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德格尔与妻书》什么样的两性关系存在,才是更好的方式?

海德格尔德国哲学家,作为存在主义的创始人,他提出:任何以孤立个人的非理性意识活动当作最真实存在的人本主义学说。存在主义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

翻看《海德格尔与妻书》,其中有这样的话:“我内心都会从一种远方的孤寂中呐喊,渴望真实地活生生地处在你宁静的近旁。”他说:“书信是一种灵魂与精神的共同之处的形态。却是一个苍白的,但又是不受拘束的,彻底的形态。”

瞬间被吸引,产生共鸣。

“人是在无意义的宇宙中生活,人的存在本身也没有意义,但人可以在存在的基础上自我造就,活得精彩。”这就是他提出的存在主义中核心。

在没有看到这一段话之前,我一直有一个观念,认为人活着本身没有任何意义,所谓意义都是活出来的。看到海德格尔,恍然大悟,原来,自己是一个存在主义者。

《海德格尔与妻书》什么样的两性关系存在,才是更好的方式?_第1张图片

有一这样类人,他们在各自领域有所成就。他们对精神追求更高,绝大多数人从大量的书籍以及某领域探索与钻研中找寻满足感。他们知道孤独感再正常不过,并伴随终身。

人是社会性动物,需要从群居的生活中找到归属感。并存在更高的精神需求以区别与动物性本能。人生过程中,更为注重的经历和思考。

人对情感的需求是原始本能,在理性与感性权衡之后,男女之间以什么样关系存在才是更好的两性关系?犹如海德格尔与妻子爱尔芙丽德、约翰·列侬与小野洋子、荒木经惟与阳子、钱钟书与杨绛、梁思成与林徽因。他们被视为标榜,人人称羡,也是每个人都渴望,并探寻的。

不难发现在这些组合中有共同的特性:双方不失个性,有着充分自由与独立。

若是细想,他们真实的关系真如我们看到的那样吗?

从海德格尔对妻子往来的书信中不难看出,他对妻子的依恋深入骨髓。同时妻子给予他的充分的自由空间。这种情感不仅仅是儿女情长、你侬我侬这么简单,包含其中的更是符合人性需求的复杂情感复合体。

海德格尔致妻子的信中经常会交谈许多令小说家和大学历史学者感兴趣的题材。比如,日本一位贵族金融寡头曾邀请哲学家到某研究机构任职等等。还会时常描述,在自己内心如何如何地掀起了“内心革命”,还经常谈到他的“召唤”,以及他如何如何紧张地工作... ...

值得注意的是,海德格尔十分重视把自己的工作视为一个孤独者的工作。这在海德格尔的思想上将会产生何等后果,我们可想而知!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太多的空间带来的却是一个苍白无力的爱。

在阅读这些书信的时候,我们会一直有这样的感觉:仿佛我们在观赏一出易卜生的戏剧,只不过没有致死的结局——生命是一场谎言。在这谎言里,许多东西把自己装扮成自由,实际上不过是关注自己的延续而已,尽管有可能是精神层面上的延续。

其中关键性的句子是1920年的一封信中的那句:“我们的婚姻意味着某种非常丰富和强健的东西,虽然它或许缺少那份爱。不过关于那份爱,我自己也无法构想出一个正确的概念”。尽管海德格尔竭尽全力,绝对不让自己显得肤浅,然而,在迷恋妻子、倾心和忠诚这一节骨眼上,海德格尔却显得无能为力。

他希望妻子能理解自己一而再的越轨行为,并为之供出一套高深的理由。然而,海德格尔伤她最深的,除了一再红杏出墙外,应该另有原因。海德格尔应该十分了解自己——爱尔芙丽德在一封未寄出的信中提到,海德格尔在他的情人中间寻找“故乡”。

爱尔芙丽德写道:“海德格尔呵,你有没有想过,是什么造就了这些空洞乏味的言辞。”

对此海德格尔没有作答。

最终只能无奈的得出一个自洽的结论,存在主义的个性和自由,就是放弃执念,保持独立的自我思想意识。

人性使然。

正如《我的前半生》中贺涵所说,"没有任何人会成为你以为的今生今世的避风港,只有你自己,才是自己最后的庇护所。"

唯一能拯救你的只有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海德格尔与妻书》什么样的两性关系存在,才是更好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