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道-孟岩早期关于通证经济的对话,很有启发

11月27日,比特币的价格突破一万美元。而与此同时,中国的区块链产业处在什么状态?简而言之,处在黎明前的思想大混乱时期。茨威格在《昨日的世界》里这样描写一战失败之后德国人混乱的思想状况:“几百个这样的小气泡在发了酵的池塘里翻滚着,既不产生爆炸,也不留下什么,只是化作一阵恶气,把尚未愈合的德国伤口里的腐烂过程清清楚楚的暴露出来。”拿这样的词句来形容今日的中国区块链产业,虽然不太恰当,却有几分神似。

9月4日七部委联合下发的通知,对于当时已经开始恶性滋长的中国 ICO 

毒瘤狠狠切下一刀。然而,这一刀切下,一部分健康力量也被误伤。同时,对之前假区块链和 ICO 

之名,行欺诈、传销、非法集资之实的行为,却也没有进行进一步的清算。雷霆万钧、玉石俱焚在前,春风化雨、顾盼有情在后,此种令人心生困惑之举,两个多月来在坊间业内激起疑议纷纷。加密数字货币究竟是否正当?区块链除了用来炒代币到底还能干点什么?没有 

token 的区块链究竟有多少价值?区块链应用之“正途”何在?区块链 token 之正邪边界何在?缺少 ICO 

的区块链产业如何形成价值回路?围绕这种种问题,所谓“链圈”与“币圈”,已经进行了大量的讨论。至于讨论结果,可以说各怀其壁,观点林立,共识难求。你随意参加一个区块链技术或者产业研讨会,只要与会者态度坦诚,不搞一团和气、虚与委蛇,就能清楚的感受到观点的冲撞,欲望的挣扎和压抑的苦闷。整个中国区块链产业在尚未愈合的 

ICO 伤口里的痛苦腐烂或是奋力蜕变的过程,清晰的暴露出来。

然而,一部分的腐烂固然不可避免,但蜕变与升华更是必然。中国区块链未来要走的路线,正在这场讨论当中酝酿和浮显。

路线问题,是中国区块链发展的首要问题。今天的区块链界,茫然无措者有之,蓄势待发者有之,砥砺前行者有之,阴行诡道、大渔其利者亦不在少数。然而今天的区块链,只是发轫之初,大道未现,鹿死谁手孰未可知,无论今天你挣了多少钱,忽悠了多少人,路线不对,有钱可以变没钱,有人可以变没人。反之,无论今天你多么艰难,只要路线正确,没钱可以有钱,没人可以有人。十年之后的区块链巨头,其成功绝不会是因为是在钱包里装了多少枚比特币,而是在今天走上了正确的路线。

中国区块链的正确路线,既不能是欺诈传销、疯狂炒作的不法路,也不能是从空到空、不接实体的不归路,既不能是桀骜叛逆、另起炉灶的去中心化原教旨主义之路,也不能是墨守成规、自废武功的不争气之路。中国区块链的道路,必须充分发挥区块链的革命性、创新性,同时又充分服务于实体经济、实体产业,既能与中国现实制度对接,又能牵引经济和社会的进步。

探讨中国区块链的正确路线,需要更加理性和有条理的讨论,也需要更有经验、思考更深远的人参与。在我与之交流过的国内区块链达人当中,元道先生是观点特别深刻的一位。

元道先生的真实身份是中国规模最大电信中立IDC运营商世纪互联数据中心的创始人、董事长陈升。另一方面,他又是国内区块链最早的倡导者之一,是一个思想者。中立IDC需要他冷静、保守、稳如泰山,而区块链需要他创新、颠覆、激情澎湃。因此他喜欢说自己有两顶帽子。当他戴上“中立IDC”的帽子时,他是陈升。而当他摘下“中立IDC”的帽子,戴上“区块链”的帽子时,他更喜欢用“元道”这个名字。

元道先生很早就关注比特币的发展,并且在2013年开始关注比特币背后的区块链技术。2014年初,他开始联合官产业界有识之士布局区块链产业,并且率先提出将“blockchain”翻译为“区块链”,开国内链圈发展之滥觞。在中关村管委会的支持下,2016年世纪互联作为理事长单位发起成立了中关村区块链产业联盟,目前元道正在低调筹备团结”多利益关联方”(multistakeholder)的全球区块链基础设施平台创业项目-Palliums(简称柏链,Pallium直译就是大脑皮层,这是人类作为高级哺乳动物的最重要标志。大脑皮层就像一台极其复杂的生物超级计算机,可以称之为“发明创造之母,抽象思维之父“,柏链这个有情怀的项目名称背后应该隐藏着一个很大的布局)。对于区块链,他想得早,想得多,看得透,有些问题他的思考确实令我有豁然开朗的感觉。不过他的很多观点并不见于流行,而我觉得这些观点如果只是怀璧其中、锦衣夜行,就未免太可惜了。今天的中国区块链产业需要有深度的声音,因此我征得他本人的同意,与他进行了数论对话,并将录音整理出来,形成一个系列文字,目的在于与整个社区探讨,大家共同来把中国区块链的正道走出来、干出来。



Token 不是代币,是通证

孟岩(以下简称孟):我在与人交流区块链发展前景时,被问得最多的问题之一是,搞区块链除了炒币之外还有没有别的玩法?换一个问法,区块链可不可以没有币?这其实是一个牵涉极深的问题。您怎么看?

