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改诗记

文/阿波罗11号

郭沫若改诗记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1958年8月下旬,郭沫若从《人民日报》上看了湖北麻城县麻溪河乡建国一社早稻亩产36956.7斤和安徽省繁昌县峨山乡东方红三社中稻亩产43075.9斤的报道后,兴奋不已,欣然命笔,以新民歌体写下了著名的《跨上火箭篇》,盛赞麻城和繁昌两地的水稻高产“卫星”:

才闻早稻三万六,又见中稻四万三。

繁昌不愧叫繁昌,努力追赶麻城县。

9月2日,《人民日报》第八版隆重推出了该诗,使麻城的“三万六”和繁昌的“四万三”再次在全国引起轰动。郭沫若的诗发表后,繁昌人既喜又怨,喜的是郭沫若作为举世闻名的大文学家,亲自赋诗,使他们名扬正下;怨的是觉得郭沫若有些偏心:“我们的四万二超过麻城三万六了,怎么还要我们‘紧紧追赶麻城县’呢?”

9月1日,《人民日报》隆重推出了麻城县熊家沟乡建新六社中稻亩产52999斤的高产“卫星“,正在长春开会的郭沫若拿着报纸,浮想联翩,仿佛又回到了20年前的麻城,那一座座苍翠的山峦、一层层错落的梯田、一片片金黄的稻谷,不时在脑海里闪现。那是一块英雄的土地啊!

1938年9月8日,在鄂东抗日战场最艰苦、最激烈的时刻,郭沫若以国民政府军委会第三厅厅长的身份,带着全国爱国民众的心愿,率领由中央社摄影记者和中国电影制片厂放影队等30多人组成的战场慰问团,来到麻城慰问参加武汉保卫战的第五战区抗日将士。慰问团所到之处,都受到广大民众和抗日将士的热烈欢迎。一天,因公路被敌机炸坏,郭沫若带着慰问团骑马从宋埠到凉亭,沿举水大堤赴小界岭前线慰问演出,途经中馆驿区李家河村时,一群妇女抬着两麻袋新做的军鞋,站在路边好说歹说,要他们带给前线的将士,慰问团的许多人感动得眼睛发潮。10月18日,武汉沦陷前夕,郭沫若再次来到麻城,拜会了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把在第五战区作抗日宣传工作的一些文化名人“交托”给了李宗仁先生,为中国文化事业发展保存了力量。郭沫若两次麻城之行,麻城秀美的山川、肥沃的土地、纯朴的民风和人民群众壮怀激烈的英雄气慨,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革命战争年代,麻城人民英勇奋战,不畏艰难,演绎出了一曲曲惊天地、泣鬼神的历史活剧。如今,搞大跃进,他们又以革命战争年代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用短短的18天时间,把水稻亩产“三万六”跃进成了“五万二”,真是一天等于20年啊!

郭沫若让秘书拿出笔和纸,当即给《人民日报》写信,要求更改《跨上火箭篇》中的诗句。9月9日,《人民日报》以《笔和现实》为题,全文登载了郭沫若的信,信中将原诗句改为:

麻城早稻五万二,超过繁昌四万二。

长江后浪推前浪,惊人产量次第传。

他无比感慨地说:“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确是证明,我们的笔赶不上生产的进度。”

你可能感兴趣的:(郭沫若改诗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