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不容误读之013 琴挑文君——一场自编、自导、自演的大戏

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已经流传了两千多年,“琴挑”更是京剧舞台上一场经久不衰的折子戏,两人的爱情被誉为千古婚姻的代表,真可谓是郎才女貌,佳偶天成。一个是西汉时期的大才子,著名的辞赋家,一个是古代妇女追求个人自由的典型,多少人对他们投去羡慕嫉妒恨的目光,司马相如更是被誉为一代“情圣”。但是笔者在这里要给你们泼一盆凉水,因为他们两的婚姻充满了阴谋与欺骗,根本不是民间传说中的那般!

司马相如出生于蜀郡成都,就是今天四川省的成都市,字长卿,所以以后看到写司马长卿就是司马相如。司马相如小时候非常喜欢读书、剑术,他的老爸给他取了个小名叫“犬子”,这个犬子的出处就在这里。后来司马相如在读书的过程中非常敬重蔺相如的为人,所以自己改名为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小时候家庭比较富裕,家里就出钱给他捐了个官,叫“郎”,就是皇帝身边的侍从。汉代有规定,家里有财的可以为后代捐资为官,但是这个官肯定不是很大。司马相如做的这个侍从不是他想要的,他自己非常喜欢辞赋,辞赋是起源于战国时代的一种文体,在汉代非常流行,司马相如后来成为“汉赋四大家”之首。可是汉景帝不喜欢这套。后来碰巧景帝的弟弟梁王刘武来京朝圣,刘武恰恰十分爱好辞赋,在他周围更是汇集着邹阳、,枚乘、严忌等一匹当时天下著名的文豪,司马相如这下可找到知音了,于是他告病辞去了中央政府的公务员工作,跟着梁王来到梁国实现他的文学梦想,果然几年之后,名垂千古的《子虚赋》横空出世,一颗耀眼的明星闪亮登场。

但是好景不长,梁王因病去世,司马相如只有回到成都老家,可是家里不知发生了什么变故,当初的小康家庭变得家徒四壁,连自己都没有办法维持生计。好在司马相如和隔壁临邛县(就是今天四川省的邛崃市)的县令王吉是至交,王吉听到司马相如现在如此下场,就邀请司马相如到自己所管辖的临邛县来做客,还专门准备了高级宾馆里的私人套房让他住着。

一场前古未有的好戏就要上演了,这场戏的编剧、导演、主演都是一个人——司马相如,里面还要有个配合主演的二号人物啊,别急,有,就是这个县令王吉。

自从司马相如来到临邛县,好处好喝好招待不用说,县令王吉更是天天跑去宾馆里给司马相如请安,刚开始司马相如还算客气,到后来索性装病不见,但是这位县令王吉仍然坚持,风雨无阻,天天跑去碰一鼻子灰。按说你司马相如真是不知好歹,人家见你生活有困难,把你叫来,好吃好喝伺候你,还给你住总统套房,你倒好,得了便宜还卖乖,如此对待你的恩人,就不怕他对宾馆的负责人说从明天开始这位客人的一切费用由他自己买单么!《史记》中记载“缪为恭敬”这个“缪”字是假装的意思,足以看出这其实是两人早就商量好的,是早有预谋的,就是想引起大家注意的。那么想钓的那条大鱼是谁呢?别急,大鱼马上登场。