元道(以下简称元):没错,这个问题其实是区块链的一个核心问题。区块链发源于比特币技术,但大概在 2014年的时候,金融科技界和 IT 界专家将区块链这样一种比特币支撑技术抽离出来,单独立论。这自然就引起了链与币的分合之争。对于这个问题,自然形成两种看法,一个是认为可以分,比如 Linux Foundation、IBM 支持的 Hyperledger,另一个是认为链和币不能分家。

孟:技术上是可以分家的。Hyperledger内几个项目缺省就是没有代币的,它也仍然是如假包换的区块链,所以区块链当然是可以没有币的。反过来,腾讯的 Q币,以及我们 CSDN 发行的 C币,当然也不是区块链上的代币,因此链币可分,从技术上来说是无可争议的。但是从业务逻辑上来看,如果区块链上没有币,到底它还有多大价值?这才是真正的问题。

元:讨论问题,首先要把词汇表定义清楚。今天有两个意义不同的词汇被模糊混用,其一是 cryptocurrency,一般译为“加密数字货币”,简称为“数字货币”。其二是“token”,被广泛译为“代币”。平时口语之中,经常只说“币”字,比如说:“你的那个区块链应用发不发币?”。那么究竟这里的“币”是“加密数字货币(cryptocurrency)”,还是“代币(token)”?语义模糊。实际上这两个东西是不一样的。加密数字货币起源于比特币,它的目的就是作为互联网支付的货币。而 token 是怎么来的呢?我们搞网络的对这个词都不陌生,在网络通讯中,token 的原意是指“令牌、信令”。

孟:是的,我记得是在以太网成为局域网的普遍协议之前,IBM 曾经推过一个局域网协议,叫做Token Ring Network,令牌环网。网络中的每一个节点轮流传递一个令牌,只有拿到令牌的节点才能通讯。这个令牌,其实就是一种权利,或者说权益证明。

元:非常正确。区块链的 token被广泛认识,归功于以太坊及其订立的 ERC20标准。基于这个标准,任何人都可以在以太坊上发行自定义的 token,这个token 可以代表任何权益和价值。现在用 token来作为代币权益证明进行 ICO是一个普遍的做法。由此我们也认识到,其实加密数字货币只不过是一种特殊的 token。在一个可以运行 token 的平台上发行加密数字货币,是一件易如反掌的事情。但是直接把 token 译为代币,肯定是错误的。把 cryptocurrency 译为“加密数字货币”,繁琐归繁琐,意义倒还准确,而把 token 译为“代币”,可以说是大错特错的。因为 token 所代表的,可以是一切权益证明,岂止于货币?恰恰相反,token 的实际落地,非“代币”类的应用恐怕会远远走在代币前面。比如比特币,中本聪是想让它成为支付货币,但是现在它变成了一种数字资产,并没有发挥通货的作用。强调“代币”,名不副实,反而引发货币主权等一系列棘手难题。因此我反对把“token”翻译为“代币”,而且态度十分坚决。即便这种翻译已经约定俗成,我们也要坚决把它改掉,不容姑息。

孟:我有同感!将 token 译为“代币”,弊端非常大。Token 可以代表各种权益证明,但是唯独要代表货币,最终还是需要国家授权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加密数字法币。我最近读了一些介绍货币发展思想的文章,有一个观点特别引起我的注意,就是德国经济学家南普认为,货币,特别是信用货币,从一开始就有权力介入,所谓“货币在市场交换中自发形成”的观点,恐怕只是一种浪漫的幻想。实际上,货币即权力,货币即政治,货币权力必须属于国家。所以 token 代什么都容易,就是代货币难,没有国家的授权和支持,所谓“代币”只是自欺欺人。而 token 是实实在在的,今天就可以用起来。所以我们需要 token 的一个更合理的译法。当年您把 blockchain 译为“区块链”,获得了普遍认可,今天我想提出一个建议,就是把 token 翻译成为“通证”,意思是就是“可流通的加密数字权益证明”,您觉得如何?

元:很棒的翻译。我也有一个备选的翻译,叫“通卡”,跟 token 更谐音。不过我更喜欢你的这个译法,不如下面我们就用起来。你刚才说得很对,通证有三个要素,缺一不可。第一是数字权益证明,也就是说通证必须是以数字形式存在的权益凭证,它必须代表的是一种权利,一种固有和内在的价值(Intrinsic value) 。第二是加密,也就是说通证的真实性、防篡改性、保护隐私等能力,由密码学予以保障。每一个通证,就是由密码学保护的一份权利。这种保护,比任何法律、权威和枪炮提供的保护都更坚固、更可靠。第三是可流通,也就是说通证必须能够在一个网络中流动,从而随时随地可以验证。其中一部分通证是可以交易、兑换的。事实上,通证可以代表一切权益证明,从身份证到学历文凭,从货币到票据,从钥匙、门票到积分、卡券,从股票到债券,人类社会全部权益证明,都可以用通证来代表。

孟:这个想象空间太巨大了!人类社会的全部文明,可以说就是建立在权益证明之上的,所有的账目、所有权、资格、证明等等,全部都是权益证明。就像尤瓦尔·赫拉利在《人类简史》里说的,正是这些“虚构出来的事实”才是智人脱颖而出,建立人类文明的核心原因。如果这些权益证明全部数字化、电子化,并且以密码学来保护和验证其真实性、完整性、隐私性,那么对于人类文明将是一个巨大的翻新。之前我们区块链圈子有人说,过五十年、一百年回头再看今天,物联网可能只是新文明到来之前的一段小插曲,一个新世界的社会基础设施的构建时期,真正重要的事情是区块链。但是听您这么一说,我觉得其实真正重要的事情是通证,区块链作为后台技术支撑通证的运行。

元:是最佳平台。

通证与区块链是独立的两件事,但彼此是最佳拍档

孟:我自己的观点,通证是区块链最具特色的应用,不发 token,区块链的魅力和威力就大打折扣。实际上,不发通证的区块链,比一个分布式数据库好不了多少,完全犯不上这么大阵仗。

