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守护天使,他却在靠近地狱

“没有时间教育儿子,就意味着没有时间做人。”                                                                                    ——苏霍姆林斯基

-01-

“老师,你玩蓝鲸游戏吗?”

“蓝鲸游戏?”我不解地反问。

印象里的蓝鲸游戏,是那个在国外流传的“死亡游戏”——凡是参与的人,都没能活下来。

我有些惊愕,因为这并不是普通的游戏,而是引领人走向死亡的变态自残行为。然而一个中国孩子,为何用平淡的语气说出?

“老师你连蓝鲸游戏都不知道啊,你out了!”

“不是,我应该知道。但你说的蓝鲸游戏……是看恐怖片的那个?”

我有些迟疑,但却希望他否认,然后告诉我另一种孩子间的单纯玩乐,而不是这个让人想到就头皮发麻的恐怖游戏。

“是啊,老师你玩不玩?”

“我不玩。你也别玩,没意义。”怕说的太明显刺激到他,我故作轻松的语气。

“切~”他撇了撇嘴。在我这里找不到刺激,他转身去找其他男孩打闹。

百度百科的解释是:“蓝鲸,是一款俄罗斯死亡游戏。游戏的参与者在10-14岁之间,完全顺从游戏组织者的摆布与威胁,凡是参与的没有人能够活下来,已经有 130 名俄罗斯青少年自杀,而且此游戏还在向世界扩张。”

游戏很简单,只要被组织者拉入群组,管理者每天发布一个任务,按时完成就好。

游戏的第一条任务,就是从游戏开始那天,每天早上4:20起床,看规定的恐怖视频或听怪异音乐。

有时是一整天不能和他人讲话,然后告诉你,你唯一的朋友就是游戏刚开始时,用小刀划在手臂上那条血淋淋的鲸鱼。

“蓝鲸游戏”的任务循序渐进,吸引着孩子的好奇心,却在逐步摧毁孩子对生活的希望与向往,产生无尽的绝望。它不会直接告诉你游戏结局是怎样,但会一步步消磨你对生活的兴趣,甚至产生幻觉。

据统计,蓝鲸游戏的参与者大多为青少年,他们十分遵从游戏组织者发布的任务。并且凡是参与的,没有人能够活下来。

10-14是青少年中二病正严重的时期,更是青春叛逆期。听风就是雨的年纪,旁人稍一忽悠,便就信以为真。

“蓝鲸游戏”的出现正中孩子们的下怀——标新立异,寻求刺激,于是纷纷效仿。

我将事情经过讲给来接孩子的父亲,顺带提了句“蓝鲸游戏”的危险性,希望能够引起家长的注意。

或许是我小题大做,那位父亲一仰头,满不在乎地说:“谁家孩子那么傻,会去自杀?”

你想守护天使,他却在靠近地狱_第1张图片

-02-

“老师,你玩王者荣耀不?”

“玩啊。”我大方承认。平时和这些孩子关系较亲近,如果假装不玩,又会被嘲笑落伍,所以我也没遮掩。

“老师你什么段位啊?肯定是白银,反正肯定没我高。”他一脸得意,弄得我有些好奇。我没回答,又反问他。

“我上铂金了昨天,让人代打的,一颗星三块,花了五十多,挺便宜的。”

“哦……我自己打上的钻石。”

“老师你真厉害,你是不是买了很多皮肤?”

“没买过,只有十几个活动免费送的那种。”

“老师你真穷啊,我都有39个皮肤了。”

我天,39个!除去免费的,剩下20多个,少说也得七八百。想到我一个月勤勤恳恳才六百块的兼职工资,我无意识的咽了口唾沫,忍不住还是问了出来,“你哪来这么多钱?”

