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na读书31|《百位名人读书心法》读书笔记之——怎样写读书笔记?

Nina读书31|《百位名人读书心法》读书笔记之——怎样写读书笔记?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在上一篇文章《在鸡汤盛行的时代,我只想写读书笔记。》里有读者给我留言:“一直想在中找到如何做读书笔记的文章,至今还未找到”。既然读者有和我一样的困惑,我不如趁机自己也补习一下。

读书笔记人人都会写,但如何写的好、写的有用?兼顾实用性和可看性,对自己和别人都有价值?是不是有更好的套路和方法?正在我苦思幂想之际,一本书进入了我的视线。今天,就来分享《百位名人读书心法》这本书,用读书笔记的写作方式学习“怎么写读书笔记”?

怎样写读书笔记

  一、抄书法。

古往今来的大学问家,都有动笔抄书的习惯,鲁迅先生就是其中一个。鲁迅日记记载:1913年3月5日开始抄《谢承后汉书》,3月27日抄完,全书六卷,十余万字。同年6月3日至15日,除补抄《台州丛书》和宋本《易林注》外,还抄了《易林》残本卷三,卷四一册与卷十三、十四。8日虽是星期日,也“终日写《易林》”。

我国还有个文学家叫张溥,他读书不仅反复诵读,也还要一字一字地抄录。他每读一篇文章总先抄录,后诵读,最后烧掉。随后,又重抄一遍,再诵读,再烧掉。如此反复七次,结果就把书记熟了,背牢了。因为他抄录七遍,焚烧七次,因此他的书房名叫“七焚斋”(或“七录斋”)。

抄书虽好,但它费时费力,难以坚持。我以为鲁迅先生和张溥先生传达给我们的精神比方法更重要,我理解的这种精神其实很简单:即不要懒、不怕麻烦。

虽然我们不可能抄书七遍,哪怕完整的抄一遍也做不到,那能否用下面任何一种方法,用他们这种精神做读书笔记。

二、摘录法

它与抄书法十分近似,但又不同于抄书法,它们的根本区别就是抄书法抄的多,摘录法只摘录少部分。

摘录法是在读书的过程中,发现某一段文字,表达了精湛的思想,有独到的见解,或者文字有很强的感染力,便把它摘录下来。

这种方法优点是能抓住文中的精华,便于今后翻阅,反复学习。这种方法做起来并不难。就是容易犯同抄书一样的毛病——不动脑筋,照葫芦画瓢,随例摘录,不分主次。 摘录是摘了,却没有收到应有效果。

三、摘要法

它与摘录法有相同之处,即都要摘抄,也有相异之点,即摘要法突出一个“要”字。

如果说摘录法可以把整段文字摘抄下来,那么摘要法则只能摘其最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读书的时候,找出最重要之点,找出其中的关键词,关键句,简明扼要地摘下来。

四、提要法

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提炼出最重要的论点、论据,用自己的话,简短明了地写出来。

写出提要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必须把握了整篇文章或全书,才能知道哪是重要的,哪是次要的,然后进行分析综合,写出提要。

提要难写,用处较大。它既是对全书的消化过程,也是研究过程。一篇好的提要,对掌握全书有很大作用。

五、批注法

在读书的过程中,大脑积极活动,随时把自己提出的问题,或是闪现的灵感,批在书的旁边或空白处。

批注多了,就会形成自己的观点,这不但有利于加深对书中内容的理解,也有助于研究新问题。

在我国历史上,金圣叹评点《水浒传》、张竹坡评点《金瓶梅》、脂砚斋评点《红楼梦》都为后人研究中国古典小说做出了重要贡献,它们也是我们采用“批注法”应该学习的。

六、写读后感法

就是把自己读书的感想、认识,读书时引发出来的新观点(与书相同的或相异的),书写出来。

读后感顾名思义在“感”字上作文章,要有感而发,不能无感硬凑字数。

有人写了读后感有很大收获,有人则没有收获,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有感还是无感。


这篇读书笔记我主要用了摘录法,读书的时候还辅助用了批注法。

以上提出的六种写读书笔记的方法,可以穿插使用,也可以只选用其中一两种或三四种交替使用,好像十八般武器,谁用哪种合适就用哪种,因人而异,不必强求一律。

End

你可能感兴趣的:(Nina读书31|《百位名人读书心法》读书笔记之——怎样写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