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粽子,大家的粽子

我的粽子,大家的粽子

作者:易宏

【缘起与内容提要】

拙文《外婆的粽子,我的粽子》在乙未五月十五大端午(2015年6月30日)上博,受到广泛关注,其中,有些朋友交流包粽经验探讨相关异同;也有些朋友读后有意尝试自己包粽子而就更多细节问题寻求释疑。本文为集中回应相关问题而写,内容包括我自己尝试独立包粽子的缘起,和吃上自包粽子所涉材料选购、预处理、备器、包粽、煮粽、存放与食用等相关基本技术要点与工艺流程。

我的粽子

我的粽子是对外婆的粽子(参见拙文《外婆的粽子,我的粽子》)的继承和发展。

1970年代末,我被选拔到县一中后又上大学进入大城市,乡村生活成为过去,外婆的美食也只是偶尔的享受。外面的粽子,或在食堂,或在亲朋家,或在旅途,偶尔也吃吃。至于著名的金华火腿粽,好像是在第一次从长沙到上海出差路过金华时,听说当地火腿粽有名,于是从站台买一个尝了尝。口味各不相同,各有所好,无从评判。但外婆以及老家地域之外的粽子给我的总体感觉是,好像是各种不同味道的糯米饭,或许由于普遍在包前泡过水,基本没有捆扎过的特有密实感。再或由于那些粽子不知放了多久,都不是新鲜的,几无粽叶特有的清香味。都没给我留下尝过一次后还想吃的记忆。

1998年初夏,那时我还在大连,不知为何,突然想在端午节的时候自己动手包粽子试试看。虽然那年才第一次自己独立包粽子,但也突发奇想,在传统的最正宗的粽子——原味真粽之外尝试了果干馅粽子。第一种被选中的果干,是家里现成的白葡萄干。第一次检验自己的创意的时候,剥开粽叶,新鲜粽子的粽叶竹清香、葡萄果清香和着糯米醇香扑面而来,奇妙无比。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口,密实韧坚的质感和口感久违而来,淡淡竹叶味依旧,又有糯米的粘稠被葡萄糖醇化、微腻被葡萄的微酸淡化……一种未曾尝的诱人味道。我的冒险也迅速得到家人和亲友的认同。此后,只要我在家过端午节,都会自己动手包粽子,且连续多年都包葡萄干馅,偶尔也包点肉粽。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家人和亲友的爱好似乎逐步分化。或许由于味觉的记忆,我的长辈和同辈好像多爱无馅原味真粽。而晚辈,似乎更喜有馅特别是肉馅的。至于我自己的,不挑剔的同时似乎更爱自创之果干粽。

我的粽子,大家的粽子_第1张图片

同时,渐渐的,也发现葡萄干馅粽子的保味时间不长,刚出锅时很可口,但半天之后便可感觉味道变淡。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似乎是由于葡萄果肉太稀疏,其味扩散快,葡萄酸甜味迅速变淡,以致特色不明显。于是,我又开始尝试用其他果干做粽馅。试过的有猕猴桃干、杏干、苹果干、圣女果(小西红柿)干、樱桃梅干、橄榄干以及多种梅干等等。经过多次反复尝试,逐渐觉得圣女果干和樱桃梅干酸甜度和质感比较适合用作粽馅,近几年逐渐主要以这两种果干为粽馅。

大家的粽子

亲友们的认可和鼓励,让我的粽子广泛传播,传回了故乡,也传到了国外,或可说成了大家的粽子。但是,目前的“大家的粽子”主要还是我给大家包的粽子,或有少量仿效者,但新的发展或传播恐怕还谈不上。

自2016年开始在微信朋友圈分享有关我的粽子的信息以来,受到广泛关注也有更多亲友尝到了我的粽子并获得一致赞誉。今年有更多朋友想了解粽子原材料的选购、工具用具的准备、包制、煮熟、存放、食用等经验,甚至有希望我拍视频者。拍视频给人看,没经验,不敢贸然行事。还是先把自己经历过的尽量详尽的写出来呈现给大家吧。