“我妈给的呗。”小孩子一脸自豪。

“给你这么多?”我有点惊讶,看不出班里还有隐形的“富二代”——家长不仅支持孩子玩游戏,还给那么多钱买装备。

“不够就偷偷拿呗。反正她也不管。”轻松的语气,仿佛对近千元毫不在意。

随后他向我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憧憬:现在随便玩一玩,过几年参加比赛,再做个职业选手组建战队,或做个游戏主播——每天打几局游戏,钱就哗哗的进了账户。

我有些无语,心里呵呵冷笑无数声:这孩子从黄金上铂金还要人代打,讲真就他的这种技术,或许连比赛的海选都过不去。

赢得比赛大奖,成为职业选手,做个游戏主播……技术不行的话,这统统都是瞎扯。

我还是没有直接打击他,怕破灭了他的梦。我只能委婉地告诉他,成为职业选手打职业联赛很辛苦,要有很好的战局意识和团队意识,还要每天不停地训练,不停地分析……

孩子听着我的话,眼里闪着光,似乎我在描述他美好的未来。我知道他一定没懂我的意思,便也闭嘴不再吭声。

家长来接孩子时,我提醒要防止孩子沉迷游戏,家长说:“嗨呀!反正他自己在家也没啥事,玩就玩吧!”

好吧,是我管的又多了?

你想守护天使,他却在靠近地狱_第2张图片

-03-

我做兼职的辅导班,主要负责孩子们每天放学后的作业辅导。

大多家长下班时间和孩子放学时间不同,便无法按时接他们回家,并且工作一天后,没有多余的精力辅导孩子作业。辅导班自然而然的,变相成为了家长寄托孩子的地方。

和孩子们的聊天中,我惊讶地发现看似单纯的他们早就有了“阶级差异”,甚至还有严格的多种多样的等级划分:家里有钱的和家里没钱的,有手机和没手机的,穿名牌的和不穿名牌的,零花钱多的和零花钱少的。

我常常见到有孩子拿着iphone8,三四个聚在一起嘻嘻哈哈,但来接孩子的父亲却拿着几乎过时的华为荣耀5。

我常常见到孩子从头到脚穿着adidas、nike,像个行走的品牌推广人,孩子的母亲却拿着一眼就能看出是街边地摊的包包。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家境相似的孩子自然而然就聚在一起。什么都不懂的他们,已经开始无意识地相互攀比。

你想守护天使,他却在靠近地狱_第3张图片

现在流行一个词叫“熊孩子”:调皮,没规矩,没有受到家庭良好的教育。

与之相呼应的还有“熊家长”:任自己的孩子为所欲为,闯祸后常以“孩子还小不懂事”为由,企图推脱责任。

家长工作繁忙,于孩子的陪伴时间便随之减少。可做父母的心生愧疚,精神上给不了孩子应有的陪伴,便总想着用物质上的补偿来代替。

于是一得空暇时间,孩子想要东西,买!想要零花钱,给!想出去玩,去!

不但不加紧对孩子的束缚,还希望借他们的索求,来减少自己内心的愧疚。殊不知这种隐形的“溺爱”,在诱导他们步步走向深渊。

孩子的心理健康培养必不可少,但很多家长因工作繁忙、生了二胎、夫妻不和等原因,将孩子忽视不管。整日的忙忙碌碌,不过都是为有更好的物质享受,便也形成了惯性思维:能用钱解决的问题,就不是问题。

人们总是在担心社会,保姆纵火案让你怀疑世间的善良,江歌案让你不敢相信世间的友情,幼儿园案让你不敢相信世间的师德。

可你不雇佣保姆,你也不去留学,你更没送孩子去北京高档幼儿园。所以你义愤填膺过后一切如常,因为这些事情和你几乎没有任何关系。

但你现在放任不管、听之任之的孩子,缺失了心里最柔软的感情。谁又说的准,他会不会成为数年后某案件的主谋呢?

请让你的孩子在阳光下单纯如天使,别让他独自在黑暗里向往着地狱。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想守护天使,他却在靠近地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