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14可怕的探索之旅

经历了雨夜狂奔后,该冷静的时候,又迎来了第三次的课程,以始为终的人生战略设定,看到题目的第一感觉是头皮发麻,第二感觉是跃跃欲试,还记得前几次向组织揩油也尝试着做过战略目标,结果都不了了之,看到这里,我想今年应该能摸着边儿了。
1.高度,这个部分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这个词,没有战略的人生,完全看运气,运气好的一生顺遂,运气不好的,挣扎着走完一程又一程,明白不一定会改变,但是不明白,一定不会改变。永澄老师用了一个据说让他出了一身冷汗的例子,也让我出了一身冷汗。老师的理财规划师问他,现在的财力是否足够支持孩子的成长,结果应该是有富余的,那么理财规划师继续问,那么十几年以后,15年以后呢,按你现在的收入水平,是否还能支持孩子的需要?永澄老师说他一想就觉得可怕了。是的,每个父母都知道,孩子成长这一路,养育成本不断增长,如果我们安于现状,满足于现在的收入水平,那么后面且等着。这是个理财的案例,但是我们的生活,并不是仅仅是理财方面,财富可以说是综合能力的体现。所以当我们选择的高度不同,我们能达到的目的地也不一样,老师用史蒂芬·科维的“观为得”模型为我们再次解释了高度的重要性,特别是强调的“be-do-have”富人思维让我印象深刻,总有人说人生是由一次次选择累积起来的一段段经历,成功、失败一定是长期积累得来的,所以,从此刻起,做对未来有益的事情,才可能真正获得“自由”,不过后面老师有补充一个观点,我有些不明白,老师说“一定要做基于生命周期的人生目标规划”。基于生命周期,到底是说我们要做阶段性的规划,还是什么意思,我不是很理解。周三答疑的时候再问老师吧。
2.倒推,有了足够的高度,那么如何落实到眼下的每一步?这就是老师说的以终为始,倒推到眼前,终,是完满,达到完满了,我们甚至可以马上死掉也无憾,而去完满的过程中艰难险阻、诱惑无数,我们如何去往那里?人们常说“勿忘初心”,初心就是那个叫完满的家伙。老师说的以终为始,就是让我们时刻记得,不管做什么决定,一定要记得看看初心这个老伙计,如果眼下的决定不利于达到哪个目标,那么我们可以选择做,或者不做。即便迫不得已做了,也是自己的选择,回头还得曲线救国,绕回来。不过说了这么多,还得说点儿实在的,老师的课可是实打实的干货满满,还记得第一次课讲到的那个叫“port”模型么?想要做到以终为始,把port用到生活的每个领域去,特别是核心领域,能减少我们走很多弯路。那个叫小“p”的家伙,就是我们的灯塔,初心老伙计始终在那里挂着。
3.方法论,讲了这么多理论,不实际操作依旧等于没用。老师给了我们一套方法,不管是教育,还是管理,一定管理的不是事,而是人,那么个人成长也绕不开这个圈圈,我们必须关注人这个部分,在做战略目标时,身份、信念/价值观、能力技术,这三个部分是关于人的。身份其实是给自己找个信仰,看,咱是有身份的人,得做匹配身份的事情,如果这个拉不动自己,就往里找找自己的信念/价值观,实在是还不行,就看看自己的能力技术,我是这么理解这个过程的。不过身份等于be,而能力技术估计等同于have了,如果要做人生规划,估计还得就高不就低,往上走,使劲,敲破脑袋想想咱是啥身份。这里老师也给出了示范模板,分领域看自己(事业、财务、人际、家庭、健康、学习)这六个领域够够地让咱们看清楚啦,身份确定后,就该好好探索小艾自己了,这个过程蛮可怕的,因为必须让我们面对我们所有的失败(或者换个说法,叫做改进的机会)和愚蠢,在个人战略设定的第一步就是探索常见领域的定位(我始终觉得这个是个非常私人的事情,我还不具备把自己摊开来看的勇气),清楚定位以后,才可能确定该领域的发展方向(老师提到了导师,正好这几天还看了古典的找不到导师怎么办,正好解决了我的这个疑惑),第三步,找抓手方向,以一带多,我特别有体会,我是个妈妈,家庭对我的期待是希望我顾上孩子,最起码顾上接送做饭什么的,同时我自己的爱好是绘本和家庭教育,那么成为一名优秀的绘本阅读教练(和老师讨论过后确定的初步名字,沾沾自喜觉得还不错!),同时满足家庭、经济、事业取向三个方面,傻瓜才放过这个抓手目标。到第四步啦,咱们得讲求优质资源配置,起码大部分的精力要投放在抓手目标上,所以年度计划不用搞得那么复杂了,明年能在这个目标上完成经济指标就相当于迈进一大步,说到这里我很开心看着我的周计划,里面的重要事项一直在往前推进,都是为明年做准备呐。
这节课对我来讲,目前应该还处于50%知晓,40%理解,10%做到,只有更多的实践才能把进度条更新。所以接下来几天,我们要全力以赴地开始痛并快乐着的探索之路,找到咱的身份,确定咱的使命,确定好以后,好好找几个专业的导师给咱们指路,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前进之路,定好计划,干!这就是妥妥的年计划啦。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61114可怕的探索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