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前的一天,在美国伊利诺伊州的诺基根,一名十二岁的小男孩在过生日的时候,偶然得到了一台打字机。从此以后,他便爱上了写作,每天都要坚持写一千字以上。在他二十岁出头的时候,他又误打误撞的迷恋上了词汇联想的游戏。每天早上一起床,他都会围绕脑海当中出现的任何一个词或者句子,写一篇故事出来。虽然他当时写的故事确实很糟糕,虽然有十年的时间,他一直也没有取得任何突破,但是他坚信,自己迟早能自成一派,写出一条路来。
直到他二十二岁的某个午后,哪种美妙的感觉终于降临了,一篇真正属于他自己的故事诞生了。从此以后,他便一发而不可收拾。在他的笔下,热气球、旋转木马、马戏团、恐龙、星际旅行者等等,都变成了充满了科幻色彩的故事。他写的《华氏451》、《火星编年史》、《蒲公英酒》等作品不仅在科幻界大受欢迎,而且受到了主流文学界的广泛赞誉。
他就是世界闻名的科幻小说家雷·布雷德伯里。
雷·布雷德伯里的一生十分高产,先后共有五百多部作品出版,1989年,世界科幻大奖“星云奖”评奖委员会为他颁发了“大师奖”。除此之外,他还获得了包括“欧·亨利纪念奖”、“富兰克林奖”、“世界奇幻文学协会终生成就奖”等在内的诸多奖项。他在创作小说和其他文学作品的同时,还把自己关于创作的深入思考都写成了文章,发表在了不同的刊物上。《写作的禅机》这本书就是这些文章的一个合集,共收录了雷·布雷德伯里在不同时期所发表的十二篇文章。
这些文章虽然没有具体的描写创作技巧和创作知识,但是却透露了创作大师的创作心法,对于广大的写作爱好者,可以称得上是黑暗中的一束光。下面,就让我们一起从创作灵感、创作手法和创作心法这三个方面来看一看,作为大师级科幻小说作家的雷·布雷德伯里,是如何用激情与执着去书写自己内心的真实故事的。
01 养育灵感
用雷·布雷德伯里的话说,灵感是每一个创作者心中的“缪斯”,它又可以用“创意”、“热情”或者是“潜意识”等词语来代替。灵感来临的时候是一种美妙的状态,就是想法“犹如风火轮般疯狂转动、一个故事由此发生的情形”。这种状态一旦发生,笔就会停不下来,故事就会自己开始,人物就会自己说话,一切都是那么自然而然。
不管是画家、音乐家还是作家,各行各业的人都渴望灵感,但是灵感却十分高傲和任性,它不会因为我们需要就随时出现,所以我们要用丰富的食物来养育它。
一方面,养育灵感需要平时多积累。我们要把平时自己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所感受到的一切,都搜集起来,放到自己的记忆当中,让他们在潜意识当中去酝酿,去发酵。等着着时机成熟,等待火光闪现。雷·布雷德伯里就把他三岁时母亲带他看过的电影、五岁时在马戏团看到的狮子、自己骑过的旋转木马、自己放过的热气球统统都放进了自己的记忆,于是就有了后来的《剧院魅影》、《草原》等一系列的作品。中国的文学巨匠曹雪芹,更是把他生活中所有的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一切,都统统放进了自己的潜意识,后来便有了伟大的《红楼梦》。
另一方面,养育灵感需要多阅读。只有做到读书破万卷,才有可能下笔如有神。阅读,是培养灵感的重要手段。阅读那些优美的诗歌和散文,阅读那些美妙的小说和故事,阅读所有自己喜欢、自己热爱的东西,所有这些,都会让我们的思想丰满起来,让我们在创作的时候,可以轻松的把自己的感受付诸笔端。伟大革命导师马克思,在阅读了大量的书籍、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之后,写出了《资本论》。我国东汉的哲学家王充,在看完了街市上所有书坊里的书之后,完成了巨著《论衡》。
灵感就是这样,当我们刻意去寻找的时候,往往见不到踪迹。而当我们转过身去,用一种去寻找、去发现、去欣赏、去热爱的态度来对待身边的一切的时候,又会不期而遇。但是,想要留住灵感,我们唯有不停的去写,去给灵感打造一个洁净、光明的空间。只有这样,灵感才会在我们不经意间,从笔端流露出来,就像是汩汩清泉,甘甜而又绵延不绝。
02 创作手法
创作手法可以说是一种技巧,因人而异,不同的作家可能会有不同的创作手法。但是,当我们踏上创作这条路的时候,练习作为一项基本功,就成为了每个人都要必须经历的阶段。
