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98年,家里装了固定电话。过年,拜年是必做科目,家里开启了电话拜年。在那之前,远方的亲戚,是无法完成拜年的。
装了电话以后,每年大年初一,上午基本上是在电话拜年中度过的,往往是我拨通电话讲几句,再交给父母讲几句。
05年,上大学,老爸给我买了一部松下X5手机,那是家里第一部手机,还是彩屏的。过年,又开启了手机拜年模式,短信是主阵地。
凡是有联系方式的,每人都送上一条祝福短信。有了手机,拜年要么用手机打电话,要么发短信拜年,固定电话报停机,不用了。
这两年,微信人人都有了,今年春节,我收到的手机短信,不足十条,基本上全是微信群发短信。
在这里,我感谢每一位给我发送手机短信和微信群发信息的朋友,每一份祝福我都感谢。
只是,凡是群发的信息,我收到之后可能都没有打开。体会不到一点感情因素在里面,我承认我矫情了。
有两条短信,记得特别清楚,一条是盛凯发的,称呼我赵团长,一条是黄伟发的,称呼我赵书记。我记得特别的清楚。
我,对不起大家,没有给大家群发短信,实在精力有限,抱歉!
有人会质问:啥玩意儿,我们至少每人群发了一条信息,你连群发都没做到,还在这装XX!
我承认,我确实没做到!
以前,领导会经常教育我,春节要给大家发祝福短信,哪怕群发也行。
只是,这几年,我收到的群发信息,实在是留不在记忆里。既然大家给我群发短信,我留不在记忆里,甚至有点惧怕这种群发短信,那么按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我这两年,很少群发祝福短信了。
用心是珍贵品。盛凯和黄伟的用心,我一下子记住了。其他的呢?到底用了多少心?达到了多少效果?
后来,有个事实就是,我清理信息用了好长时间。
今年,我依然没有群发信息,不管是手机短信还是微信信息,都没有群发,我怕别人给我发了信息,我却没有点开。
从小时候到现在,朋友圈在不停的变换,像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对我的朋友圈里的每个人,感情是一样的么?群发信息能表明这样的问题么?
似乎很难!假如,朋友圈里,每个人能用群发信息来搞定,那在发信息这件事上,对待每个人的感情是平等的。到底是平等的么?我怕有点说不清。
今年的拜年方式,跟以前又稍微不同。
年前一个月,我建了一个微信群,把所有兄弟姐妹都拉进来了。我不是老大,也不是最小。但是大家都很高兴,佩服我,说这个群建的好,平时交流方便,过年拜年方便,发红包更方便。
今年过年,发红包是主旋律。
除夕,把长辈也拉进群,三舅一个红包就发了1400块钱。这种拜年方式,让很多小伙伴都很羡慕,兄弟姐妹们也很开心。
这是拜金?还是社会进步?还是社会退步?
个人有个人的看法!我不反驳谁,也不支持谁。
除夕夜,没有群发短信。总得找点事干吧,春晚实在提不起我的兴趣。
那就发红包,给我尊敬的人发红包。刚开始,没注意一些现象,回头总结的时候,发现还挺有意思的。
大概分三类。
一类是至亲型的。我不给他们发红包,他们依然给我发信息或者发红包。祝福的内容,都是发自内心的。那种情感,一看就能从内心感觉到,真的是发自内心的祝福我。我惭愧的是,这部分极少数的至亲的朋友,我认为太亲了,没必要跟他们客套,过年期间,没有发红包给他们,回头想想,好失策。
第二类是对我有恩或者我佩服型的。过年期间,我毫不犹豫的给他们发了红包。金额呢?不算多,大概在5元至10元之间。这部分人,算是我的导师,也算是我的良师益友,没有他们,就没人懂我,也没有我的今天。
第三类是群里或者极少数给我发信息,索要红包的。对于这部分,我一般都会把红包发过去。只是,总有人嫌我发的少,要求我重新发。
除夕夜,大家都在忙着拜年。老爸老妈电话一直没停,我的手机也不停的响。总不能闲着吧,也要给大家拜年。群发信息,又是我不太愿意做的。
索性,对于一些我确实思念的,佩服的人,直接红包拜年。
我拜年的方式是发红包。发的对象很少,大概十几个人。后来我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哥哥,我一直很爱你,你一直以自己的大器的性格,带着我进步!