(一) 原材料选购

1、 用量估算。按平均1两米1个粽和计划包粽个数估算糯米、馅料、粽叶以及捆扎用草或线的准备量。
2、 粽叶。我习惯用竹叶。在北京,稻香村通常有卖的。房山偏远山村没稻香村,但集市和华冠超市有卖的。商店或集市,通常只在端午节前有卖的。刚开始,可能还有积压的前一年陈叶,陈叶比当年新叶黄,要注意辨认。节后若有卖的,往往大减价,可买些存着随时用。在有新鲜粽叶卖的地方,尽量用鲜叶。在远离粽叶产地处,大概只有干燥或真空处理过的粽叶。我在北京买的都是干叶。有学包粽子的朋友带来过真空包装的湿叶,似有异味,感觉不好。当然,如果附近商店或集市上没有卖的,还可网购。
据我的经验,大概因干燥易碎,干粽叶破损率高,利用率低,可按60~70%的利用率估算准备。
3、 捆扎用草/叶。老家用撕成细条后阴干的棕叶。我在北方只见过马莲草。因地制宜即可。
4、 捆扎用棉线。如果买不到天然捆扎物,也只好用棉线。包多种馅时,最好用线色区分粽中馅料,也需用棉线。线色数可据馅种数准备。
5、 糯米。超市、集市通常(特别是端午节前)有卖的。选用品质中上者为宜。
6、 馅料。根据个人喜好选购即可。不过从同粽子本身的加工方式和成品质感的搭配上来看,由于粽米和馅都直接接触的兼有加热媒体和成品组成部分的水,准确说,粽馅非馅,而只是粽料混合物之一部分。再考虑到熟粽主体密实坚韧,因此,不宜用自身保味力弱或太疏松的馅料。以此逻辑,常见的红枣、豆沙之类是不适合做粽馅的。据我的经验,葡萄干也不合适。经过多年实践,我目前常用素粽馅主要是樱桃梅干和圣女果干。至于肉馅,若用,我都是用老家做的腊肉(湘西风味)充抵,没用过其他肉。
我包粽所用主要馅料,几乎都不属于通常所见干果、豆、枣以及肉之类。亲友们大多乍一听便觉新奇乃至惊讶或不敢相信,但尝后几乎都觉新鲜而味美,甚至有许多建议申请专利或开店者。但是,或由于市售粽子没给我留下太好印象,而感觉粽子因难以保味,总体来说,似乎只适合家庭制作后在短时间内食用方可享其美味,未敢轻易投入商品化思考。与家庭制作与食用相近的店做点食或可行。

馅料的选用,需要的是味的觉悟力。
最正宗且最耐保存的粽子,是原味真粽。

(二) 原材料预处理

1、 粽叶。冷水洗净后大小适当的盆中备用。干粽叶需要用冷水泡软(约需2小时左右)后再洗。之所以用冷水,是为了减少粽叶香味的损失。粽叶是包裹物兼香料。
2、 捆扎用草/叶。新鲜的,需阴干才有韧性,用时冷水洗净。若是干的,需冷水泡软后洗净,可同干粽叶一并处理。
3、 捆扎用棉线。严格讲,或当洗净再用,但因其体量很小和我偷懒,我是不处理直接用的。
4、 糯米。依老家习惯,我一直是只淘不泡,这是保证粽体密实坚韧的关键。淘米的时间也不宜太久,否则也就相当于泡了。如果有人爱吃松软如八宝饭的粽子,大概需要预先泡米。至于泡多久,可根据自己的口感需要试定。可通过泡米时间长短调节粽子软硬度。
5、 馅料。果干类,包前冷水洗净即可。不泡、不用热水,都是为了减少馅料原味损失。腊肉类,温水洗净后切成自己喜欢的大小即可,当无需另外调味。

(三) 应备器具

粽子对工具器具要极低,除煮粽之外的所有工序都可以徒手操作,极端点说,有一口能烧开水的锅就能吃上粽子。因此,多数家庭无需专门包粽子准备器具。虽然这些器具可能每家都有,但不一定每家的都处于可用于包粽状态。因此,我在这里还是列一清单,以便事先整理齐备,以便包粽之用。

1、 淘米盛米装粽盆具(含沥水盆)若干。
2、 洗粽叶用大盆(直径大于60cm)。
3、 装洗好粽叶用中盆(直径大于50cm)。
4、 填装糯米和馅料用筷、勺(餐用即可)。
5、 剪线用小剪刀。
6、 操作台(餐桌代用即可)。
7、 煮粽用锅。最好直径大于30cm,深度大于20cm。小点的也可用,但一次能煮的粽子太少,(包40个以上时)可能会不方便。
8、 煮粽用炉灶。柴火灶、煤炉、燃气炉、电磁炉皆可。

(四) 包粽

1、 将(预处理好的)粽叶、糯米、馅料、勺、筷、草/线、剪、盛粽盆摆放在操作台上便于操作的位置。
2、 取粽叶一片(原则上一粽一叶,遇太小或破损叶时可多片叠拼),正面(相对光滑的一面。反面泛白毛,叶茎凸起)朝上摊两手掌上,以对边中点顶点卷窝两圈(粽叶两端大致对齐。粽叶绕两圈,是包不泡糯米的需要,而非为了尖尖外形)成倒圆锥状(如冰淇淋筒),顶点紧至几不透光,顶点朝下握于左手。不需要模具。
3、 右手持勺向左手所持锥状粽筒灌米1勺(或约1/3筒),用筷插两三下,以让米粒充达粽尖。再用右手拍拍左手,让米粒进一步充实粽尖。
4、 如果有馅,放入第一块(或一团)馅料,馅料多少可随自己喜好而定。如果粽叶较小,可能只需这一次装填馅料。如果是原味真粽,跳过这一步。
5、 再加米1勺(或约1/3筒),右手派左手让米充实。
6、 对较小粽叶,到此可能已基本填满,可转入下一步;对较大粽叶,可重复前述第4、第5项操作,如此循环往复,直至填满。这里所说满,是适当留好包裹用边的满,而非满溢。
7、 左右手配合,折窝米上粽叶,盖住粽口,将粽筒底部裹成三角状。
8、 捆扎粽筒底部。最好系活结,以方便食用。死结亦无妨,捆紧不漏最为要。必要时,可用剪子剪断捆粽线或过长的粽叶与/或捆粽草尖、根。捆扎好的粽子后放入盛粽盆。粽子出形全靠捆扎,有道是:
米粒虽如沙,粽子挺又大。包粽如束身,全靠捆又扎!
9、 如此重复第2至第8项,直至包够个数,或耗尽某种必需原材料。

