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1%的聪明人|提升思考力的170条建议

读刘未鹏的《暗时间》,时间管理里比较著名的一本。

《暗时间》是刘未鹏在mindhack博客里的心得汇集成书,所以这本书的结构比较零散,也因此,你阅读这本书时,可以从任意一个章节翻开。虽然结构并不严谨,但这本书的观点鲜明,而且旁征博引,对于认知科学,数学,程序员尤其举例繁多,对拓展视野和拓展思维很有益。

看书过程,看到值得思考的句子就摘录,按照书页顺序读完后摘取了170条个人觉得比较有启发的观点,待在思考与实践中验证。

1.7个素质:专注,坚持,好奇,真诚,举一反三,反思,观察

2.7个思维能力:联想能力、类比能力、抽象能力、演绎能力、归纳能力、观察能力、发散能力(思维不落窠臼)

3.要主动领悟,不要被动领悟

4.时间不意味着什么,意味的是:时间X效率

5.推理的过程才是思维时间

6.能力需要:迅速专注+长期保持专注

7.进度条可以减少沟通成本,增强他人信心,尤其是团队管理里增强团队信心

8.能力需要:坚持,不要过早退出;真诚:不知道就是不知道;好奇:去知道自己不知道的

9.专业技能的成功是最具可复制性的

10.能力需要:反思

11.推迟决定是最差的决定:快速决定,快速试错,快速调整

12.衡量技术牛标准:看基本原版电子书,国内外主要邮件列表里面提过问题吵过架,用技术博客记录学习的独特体会,订阅技术牛人们的博客

13.建立更多tab,更强tab,可以增强记忆(品牌也如此),就像搜索引擎。

14.在笔记前加索引和tab可以便于未来搜索

15.能力需要:举一反三,归纳总结。抽象思维。

16.几个好习惯:温故知新,整理笔记,与人讨论,书写,设身处地经历别人的事情来思考,抽象和推广,联系和比较资深经历

17.能力需要:观察力

18.专注力来源于:passion+enjoy challenge

19.效率来源于强烈的热忱:意识和潜意识都聚焦了

20.思维体力:持续集中注意力的时间

21.只看经典

22.做读书笔记:用自己语言重新表达加深理解和印象;获得多少不在于读了多少,而是思考了多少

23.把问题放到大脑里

24.知识:元知识(思维方面)和知识=》树枝和树叶

25.学习知识问三个问题:本质是什么?第一原则是什么?知识结构是怎么样的?

26.学习过程问的问题:问题到底是什么?我有什么收获?讲给一个不懂的人听

27.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尤其是卡壳的地方,重放一遍,看是哪里卡住了

28.反驳自己的思维

29.第一步很重要

30.提前积累

31.抬起头来:人会对很多次要的东西感兴趣。时时提醒自己抬起头来

32.根据主题来查阅资料。不是根据资料来查阅主题。好资料,坏资料

33.学习一个东西前,大脑里要有充分的疑惑感

34.小众意见往往可能来自于那些真正懂行的人

35.知识结构:抓住不变量(掌握思路+查手册)

36.本质的知识是需要较长时间消化和掌握的

37.英语是本质知识

38.底层知识很重要

39.两个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判断和决策思维

40.学习一个领域的时候,目标可以设置为:最终能够写出一篇漂亮的survey

41.信念的原则要遵守:optimizing原则。时时update

42.大学对人的影响:获得时间自由:需要自己决定时间如何度过

43.数学是基本功:锻炼抽象和逻辑思维

44.如果觉得做不下去了,就硬着头皮坚持做,类似麻木。适应麻木了,望而却步的感觉就会自动退去

45.英语是tipping point:通向一个海量的信息源

46.每天一点点,专注、积累、持之以恒也就够了

47.看一个人,只要看他读的书和见的人

48.与人讨论:讨论对自己的思维会有刺激

49.了解自己知识体系的漏洞

50.情绪记忆时间很长久,要留意

51.复杂性:搞清X和Y之间关系的方式是通过随机控制实验

52.不确定性:我们做头脑准备和体力准备

53.本质一样的事情的借鉴意义:知识的迁移运用

54.我们几乎总是能够找到辩护的借口

55.情绪对照:在做正确的事情时觉得理直气壮。做错了事情时,很难理性地感受到正确做法的正确感

56.天性的优先级总是最高的

57.一个理性大脑和一个原始大脑(情绪,原始需求,条件反射,道德直觉)

