批评或者惩戒了呢?

当然不是,台湾的企业管理培训讲师余世维博士曾经说过,对于员工和孩子犯相同的错误,第一次可以原谅,因为不知道,第二次也可以原谅,因为不小心,第三次就坚决不原谅,并会认为员工或者孩子是故意犯错的,应该而且必须给予惩戒。

中国古代谚语也有“事不过三”的说法。

教育研究专家卡罗尔·德韦克博士表明:家长不该溺爱孩子,不让他们面对挑战、错误和努力奋斗。相反,家长应该教孩子热爱挑战。他们应该说这样的话:“这很难。多么有趣!”或者“这个太容易了。没有意思。”他们应该教孩子拥抱错误。“哦,这是个有意思的错误。我们下次应该怎么做呢?”而且他们应该教孩子重视勤奋和努力:“如此奋斗很棒!你真的坚持做了而且有很大的进步。”或者“这需要付出很多努力哦——孩子,会很有趣的。”

因此,对错误要有正确的认识而不是简单的杜绝错误。

三、正确的学习方式

老一辈的人谈起学习来总爱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现在认同这句话的青年人已经很少了,他们不会以吃苦耐劳为荣。21世纪一代更愿意追求“科学的”学习方法,认为学习这件事应该是快乐的,最好能寓教于乐,让每个人都能轻松愉快地获得知识。

但问题是,用自己喜欢的风格学习,是不是就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呢?

结论是……否定的。2017年5月29日,《科学美国人》网站刊登了一篇研究综述,介绍了最新的研究结果。研究表明,如果学习方法跟自己的喜好是匹配的,那么学习过程肯定是愉快的,那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是不是比别人更好呢?并没有!虽然他们在用最喜欢的方法学习,但并没有获得更好的成效。

寓教于乐不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你喜欢愉快的学习过程,但你更喜欢获得真知。管用的方法不好玩,只有付出了努力和汗水,有过挣扎和斗争,你才能真正掌握知识。让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相匹配,而不是跟学生的喜好相匹配,才是科学的做法。

心理学家几十年的研究结果表明,真正有效的方法对每个人都有效,不管你喜不喜欢。有效的方法可以归结为:

第一,要在学习时间上安排一定的间隔,不要突击学习。

这个间隔学习法的原理是人脑的“记忆曲线”。隔一段时间回想前面学过的,然后再学新的,这个方法最有利于记忆。

第二,在不同的场景下、用不同的方式学习同一个内容。

比如同一个知识点,在课堂上看老师演示一遍,这是视觉;回家自己精读课本,这是读写;下一堂课再动手操作一遍……这样用不同的方法来学习同一个内容,效果很好。

第三,要经常参加测验,看看自己是不是真的掌握了相关的知识。

这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刻意练习的“反馈”。不测验,我们就无法知道自己是不是真学会了。

第四,要把新学到的知识和以前的知识建立连接。

新旧知识连在一起,熟悉+意外,它才算是真正长在了我们的大脑之中。


家庭教育中应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模式而不是固定型思维模式_第3张图片

上面的三个方面,都是养成成长型思维模式的最重要的手段,只要能够按照正确思维模式操作,就一定可以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出孩子的正确的思维模式。

但是,家长需要也必须要学会持有成长型思维模式。这需要时间和实践,但当我们看到它在孩子身上产生的重要影响,会知道这些努力是值得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家庭教育中应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模式而不是固定型思维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