元:同意。但是我想再强调一下:区块链是新世界的后台技术,而通证是新世界的前台经济形态,两件事情完全独立,两件事情同样伟大。

孟: 这个提醒十分重要。事实上通证确实可以运行在非区块链的平台上。从某种意义上说,Q币,游戏币,各企业和社区的用户积分,包括商场发放的打折卡、会员卡,银行发放的信用卡,等等,都是某种原始的通证,它们都是数字化的权益证明,但是没有密码学的应用,流通上也受限制,但它们现在都运行在中心化的系统里,大多数运行的还可以。未来如果央行发行数字货币,也有可能不是在区块链上运行,而是在央行的数据中心里运行。因此通证并不一定要跑在区块链上。但是另一方面,至少对于今天区块链圈子里的人来说,如果一个通证不放在区块链上,我对它是缺少几分信任的。

元:我也是如此,但是为什么?就是因为区块链为通证提供了坚实的信任基础,它所达到的可信度,是任何传统中心化基础设施都提供不了的。这也就是为什么《经济学人》一语道破天机,把区块链称为“信任的机器”。我们这么来分析:首先,区块链是个天然的密码学基础设施,在区块链上发行和流转的通证,从 DNA 里就带着密码学的烙印。如我刚才所说,通证代表着权益,而密码学是对权益最可靠、最坚不可摧的保护。这个宇宙里还有什么力量在保护权益方面比密码学更强大的吗?没有了!就算你燃烧整个星系的能量也破解不了一个强度足够的密码。所以区块链上的通证天然就是密码学意义上的安全可信。其次,区块链是一个交易和流转的基础设施。通证之“通”,就是要具有高流动性,快速交易,快速流转,安全可靠,而这恰恰就是区块链的一个根本能力。有人说区块链是互联网 TCP/IP 之上的价值交换协议。不管这种说法是否全面,它至少准确的把握了一点,区块链天然就是最适合于进行价值交换的基础设施。第三,区块链是去中心化的,这使得人为篡改记录、阻滞流通、影响价格、破坏信任的难度大大提升。注意我的用语,我并不认为去中心化可以完全杜绝人为操纵,只是加大了这件事情的难度。比如今天我们已经知道,2013年比特币价格的暴涨,背后有人为操作和炒作。今天比特币的暴涨是不是也有这种操作?恐怕也是有的,这不是基础设施的去中心化可以解决的,因为问题出在人的脑子里。但是去中心化的基础设施,以及越来越多的通证出现,至少使少数人长时间操纵市场变得越来越困难,这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进步。第四,通证要有内在价值和使用价值,而区块链通过智能合约,可以为通证赋予丰富的、动态的用途。以太坊的创始人将智能合约视为区块链“全球计算机”上的程序,这固然是很高的见解,但是我们也要想一个问题,什么样的程序有必要跑在这台全球计算机上?我们聊天、玩游戏、听音乐、写博客、上网的程序有必要放在区块链上吗?我认为是没有必要的。有必要放在区块链上的程序,目前看就是涉及价值交换、权益管理之类的应用,或者说的更直白一点,就是涉及通证的应用。所以有了智能合约的区块链,将围绕通证创建出极其丰富的应用来,这些应用将使人类社会超越互联网,超越数字生活,在新的赛博空间(cyberspace)中重塑数字生命。

孟:所以可以说通证虽然与区块链是两件不同的事情,但是彼此之间是最佳拍档。

元:是的,两者同样伟大,互为前后台。但一定要我比较比较,我甚至觉得通证的意义比区块链还重要。

通证经济是下一代互联网的数字经济

孟:您之前是链圈的扛旗人物,是怎么走到“通证”这个认识上来的?

元:是的,从2013年到今年年初,我都是区块链的拥趸,对于炒作数字货币是不认可、甚至反感的。但今年的年初以后,整个业界的发展促使我进行深刻的反思,然后我突然意识到,自己之前想错了,通证太重要了。作为工程师背景的中国第一代的互联网创业者,自己一直痴迷于互联网的底层技术,一直坚信”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事实证明自己错了,20年来的互联网眼球经济、流量经济、粉丝经济等等,其价值重构和价值创造的速度和规模都远远超过互联网基础设施

孟:可以说您在思想上向币圈看齐了吗?

元:不能这么说,通证不等于加密数字代币的炒作。通证基于固有和内在的价值(Intrinsic value) ,通证立足于实体经济、为实体经济服务。当然,我要肯定,币圈的模式在大多数点上都没有问题,是要为通证所采纳的。比如通证也要可上市交易,通证可以进行预售,这些都没有问题。但在一个关键点上,通证思维与现在的币圈思维有根本的不同。通证是要用起来的,而现在大多数的币,都是没有用的,甚至就不考虑能有什么用。通证启发和鼓励大家把各种权益证明,比如门票、积分、合同、证书、点卡、证券、权限、资质等等全部拿出来通证化(tokenization),放到区块链上流转,放到市场上交易,让市场自动发现其价格,同时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可以消费、可以验证,是可以用的东西,这是紧贴实体经济的。而币圈思维是什么呢?搞一条链,发一个新数字货币,给它按上一堆先进技术,拉上几个名人做背书,尽快上交易所,把目标放在价格炒作、而不是服务实体经济上,这叫空转。空转当然速度快,但是始终不落地,迟早是要崩下来的。

孟:我明白了。但您为什么认为通证那么有意义?别人可能会说,你不就是把我原来就有的东西换了一个平台发吗?有那么大的意义吗?你想多了吧?