58.分享、合作、交流、长远、诚实=》现代社会获得成就的方法

59.没有得到好的结果并不代表过程错了。看重过程,而不是看重单次的结果。从长远统计,好的过程总体来必然导致好的结果

60.情绪系统:我们平常的决策与判断强烈地依赖于情绪系统的输出

61.直觉的用法:将直觉作为参考,利用理性大脑进行检验(critical thinking)。情绪系统是粗糙的判断决策系统

62.不要让事实替代我们进行了思考和推理

63.在大脑中走得越远,现实中就越稳

64.实在推理里/别人的经历里都无法知道答案的,才必须亲自探险。这是:探索者,创新者

65.视觉错觉和偏见:来自于一些假设(假设有可能不是在所有情况下生效的)

66.将关联当做因果是认知死穴

67.当知识有硬性局限的时候,就算有open mind也是不够的

68.保持公平也是一种偏见;假装不引入“偏见”也是“偏见”

69.普通人最佳投资方法是:无偏见地平均分配资金

70.偏见可能成为自我实现的预言和自我妨碍的陷进

71.Key:“这只是一种可能,未必是唯一的可能。” “想不出其他解释不代表就不存在其他解释。”

72.社交失败的成本近乎于零,勇敢迈出第一步

73.主管行为的并不仅仅是你的“认知”模块,更强大的是情绪模块

74.用直觉,还是用理性,在不同场合适合

75.Emotion和Motion=》情绪和动力的关系=》了解情绪,就可了解自己的动力源

76.人天生道德判断神经回路

77.人天生在决策方面目光短浅

78.我们需要执行能够积累知识和技能的长远计划=》smart is the new sexy

79.大脑模块:用进废退

80.理性大脑非常善于对自己的行为作出立即的,看上去合理的解释

81.我们知道答案,却往往不知道求解的真正思维过程

82.如果你多接触这些无毒的蛇,多抓几次,可以“去敏感化”

83.沉没成本:付出了金钱,社会关系,这些付出会对思维产生影响

84.人的“思想钢印”:由经验打造,用自尊维护

85.客观意味着承认存在未知信息的可能性,理性意味着能够从对立面的视角看问题和思考

86.与其让别人指出自己的错误,不如自己试着去发现自己的错误

87.能够改变现有的习惯,依靠的不是自制力,而是知识

88.每个人的思维都有一些盲点

89.每个人的盲点不一样

90.书写是与别人的交流

91.逼着自己将不成熟的想法写下来,看着自己写的内容,再拓展,就可能走远

92.记录下有价值的思考

93.知道一切来龙去脉的人,才能把一件事情讲通透

94.深入反思的时候,是纠正一直以来错误的潜在前提假设的时候

95.意义瞬间:我强烈觉得这个说法有问题,但我却说不清为什么它有问题,到底哪有问题

96.听人发言,可以按照:前提,假设,逻辑,结论来听

97.去教一个完全不懂的人,则是一种最强大和彻底的反思途径

98.讨论是绝佳的反思

99.我们所能做的最差的一个决策莫过于停止做一件没有任何坏处却有很多好处的事情

100.创造流体验

101.写你真正思考和总结之后的产物

102.阅读博客的人希望得到信息而非噪音

103.问题的困难程度在于:从你觉得它难道你觉得它简单需要耗费多少思维体力

104.只会批判乃至嘲笑别人的人是最不知道怎么建设的人,忽略他们

105.Overnight success takes a long time...

