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思维模式和成长思维模式(学习笔记)

昨天听了得到里边罗辑思维的一节课,主要讲的是固定型思维和成长思维的,出自于万维刚老师的付费文章,听了后很受启发,下面分享下自己的学习笔记。

现在有个流行的概念叫"认同感",是一个影响力工具,可以左右别人和自己的行为。比如以前我听说有人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做过一个研究。有些人开车的时候爱往路上扔垃圾,研究者测试了两种劝人不要乱扔垃圾的广告词。一种方法是直接说,"保护环境,不要乱扔垃圾!"效果很不好。另一种方法是激发人的认同感:"我们德克萨斯人不乱扔垃圾!"效果就很好。

以前我们经常在网上看到的"不转不是中国人",也是这个意思,一旦激发了认同感,做事就是自动的;因为我就是这样的人,所有我肯定要做这样的事儿。

有试验表明,在考试之前,如果跟学生说,我相信你们都是诚实的人 --- 给学生贴个"诚实的人"的标签,考试作弊的比率就会显著下降。

所以认同感真有很有用。当然认同感也有坏处。现在人们分析美国政治,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人们对自己所属的政治阵营的认同感太强。认同感太强了,你会不顾事实,只认阵营。

从个人成长的角度来看,认同感能起到一个什么样的作用呢?

认同感和思维模式

人们经常用认同感来激励别人成长。老师和家长们都喜欢用这招:你是好孩子,你得如何如何;你是聪明的孩子,你要如何如何......

但是,这可能不是一个好办法,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德维克说人有两种思维模式,一个叫"成长思维模式",一个叫"固定思维模式"。

成长思维模式相信人通过努力可以成长,固定思维模式则认为人是什么人就是什么人,行就行不行就不行,而结果就是他们真的不容易成长。德维克的理论可不是一家之言,现在已经被研究者反复验证,确实有效。

万维刚老师说,认同感,恰恰就是固定思维模式。

纽约大学的一个研究,是考察"贴标签"建立认同感这个做法,对孩子的社交模式有什么影响。研究者找了139个四到五岁的小孩,把他们分成两组。

对第一组的孩子,老师会用语言去暗示他们做一个"爱帮助别人的人",比如说:“如果有人需要把东西捡起来,你可以做一个爱帮助别人的人”。这组称为"认同组"。

第二组则可以叫做"行动组"。老师会鼓励孩子去做一件事儿 -- 比如说:"如果有人需要把一个东西捡起来,你可以去帮助他一下"。

这两种说法的区别有点微秒,一个是"做什么人",一个是"做什么事"。

那认同感有用吗?有用,研究者给这些孩子安排一些帮助别人的任务,看看他们会怎么做。

结果是,如果这个任务非常简单 -- 比如地上掉了一支铅笔,让孩子把铅笔捡起来 --- 那么认同组的孩子就更愿意去做。"爱帮别人的人"这个标签在他身上的确有一个正面的作用,使得他更愿意去帮助别人。

但是,这个研究的关键在于,如果遭遇过一次挫折,结果就不一样了。

比如说,研究者让孩子把桌上的一个盒子拾起来。那个盒子里装了很多乒乓球,但是盒底是坏的,孩子一拿盒子,乒乓球就撒了一地。还有让孩子把一个玩具收好,可是那个玩具其实是散架了,孩子一碰就坏。这些其实都是研究者故意设定的,目的就是让孩子经历挫折。

但孩子们不知道,对于孩子来说,等于是他本来想去帮忙,结果把事情搞砸了。这是一次挫败,他感觉很不好,认为是自己没有完成任务。那好,经历了这一次挫折之后,再让两组孩子去完成一个别的、稍微有点难度的任务,认同组就有点不行了。

老师说,谁愿意帮老师把这个玩具放到房间那头的袋子里?这时候认同组的孩子就不再那么积极主动了,自告奋勇去帮忙的反而大多数是行动组的孩子。

然后研究者再问那些没有举手帮助的认同组的孩子,你是一个爱帮助别人的人吗?发现这些孩子的自我评价也降低了。

研究者分析,这是因为认同组的孩子陷入了非黑即白的固定思维模式:我或者是个爱帮助别人的人,或者不是。本来他们也想证明自己是个爱帮助别人的人,但是一次帮助失败之后,就背上了思维包袱,害怕再次失败。结果再有帮忙的机会就没有帮...... 结果就认为原来我不是一个爱帮忙的孩子。

可是行动组的孩子,他们就只是行动而已。同样是做习题,研究者夸一些孩子"聪明",另一些孩子"努力",给他们临时建立一个固定或者成长思维模式。接下来如果是面对简单的题目,聪明组的孩子的确更愿意回答。但是面对难题的时候,聪明组的孩子就不愿意做了。因为他们担心难题会证明他不聪明,会崩塌他的人设。

而那些努力组的孩子,总是乐于尝试。

简单的说,固定思维模式,就是琢磨自己是个什么人,也就是认同感。而成长思维模式,考虑的则是自己下一步该做什么事儿。

其实,哪怕一个人真的水平很高,有强烈自信,也不应该在乎自己身上的标签。标签和认同感,任何时候都是固定思维模式。你是科学家,你就应该内向吗?你是程序员,你就应该只研究编程吗?我们应该关心的是下一步该做什么事儿,而不是自己头上是什么标签。

"人设",其实是个枷锁。

以上内容来自于得到罗辑思维《为什么"人设"不重要?》,算是我的学习笔记,完整内容可以去得到查看。

你可能感兴趣的:(固定思维模式和成长思维模式(学习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