首长,您是我的伯乐,没有您的发现和培养,也没有今天的我,虽然我现在啥也不是。
兄弟,新年快乐哈,我一直很爱你,你是我的偶像
…………
每个人,都是随机的微信拜年红包。
后来呢?他们都给我回了红包。
大河,是个没有什么文化的人,我一直这么说他。但是他总是自说自话,觉得自己做什么事都很有道理。他问:这个拜年红包怎么发的?我怎么不会?
我没理他!
过了一会儿,他给我发了9.99元。我给他发了多少?6.66元!
十哥,我的导师,我一直在心里感谢他,只是从来没有跟他表白过。大家别误解,这个不是同志的表白。他跟我聊了半天,就是不拆红包。
后来我跟媳妇聊天,聊到十哥,媳妇说,你佩服十哥,是对的,这样的人,能力素质你是知道的,做事风格又那么的讲究!说明你也很有眼光,佩服崇拜十哥这样的人。如果他领了你的红包,红包数额过大,还给你,你不一定会领,索性不领,跟你聊会天,这个太高明了,不愧是高手!
初一结束后,我简单的统计了一下。我发红包拜年的这部分人,基本上都给我回了红包,红包数额比我发出去的多。
我在心里很感激,感激这部分对我的人生影响很大的人,算是人生导师。
这与另外一种情况形成了鲜明对比,群里一直要求我发红包的,自己不发还要求我必须要发。我发了,是拼手气红包,抢的手气不好的,还要求我给发私包。言外之意就是,他(她)手气不好都是我的错,必须要弥补!这是什么神逻辑呢?
过完年回无锡之后,跟媳妇和胖子聊天,说起过年发红包的事,聊着聊着,说到了交往。
我说:以前,对于交往,我是来者不拒,即使第一次见面的人,我会请他吃饭唱歌,花再多的钱,我不心疼。
媳妇说:你那是过度交往。
我说:是不是过度交往,我没思考过,只是觉得,有点累。去年,有些十几年没有联系的同学,给我打电话,说来无锡玩,我热情招待了。招待完了,之后呢?依然没有任何联系。有时候想想,精准的有效的交往真好,心里很舒服。
今年过年,我没有全面撒网,但是我得到的回馈是我始料未及的,我喜欢这种有效社交。只是有一点,我在心里愧疚一件事,对于至亲的人,我忽略了,没有任何的发自内心的表示。
去年下半年,有一段时间,我对于一些事情的认识,感到控制不住。给一些朋友打电话,说我最近遇到障碍了。得到什么回馈呢?不痛不痒,不关心的回馈。倒是一些平时放在心底的朋友,跟我联系,做我思想工作。后来对于媳妇说的,有效社交这个词,我觉得真的很有道理。
我家庭有矛盾了,我思想认识上有障碍了,我身体不舒服起不来床………
能关心我的,总是那么几个人!那几个人,我都不给拜年,那我还能做好什么事呢?至少猴年春节,我没做好。这个道理我不懂么?但是这个道理似乎我没做到!
一个道理讲起来容易,懂起来难!
刚毕业的时候,不管是父母还是领导,总是教育我,要多沟通交流和社交,只有好处没坏处。
我也坚信这个是对的。只是社交了这么一段时间,才感觉到,不是什么交往都那么有用的,有些让自己身心疲惫。这个阶段我是经历过的,就是那么一种感觉。可能不同的人,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家庭地位,形成的感觉也不同。
兄弟姐妹,如果明年,我还没给你群发信息,你可以生气,也可以理解,随心!可能我是个内向的人,不善于表达。
不过,你向我索要红包了,不管多少,我肯定会发一个的,也许是几毛,也许是几块,也许是?
总之,我给你发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