非论个卖的粽子大小可随叶子而定,不必大小统一。尽量别浪费粽叶吧。

包粽子,但就包制环节来看,大致蕴含折纸、包裹、捆扎、结绳这四种基本技能。够得上一学期手工或劳技课。

粽子形状,是由糯米在包时的散扩力和浸水后的膨胀力,与粽叶包裹力和草线捆扎力这些内外力的平衡而形成的。
包粽,是基于量的调和与力的平衡术的塑形保质造味术。

(五) 煮粽

1、 不同馅料的粽子尽量分开煮,以免串味。
2、 从盛粽盆中取出包好的粽子,整齐放入煮粽锅。粽不可满锅,最好留能经过4小时左右的蒸发后还可淹没粽体的余水空间。
3、 加冷水没过粽体,浸泡约半小时。让粽料(糯米和馅料)自然吸水排气充实粽筒下沉不漂。加水前,可将蒸篦置于粽上,以防粽漂。
4、 加满水,加盖,点火并调至大火。
5、 煮粽水沸腾后转小火维持水沸约4小时。
6、 煮制过程中,要间或察看。如发现水蒸发太快可能致粽出水,应及时补水保持没粽。补水后应先用大火快速致水沸后再转小火维持沸腾。
7、 沸腾约4小时后关火,让煮粽锅维持煮粽水浸泡着煮过的粽子自然降温约4小时,至水温约40度左右时,捞粽出锅。

煮粽,是水、火、时三位一体平衡的出形成质定味术。

我的粽子,大家的粽子_第2张图片

(六) 熟粽的存放与食用

1、 粽子的存放,就是要在保水(保持粽内水分,是保持质感与味道的关键)、保味与防腐之间取得平衡。
2、 粽子捞出可先放入沥水盆沥干表层水分,然后再放入存放盆并盖沥水盆,以保通风而又不致水分损失过快。
3、 粽子由于包裹严密且经数小时高温加热,杀菌彻底,在阴凉通风常温环境下,72小时内可直接食用。
4、 预计放置时间超过72小时时,可放进冰箱。
5、 煮好的粽子不经自然冷却,高温状态捞出直接食用也可。但对不打算立即食用的粽子,还是自然降温后在捞出为好,如此有利水分保持,以保绵韧口感。
6、 冷粽热粽口感各异,各有特点,都可尝尝。
7、 若需加热,蒸、烤皆可。不宜再煮,以免失味。反复加热也影响口感,避免为宜。
8、 烤粽如烤馒头,不仅仅只是加热,而是另一种风味。带叶烤粽,强化叶香,更是别有风味,也可尝尝。小时在老家吃烤粽,(通常是在不宜直接食用时)就是把粽子不剥粽叶埋入土灶或火坑热灰,烧烤如红薯玉米。烤粽外黄香脆、内白酥软,美令垂涎。

烧烤炉应当也可烤粽,只是要勤转勤翻,防止烤糊即可。

我的粽子,大家的粽子_第3张图片

粽子可能是最早有独立包装的便携食品,其制作与食用,并不局限于端午节,实际可广泛应用。

烤粽,喻考中;食竹叶粽,喻胸有成竹……新生的高考或中考文化,和传统节日的融合,也是传统文化的现代社会新发展。(参见拙文《一考一粽一考中,龙子龙孙向前冲——端午、中高考等传统与新生仲夏活动杂谈》)

我的粽子,传承于外婆并有所发展,进而在亲朋好友的支持中又成为大家的粽子。但愿:

万水千山粽是情,龙子龙孙永传承。
出洋游世和天下,成竹在胸天道行。

夏历戊戌五月初五头端午/西历2018年6月18日初稿发表于作者博客blog.sina.com.cn/yieris
夏历戊戌五月十五大端午/西历2018年6月28日二稿
夏历戊戌五月卄五上端午(或末端午)/西历2018年7月8日校订并加提要三稿
夏历戊戌年腊月初二日/西历2019年1月7日再发于作者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的粽子,大家的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