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会遗传吗?

记忆会遗传吗?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一般的基因遗传学家认为,链接DNA双螺旋结构的碱基对是真正的遗传记忆,也就是说,进化过程被设定好的程序,像是一种特殊的密码一样,遗传给下一代,而一个人一生的所有经历、所有记忆内容,却不可能经由碱基对,像下一代遗传。

在学习和实践营养学的过程中,逐渐发现,营养的部分,物质的层面,经过查漏补缺、及时填补缺失、缺氧营养供应及时足够,就基本可以满足身体的需求,但是是身体内部,每个人所发生的生理反应都完全不同,简单点说,一个突发的念头,或者是一种纠结的情绪,都会瞬间给身体带来巨大的负担和压力,这种压力,从大脑的细胞开始,经由神经系统,传递给内分泌腺体,然后再有腺体激素,经由血管血液,传递到全身。也就是说,身体上的材料问题,非常容易得以解决,但是一个人的情绪念头,想法意念,却像是一个幽灵,摸不到、挥不去、却又伴随着身体、形影不离,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一个人的行为和习惯,从而直接影响健康。

几乎每个人都有过被记忆摆布的可怕经历,要么是曾经感觉到极度的可怕、或者是生理及心理上严重的创伤、也或者是过去经历的一场意外,在后来长达几十年的时光里,纠缠在记忆中挥之不去。所有这些记忆,导致我们无法对当下发生的人事物,产生正确的看法,例如,曾经遭遇到恐惧记忆的人,开放空间或者人多的公众场合会让他们焦虑不安、代谢加剧、身体即刻开始产生应激。举个例子,如果一个人小时候,有过溺水的经历,这种深刻的经历会在他的记忆中始终存在,伴随他的一生,并且可以随时从记忆中调出这个片段,如果记忆够深刻的话,一旦开始回忆,整个过程,都像是事件的重演,这种记忆带来的后果是,在直到真正学会游泳之前,他都是怕水的,并且会出现,遇到深水就会紧张。

但这仅仅是记忆带来的影响,这种记忆普遍认为仅仅存在于一个人的大脑皮层中,与基因无关,但事实上,环境基因学的科学家发现,很可能那些潜藏在大脑皮层上的记忆片段,会对基因的表现形成影响。科学家针对二型糖尿病的研究,发现在经历过荷兰大饥荒的母亲,在她们的大脑皮层中,形成了极度饥饿的记忆片段,在研究完数据后发现,经历过大饥荒的母亲,她们的孩子会更容易患上肥胖症、糖尿病和心脏病。这就很有意思,为了证明那些潜藏在大脑皮层的记忆能够遗传,科学家又做了试验。在实验室中给小白鼠接触一种化学试剂,这种试剂的味道并不难闻,而更像是自然界的一种花香,但是在实验中每次当小白鼠接触这种试剂的时候,就会用轻微的电流,让老鼠被点击一次,让他们感觉到害怕,当老鼠遭受到点击,就会出现应激反应,身体颤抖害怕等,过一段时间后,当把电流撤掉,但只要当老鼠一接触到同样的化学试剂,他们同样会出现一样的应激反应。接着试验,发现在这些被试验过的老鼠的后代中,只要接触同样气味的试剂,他们同样会寒颤、害怕。

从专业原理来解释,老鼠反复受到这样的刺激的时候,就会把这种味道和痛苦联系在一起,而识别这种味道需要特定的蛋白质受体,受体上被附着的记忆就是痛苦,而这种受体的作用一旦被标记,返回去制造这种蛋白质受体的基因也会被标记修饰。人体内部,拥有无数这样的蛋白质受体,随时待命,等待分配任务,而那些被附着上痛苦、害怕、胆小、伤心的蛋白质,又会反过去传达给制造他们的基因一个信号,这个信号,就会通过遗传的方式,继承给下一代。

生命体都是记忆的持续,也就是说,一个人所有的经历,形成记忆的片段后,都会在他的遗传基因上,做修饰,例如从进化来看,害怕和远离凶猛动物的本能,并不来自于后天训练,而是基因自带,也可以说,你的饮食结构、饮食习惯、情绪模式、价值观等等,都会以蛋白质受体的形式,反馈给你的基因,并且在基因上做出标记,直接遗传给后代。对金钱的恐惧、爱的能力的缺失、缺乏耐心、缺乏坚强的意志力…等等,或许根本没有跟随父母的基因,直接遗传到身体,但是后天的所有刻意改变和练习,却能够通过被修饰后的基因,传递给你的后台。相反的、那些因为原生家庭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持续很多年笼罩其中的阴影,如果不试图早一点去打破,很可能又会把那些固有的模式带入到新的家庭。基因没有筛选功能,他只负责储存和传递,舍弃丢弃那些对健康、对人生无意义的记忆片段,刻意联系和储存有价值的信息,是我们跟基因配合的最好方式。

你可能感兴趣的:(记忆会遗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