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侃《三国》94-96(完结)

闲侃《三国》94-96(完结)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闲侃《三国》之94:典型就这样炼成

  六出祈山,十年北伐,屡战屡败的诸葛亮终于撑不下去了,死于五丈原,享年五十四岁。因其忠于职守,鞠躬尽瘁,受到后人广泛颂扬。

  诸葛亮是忠臣还是奸相?是忠于职守还是另有所图?是鞠躬尽瘁还是欺世盗名?相关的争论一直存在,至今仍在纠结。

  当然必须承认,正史也好,野史也罢,在我们可以接触到的大多数文献资料里,诸葛亮都被描写成一个正面典型。

  那么,这个有争议的正面典型是如何出笼的呢?不妨作个简要分析。

  概括起来,诸葛亮这个重大典型的推出,大概有这么六个必经程序。

  第一步,定调。这个调子可不是谁都能定的,可以由民间发起,但最终必须得到官方认可,得到舆论主管部门领导甚至更高级别领导的认可。

  诸葛亮对皇权的尊重,对刘备的忠诚,还有他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和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都是历代君王巩固统治所要积极倡导的价值取向。

  任何一个重大典型,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至少,也是为领导捞取政绩服务的。

  树立诸葛亮这样一个典型,既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还能对历史产生重大影响,诸葛亮自己想不成为典型都不可能。

  第二步,拔高。也就是把典型提升到适当的高度。太低了,没有教育意义;太高了,又变成了假大空。

  具体怎么拔?拔到什么程度?一句话:让领导满意,让群众接受。

  比如诸葛亮,就他本人而言,或许只想回报刘备对他的信任和重用,但一旦成为典型,就必须上升到家国天下的高度:不是为了报恩,不是为了刘备,不是为了蜀国,而是为了中兴大汉,而是为了天下黎民。

  第三步,注水。典型也是凡夫俗子,光辉事迹毕竟有限,甚至也有这样那样的毛病或是不足。怎么办?放大好人好事,消灭各种瑕疵,把缺点改为优点,把过失说成功绩。

  实在不行,就在悲情上狠下功夫,把失败说成天意。比如诸葛亮的十年北伐,明明是脱离实际之举,却被描绘成克服重重困难的壮举。

  屡战屡败和屡败屡战,同样四个字,顺序不同,表现出来的精神和胸襟完全不同。这是文字功夫,也是注水秘笈。

  第四步,嫁接。这个好理解,就是把张冠李戴,移花接木,把别人的成绩记在某个典型人物的身上。

  凡是重大典型,除了见义勇为和抢险救灾等突发事件中涌现出来的典型,其他典型不是全才就是全能,啥都会,啥都精,不像人尖子,倒像个人妖。

  火烧赤壁和草草借箭本来是周瑜的计谋,与诸葛亮没有半点关系,结果却成了诸葛亮的功劳。

  这是培养典型的需要,也是后人的杰作,与周瑜和诸葛亮都没有关系。

  第五步,宣传。开动最强大的宣传机器,用舆论强行进行灌输。不管你信不信,反正舆论信了。经上上下下、里里外外那么一忽悠,一个重大典型就这样横穿出世了。

  比如诸葛亮这个典型,小说《三国演义》绝对是个绝佳的宣传平台。加上民间的口口相传,诸葛亮想不成名都难。

  第六步,定型。谎话说一千遍也会成为真理,天天有人在你耳边叨叨某某人如何如何优秀,不相信,行吗?

  诸葛亮这个典型亦是如此。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家都说诸葛亮厉害,诸葛亮也就厉害了;大家都说诸葛亮是个忠臣,诸葛亮也就成了一个忠臣。

  你不信?没有用的。比如诸葛亮的未卜先知,比如他事先料定魏延会不服从他的人事安排,比如他用遗像吓退司马懿的强大追兵,大伙儿都这么传,都这么讲,都深信不疑,你一个人在那里哼哼唧唧不同意,管用吗?显然不是白费口舌。

  再说,典型是为统治阶层服务的,是为领导服务的,你信与不信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领导需要。

  认清了这一点,才能正确认识那些人为总结出来的典型。

  因此,不要羡慕典型,尤其是不要羡慕那些还活着的典型。

  典型不是蚁力神,不是谁用谁知道,而是谁当谁知道。其中的苦楚和压力,外人根本难以体会。

  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宽容,或许应该成为我们对待各类典型的正确态度。

  不存在信不信和服不服的问题,只存在如何看和怎么办的问题。

  天高云淡  2011年8月27日19:16于沈阳公宅

闲侃《三国》94-96(完结)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闲侃《三国》之95:最不靠谱是爱情

  古往今来的文学作品里,爱情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包括我们的四大名着,多多少少都有爱情的影子。《三国演义》虽以权谋和战争为主线,依然少不了爱情这份佐料。

  是的,在男人的世界里,尤其是在那些野心勃勃的男人心里,女人和爱情都只是一份佐料,一份可有可无的佐料。

  这样讲有些残酷,却又是不争的事实。

  不是爱情不美好,不是爱情不重要,只是在权力这根魔杖面前,有些男人更愿忽视甚至牺牲对爱情的追逐或是向往。

  在对待爱情的态度上,不走寻常路、不按套路出牌的司马懿和别的政客没有不同,甚至更阴毒也更绝情。

  彻底粉碎诸葛亮的北伐战略之后,司马懿并没有得到重赏,反而被曹睿再次削掉兵权。为了彻底打消曹睿的顾虑,司马懿拒绝军中众将的拘留,拒绝太尉的虚衔,回到家中过起了平民的生活。