这样的事情必然会成为当地的头版头条,大家都很好奇是什么人连县长的面子都敢驳回?临邛这个地方富产铁矿,所以那里住着许多的富人,最有钱的要数两位钢铁大王民营企业家卓王孙和程郑,据说这卓总家里光仆人就有八百人,那和现在中东的那帮石油大佬差不多,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记载卓王孙是当时全国的首富。他们两人也听说了这件事情,就商量,看来这位县长的朋友必是贵客,何不我们做东,将两人都请来。看来这第一条鱼儿上钩了!卓王孙就大摆筵席,请了一百多号人来当陪客,临近中午,卓王孙派人去请司马相如,司马相如称病不来,卓王孙面子拉不下来了,《史记》中记载“相如不得已强往”,《汉书》中写到“相如为不得已而强往”这个“为”字、“而”字用的非常妙,“为”是通假字,同现在“虚伪”的“伪”,可见司马相如的不愿前往是故意装出来的,是有意为之的。但是不管怎么说,千呼万唤总算将贵客请到了,司马相如一到场,好家伙全场所有人都惊呆了,太帅啦,简直是帅瞎了众人的眼。等到酒过三巡,县令抱着一把琴要司马相如弹,因为司马相如平生素好抚琴,司马相如一开始还推辞一番,后来没办法勉强答应弹奏了几首。很多记载说是弹的是《凤求凰》,但是可以肯定不可能,因为那是《凤求凰》的曲子还没有出现。这一弹,最大的一条鱼也上钩了,卓王孙有一个女儿名唤卓文君,刚刚守寡,平素也爱好音律,听得如此动人的琴声,她就忍不住通过窗户偷看到底是何人而奏,不看不要紧,一看彻底沦陷了,想必卓文君也早有耳闻这位司马相如先生,再看看其穿名牌、挎名包、开豪车、住私人别墅,长的又是如此已经不能用语言形容啦,这简直就是高富帅中的极品啊!卓文君还自认为自己配不上他呢。宴罢到了晚上,司马相如又花重金买通了卓文君身边的一个丫鬟,让其对卓文君表明司马相如对小姐的爱慕之情,所以说恋爱中的女性智商等于零,这不当天夜里卓文君就决定和司马相如私奔,正中了司马相如的下怀,他两连夜出逃,来到了司马相如的成都老家。

等到卓文君跟随司马相如的成都老家后,卓文君当时估计可能发现自己已经上当了,敢情这小子是穷屌丝冒充的高富帅,阔绰全部都是装出来的,但是现在后悔也没有用了,既来之、则安之吧。但是面对这家里只有四面墙壁,一贫如洗,这位出生豪门的富二代怎么受得了?而且卓文孙听说自己的女儿竟然私奔了,果断的对其进行经济制裁,下令任何人不许给卓文君资助一分钱。但是生活还得继续,怎么办呢?卓文君没有办法,只好把自己随身所带的高档裘皮大衣,金银首饰该当的都当了,勉强度日。但是钱总有花光的时候,卓文君再也受不得这样的日子了,她先提议,“还是到临邛去吧,那里至少还有我的兄弟们可以接济我们。”司马相如听到这话,立即举双手赞成。司马相如肯定也想到了这个主意,但是他不能说,说了就要引起卓文君更大的猜忌,所以他就忍着,让卓文举先提出,这真是一招高明的棋。

到了临邛,到了卓文孙的眼皮底下,司马夫妇倾家荡产,盘下一间酒吧,开起了夫妻老婆店,卓文君当了掌柜,司马相如穿上了佣人的衣服,干起了打杂的工作。卓文孙哪里受得了这样的羞辱,太丢人啦!堂堂全国首富的女儿竟然私奔出去,还整日抛头露面干起了这种勾当,再说你们酒吧哪里不好开居然要开到临邛来,今后让我怎么还在生意场上混啊!后来经过他人的劝告,卓王孙不得已,给了卓文君夫妇钱财一百万、仆人一百个还有卓文君的嫁妆。当天夫妇立马卷铺盖走人,再次返回成都,这回有钱了,马上豪车豪宅买起来,立刻就混入了成都富人圈啦。

以上就是司马相如琴挑文君的历史真实,和民间传说真是差了十万八千里。其实早在古代,就有怀疑过这段历史,就在汉代,有一位著名的辞赋家叫扬雄,他率先对这个故事提出质疑,后来北齐的文学家,《颜氏家训》的作者颜之推;梁代著名的文学理论家、文学批评家,《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宋代的大学者、文学家、思想家苏轼等都相继提出质疑,认为司马相如此举或是“窃赀”、或是“窃妻”,拿现在话讲就是既劫财又劫色,是一场人财双收的无本买卖。那为什么会得出这样的结论,还是通过正史的记载。

虽然司马迁和班固都非常欣赏和推崇司马相如,在《史记》中总共记载了两篇文学家的传记,一篇是《屈原贾生列传》、一篇就是《司马相如列传》,说明司马迁认为从他记述的那段历史,只有这三个人才称得上真正的文学家,但是太史公对前一篇传记写的非常简略、但是对司马相如的记载因为其想尽可能收载进司马相如的作品而成为《史记》全书中最长的一篇传记,班固更是如此,所以在《汉书》司马相如的传记是分成上下两篇的。但是这两位伟大的史学家虽燃个人非常崇拜司马相如,他两都没有忘却自己作为史官的根本,将这件看似完美的爱情传奇用史家独有的曲笔呈现出来,让后代的人们能从中了解历史的真相。

