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自带温度的两个字

朋友,自带温度的两个字_第1张图片
文/曹门霞客行

今年元旦,赴一个7年前的约,回到暨南大学珠海分校,在日月湖边回想当年,一起早读英语、一起跑步、一起闲聊的时光。

板樟山凌乱得自带美感,丛林深处传来似猴鸣、又似鸟叫的声音,湖边小道蜿蜒曲折,湖心亭传来学生们爽朗的笑声。

图书馆外走廊灯亮着,撒得一地光辉碎银,俨然与黑秋秋的湖面对峙,一明一暗,一高一低,一静一动。

朋友道:“霞仔,你还记得么,就在这里,当时你拿着一堆吃的送我,笑得一脸傻兮兮的”。

我诧异道:“哇哈哈,你还记得啊,我模糊记得有这么回事,但又记不分明了”。

朋友道:“所以说你傻啊,有好东西就想着分享给朋友”。

说到这里,我兀自地笑了,确实想起了当时,想到什么就做什么,比如大半夜拿着刚买的香蕉,去敲朋友的宿舍,送到她手上,然后潇洒的走了,留下一脸懵逼的她。

到现在这个习惯算是残存了,因为朋友们天南地北,物理距离变远了,有时候看到很不错的东西,得先确认地址,送礼物的新喜感就略淡了。

有时候看到包装别致古朴的梅子酒,想起请大雨品尝我亲手做的葡萄酒没有尽兴,故而快递2瓶送去。

有时候看到新鲜的水果,天南地北的特产,买来试过后觉得不错,心血来潮就给朋友发过去了。

得把这个习惯保持下去,准备些送礼基金,看到合适的就一键下单,礼轻情意重,亲爱的们收到了,请笑纳。

朋友停了半晌,很认真地问:“如果让你回到7年前,你有什么遗憾吗?最想做哪三件事?”

也许是年少不知愁滋味,讲真我很满意7年来的生活,忙碌充实,如果真要选择最想做的三件事,沉思了良久道:

“第一件事,我会多陪陪父母,尤其是多花些心思在妈妈身上;

第二件事,我会多陪妹妹聊聊,疏导下她感情上的问题;

第三件事,也许你觉得有些矫情,但此时此刻,站在这里,发自内心这么觉得。大学时候的朋友们,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地失去了联系,回想起来有些难过,如果可以,回到7年前,我一定对他们说,谢谢你做我的朋友,真的很开心,就算以后联系少了,依然记得我们相处的美好时光。”

说实话,并不排斥精致的功利主义,相比于事件、数据、实际,我更注重人,注重人和人的相处、追求平衡,相比于外在,我更看中内在。

有时候被浮云遮了望眼,在深度思忖之后,印入脑海里的答案,便是最本真的答案。这也是心理学上提到的“本我”时刻。

回归到本我时刻,会思考些很无聊的命题,比如为什么两个人会成为朋友?

Helen Fisher专家,专门做过一个问卷,研究的主题是:“为什么我们接近一群人,而不是其他人,这是不是有生物上的解释?”

她相信多巴胺、血清素、雌激素和睾丸激素四种物质在大脑中的不同配比,让人类演化出四种普遍的人格类型,影响了人们接近一群人。

这是从科学的角度,试图寻找答案。以我小小个体,思考后的答案是:个人自带的能量场,从可见的语言、表情、动作,到不可见的音调、磁场等,决定我们接近一群人,而不是其他人。

有些人,虽然笑容满面,但是你依然可以感觉到尴尬和排斥,因为你的感官收到了这个人散发出来的防御能量。

有些人,虽然冷淡漠然,但是你愿意亲近,虽然没有交集但是心存好感,因为你感受到了善意的能量。

进一步会思考,比如为什么有些朋友相处着就淡了,有些甚至反目了呢?

如果从能量场的角度出发,是因为每个人身上的能量不是一成不变的,两个人的能量都在变化中。

如果可以做到范围、频率、强度的相似,加之距离的合适,那么两个人还可以在友谊的道路上并肩而行。反之,不适感增加,友情慢慢变淡。

也不排除,在后面的变化中,自然调整到双方合适的状态,大家又可以愉快地玩耍。

想清楚这些,比以前稍微懂得舒适地交朋友了,“舒适”两个字,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比如,年前遇到一些烦恼事,跟闺密倾诉,结果闺密无意识地攻击了我。

当时愣愣了5秒钟,然后缓缓地说:“亲爱的,肯定是之前我跟你的交往中,无意识攻击了你,让你在潜意识中记下了,找到合适的机会,自己都不知道的情况下,就反击了”。

随后说道:“我很难过,但就我对你的了解,肯定是我之前有做的不好的,不然你绝不是这样的”。

比如,有朋友遇到一件不甘心的事,向我倾诉,尽心尽力地宽慰她,结果被反击,软钉子那种,说实话刚开始挺纳闷的。

后来被一语点醒了,原来她在我面前一直是有优越感的,只是我不太care,或者心比较大,没有意识到。

她跟我倾诉不甘心的事时,算是做了比较深入的沟通,结果我处于朋友角度的过度宽慰,反而刺伤了她的优越感,无意识选择反击,就合情合理了。

因为对方是你的朋友,特定情境下,攻击与被攻击,不是出于本心,又因为你视对方为朋友,故而当下感觉难受。

遇到这种情况,感觉难受的时候,根据和朋友亲疏远近的关系,有选择默默承受难受,自行消化负面情绪,也有选择平静的告知,并分析背后的原因。

默默承受的,有时候确实会越想越糟糕,最后释然了,要么是降级,要么求同存异,家人之间都有争吵,更何况朋友之间。

平静告知的,因为有极强的安全感,知道对方也是个自省自察之人,或者有着超高的生活智慧,兴许两个人聊着聊着,已经跳脱事件本身,探索隐藏的原因。

筱玲的交友之道,深以为同:好朋友之间不必刻意维系,就像哪天阳光刚好,心情美丽,就想和你分享,如果有更值得联系的朋友,那就去联系。

归根到底,朋友,舒适为之。

你可能感兴趣的:(朋友,自带温度的两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