  此时,曹丕派来卧底的静姝已经彻底走进马懿的生活,两人甜甜蜜蜜,恩恩爱爱,俨然一对幸福的老夫少妻。

  司马懿不再把静姝当作奴婢,和她成了亲,给了静姝夫人的名分。

  静姝感激涕零,以为司马懿对她动了真感情。谁曾料到,这一切不过是司马懿的障眼法而已,其目的是消除皇家对他的猜忌和防范。

  事实上,自曹操开始,司马懿就一直是曹家人防范的重点。曹丕派静姝到司马懿家中作卧底,并将这只眼睛交给了曹睿。曹睿去世前,又将这只眼睛留给了自己的儿子曹芳。

  离开人世之间,曹睿何尝不想杀掉司马懿以绝后患?但此时的司马懿已经羽翼渐丰,得到了军中将领的认可,杀掉他,必然会引起内乱,那样会更加难以收拾。

  权衡再三,曹睿只好饶过司马懿,继续让静姝这双双眼睛紧紧盯着司马懿,严防他作出逆反之举。

  这一切,自然没有逃过司马懿的火眼金睛。但他依然装疯卖傻,不动声色,和静姝一起出双入对,恩爱无比。

  其实,司马懿早就知晓静姝的真实身份。但日久生情,司马懿不可抑止地爱上了这个聪明伶俐的女人。

  某种程度上,司马懿甚至对静姝心存感激。正是因为静姝陪在身边,曹家众人才以为能够掌握司马懿的一举一动,才没有对他痛下杀手。

  如此这般,司马懿对静姝的爱情便不再那么纯粹,甚至成为一个不可告人的巨大阴谋。

  当伟大的爱情与肮脏的权力发生冲突时,爱情就成了最不靠谱、最不保险的那根肋骨。

  为了彻底迷惑曹氏权贵,司马懿把心爱的静姝当作了道具。

  静姝怀孕难产,司马懿故意把扩充血管的药物当作止血药,活活要了静姝和孩子的性命。之后,司马懿佯装受到刺激,假装中风骗过了负责辅佐小皇帝曹芳的曹爽。

  趁着曹爽率领文武百官拜谒先祖的空档,司马懿发动兵变,逼着太后降旨诛杀了曹爽,彻底把魏国窍为己有。

  若干年后,司马懿之孙司马炎终废魏帝,灭了蜀吴,天下就此统一为晋。

  天高云淡  2011年8月28日10:40于沈阳公宅

闲侃《三国》94-96(完结)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闲侃《三国》之96:不是结束的结束

  历时1年又3个月,95集电视连续剧,97篇东扯西拉的闲侃文字,到今天终于告一段落。

  写完最后一集,竟然有种如释重负的快感。

  不是完成任务后的那种喜悦,而是完成一件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之后的惊喜:我的乖乖,终于坚持下来了,终于可以给自己和大家一个交待了。

  这个闲侃系列或许没有什么价值,但对于我自身,却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2010年6月,当我开始闲侃新版电视连续剧《三国》的时候,纯粹的心血来潮,纯粹的自娱自乐,既没打算用心去写,也没决定要写到最后一集。

  我以为,这种闲扯乱侃的文字,写与不写没有多大意义,写多写少没有别人监督,写好写坏没有人评判,自己的事情,完全可以自我掌控。

  显然,这是一个自我原谅、自我偷懒的最好借口。写到第14集,我便没了继续闲侃的激情,这一停就是整整半年。

  直到今年1月末,我在旅顺口执行一项别无聊赖的特殊任务时,我才想起重看《三国》,才开始了久违的闲侃文字。

  依然是断断续续,依然是漫不经心。工作一忙,全都抛到脑后,什么时候有时间了,才胡乱写上一篇,以此提醒自己不要过于懒散,不要忘了自己对文字的那份激情。

  在机关工作,身不由己的时候很多,但相对于基层而言,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真就不少。如果不那么散漫,堆砌文字的时间总是可以挤出来。

  于是,开始抓紧利用业余时间,忙里偷闲地品析经典,用自己的视角和观点去解读《三国》里的人和事。

  这也算是对自我的一种监督和激励吧。

  我得承认,源于新版电视剧《三国》的这个闲侃系列,很多事实经不起推敲,由此衍生的文字也有基础不牢之嫌。

  好在不是历史研究,亦非学术探讨,一家之言一孔之见而已,想来不会误人子弟,更不会误国误民。

  非常感谢文友们对我这些扯淡文字的关注和宽容。鼓励也好,提醒也罢,我都当作关心爱护,当作继续前行的鞭策和动力。

  我得检讨,这个闲侃系列和我的其它文字一样,多多少少都存在不严谨、不细致的问题。

  那些错字漏字别字,那些明显欠妥的表述,如果给您带来阅读上的不良感受或是其它不悦,不求谅解,只求您一骂为快。

  至于表述上的缺陷和文字上的粗糙,我只能并已经做好迎接板砖和火力打击的心理准备。

  我本真诚,我亦坚强,更愿通过文字结识能够以心交心的朋友。

  以上文字,算是这个闲侃系列的结束之语。

  再次感谢大家的关注和宽容,谢谢。

  天高云淡  2011年8月28日11:26于沈阳公宅

闲侃《三国》94-96(完结)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闲侃《三国》94-96(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