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天起做个有原则的人

从今天起,做个有原则的人

《Principles》——一个牛人讲述自己生活和管理工作中各种原则的一本书。

关于原则,作者认为:

Principles connect your values to your actions; they are beacons that guide your actions,and help you successfully deal with the laws of reality.

原则连接价值观与行动,它如指引行动的灯塔,帮你成功应对现实生活中的条条框框。

然而没原则并不代表没观点,只是这些观点如散落的珠子,未经仔细打磨和串连,记起时才拿来用,很少真正当成自己思考和行为的准则,也许这就是偶尔会遭遇矛盾、冲突与纠结的原因吧。

原则一:我为自己做主【积极主动】

书中有一段非常精彩的话,读来让我觉得热血沸腾:

I worked for what I wanted, not for what others wanted me to do. For that reason,I never felt that I had to do anything. All the work I ever did was just what Ineeded to do to get what I wanted. Since I always had the prerogative to strivefor what I wanted, I never felt forced to do anything.

我只做自己想做的,而不是别人想让我去做的。我做的所有一切都是为得到我自己想要的。我拥有争取自己想要的自由,所以从不感到被迫去做什么。

人应该首先在心态上让自己处于主动位置,你做的任何事都是为自己而做,而不是被迫。——掌握主动权,无论在生活上、工作中,都是能减少抱怨,增加快乐的最好方法。因为全是自己的选择,所以更容易聚焦在思考更好的方法,来实现目标。

那么,这个原则如何应用呢?

工作中,大部分活都是领导安排的,其中有很多还是自己觉得无用不想去做的,看似自己没有选择的自由,但其实是因为自己站的角度不对,你只是把自己当成了普通员工。如果换个角度,站的高一点,你才是自己工作的负责人。领导的指示更多是他站在他的角度、以他的视野给你提供的参考建议。好的建议,不妨采纳。不好的,就主动思考存在哪些漏洞,自己能否拿出更好的建议给领导。毕竟,否定一件事,谁都能做到,但重要的是,否定的同时,你能否提供更好的替代方案。——这就是一种主动做事的心态,当你尝试让自己掌握主动权时,整个格局就会完全不同了。

生活中,也是同样的道理。结婚、生子,都按照自己的标准,追随自己内心的选择,不随大流,不被父母等身边人的催促扰乱了内心。只做自己想做的,也意味着拥有自我选择的逻辑标准,也拥有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任的勇气。当你选择了伴侣,就不会去抱怨TA的种种不是;当你选择了生子,就会不去感叹其过程的艰辛。所以,你只会安静的享受和品味选择带来的惊喜。

为自己做主——这个原则还有另一层含义,即,不逼迫或不要求别人做什么,也不喜欢被人要求去做事,只会自己自觉去做该做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种情况在伴侣之间应用较多。不打着爱的名义,以“别人家的老公都会怎么做”来作为要挟。每个家庭都有其不同,比较和要求都容易扼杀自己的幸福。

大多数理性运用此原则的时候,我都能收获积极的心态,从而让自己的生活高效而宁静。往往出现内心的冲突、纠结等不愉快时,都是因为自己一时忘记或做了与该原则相悖的事情。所以,需要时时反思:自己的心态是否需要调整与转变;自己是否懂得放弃与拒绝(放弃和拒绝,是拥有原则的人必须学会面对的)。

原则二:撕开自己的“面子”

与自己的问题、错误和弱点搏斗的过程都是一种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强大的过程。关于这一点,书中有段描述:

I learned that there is an incredible beauty to mistakes, because embedded ineach mistake is a puzzle, and a gem that I could get if I solved it, i.e., aprinciple that I could use to reduce my mistakes in the future.