元:你这个问题已经触及到通证的核心了。事实上,当比特币价格暴涨的时候,当类似迅雷玩客币价格暴涨的时候,很多人都被触动了,都开始思考了,开始模模糊糊认识到通证这件事情了。据我所知,国内外很多企业都开始考虑发自己的通证了。我们很快就会看到一批通证冒出来。但是很遗憾,大多数的人把主要关注力都放到了价格暴涨和各种暴富的传奇上,而通证的真面目被掩盖了。这是很可惜的。要知道,现在在国外有一个新概念叫 “Token Economy”,翻译过来就是“通证经济”。什么叫通证经济?就是把通证充分用起来的经济。我觉得这是真正核心的东西。通证为什么那么重要?通证经济为什么能够带来新一轮数字经济革命?为什么通证可能会引发实体经济的又一次大升级?这才是关键问题。

孟:请详细解释一下您的看法。

元:这个问题需要更多人的讨论和分析,我这里介绍我的几点思考。

第一,供给侧,通证的供给充分市场化,高度自由,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机构都可以基于自己的资源和服务能力发行权益证明,而且通证是运行在区块链上,随时可验证、可追溯、可交换,其安全性、可信性、可靠性是以前任何方式都达不到的。所以每一个组织和个人现在都可以很轻松的把自己的承诺书面化、“通证化”、市场化。这是人类社会从来都没有的能力。【爱思社区的通证是以虫哥的江湖地位为背书,这些人有超级社会资源动用的能力,aisi通证有点像古时候的信物,凭信物可以召唤绝世高手(高手发的通证),而且绝世高手还不能抵赖,因为通过智能合约声明,且在全网流转,这好像又把人的社会价值从意识层面里通过通证聚像出来,把彼此的承诺通过合约落地,让信用/号召力/影响力更有效的落地,这可能是一个价值无限大的应用场景

第二,流通速度,这是个关键。区块链上的通证可以比以前的卡、券、积分、票快几百几千倍的流转,而且由于密码学的应用,这种流转和交易极其可靠,纠纷和摩擦将成几百几千倍的降低。如果说在传统经济时代,衡量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是货币流转速度,而在互联网经济时代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城市发达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是网络流量,那么在互联网+经济的时代,通证的总流通速度将成为最重要经济衡量指标之一。当我们每个人、每个组织的各种通证都在飞速流转、交易的时候,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将完全改变。(普通小白的流转肯定会不如大V,那么如何提升小白的价值,从而加速其通证的流通呢?)

第三,价格发现。由于通证高速流转和交易,每一个通证的价格都将在市场上获得迅速的确定,这个就是通证经济的看不见的手,它比今天的市场价格讯号要灵敏和精细几百几千倍,它将把有效市场甚至完美市场推到每一个微观领域中。

第四,通证应用,也就是围绕通证的智能合约应用。仅此一项,就可以激发出千姿百态的创新,它创造的创新机遇、掀起的创新浪潮,将远远超过先前计算机和互联网时代的总和。

基于这四点认识,我坚信通证是将我们导向下一代互联网新经济的关键。

孟:非常有启发!我还愿意补充我的两个思考。第一,通证经济将会是一个多价值尺度的经济,从而也将会有助于发展多价值尺度的现代社会。前不久听到一个消息,雄安新区可能会对其市民发放一种积分,用来奖励市民“良好”的社会行为,比如骑车上班,垃圾分类,等等。实际上一个先进的现代社会需要多个价值尺度来指导人的行为,仅仅货币这一个单一尺度有很多弊端,比如一个很有钱的人可以开着大排量豪车以危险的方式驾驶,你对他进行一般性的罚款和出发,他可以毫不在乎。但是通证经济就可以将各种尺度都通证化。比如这个人可能很有钱,但是他的环保通证和驾驶通证很低,那么他在某些事情上就会受到整个社会的限制,他也就不可能那么嘚瑟。这对于社会管理的意义是巨大的。第二,通证经济将极其有利于国家监管和微观社会管理。因为区块链这个后台设施将所有数据都原原本本的存档,追溯方便,无法篡改,无法抵赖,结合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技术,极其便于主管当局实施监管。更厉害的是,通证经济结合区块链“代码即法律(Code is Law)”的能力,可以将很多规范直接写到智能合约里。比如说春运卖火车票,我们系统要求购票人必须具有若干通证,满足智能合约的一系列要求,系统才会出票。再比如发放低保户的救济款,也可以通过通证和智能合约的使用大大提升规范性。国家的管理意志将有密码学、智能合约以及与之相配套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和基础设施来确保的实施,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无法“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元:确实,你补充的这两点也非常重要。真正的市场经济必须是监管良好的经济,没有监管的市场,将是黑帮横行、山头林立、四分五裂的市场。通证经济既能促进自由交换,又能加强监管,是市场经济的一次大升级,本质上是用密码学、用包括跨国界的开源开放超级电脑等未来信息基础设施来重新定义市场经济,它怎么会不对实体经济产生巨大和本质的推动?它怎么会不对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本质的改变?人工智能,通证,区块链,这三个东西合起来,已经不是简单生产和生活方式变化的问题了,而是人类文明演进和生命存在意义改变的问题,也就是我说的,过去20年数字生活驱动了互联网,未来20年数字生命驱动下一代互联网。这个留待后面谈。

通证和区块链也要建立技术栈

孟:元道先生,上次我们谈到,通证必须运行在区块链上,否则可信度不足。但是现实情况是,区块链作为一个技术基础设施,实在是太烂了。前一周的Cryptokitties 不过是一个小游戏而已,就把整个以太坊拖到要死。这样的基础设施用来支撑我们所憧憬的那个理想的通证经济,有点太不靠谱了吧?

