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逸专栏白话解读2017.10.30-11.10(关于《昭明文选》)

一、《昭明文选》的诞生

1、南北朝时期,梁朝的昭明太子萧统领衔编选,从历代诗赋文章当中优中选优,编成了这部《文选》。

(萧统是梁朝的开国皇帝梁武帝萧衍的儿子,父子俩都是文艺青年。)

2、至于编书目的,萧统自己讲:……自己利用业余时间看了很多好作品,深深感到书实在太多了,如果不精选一下的话,读者很难事半功倍,所以就编了这套《文选》。

3、这部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文学总集,收录了从周代到梁朝七八百年间一百三十多名作者的七百多篇作品。

4、编选标准是看重文学性,且有“四不选”原则。从周代到当代,依文学性选录诗文三十卷,全书以文学类型分门别类,在同一个门类里,诗文依照时代先后排序。

(涵盖的文体:赋、述德、公宴、祖饯、咏史、游览、咏怀、哀伤、赠答、行旅、郊庙、乐府、杂歌、杂诗、令、文、表、上书、启、弹事、戕、书、序、论、诔、哀、行状、墓志、碑文、祭文共 30 类)

5、骈文兴盛的时代是南北朝,所以入选的文章有很多都是骈文。

6、《文选》诞生在儒家意识形态束缚不强的时代,道德感的松弛带来了文学意识的觉醒。虽然从总体风格来看,它并不糜烂和颓废,但因为纯文学上的追求,它也并不排斥一些三观不正的作品。

(……《古诗十九首》当中的两首,一个要出轨,一个要标举功利主义,即便在今天的主流道德观里也显得有些龌龊。)

二、《昭明文选》的历史贡献

1、《昭明文选》这套书在中国历史上正式确立出“文学”的观念。

2、《文选》的先进性有两点:一是将诗文进行分门别类;二是萧统的《文选序》分析出文学发展“后出转精”的规律。

3、建安文学的领军人物“三曹”中,曹丕的作品集《典论》这部书失传了,只有很少的诗文借着《文选》流传了下来。

而在硕果仅存的文章里,《论文》在文学批评史上,有着泰山北斗一般的地位。

4、《昭明文选》“论”的分类里边,有最漂亮的文章和很经典的思想。

三、《昭明文选》与《古文观止》

1、 选编者身份不同:

《昭明文选》是一位文化素养极高的皇太子带领全国第一流的知识分子精心编选出来的文学典范。

《古文观止》只是清朝的两位私塾先生(吴乘权、吴大职,年龄相仿的叔侄俩)选编的古文入门读书。

2、 文章阵营不同:

在今天的我们看来两者都是古文,但它们其实分属两大阵营。

《昭明文选》属于骈文阵营,《古文观止》属于散文阵营,没有可比性。

3、编选纲领不同

《昭明文选》的编选纲领:文学性是第一位的,心灵美不作为评选标准。(其中有“四不选”原则)

《古文观止》的编选纲领:实用性是第一位的,恪守儒家征圣、宗经观念。

4、编选目的不同

《昭明文选》除文学趣味外,更多的是高举文化大旗的政治意义。

《古文观止》为“童蒙养正”,以实现儒家一系列的教化为目的。

5、文学地位不同:

无论文学风气怎么变,中国历史上地位最高的文学总集永远都是《昭明文选》。

人们即便手里翻看的都是《古文观止》,但心里和嘴上推崇的仍然会是《昭明文选》。

你可能感兴趣的:(熊逸专栏白话解读2017.10.30-11.10(关于《昭明文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