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背后的故事》

《故事背后的故事》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听蔡朝阳老师解读《小王子》的课,在讲作者埃克苏佩里的生平时,提到了C·S·路易斯,也有一颗童心,才写下了魔幻童话《纳尼亚传奇》。哪个C·S·路易斯?是写《返璞归真》、《四种爱》的C·S·路易斯?是吗?

   探身到书橱前,翻出了《四种爱》,在作者生平简介里这么介绍C·S·路易斯:生于1898年,1963年去世,是英国一位具有多方面天才的作家,一生中完成了很不相同的三种事业,一是杰出的牛津剑桥大学文学史家和批评家,二是深受欢迎的科幻作家和儿童文学家,代表作就是《太空》三部曲和《纳尼亚传奇》七部曲,三是基督教神学家和演说家,代表作就有《返璞归真》、《四种爱》、《地狱来信》和《天路回归》。现在为人熟知可能更多的就是那部《纳尼亚传奇》了,其中的三部已拍成电影。读这些简介有什么意思呢?嗯,其实这才是作者们所写各种故事背后的故事所在,好好地研究作者生平,他们的那些故事蓝图,哪个不是自己一生中的经历呢?尤其是童话作家,穿过时空,总能远远地发现他们童年的阴影或者青春的困惑,这比起读故事来可是更加耐人寻味的呢。

   以C·S·路易斯为例,他出生于北爱尔兰一个清教徒的律师家庭,北爱尔兰古堡众多,受北欧神话的影响,北爱尔兰人也广为流传着关于巨人、诸神、精灵和矮人的种种故事,即使父亲的教育很严格,清教徒的家庭也颇为古板,但藏书丰富,良好的教育让小路易斯喜爱阅读,尤其喜爱读北欧神话和童话故事。九岁丧母后,路易斯不久就被送到寄宿学校过上了单一的生活,这里有两个转折点都影响了路易斯一生,其中之一是丧母,母亲的离世给路易斯打开了魔幻的门,他一定会在幼年时幻想母亲应该还在魔幻森林里的某一处等着他出现,这才有《纳尼亚传奇》中的一个镜头,孩子们是通过属于母亲的衣橱,走进了另一个世界。如果我们可以分析一下九岁孩子的心理,应该不难看出孩子是可以通过幻想来逃避现实创伤的,幼年丧母的创伤是巨大的,几乎能够贯穿人的一生。

   另一个转折点是路易斯在十五岁时和父亲的老校长生活在一起,文学和哲学思想得到了启蒙。就像夏昆老师的文章《等候在生命拐角处的老师》一样,这个老校长就成了路易斯生命拐角处的恩师,给予不善交际却有敏锐观察力的路易斯进行了很好的指导,让他考上了牛津大学,一战后就留在牛津大学任教,教授古典文学,一教就是近三十年。牛津大学浓厚的学术风自然也成就了路易斯,出了不少学术研究方面的著作。

   在路易斯生命的后期,一个朋友的出现又影响了他的后半生创作轨迹,这个人叫托尔金,嗯,没错,就是那个让《魔戒》和《霍比特人》诞生的家伙,他甚至创造出了精灵语。和路易斯相反的是,托尔金四岁丧父,十二岁丧母,他是由一位神父养大的,年轻时就显示出了非凡的语言天才,精通多种语言,他能创造出奇幻的精灵语也就不足为奇了。他和路易斯同时期进入牛津大学执教,对于魔幻文学的痴迷令这二人成为好友,常常在牛津大学附近的小酒馆里相互探讨与切磋,最后他俩分别完成了《魔戒》和《纳尼亚传奇》的创作,那个不知名的小酒馆就此成了全世界魔幻文学爱好者瞻仰圣地,颇有点J·K·罗琳完成《哈利波特》的咖啡馆,成了不少去英国游学的孩子们必去观摩的地方。

   托尔金给路易斯的影响可不单单是魔幻文学,还有宗教,路易斯成了一名基督教徒,为后来成为神学家铺垫了道路。二战期间,他用两个月的时间在BBC电台发表“超越个人”的演讲,一个不善交际的人从此成了广受欢迎的基督教教义的阐释者和宣扬者,这可真是一个奇迹。正是这段时间的演讲,《返璞归真》得以问世,被誉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宗教著作之一。不知道《四种爱》是不是路易斯最后一部著作,那时他已到了晚年,洞彻了人世间的友情、爱情、亲情,以及宗教最终的仁爱之情。书的扉页,路易斯用多恩的一句话作为全书的开始——爱不会扼杀我们,也不会自行消殒。路易斯在生命最后的时光以爱诠释了颇为波折的一生,令后世敬仰。当然,他还用横溢的才华给老朋友托尔金写了讣文,尽管这位老朋友在他死后十年才去世,也是不枉好基友,一辈子的情谊啊。

   纵观路易斯的生平故事,真是觉得比任何写出来的故事还精彩。回到《小王子》,那个可爱的二战飞行员作家埃克苏佩里,他的生平也是充满了传奇。故事背后的故事,悲凉大过喜悦,也正是种种的挫折,让故事才那么深刻而又充满寓意,由此可见,平淡是造就不出奇迹的。可以的话,不妨做一名深扒的无敌八卦小能手,将手头经典文学作者的生平扒个底儿掉,纵观上下五千年,横扫四洋七大洲,那些千丝万缕的联系妥妥的成了一面大蜘蛛网,一丝颤动,全网皆知,着实有趣得很呐。

完稿于2017年3月9日

你可能感兴趣的:(《故事背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