元:的确如此。目前区块链的基础设施在技术指标上与运行通证的要求距离太远,这也成为今天区块链行业里技术创新的焦点。你去看新冒出来的区块链项目白皮书,哪一个不在交易性能上做文章?我们都知道比特币的理论最高交易速度是 7 TPS,以太坊是25-30 TPS,而今天的这些白皮书,低于1万TPS 你都不好意思出来跟人打招呼。其实在基础链上提升交易性能,在技术上挑战极大,没有点绝活根本不可能,所以现在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都在这个问题上下功夫。这里隐含了一个逻辑链条,就是我的技术先进,所以我速度快,我速度快,所以我的币未来会很值钱。

当然,因为现在白皮书吹牛皮吹得大,所以很多人在质疑,你的技术真的够先进吗,真的能跑那么快吗?质疑这个逻辑链条上的前提。

但是从运行通证的角度,我倒要退一步,质疑整个逻辑链条。如果通证的主要价值在于以新的方式组织社会协作,那么一个通证的价值,

难道不应该主要取决于它的社会资源组织动员能力吗?

难道不应该主要取决于它的经济系统和激励机制设计吗?

难道不应该主要取决于它丰富的应用和良好的用户体验吗?

难道不应该主要取决于它的用户数量吗?

这些点,没有一个是必须与某一个特定的链绑在一起的。甚至应该说,一个真正有用、好用、值钱的通证,长远来说一定不能跟某一个具体的基础链绑在一起。这就跟优秀的手机应用,比如微信、支付宝、今日头条,绝不应该是特定于某一个手机操作系统的,更不能因为你要做一个微信,你就开发一个操作系统,我要做一个今日头条,我就开发另一个操作系统,要跑 20个 App 就要在腰上别 20 台手机,这不是有病吗?但是现在很多区块链创业项目还是这个逻辑,我要在某个领域里发币,所以我就要做一条单独的链,然后我这个链如何如何先进,云云。

孟:同意您的看法。虽然现在的币市上,还有不少项目这么定位,也还能获得一定的支持,但是,我认为这种烟囱式的单一用途链,即将过时。也许你的技术真的有独到之处,也许你真的比比特币、以太坊快几百上千倍,但是仅凭这一点想建立一个繁荣的产业生态环境,太难了。这就好比你今天写一个手机操作系统,宣称比 iOS 和安卓块100倍,你认为这样就能跟它们一较高下了?恐怕是图样图森破了

我看到新的一些通证项目,直接基于以太坊或者其他的基础链,甚至有些通证在以太坊上发行一部分,在 Waves 上发行一部分,或者今天发行在以太坊上,未来会迁移到 EOS 上,也可以迁移到即将发行、具有跨链和跨平台(Multi platform)的柏链上(Palliums)。其实这就意味着通证跟基础区块链的脱钩,这种脱钩就使得通证和区块链出现了一个分层的问题。

元:我们做 IT 和互联网的人,对于分层的概念最熟悉不过了。层是什么?层就是对下面细节的抽象和隔离。比如在企业业务系统中,操作系统和数据库是一层,中间件是一层,应用是一层;在 Web 应用中,从下至上分别是数据层、业务逻辑层、Web 层、展现层。这一层层的技术堆起来,就形成一个技术栈。技术栈上层的技术完全依赖下层提供的抽象来开发,不要跨层,不要绑死在某一个具体的下层产品和实现上。这可以说是整个 IT 产业几十年来最重要的一个思想。

: 通证和区块链也一定会形成一套技术栈。

:一定要。问题在于,这个栈会长成什么样?这个栈的样子清楚了,我们才知道你要在在这个产业里怎么干。

烟囱、移动互联网和互联网沙漏模型

:通证和区块链的技术栈会长成什么样?

:两种可以接受的模式,加上上面我们批评过的那一种不可接受模式,一共三种模式。

第一种模式就是我刚才批评的烟囱模式。每一个行业、每一类应用做一个链,各行其道,各有各的吆喝,彼此之间难以沟通。这是一种不健康的业态,也是不可持续的。


元道-孟岩早期关于通证经济的对话,很有启发_第1张图片

第二种模式是苹果/安卓模型,就是很少的几个寡头基础链势均力敌,每个链都形成了一个繁荣的生态,通证是这个链的一部分。如果你做一个通证,又不想绑死在一条链上,那么你的通证也好、DApp 也好,就要针对每一条链都要做一套,形成跨链。这跟移动互联网上 iOS 和安卓双雄并立的局面很像。


元道-孟岩早期关于通证经济的对话,很有启发_第2张图片

第三种模式就是互联网模式。要知道,互联网协议标准不是哪家公司设计出来的,也不是商战成王败寇的结果,互联网协议是 IETF 这样一个非官方组织,以非常民主有序的机制,自下而上讨论出来的。只要你遵循这个标准,你就可以成为互联网协议栈中的一个成员。特别要指出的是,互联网的协议栈中,有一个细腰,就是说下面的协议有很多,上面的协议也有很多,但是在互联层,只有一个协议,就是 IP 协议。这就是整个互联网协议栈中的细腰,也因此互联网协议栈被称为“沙漏模型”。


元道-孟岩早期关于通证经济的对话,很有启发_第3张图片

互联网协议的沙漏模型

如果区块链技术栈最后长成互联网模式,那么就需要在区块链与通证之间加入一个跨链通讯层。而这个跨链通讯层,就是区块链的沙漏模型当中的“细腰”。也就是说,这个跨链通讯层,对下要能够兼容多个基础链,对上要能够支持各种通证应用,但是它本身需要非常规约,最好规约到一个协议上。做到这一点不容易,但是对于区块链整个产业非常重要。


元道-孟岩早期关于通证经济的对话,很有启发_第4张图片

:烟囱模型肯定不是长久之计,未来一定会在苹果模型和沙漏模型中决出一个。您倾向于哪一个?