只有练习,才能留住灵感;也只有练习,才能让自己全情投入。想要进入写作的禅机,练习必不可少。雷·布雷德伯里在书中说:“数量终将成就质量”。中国当代著名小说家麦家,从十三岁时开始每天写日记,并且长期坚持,他把写日记当做了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对于麦家来说,写日记就像是一种生理需求。对日记的执着不仅提高了他对于文字的驾驭能力,而且使得写作成为了一种自然而然的行为。常年的练习使得最后的创作变得呼之欲出,最后他终于一举成名。
模仿也是一种练习。当我们还不知道如何去驾驭文字的时候,当我们还不通晓如何去表达感情的时候,模仿就显得十分重要。模仿的目的是让自己熟悉,进而可以熟练表达。我们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也正是在模仿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但是,我们要注意的是,一定不要为了模仿而模仿,也不要让模仿阻碍了自己内心想法的表达。雷·布雷德伯里在二十二岁之前,一直在不断的模仿和创作中学习写作,他试着模仿过狄更斯、库特纳等人,虽然最开始写的像是“一滩烂泥”,但是最终还是有了突破,写出了《湖》这样的完全属于他自己的科幻故事。
列清单是雷·布雷德伯里非常喜欢的一种创作手法,有点儿类似于我们玩儿的连词游戏。方法就是将不同的词语写在一张纸上,然后进行头脑风暴,用一个有趣的故事把这些词语合理的串联起来。或者从一个意向发散开来,成就一个或者几个不同的故事。这些列在清单上的词语一般都是名词,有的时候会加入一些形容词,主要用来形容自己的一种感觉,表达自己的一种感受。很多时候,雷·布雷德伯里看着眼前清单上列出来的这些名词,就如同看到了一篇文章的骨架一样兴奋不已。他的很多故事都是用这种方法创作出来的,比如:短篇小说集《蒲公英酒》中的诸多文章。
03 创作心法
所谓心法,就是关于创作的最基础、最底层的一些看法。虽然说起来简单,但是却很容易被人忽视。而想要真正的去做到,并认真做好,其实也并不容易。
首先是激情。对写作保持满腔的激情,会促使我们沿着写作之路不断前进。从狄更斯到马克吐温,从莎士比亚到巴尔扎克,从曹雪芹到罗贯中,无论创作之路有多艰难,无论他们的生活有多不幸,他们始终都对写作充满了激情。
美国心理学家安吉拉·达科沃斯通过研究发现,长期目标的实现需要在动机和意志两个方面同时做出努力,而对写作时刻充满激情,就成为了不断创作的动机。如果我们对于写作本身都没有激情,结果很可能就是坚持不下去。这就好比是减肥,如果我们对减肥都没有兴趣,没有激情,那怎么才能够将减肥坚持下去并获得成功呢?
其次是真相。什么是真相?真相就是自己真实的感情,是挚爱、是恐惧、是憎恨、是愤怒。当我们把所有这些都在某个时间倾泻在键盘上的时候,那便是属于我们自己的故事。金钱和名利在这个时候往往会诱使我们误入歧途,让我们迷失自己,而只有关注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故事才会动人。我们要知道,故事只是外壳,故事总会结束,而只有感情才能传递,只有思想才会永存。
我们可以肯定,海明威在创作《老人与海》的时候,心中想到的一定不是诺贝尔文学奖;曹雪芹在写《红楼梦》的时候,心中也不会想到自己有一天有会成为“文学巨匠”。他们关注的只是自己笔下的故事,只是想要表达的真相。
最后是不要思考。或许我们会很疑惑,为什么写作要强调不要思考呢?其实,这里的“不要思考”是有前提的,那就是要经过大量的练习,形成属于自己的创作节奏。雷·布雷德伯里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说的是弓箭手花很多的时间去练习拉弓射箭,培养自己的感觉,目的就是为了让弓箭可以自然释放。当感觉一旦形成,即便是弓箭手的注意力不在标靶上,弓箭也必然会朝着标靶一路飞去。
写作也是同样的道理,前期的大量练习会帮助我们找到写作的节奏和感觉。当那些技巧和手法熟烂于心,表达就会变成下意识的一种反映。那个时候,创作便不再需要思考,我们要做的是放松,让故事自己发生,让人物自己奔跑。不去思考,潜意识会告诉我们该如何去做。
当我们更加深入的了解了雷·布雷德伯里,就会越发觉得很多年前的那个十二岁的小男孩是如此的可爱。他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写作,而在《写作的禅机》这本书中,他又毫无保留的把自己的创作秘籍公之于众。当我们翻开这本书,看到的不光是关于创作灵感、创作手法和创作心法的表述,更多的则是对待人生的态度,就像他在序言中写的那样,“不写作,毋宁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