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死:《我不是药神》让我们不得不思考的大问题

关于生死:《我不是药神》让我们不得不思考的大问题_第1张图片

在梦还很多的小时候,我就发现自己其实是一个求生欲很弱的人。

每次梦到灾难降临、丧尸围城、怪兽袭击,我总是在经过一个很短时间的随波逐流般的奔逃之后,就迅速放弃抵抗,坐以待毙。

再后来,就不怎么做梦了。

好在梦中的场景始终没有出现,而在风平浪静的生活中,也确实不需要求生欲这种东西。


我从今年4月11日王小波逝世21周年纪念日开始,做了一个叫“一句顶一万句”的日签,这是受《寻梦环游记》启发的一个产物。

细心的人早已经发现,我每天挑选的都是在当天去世的人。他们每一个都曾经给世界带来过属于自己的色彩,但是有的人走了也就走了,如果不是仔细翻看资料,也没人再记得他们的贡献。我还选了一句他留下的影响深远的话,做成一个简陋黑白的甚至不能显示是星期几的日历,就是为了让他在每年还魂日,还能拿到那张通往人间的通行证,毕竟还有人记着他们,留着他们的样子,记得他们的话。

虽然这件事做下来让我的朋友圈看起来简直就像是一个网络集中墓葬群,前所未有的晦气和丧,但在做这件事的过程中,我对生死慢慢有了一点新的感受。


随着各方的刷屏推荐,我走进电影院看了《我不是药神》。这部电影的故事、争议、感动、无奈都按下不表,我只关心普通人在生死面前的挣扎。也正是这部电影,让我重新思考生死这个重要的大问题。


1.求生是人的本能。

在距离生死很远的地方看生死,可能会豁达会看淡,但真正站在生死的边缘,大多数人都不能淡定。求生欲是在现实危机面前被激发的,它是一个埋在人身体里的按钮,等待着爆发。没有病的时候,我们总能很淡定的说,要是我得了绝症,肯定不治,治也白治,这是理性判断。但当大病降临,大多数人还是会选择倾家荡产求得能活一天是一天,这是人的本能。


2.活着才是一场梦,死了未必不是梦的结束。

我曾经写过一篇祭文《她醒了,在另一个世界》,这不是一种自我安慰,更像是我的一种对于生死的价值观。即使无法证伪,也是一种安慰。


3.没有死就没有生,没有生就不会死。

特别像是废话,但如果科技发展到一定程度,这句话极有可能成为比宪法还要高的基本准则。倘若永生时代来临,第一条规则就将是,如果你要永生,就要失去生育后代的机会,如果你要生育后代,就必须放弃永生。如果不这样,永生带来的一定是毁灭。那么,在这个选择面前,你选择让他出生,还是自己永生呢?


4.从中产到破产,只有一场大病的距离。

这就是现实,所以健康最重要,至少比钱重要。


5.获得幸福的关键,是放弃对幸福的过度追求;获得解脱的关键,是放弃对自我的过分执着。

这句话的意思显然不是奋斗不一定会成功,但不奋斗一定很轻松这么简单,这里面有一种维特根斯坦似的哲学思辨精神(不明白可以百度一下,我就不解释了)。当年明月说,这世上只有一种成功,就是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但是,喜欢的不一定对,所以三观尤其重要,三观是一件需要从小花大力气让它自然生长的东西,而这才是所有教育的核心和关键。


6.所有对的道理,可能都是没用的。

只有在具体的事情面前,才能有具体的心境和方法去解决问题。生死面前,人人平等,但通往生死的路,却绝不平等。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生死:《我不是药神》让我们不得不思考的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