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氢产业抢夺氢能燃料电池“风口”

【嵌牛导读】氢能源的高效获取和利用曾经限制了新能源的发展,现在科学家们找到了新的利用氢能源的方法。

【嵌牛提问】氢能源如何能像化石燃料一样进入寻常百姓的生活?

【牵牛鼻子】氢能源

【嵌牛正文】2016年国家发布的《“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明确规定,进一步发展壮大与氢能源相关的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最近一段时间,在地方政府、资本与企业的合力下,氢能源领域投资呈现遍地开花之势,江苏、浙江、上海、广东等地在氢能源产业方面的布局正在明显提速。其中,以氢能燃料电池为主的技术应用备受业界关注。在资本市场,不少嗅觉灵敏的A股上市公司已抢先一步跨进燃料电池“商业圈”。

有分析人士称,汽车正逐渐分为“过去”与“现在”两个概念,也就是传统型汽车与新能源汽车。氢能燃料电池汽车具有无污染、能耗低、续航能力长、适用地域广等诸多特点。

按照《中国氢能产业基础设施发展蓝皮书(2016)》预测,截至2030年,我国氢能产业的产值将达到万亿元。

加氢站不足、标准制定仍是产业化障碍

正如汽油车需要加油站、电动车需要充电桩,氢燃料电池也需要燃料站。除其本身价格高昂之外,缺乏基础设施加氢站,也是制约氢燃料电池车商业化的瓶颈。

据国外网站H2stations.org于2017年2月21日发布的第9期全球加氢站统计报告,2016年全球新增92座加氢站,比2015年的54座加氢站增加了70%,截止到2017年1月,全球正在运营的加氢站达到274座,其中有4座是2017年初开放。不过,与国外大规模建站不同,目前中国现有加氢站数量稀少,仅不到10座,且没有长期规划。

标准制定与推广也制约着氢能产业落地发展。原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院长、全国氢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马林聪认为,产品要走向社会化,如果没有相应技术标准支撑,没有加氢站可靠合理安全的建设布点,产业产品推广就会受限。

迄今,氢能方面的标准已经超过21项,但远远不能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而没有相应基础标准的支撑,新产品推广就要受限。此外,氢能源产业的发展在离不开政府政策支持的同时,更离不开企业的关键技术支撑、以及资本的介入。

水氢加速突破氢能发展瓶颈目前制约燃料电池技术应用的主要障碍是氢气的储运、加注等问题。采用高压储氢瓶储氢有很多问题,比如储氢量太小,成本高,而且安全隐患大,加氢困难等,难以实际推广和应用。

然而甲醇是自然界中最佳的储氢介质,其来源广泛,它除了可以通过传统化石能源获得,还可以通过太阳能、风能、生物质等可再生能源获得,50%的甲醇水储氢量高达100g/L,几乎与液氢相当。

一位名叫向华的博士,带着他多年研究的水基能源向华理论,率领他的研发团队,在广东东莞樟木头镇上,成立了一家广东合即得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在2009年,成功开发出利用甲醇和水摩尔比1∶1作为原料的水氢机。该装置体积小,重量轻,而且低成本,制出纯度高达“99.9999%”的氢气,是燃料电池最好的氢源。

随着剩余电能的高容量储存技术,甲醇可以长期储存由间歇性能源所产生的剩余电量,而且这种类型的储存技术灵活,便于分散操作,使得可再生能源得以更好的融入电力生产中。

同时,水氢产业对区域能源产业上下游有巨大带动效应,包括甲醇制取、提纯、存储、运输、电动汽车、备用电源、无人机等领域,将形成庞大的水氢产业集群聚集。其中,水氢通讯基站直供电源目前已进入商业化应用阶段。

现在水氢产业面临的问题不是技术方面的,而是意识方面的。据不完全统计数据,水氢能源作为新兴能源其实安全应用已经十分成熟。与汽柴油相比,水氢燃料热值低,闪点高,不易点燃,爆炸极限高,危害性远低于汽柴油,且沸点高,汽化潜热大,挥发量小,加注现场浓度低于汽柴油。因此,在加注站加注水氢燃料是安全的,车辆在行驶中也可确保安全。关键是要严格执行相关的生产安全管理制度。在未来车用能源中,水氢汽车与传统电力将并存互补,共同支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氢能发展已进入到群雄逐鹿的时代。”有业界人士指出,在未来的3到5年时间内,即2020年左右,氢能产业会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而这个爆发点只会提前不会推迟。而水氢产业的到来,将加速这一爆发点的到来。尽管与传统能源相比,水氢产业的市场占有率具有极大的提高潜力,但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政府在政策层面的重视和支持,以及行业标准的完善和技术创新的延展,水氢产业受到的关注度将持续发酵,市场前景将越来越清晰。

你可能感兴趣的:(水氢产业抢夺氢能燃料电池“风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