说道这里,我们就会有以下几个疑问。

第一,是谁告诉司马相如在临邛有这样的一桩买卖,毫无疑问是县令王吉,所以他会如此配合司马相如来演好这场大戏。那么王吉为什么要这么做?我想他是基于两点考虑:第一,为才,因为司马相如当时已是名满天下,暂时的落魄不会影响其未来的发展;第二,为财,如果司马相如能拿下这笔买卖,那么他将如何感谢这位幕后的策划者。王吉此举既为自己做了未来的政治投资又将获得现实的实惠,何乐而不为?王吉还特别抓住女性的心理,自古以来不管丑女还是美女对帅哥是没有抵抗能力的,更何况卓文君是新守寡的妇女,真是长夜漫漫无心睡眠。

第二,司马相如是先想到劫财还是劫色?如果先想到劫色,看中卓文君的美貌后来才想到敲自己的老丈人一笔,那还不算太恶劣。但是要是从一开始司马相如就是奔着卓家的巨资去的,劫财是手段,劫色是目的,那才叫人恶心!但是从史书中对卓文君的相貌没有记载来看,后者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因为两位史学家都对司马相如是很推崇的,要是卓文君长的很漂亮,那么必然会记上一笔,让司马相如不会有那么的难堪。

第三,卓文孙为什么给司马相如夫妇如此的巨资?首先一点肯定是丢不起这人,那也大可不必赠如此之厚,更重要的还是卓文孙的一刺字政治投机,掷重金买司马相如的政治前途,从后来司马相如被朝廷拜为中郎将,出使西南,再来到临邛,再次见到老丈人时,卓文孙大摆筵席,自叹早不能将卓文君嫁与司马相如,还使卓文君分得和其他儿子们同样多的家产等等事迹来看,卓王孙的政治投机成功了。

其实关于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远没有结束,世人也不希望他两爱情一帆风顺,因为只有经过历练的爱情才会刻骨铭心。所以后来人们又创造出司马相如后来做官了后要娶一名茂陵的女子为妾,卓文君听说这件事后,给司马相如写了一份信,信是一首诗,名叫《白头吟》。当司马相如接过此信,也给卓文君回了一封,上写到“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卓文君看到此信,一下就明白了,里面没有“亿”,就是对自己已经“无意”啦!于是卓文君就根据司马相如给的这几个数字做了一首非常有名的数字诗,司马相如看到此信,非常动容,想到自己的发妻是如此的爱自己,后悔莫及,决定不娶妾了,还将在成都的卓文君接到长安。卓文君用自己的智慧和对丈夫的爱成功化解了婚姻中出现的一次裂痕,因此历代的女性都对卓文君怀着一份崇敬之心。

但是正史中没有这样的记载,司马相如虽然后来确实被汉武帝赏识,但是终其一生都没有真正进入朝廷的核心区,武帝只是是看中司马相如的文才,只是把他当做是一名文学弄臣。司马相如也好像不在乎武帝怎么看他,他平素就不善言辞,仗着自己家里的雄厚资产,也不愿意和朝廷的同事来往,为其一生所做的就是极力迎合汉武帝,到死后汉武帝派人去司马相如家里看看还有什么文章,结果绝笔留下一篇《封禅书》来迎合汉武帝的好大喜功、附庸风雅。

附《白头吟》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

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数字诗

一别之后,二地相悬,

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

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

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

百思想,千系念,

万般无奈把君怨。

万语千言说不完,百无聊赖十依栏,

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

七月半烧香秉烛问苍天,

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

五月石榴如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

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

忽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

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

唉!郎呀郎,

巴不得下世你为女来我为男。

前一首《白头吟》,从中国诗歌发展史看来,在汉代不可能出现如此典型的五言诗

后一首数字诗,带有明显元曲风格

所以两首都绝不可能是卓文君所作!

你可能感兴趣的:(历史不容误读之013 琴挑文君——一场自编、自导、自演的大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