人与人的不同在于他们处理和面对自己弱点和错误的方式不同。每一次错误都是一个美丽的谜底,我都可以从中找到未来减少犯错的方法。

看到这一段,我是有些羞愧的,因为自己的一个弱点就是“面子薄”。其实就是一种不敢面对自己的问题与短板的人,害怕被人否定,从小一直很努力的一个原因其实也是怕被人否定。我曾经以为自己那么努力,肯定是属于进取型的人,但测试的结果却更偏向表现型。

“表现型的人(Be Good Type)更关注自己当时的表现,更在意外界对那表现的看法;进取型的人(BeBetter Type)更关注自己当时有无进步,并不在意对外界的看法。”

问题的根源,其实在于从小受到的学校和家庭教育。从小生活的环境教会我,优秀来自比较。只有那些犯最少错误的人才是最聪明的,当我们不知道答案或犯错时就应该感到羞耻,所以只有拼命努力才能做到不被人看不起。在这样的价值观下,也许通过努力是会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由此造成的心理脆弱却须等到自己长大成熟以后花大量时间才可能得到改善。

对于这个问题,我正在执行的改进方法是:记录下那些面对自己弱点而感到尴尬、不舒服的时刻,并时时提醒自己。让自己学会慢慢接受和面对,并从中找到未来减少犯错的方法。

虽然各种广为传播的微文都在灌输,人的原生家庭对孩子一生都存在重大影响。幸运的是,我发现其实没有什么是绝对的。人无完人,父母乃至整个学校教育,都会存在好的一面,也同样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局限与弊端。无需责怪,因为你完全可以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通过阅读,你可以树立更适合自己的价值观,只要“意识到+执行到+合适的方法“,人是可以改变对原生家庭教育对自己的一些影响的。而这个过程完全与别人无关,只要,你勇于撕开自己的“面子”。

原则三:问题比答案更重要

问题比答案更重要,发现更多问题才能学到更多。

缺乏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质疑的能力,更倾向于从众——这也是从小教育对自己的一个负面影响,其实也是中国很大一部分人所存在的问题。我们习惯把参考答案当成标准答案,把思考的过程替换成死记硬背标准答案的过程,擅长考试,不擅长思考,不懂逻辑思维。人很容易犯的一个错,即把自己或身边人的经验——无论这些经验是否成功,不加思考、不加质疑地当成标准答案,以此作为评判所有类似问题的依据,由此导致整个社会范围内的普遍从众现象。最常见的,比如,“为什么要结婚?”“到这个年纪了,别人都结了”、“为什么生二胎?”“别人都生,自己不生好像不太好“、”为什么送小孩上早教?““别人都送,不送孩子会落后”……

应对这个问题,我是这样提升改进的:1)自费参加关于逻辑思考的培训;2)阅读大量关于训练逻辑思维的书籍;3)培养经常问自己“是真的吗”的习惯;4)记录自己对事情的思考和判断过程。

坚持一段时间,我发现困惑、思路混乱不清的情况越来越少了,关键是当逐渐学会独立思考,也更懂得为自己做主了,两者相互促进。

原则四:学会让自己“保鲜”

根据边际收益递减原理——从缺少到富足,边际效益逐渐递减。追逐目标的过程比实现目标更能让人满足。所以人类倾向不断追逐新的目标,或在原有事物中追寻新的深度。

The marginal benefits of moving from a shortage to an abundance ofanything decline. So,because of the law of diminishing returns, it is only natural that seekingsomething new, or seeking new depths of something old, is required to bring ussatisfaction.

这段话让我有点幡然醒悟的感觉,它能很好的解释一些现象。

曾经很多次,自己努力去追寻某个目标,但是每每实现目标后,心中不但没有想象中的狂喜,反而会有点失落,不知道下一步该走向哪里。现在明白,其实这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并不是自己当初设定的目标错误。人正是在一次次的追逐目标过程中,实现了一次次的升华与提升,所以人的本性就是会不断追逐新的目标。这个观点也正好与马斯洛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契合,一个层次的需求满足了,人会自然的追逐下个层次的需求。

还可以解释的一个现象:常听到一种抱怨——结婚后男人不再像恋爱期那样对女人百依百顺了。为什么呢?因为长时间的相处导致缺少新鲜感了,已实现的目标当然不可能再带来曾经追逐目标过程中的那种满足了,追寻新的目标是本能。那么应该如果“保鲜”呢?你身上必须能不断产生让对方惊喜、想要追寻的东西。对我来说,就是不断成长,不断产生让对方欣赏的东西。当然,作为外貌协会的我来说,外表也是重要的方面,我无法容忍婚前阿罗多姿,婚后胡吃海喝生生将自己变成个水桶。以上谈的是女人如何“保鲜”,其实反之亦然,男人也同样需要。

所以,无论男女,都有必要在追寻和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让自己不断成长,让自己“保鲜”,这同样也是让婚姻保鲜的重要因素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今天起做个有原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