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永远可期 | 读《小岛经济学》

《小岛经济学》实际上是一部极简美国经济史。小岛经济从零开始发展的各个阶段,几乎都对现实世界有比较直接的影射。很明显,作者主张的是一种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也就是奥地利经济学派。书中不乏对现行经济体制,即凯恩斯主义的诟病,以及对政府干预的讽刺。

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它并不是那么“纯粹”的关于经济学的科普故事,而是带有鲜明态度的,“夹带私货”的寓言。特别是在“政府”出现之后,事情就变得越来越糟,可谓一发不可收拾。

未来永远可期 | 读《小岛经济学》_第1张图片
《小岛经济学》

故事的开端,是一个没有存款、没有借贷也没有投资的原始世界,只存在生产和消费。“消费不足”必然存在,“敢于冒险”是值得一试的出路。自我牺牲,延迟消费,最终创造资本,这是最基本的经济原则。

其中的关键,是工具的发明和运用。生产力因此得到质的提升,剩余价值开始产生,财富开始出现。供给增加,消费随之增长。过剩产值带来了储蓄、借贷和投资,有限的资源开始流动和配置,在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后,人们有额外的时间和精力来发展其他生产活动,供给和需求的多样性必然产生物物交换,经济开始进入发展循环。

物物交换的效率问题,催生了货币和社会分工;储蓄的管理问题,催生了银行。

在完全自由市场中,利率具有周期性的调节机制。当储蓄增加,银行承受风险能力强,便降低贷款利率以扩大信贷,同时必然降低存款利率,从而抑制了储蓄;反之,则会提升贷款利率,以降低自身风险,同时降低存款利率,吸引更多存款,从而刺激储蓄。

这种周期机制有利于市场稳定,然而基于保护财产的需要,国家和政府诞生了;基于经济周期性变化对生活的影响,出现了政府的调节力量,其对利率的干预就是常见的手段。这种市场之外施加的干预,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市场本身的自我调节作用,其不合理之处在于它并没有真正参与市场,且通常是基于政治层面的考量。

未来永远可期 | 读《小岛经济学》_第2张图片
图片来源:《小岛经济学》

当经济不景气时,人们会停止消费,需求降低,物价下降,政府以救市之名通常会对货币下手,大肆增发,试图刺激消费,却造成通货膨胀,物价上涨。这种以稀释货币价值为代价的措施,实际上对经济损害不小,本质上是把财富从以某种货币储蓄的人手中转移到以同种货币负债的人手里,市场开始扭曲。而在放任市场的情况下,当物价下降到一定程度,符合内在供求关系水平时,人们必然会开始消费,这个过程淘汰了不必要的产能。

当国家大肆举债,透支信用,表面上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实则积累了崩溃的隐患。作者特别影射了美中的贸易关系,中国至今仍然是美国的TOP2债权国。美国依仗自己的国际地位,让美元成为硬通货;与黄金脱钩,更是一场危险的“试验”。

小岛的故事显然没有结束,因为它还在发生。“美索尼亚”最后吃了瘪,而现实中的美国会不会在作者认为糟糕的经济干预下,最终被根本无法偿还的债务压垮,还是个未知数。 就像奥地利学派和凯恩斯主义,谁会笑到最后,没有人知道。

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更像一种理想模型,只要国家没有消失,就几乎无法完美实现。人类社会发展至此,皆为人性使然。经济注定无法与政治划清界限,权利和利益总会纠缠不清。只要有一个地方出现扭曲,就需要不断地打补丁,看不到头。如今的我们只求在已经无法躲避的风暴中,还有一艘能驶进明天的驳船。

至于理想的世界,属于未来。未来永远可期。

《小岛经济学》思维导图

你可能感兴趣的:(未来永远可期 | 读《小岛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