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营销学创始人薛立新教授:品牌的保护,一个无烟的战场

中国教育营销学创始人薛立新教授:品牌的保护,一个无烟的战场

中国教育营销学创始人薛立新教授:品牌的保护,一个无烟的战场_第1张图片

所谓品牌保护,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政府层面的,对品牌的所有人、合法使用人的品牌实行资格保护措施,以防范来自各方面的侵害和侵权行为,包括品牌的经营保护、品牌的法律保护和品牌的社会保护等。这一层面不是我们讨论的重点,我们要讨论的是教育机构对自身品牌保护的问题。

品牌作为企业的重要资产,其市场竞争力和品牌的价值来之不易。但是,市场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需要教育机构不断地对品牌进行维护。教育品牌,有其特殊性,易于模仿,操作简单。所以,品牌不仅需要创建,更需要保护。对于教育机构来说,创建品牌是为了争夺市场,而保护品牌就是保护已经占领的市场。从普遍意义来说,品牌保护还能够利于巩固品牌的市场地位,不断对品牌进行维护,避免品牌老化,有助于保持和增强品牌生命力,有利于预防和化解品牌危机,有利于抵御竞争品牌。最为关键的是,不断对品牌进行保护,能够在市场竞争中不断保持竞争力。同时,对于假冒品牌也会起到一定的抵御作用。我们看看学大教育是如何通过“将教师重要性降到最低”来进行品牌保护的。

中国教育营销学创始人薛立新教授:品牌的保护,一个无烟的战场_第2张图片

一个教育机构,保证品牌有竞争力,才能持续发展下去。要想构建一个庞大的培训帝国,如何能留下优秀教师或者削弱教师的重要性,是所有的机构管理者必须解决的课题。要么建立一种模式保证老师不会轻易流失,要么建立一种模式降低教师的重要性,也就是教师流失了也不会影响机构的运营。这是教育行业的根本,如果不能先解决这个问题,其他的营销、招生、策略、教学等都是零,要么变成永远也不可能发展起来的小作坊,要么就是昙花一现。

学大的创始者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并很快进行了“模式创新”,“学大模式”就是把教师的重要性降到最低。

整个业务的核心是教学顾问,由教学顾问进行咨询、销售、教师匹配,最后再由教师授课。若学生对教师有不满,教学顾问可以立刻调换教师。

教育学有条经典定律就是“再差的学生总能找到适合的老师”。而学大模式实际上是反其道而行之,信奉的是“再烂的老师也总能找到适合的学生”。只是找的过程交由教学顾问完成,教师只是完成最后一步教学过程。这种品牌保护的作法,使得学大的教师一般不会离开机构,因为离开机构后他就可能无法找到能适合自己的学生,无法拥有持续的收入。

当然,教学能力出色的教师仍然可能离开机构,但这并不重要了,因为学生家长更重视学大的顾问进行的教师匹配服务。“最合适的才是最好的”,不仅好教师会慢慢自动流出,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机构本身也希望特别好的名气高的教师离开机构。因为一个教师再出色,他带不了多少学生,反而会因为他的出色和名气大使家长和学员产生选择障碍,“选不上这个最好的老师,那我就不在这个机构找老师了”。在这个模式下出现了经典的“劣币驱逐良币效应”。一对一模式不需要名师,只要大量水平相差不大的教师即可。

中国教育营销学创始人薛立新教授:品牌的保护,一个无烟的战场_第3张图片

通过如此的教师管理办法,学大教育保护了自己的教育品牌健康发展。即使再风光无限的教育品牌,也会受到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有来自机构内部人员变动对品牌的影响,有来自机构外部竞争的影响。所以,品牌保护对于教育机构来说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是需要花心思研究的问题。

然而,教育市场往往是这样:教育品牌经营者为努力营造高知名度品牌,可品牌的知名度越高,模仿者越多,品牌搏杀越激烈,因此品牌经营者为使品牌健康成长,必须注意进行自我保护。

①让消费者认知品牌。教育机构要积极地、持续地对品牌进行宣传,在消费者心中造成一种心理定势,让我们的品牌留在他们的心中。正如学大品牌,只要提到“1对1”,市场尽管模仿者无数,但消费者自然还是想到学大。

中国教育营销学创始人薛立新教授:品牌的保护,一个无烟的战场_第4张图片

②要有保密意识。当今社会,信息手段发达,造成品牌秘密很难保住,稍不留神,就会给品牌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所以,教育机构管理者要有保密意识,尽管教育行业门槛低,易模仿,但每一个品牌还是有自己的特色,自己特色的东西要注意保密。

③严防内部人员对品牌的掌控。正所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教育品牌的竞争往往是内部人员了解了品牌的全部运营手段后,自己另立门户,与东家开展竞争,这种竞争往往会使东家没有还手之力。所以,对内部人员如何管理,教育机构需要多想办法。

④切忌互相攻击。教育品牌经营者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应攻击竞争者的品牌,更不能互相诋毁,否则容易两败俱伤,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国教育营销学创始人薛立新教授:品牌的保护,一个无烟的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