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11教育新路之廿二

在新竹市议会发表《教师专业评鉴再探》2012.01.14

凭什么你认为你的专业比我的专业更专业?

或许这就是台湾「教师专业评鉴」难以顺利推动的主要原因;其实,我们一直非常支持教师专业评鉴,且不时地呼吁尽快落实执行。但是,由于「评鉴」的施行,势必会触及人性最幽微的私心层面,因此,不论是评鉴(自评、互评)或教师分级制度,始终无法步入正轨,此乃意料之中。

我们不妨就事论事,试着加以探讨「教师专业评鉴」窒碍难行的成因:

首先,绝大多数的家长就不答应教师分级,理由是大家都如期纳税,为什么自己的小孩在学校受教育,要被二、三流的老师教导;其二,老师们也拉不下这个脸,如何跟比自己高级或低级的同仁共事、相处,其间必然会产生许多难以想象的尴尬,甚至冲突;再进一步说,评鉴的游戏规则究竟由哪些人来订定?而执行时其标准又在哪里?尤其现阶段早已进入多元价值的氛围,想要从「游戏规则」到「执行流程」都实施得令人心服口服,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难道「教师专业评鉴」就不做了吗?或者大伙儿研讨了许久,又回到原点了呢?在此,我们想要提出另一种「评鉴」的模式,虽说不必有评鉴之名,却有评鉴之实,那就是「分享」;2014年12年国教实施在即,我们认为,这就是分享创新教学、课程开发以及改进教法的最佳时机,我们愿抛出酝酿多年的有效方案,以就教于诸位学者专家。

过去,一些长期致力于创新教学、课程开发以及改进教法的老师们(以下称研发教师),往往是蜷伏在任教学校的某个角落,默默耕耘,不敢声张,除了要忍受大多数同仁异样的眼光外,还要担心有可能会遭致排挤,甚至引来打压;从人性的观点评估,这真是何苦来哉!后来有些认真的教学伙伴尝试在学校内成立「学习社群」,呼朋引伴来共同研发教材以改进教学,甚至参加「教学卓越奖」的选拔,如此在学校全力的支持鼓励下,长期经营了七、八个寒暑,终于得奖,真是可喜可贺,算得上是学习社群的标竿典范,值得仿效;但我们想要指出:许多学校因为主、客观条件的不足,很难长期经营有常态产能的学习社群,所以,我们才会有「分享」的构想;简单的说,我们打算在各县市定期举办「培训研发教师」的研习活动,只要是任何团队(或个人)愿意在研习活动中,公开发表其创新教学、课程开发以及改进教法的心路历程,甚至把他们的宝贵经验有系统地植入相关政府机构(如:国家教育研究院)所建置的「教材教法库(暂定)」内,以利所有教学团队、学习社群分享的话,我们就给予该团队(或个人)在评鉴项目下的高度肯定;而县市教育主管机关更可白纸黑字、明订象征极高荣誉的奖励办法(如:前往教育先进国家考察),如此永续落实实施,或可积极开展出常态经营的乐学天地,吾等拭目以待!

全球已进入数字时代,信息的取得俯拾皆是,成功的教学势必是培养学生带得走的能力,引导使其具备长远的眼光与开阔的胸襟;准此,教师专业功力的展现,自然就是设计出寓教于乐的优质情境,打造成寓学于乐的表演舞台,让学生能长期浸润、悠游其中,即使往后进入社会,仍以学习为乐,而非从小就把学习的胃口给搞坏了,学生除了背诵、解题之外,一无是处;教师被打入19层地狱事小,国家没有了竞争力,无法立足国际社会就万劫不复啦!

如此言者谆谆,绝非一概抹煞教师专业评鉴的普世价值,相反的,我们企盼能在顾及校园内实质和谐的气氛下,使得老师们愿意主动积极、且光明正大地不断提升一己的教学效能,为国家培养真正能创新发展的优秀人才,如此一来,老师们想要要求维护本身的志业尊严,庶几可义正辞严,而不致招来他人的异样目光,「师道不尊也久矣」即可断然画下休止符,亲师生共学适道,再创三赢,诚属美事一桩,岂不快哉!

                                                                               FUN学中心/刘正幸(幸哥) 谨志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9-02-11教育新路之廿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