:作为一个互联网老兵,我当然倾向于沙漏模型,因为它的包容性、多样性与协作精神,是其他模型无法相比的。区块链脱胎于密码朋克运动,对于自由的追求,对于去中心化的执着,都是这个技术哲学的一部分。如果区块链产业走苹果模型,形成了寡头垄断的局面,那还是一件挺讽刺的事情。

当然,在基础链的领域,最终恐怕只会留下两、三个主要的体系,就像 PC上的 Windows、MacOS 和 Linux,服务端的 Windows、Linux,移动端的 iOS 和 Android。我们在整个IT 产业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重复这样的故事,基础设施层次的平台不管一开始多么风风火火,万马奔腾,最终都会收敛到两三个平台上。原因很简单,对于这个层面的平台,整个产业既不愿意看到一家独大,也承受不起同时支撑多个平台的负担。你想,今天我们开发移动应用,就得为 iOS 和 Android 开发两个版本,养两个团队,两套人马,之间还得协调,对很多企业来说已经是不堪重荷了。如果底下一大堆平台,你怎么活?因此在基础链层面,我认为最终会归于两三个平台。

:但是现在瞄着基础链的项目很多啊。

:大多数会死掉,非常惨烈,但是无法逃避。这个事情未来几年就会发生。这个层面上的竞争,不是光是技术战,而且是生态战、资源战、法律战、宣传站、资本战,一句话,全面战争

:但是很多基础链融了大笔的钱,他们不会轻易认输,他们觉得,我有钱,所以我的短板都可以补起来,我可以拼下去。

:这个我倒是赞成,有钱的话确实可以补足短板,可以拼到底。问题在于,他们有多少钱呢?融个几千万、一两亿,就觉得自己有钱了?实际上,生态建设,你投进去十个亿,可能也就听个回声,根本不够。区块链这么大的事,基础链这么重要的平台,到时候会有人拿着几百亿上千亿来打

:我听明白了,您认为基础链只能有少数几条,但又不希望这种寡头局面最后导致整个区块链产业走向苹果模型,那么怎么办呢?

:我觉得如果我们希望整个区块链产业健康发展,不要走向寡头垄断,关键在于两点。

第一就是要建立一套协议,一套治理体系。这方面,互联网堪称典范,ICANN 堪称典范。

第二是要把跨链通讯这个“细腰”做好,这是整个区块链技术体系的关键,是最具战略意义的环节。我认为中国的区块链产业应该一起在这两件事情上努力。互联网的游戏规则是美国人制定的,虽然我们的很多媒体整天沾沾自喜的报道中国互联网产业如何巨大,中国几个互联网巨头如何厉害,但我们这些了解互联网实际运作模式的人心里很清楚,这个游戏的规则是美国人制定的。区块链时代,中国人不能放弃制定规则的机会。

区块链产业发展的三条路线

:但是您的重心还是在通证层和应用层,是吗?

:是的。我自诩为通证派。

:怎么理解?

:要知道,关于区块链产业应该怎样发展,是存在路线和派别的差异的。我现在能够清楚的看到三条不同的路线。

第一条路线,就是把区块链当成分布式账本,升级版的分布式数据库。走这条路线的人,认为区块链最大的价值在于降低商业摩擦,让本来就是产业里领先的企业,用分布式账本技术(Distributed Ledger Technology,DLT)彼此之间共享关键数据,从而使得商业信任得以传递,大幅度降低商业摩擦。

:是的,我之前在 IBM 里接受的区块链理念,就是这样的。我们通常想到的,用区块链管理供应链、防伪鉴真、加快业务流程、提升清算效率,都是这个路子。

:对的,这条路线最大的特点有两个,第一是通证可有可无,第二是只改革,不革命,不搞产业颠覆。你原来是老大,以后还是老大,而且因为效率提升了,你老大的位置更稳

:但您之前说过,不用通证,就相当于把区块链的功力废掉九成。

:没错,不跟通证结合的区块链,就是被阉割的区块链,其颠覆性和威力大幅度下降,不过瘾,没意思,只不过是一个升级版的企业数据库技术,你们技术社群自己关起门来讨论就好了,犯不上这么多人来玩。

:那第二条路线呢?

第二条路线就是源自密码朋克运动的那条路线,强烈的叛逆,强烈的理想主义。

:就像搞暗网、搞丝绸之路的那些人,用数字加密货币匿名交易各种东西,即使被不法分子用来买卖毒品、军火,雇凶杀人,也认为这是保护自由必须付出的代价。但是这样的理想主义者、超级自由主义者在中国好像不多。

:在中国这种人不多。但是这条路线有一个衍生物,就是所谓币圈,在中国超级繁荣。虽然币圈表面上关注的就是数字货币的交易和价格炒作,百分之百的逐利,但是深入本质,你会看到这个圈子其实是建筑在理想主义的基础之上的,他们相信数字通证有着不证自明的价值,我信,故它值钱。他们觉得数字通证不一定要有内在价值,不一定要有应用场景,更不一定要有政府支持,只要市场上能够买卖,就说明它有价值。至于泡沫、炒作、风险、欺诈、传销,在价格不断上升的时候,这些都无所谓。他们发的“币”经常是面向PR的,没有明确的应用场景,更没有强大的业务资源来落地,今天用不起来,将来也没有用起来的计划。如果说第一路线认为通证可有可无,那么第二路线就把通证当成一切,甚至对它的实用性和内在价值都不在乎。

当然,我得承认,第二路线里有很多的实践是正确的,比如发币,比如上交易所,获取流动性溢价,等等。但是这条路线与现行体制和法律之间的对抗姿态,实不可取。

:有意思。那么您说的第三路线呢?

