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裂变的时代 我们没得选择——致我的同村玩伴

半夜热醒,听着舍友此起彼伏的呼噜声,想想近来的烦心事,最牵挂的莫过于接过我高考接力棒的两位同村玩伴的高考成绩。这几天聊了很多,最后一句总是你自己决定是报考还是复习。开始坐在床上“修仙”。

成为村里第一个大学生能有多骄傲呢?我设想过自己拿着录取通知书跑遍全村去挨家挨户的告诉他们:“我考上了”,但是得知自己考上了却反而更加的冷静了。当然村里似乎很快就传遍了,甚至到了乡镇里。没来得及去分享喜悦,就开始想以后发展不好村里人会怎么看。无形之中,又给自己背负了太多,上了一道重重的枷锁。坦言,这些东西我至今还没有放下,多想过的真自在,确始终做不到。我想,此刻的你们也是这样吧。

462 , 440。或许还心有不甘,这个分数折磨了你们好久,假如更低一些,直接去复习,假如再高一点,更好的报名。觉得自己还有进步空间,又害怕明年更低。困扰着你们,也困扰着我。

在你们眼里,我或许还是比较优秀,至少刚好抓住了一本的小尾巴,来了所谓的一本。可是再结合我上大学以来的收获,和你们目前的困惑,我倒觉得反而看开了。

因此,我建议,能走就走。

其实,对于我们来说,选择机会不是那么多的。

因为我们赌不起的人生。如果选择再次复读,一旦明年考不上,我不敢相信你还有勇气选择第二次复读,或者第三次。对的,不乏有恒心、有毅力之人选择多次复读,最终圆梦。但是来自大山深处的我们真的没有很多的选择,经济条件的限制,村中周围人的目光,都可以杀死自己卑微的梦想。

只要坚持自己的心性。至少这次的分数可以让你选择一所所谓的二流大学,有一次或许还能实现梦想,搏取你追求成功的机会。但我必须残忍的告诉你,一流和二流是没有多少差别的。总有人选择奔波于学习,总有人沉浸于咸鱼。只是进入一个相比于一流更容易受到诱惑从而随波逐流的二流大学。既然有选择复读的勇气,为何没有坚信自己可以众人皆醉我独醒的信心。况且,即使进入一所都是可惜分数差一点的学生群体的学校,也总有一个优秀群体等待你的加入。

到现在,放假回家,我们的父辈还在问我大学毕业能包分配吗?他们的思想还停留在八十年代,还觉得进入大学就可以找到好工作,一生无忧了。尽管每次问我问的无言以对。但我从来没有过抱怨。因为对于他们,我们的父辈,他们经历了一个时代的裂变。没有机会上了大学的他们只能将生命交给了黄土地,将视野停留在那个时代的认知。

在一个一砖头砸下去十个人中九个人是大学生的时代,又凭什么脱颖而出。况且在大山深处,考上大学还是属于那种传说祖坟冒青烟,在传播媒介不发达的农村,竟然可以一天将某家的儿子考上大学传遍十里八乡。升学率是来自城市的,农村的发展永远都是滞后的。输在起跑线也是存在的。前两年做的统计农村生源的学生在985, 211学校越来越少。这是一个迅猛发展的时代,却从来没有打破不平衡发展的规律。而无疑,我们的农村在滞后。

我们有着相似的感受,曾经一起上学的小学、初中同学都开始在朋友圈晒娃,晒结婚的时候,我们还在学校或许还在被抑制着荷尔蒙的爆发。放假回家,大家聚在一起,却总是缺少共同的话题,会感慨或许大家已经不是一个世界的人。其实不是,大学四年给了自己幻想,当开始工作,又没有极强能力的时候,还是不得不回到故乡。那种失落感,无奈感,沧桑感正如《平凡的世界》孙少平不愿意返乡的感受吧,我还尚未能明白个中滋味。但是父亲的口头禅“学不好回来做个泥腿子”始终在敲打着我的内心。我在你们家又何尝没有听过“考不上就放羊”。当我把这些父辈们还很传统的教育方式讲给同学时,他们甚至觉得惊奇,好笑。这也恰恰证明了我们正在经历了时代的裂变。

上山,下乡,更多的是靠着一种情怀在撑着。广大天地,大有作为,我无数次想如果我考上大学生村官回到家乡,父亲会怎样,会全然失去现在走在街上“我儿子是大学生”的那种傲气,会呵斥我不争气,会冷战,最后还是把我当做孩子尽力的呵护我。但是旁人的漠视,嘲笑尽管自己受得了,还是不忍父母面对如此场面。所以就算有一天不得不去基层,我也将尽力的避免家乡。在传统的教育中,回故乡应该是功成圆满的回去。于是在上大学后,你会去想你是否还能回得去。回去那个思想保守,传统,道不尽东家长,李家短的故乡。

我们所热爱的故乡,不仅仅是因为有养我育我的父母亲人,更由自己记忆的不断美化。因此思念的故乡一定程度上是现实的不安让自己沉浸于对过去美好的想象。

而以上的困惑在一流大学或者二流大学都会存在。对于选择的思考,对于未来的规划。这些在高中并不会引起极大的思考。也正是对于人格的健全,未来的思考在帮助着自己成长。所谓的专业又能有多少差异呢?

我们终将面对生活,我们已然没得选择。之所以在复读与报考中犹豫徘徊,是因为内心深深地明白,没有更多的选择,还有赌不起自己的人生。我们就是一个充满矛盾的综合体。这些困惑每一个人都想过,只是我们的余地更少。

你可能感兴趣的:(在一个裂变的时代 我们没得选择——致我的同村玩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