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巴金《家》有感

  初看《家》这个书名,我以为它会讲一个比较温馨的家庭故事,亦或是讲一个家庭如何由盛到衰,结果看完之后才发现,真是相差甚远。

  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觉新和觉慧,觉新作为高家的长孙,再加上父亲很早去世的原因,十九岁的他就成家立业,承担着他父亲的责任,所以他是懦弱的,他总是妥协,向家里人妥协、向封建制度妥协。而觉慧作为幼子,在洋人的学堂里读书,接受着新思想的洗礼,所以他有新思想新主张,敢于反抗家里、反抗整个封建社会。

觉新的无奈与服从

读巴金《家》有感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生在思想交替的年代,尤其是在一个封建大家庭中,每个人的命运都是可悲的。觉新年少的时候,在学堂里的成绩名列前茅,并且还获得了出国留学的机会(在当时那个年代,能出国留学是何等的优秀荣幸),觉新自己也怀有崇高的理想。然而,就因为祖父想让他成家,就因为他身为高家的长孙,所以他不得不服从。他的这一服从让他与梅芬从此分离,也成为了梅芬早逝的原因之一。

  妻子瑞钰在临产之际,因为迷信,几个长辈以血光之灾会冲撞老太爷为由,将瑞钰遣到城外的房子中居住。堂堂一个大家族的少奶奶被迫迁居到城外,远离丈夫孩子,心里该是多么难受,所以导致瑞钰最终难产而死。若是觉新坚决不同意几个长辈的做法,不将妻子送到城外的话,又怎么会有此悲剧呢?觉慧骂他是“无反抗主义”、“作揖主义”,他的一次次妥协间接导致了一次又一次的悲剧。

  初读这书时,我也无法理解大哥觉新的做法,不懂他为什么不反抗一下,如果他能够反抗的话,或许就可以继续读书,最后和梅芬在一起。直到发生了觉明抗婚的事后,我才开始理解觉新,在那样一个新思想刚萌发的时代,所有的抵抗都是无力的,更何况是在一个封建思想如此顽固的大家族,所以他不得不妥协,向这个大家族,向这个社会认输。他内心其实比谁都更痛苦,但是也只有他能去承担这份责任。

觉慧的反抗与求新

  觉慧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他厌恶封建社会的一切。那个时期,正值新思想的萌芽时期,他在学校中接受新思想的熏陶,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写文章创报刊来宣传新思想。

  觉慧敢于反抗,敢于实践。前期的觉慧是有思想,但还不敢反抗长辈,他曾参加学生的游行活动,被高老太爷知道后禁足在家,当时的他还是有点畏惧高老太爷,所以他才会尊从。真正使觉慧转变的事件是鸣凤跳湖自尽,觉慧与丫头鸣凤互相喜欢,但是,高老太爷却将鸣凤当“礼物”一样送给冯乐山(六十多岁)做姨太太,鸣凤反抗无效选择跳湖以保贞洁,随后由丫头婉儿代替鸣凤出嫁。觉慧在痛失爱人的同时,也醒悟过来,封建社会就是一个吃人的社会,“人”并不是真正的“人”,他们深受封建制度的残害。所以,他选择了反抗。在二哥觉民被逼婚的时候,他是第一个站出来支持他,帮助二哥出谋划策,并且坚持到最后,所以最终觉明才得以和琴在一起。

  梅表姐和大嫂瑞钰的逝世,终于使得觉慧无法忍受下去了,所以,他选择离开高家,到思想更开阔的上海去发展。觉新在痛失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女人后也明白过来,是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的残害,所以,他支持觉慧到更广阔的天地去发展。

  “我是青年,我不是畸人,我不是愚人,我要给自己把幸福争过来”。这是觉慧常说的一句话,代表了他对自身权利的抗争,对封建社会的种种不满。

  整本书都充满着一种悲情的色彩,几乎每个人物都是悲剧的,高老太爷至死都不愿承认这个社会的变化,依旧守着旧思想。新一辈的年轻人虽有新思想,却也难抵顽固的封建礼教与迷信,就像觉新,就是典型的悲剧人物。生活在那个时代,都是极其不易的。

 

 

读巴金《家》有感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巴金《家》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