那当然就是我们谈过的通证派路线。我们在上一次对话中对于这条路线也进行的详细的探讨。归纳一下,通证派的路线,就是强调通证在区块链创新中的核心地位,让区块链发挥它最大的威力——运行通证。与此同时,我们要求通证有内在价值,有明确的应用场景,能够快速流通,尽可能容易的上市交易。因为之前已经很详细的谈过,所以在这里我不赘述通证经济的意义。

我认为我们这个第三路线,也就是通证派的路线,是区块链产业发展的正道,既能够获得政府和社会的支持与肯定,激发各行各业甚至整个社会无穷无尽的创新与颠覆,同时又能够完全规避币圈炒作的一些弊病。我鼓励越来越多的区块链创业者从通证的角度出发来考虑创业创新路线。不一定要搞一条链,然后说你的技术有多先进,比比特币、以太坊快多少多少倍,所以你的币可以很值钱,这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应该把重点放在通证上,发行一个怎样的通证,其经济系统如何设计,如何让普通用户有更方便的使用体验,如何跟企业的传统系统对接,等等。这就是我们通证派的路线,我相信是能够给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最大益处、最小负面影响的路线。

:我想我也是通证派。


泡沫不必过虑,欺诈不可姑息

:元道先生,我知道您近期在国外的时间比较多,对国内区块链圈子这几个星期发生的事情,不知是否充分了解?

:在微信里都看到了,都沸腾了。

:沸腾了是正面说法,依我说是几近癫狂。尤其进入元旦这一周,传统行业和大资金开始捧钱跑步进场,我感觉人人在谈区块链,家家在攒白皮书,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所有人的心态都是争先恐后,唯恐踏空。还没进入的懊悔自己动作慢了,没拿到钱,已经发过链的懊悔自己行动早了,没拿到大钱。按照这个速度,今年年中就会出现万链齐发的局面。泡沫啊,元道先生!

:今年围绕区块链的投资、炒作和投机,会上升到一个令人目瞪口呆的高度,这是意料之中。像区块链和通证经济这么颠覆性的技术革命和生产关系变革,必然会激发巨大的浪潮,不必讳言,必然会催生巨大的泡沫,而且恐怕不止一次。反过来说,也只有山呼海啸的浪潮和泡沫,才配得上通证这件事儿。

泡沫不是好事,但也不全是坏事,至少经过这一轮泡沫的洗礼,没有人再把区块链和通证当成儿戏,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真对待、认真思考了。要知道大多数人是不愿意动脑筋去分析判断的,眼见为实。我们做再多对话,写再多文章,讲再多道理,对他们来说,不如活生生被泡沫冲击一次。

但另一方面,一定要把围绕正常区块链项目产生的“健康的”投资泡沫,与欺诈、传销等违法项目区分开。我们毋庸讳言,区块链通证的应用场景天然接近金融,很容易被用来搞诈骗和欺诈。今天市场上充斥着大量的三无项目,无应用场景,无技术团队,无业务逻辑。对于这种项目及其背后的人,我们这个行业里的人应该比圈外人更加痛恨,因为他们破坏了区块链这个招牌,严重阻碍了区块链在中国的发展。监管当局应该出手严厉打击。

你我在这个行业中,对此要有戒备心、敬畏心,严格自律,坚持做正确的事情,不要动作变形。

:国外的情况怎么样?

:同样热火朝天,也有巨大泡沫,但相比之下规矩和分寸还是要多一些,多数人,套用你刚才的话,有条件就上,没有条件就再想想。发达国家毕竟有一个久经考验的诚信体系兜底。就我目前看到的项目来说,国外区块链项目的质地显然好于国内,随着万链齐发之势形成,人才缺口会进一步加大,国内区块链项目的平均质量恐怕还会面临一波断崖式下跌

:除了诚信体系、人才之外,监管方式的不同恐怕也是一个原因。监管贵在态度明确,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如果搞得整个行业都精神紧张,随时担心达摩克利斯利剑的落下,却又不知怎样做才是正确的,那大家就都不太敢做长期打算,而倾向于短期行为。整个行业走向半地下,冒头的必然是胆子大、路子野、有绿卡无底线的那帮家伙。我非常担心这个行业还在青春期就开始黑化。

:确实应该改进监管的方式。但我总体上还是乐观的,因为我看到整个区块链行业正在进行一次意义深远的动力切换

老模式走不远,炒作空气没有未来

:什么样的动力切换?

:你刚才不是说,现在传统行业和主流资金正在跑步进入区块链吗?这并不是中国独有的现象,全球皆然。而这个情况持续下去,不出一年,区块链产业的游戏规则将被彻底改变。

:很有意思,您能否具体解释一下。

:不管我们是否承认,此前区块链和加密数字货币的发展,基本上是 “炒” 起来的,币价上涨引发资金追逐,从而进一步推高币价,就是个泡沫游戏,这是个事实,不要不敢面对。时至今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思考区块链和加密数字货币的意义,而且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金融学家和投资家都开始加入讨论,围绕比特币和区块链,他们已经发表大量漂亮的文章,从货币理论到投资哲学,从经济思想到宗教起源,从宇宙真理到天地玄黄,实在是深刻极了。但是科技革命,光写文章就可以了吗?请问区块链真正在什么行业里实实在在用起来了吗?在哪里大规模降低了交易成本?帮什么人大幅度提升了协作效率?

几乎一个例子都举不出来。这是为什么?真的是像某些人说的,区块链根本是个伪创新吗?通证只能用来炒作欺诈吗?当然不是。根本原因是主流经济力量尚未大规模进入区块链!

到目前为止,所谓“币圈”的主流是什么人呢?大多数都是在传统主流经济中的“边缘人”。这些人头脑灵活、动作敏捷、敢于冒险,抢先一步冲入区块链的新大陆,他们非常了不起,功劳巨大。但是有一点,这些人在传统的经济体系里,绝大多数既没有资金,也没有资源。我认识很多“币圈”人,很多人非常年轻,还来不及积累足够的社会资源和社会阅历,就一把抓住了区块链这支一飞冲天的火箭,“币”是他们拥有的第一种有价值的资源,“币”是他们从事的第一份高回报的工作,除此之外其实他们一无所有

但问题是,我们在以前的对话里说的很清楚,币也好,通证也好,它只是资源和权利的凭证,是一个符号。它是虚的还是实的,有没有内在价值,要看它后面是不是有实际的资源对应支持。可是大多数“币圈”人有什么资源来支持他们的“币”呢?有的人还有点技术,更多的人什么都没有!什么都没有的情况下,他们不炒空气炒什么呢?我看到很多新的项目,一上来就声称要解决某个行业的大问题。先不说有一多半项目连业务逻辑都没理顺,就算场景靠谱、逻辑顺畅,你的行业资源在哪里呢?没有行业资源也没关系,你告诉我怎么聚集行业资源也可以。如果资源也没有,办法也没有,你的区块链项目凭什么可以落地?你的通证有什么价值?

俗话说“莫欺少年穷”,创业者谁不是赤手空拳甚至赤身裸体,但有什么关系。虽然贫穷,但是充满进取心、侵略性,掌握先进的思想和技术,就有机会赢得整个世界。我看到很多年轻的区块链创业者,满怀信念和创新激情,敢想敢干,令人钦佩。只要路子正,没资源,资源会走过来;没人才,人才会投奔过来。对于这样的创业者,我非常看好。哪怕一开始他们的项目虚一点,未来资源到位了,不就实了吗?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还有很多所谓的“创新者”,从一开始就没想着要“脱虚向实”,他们每天想的就是怎么制造一个又一个的消息操纵币价,怎们编出一个又一个天花乱坠的创新来迷惑大众,怎么利用监管的缺位,挥舞资金拉盘护盘,“收割韭菜”……玩得不亦乐乎,还自以为是人生赢家。他们喊出各种口号,试图证明毫无价值支持的币也可以永远上涨,试图把空气币说成是“区块链新经济模式”的特权。很抱歉,我是经历过第一次互联网泡沫崩溃的人,这些胡言乱语我一点都不陌生。我可以负责任的说,这些都是扯淡!

区块链和通证经济依靠炒作,走不了多远,而且必然会遭到极其惨痛的打击。我实在想不明白,如果你真的相信区块链是一个几万亿级、几十万亿级的创新革命,你自己却满足于从炒作和欺诈中套个几千万或者几亿,然后下半辈子蹲在监狱里,或者最好也不过是隐姓埋名,躲在天涯海角,请问这条路就那么有意思吗?

我们搞区块链和通证经济的人,一定要亮明态度。有些人有糊涂思想,觉得这些炒作者对于区块链还是有贡献的,担心如果没有他们,区块链的发展态势会受挫。这件事情一定要脑子清楚,这些害群之马是中国区块链发展的大敌,他们所带来的的关注和所谓的繁荣,是短期的、病态的。不加制止的话,最终会误导公众的判断,误导政策的走向,误导整个中国区块链产业的发展。最近《人民日报》发表文章说中国要抓住历史机遇,如果因为这些人的胡作非为,导致中国丧失了区块链和通证经济这样巨大的历史机遇,那就是对历史的不负责任。

主流经济力量的进入,将改变区块链游戏规则

:那么主流经济力量的到来将怎样改变这个情况?

:所谓主流经济力量,无非就是传统世界里有资金、有资源、有技术的企业、组织和资本。他们可不是赤手空拳过来的,他们是捧着资源来的。他们的到来将彻底改变区块链通证的价值基础。如果说今天的币价主要靠炒,那么未来的通证,每一份的下面都有实实在在的产品、服务、资源和权益支撑。这样的通证,相比于空气通证,优势是毫无疑问的。只要相应的监管措施到位,我相信到时候一定会把那些劣质通证驱逐出去。

:这个事情什么时候会发生?

:今年就会发生。大批传统主流经济力量进入区块链已成定局。他们更严谨、更成熟、更长远,关键是更有资源,这意味着他们捧出来或者支持的项目会跟以往大不相同。

我不知道你注意到最近的一个新闻没有,俄罗斯总统普金最近发起一个提议,建议金砖国家和亚欧经济共同体国家使用一种超主权的加密数字货币。这是一个重要的信号,标志着以由国家背书的数字法币正在走向前台,成为国际政治经济合作与博弈的一个新领域。国家是最大的主流力量,这个趋势一旦出现,就不可逆转了,无非是你走在前头引领它,还是跟在身后追随它,或是站在对面阻挡它。阻挡是阻挡不住的。

我相信不久之后就会出现官方数字法币、加密数字虚拟币、通证三位一体的区块链新经济模式。数字法币是由国家信用背书的官方数字货币,加密数字虚拟币是区块链信息基础设施,而通证则代表着最广泛的区块链应用。这样,不但通证背后的价值得以坐实,而且区块链通证在降低交易成本、提升协作水平、强化市场信号、优化组织关系等方面的颠覆性意义将得以显现。

我断言,今年大家就将大量看到这样的优质项目出现,当你看到这样的优质通证项目之后,你还会去选择那些靠撒谎、炒作和拉盘生存的项目吗?我相信市场会逐渐将劣质项目驱逐出去。

:您说的这种优质项目对于通证经济意味着什么?

:我认为绝大多数、甚至全部这样的区块链项目都将是通证应用,2018年将是通证经济正式亮相的元年。大家将看到区块链通证的真面目,更多的人将大胆拥抱这一技术革命。

:如果真的如此,那真是中国区块链行业的福祉。不过这真的需要监管当局因势利导,需要我们的自律自重,希望谁都不要辜负这个时代

你可能感兴趣的:(元道-孟岩早期关于通证经济的对话,很有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