106.自利归因:把一件事情的发生的原因归结为对自己有利的情况

107.大部分知识掌握之后就有“柳暗花明”的感觉

108.随着你越来越熟悉解决障碍,最终速度将超过“抄近路”的

109.你遇到的问题很多不是孤立的,以后还会遇到类似问题

110.困难的路越走越容易,容易的路越走越难

111.核心竞争力是独特的个性+知识+经验的组合

112.1/绝无仅有;2/在实践中有价值;3/具有可持续发展性

113.Key:最大限度加强和发挥自己独特的组合,而不是寻求单项超越

114.高价值知识技能组合:专业领域技能+跨领域技能+学习能力+性格要素(专注,坚持,自省,好奇,自信,谦卑等)

115.联想能力:补充从条件到结论,从已知到未知之间缺失的链环

116.探索发明的源头比发明更重要

117.把问题解决策略和知识分离开

118.数学:应该把解决数学问题背后的思维过程教给学生

119.时刻不忘未知量

120.用特例启发思考=》特例中可能隐藏了一般性问题的本质结构

121.反过来推导:Z到A

122.试错:A到Z

123.双向归约:A到Z+Z到A

124.借助结论中蕴含的知识,可以更“智能”搜索解空间(设置X)

125.试错:当一个问题的状态空间是有限的话,就可以试所有可能性找到关键性质

126.调整题目条件

127.求解类似题目

128.列出所有可能跟问题相关的定理和性质

129.考察反面和其他情况

130.将问题泛化,解决泛化后的问题。有些时候,解决一类问题,比这类问题里的某个特定问题容易

131.意识孵化:把问题吃透,放在脑子,等下意识来解答

132.烫手山芋:自己解决它不行,就让陶哲轩对它感兴趣

133.联想法则:木板的感念

134.知识也是思考的桎梏=》Key:抽象/修改

135.抽象:奥卡姆剃刀=》我是不是已经掌握了这个知识最深刻最本质的东西

136.将不同“能力”解题者区分开的,是知识,知识是罗塞塔碑石。并不是所有问题都能够通过演绎,归纳,类比手法解出来

137.好题目,坏题目

138.思维能力:联想能力、类比能力、抽象能力、演绎能力、归纳能力、观察能力、发散能力(思维不落窠臼)

139.一个习惯:推导路径很长,推导时不忘抬头看看更高层面有没有其他手法,思路上是否可能优化(有时候,不必一条路走到黑)

140.体悟关键想法背后的心理活动过程,总结自己思考中的一般原则,分析思维薄弱的环节

141.最终没有到达结果的无效思路,也有意义。不是因为错误的思路,也不会知道正确的思路

142.练习,练习。练习的重要作用:将外显记忆转化为内隐记忆

143.Hard knowledge/Soft knowledge

144.辅助联想soft,启发式思维的好处;辅助探索出hard

145.有些hard是联想不起来的,有些soft是联系不起来的

146.总结的意义。理解和运用隔了十万八千里

147.我只在我认为要小心的地方,自己都很难理解很难懂的地方,写注释

148.做事:你到底在干嘛?你的价值在哪里?

149.如果你认为技术够牛,最好牛到,只提供一个解决方案

150.心中有锤,就容易为其奴役

151.始终勿忘:问题是什么?

152.态度:手中有锤,心中无锤

153.Eureka:顿悟=》把自己变成钉子。顿悟的奥秘

154.人倾向于在既有框架下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很难觉察到框架约束的存在

155.普通人遵守规则,牛人无视规则,伟人创造规则

156.避免思维被一门语言束缚的最好办法:学习其他语言演绎是严格的,必然的。归纳也是有一定依据的

157.算法只是结局,思考过程才是情节

158.写论文应该写得像侦探小说

159.将思维过程内隐化:需要不断练习

160.将思维过程跨情景运用

161.对问题解的更多记忆提取线索:对算法发现过程中的任何一个关键步骤(尤其是本质)的回忆可以帮助自己动手推导剩余内容

162.四两拨千斤

163.从问题本质入手,逐步分析推理

164.为什么要这样?为什么不是那样?这样做是最好的吗?这个做法跟其他的什么做法有本质联系吗?这个跟那个的区别是什么?问题的本质是什么?这个做法的本质又是什么?到底本质上是什么东西导致了这个做法如此好?与这个问题类似的还有其他问题吗?

165.知识结构是树状的,越往上层走,需要记忆的节点就越少

166.需要去记的,一般只有1-2个关键的insight

167.往往在理解了错误的解法为何错误后,我们才能体会为何正确的解法如此正确

168.动态规划的核心在子问题的划分

169.同样的问题,不用划分办法得到的复杂度完全不同

170.系统内存在一个为真但无法在系统内推导出的命题

后记:

如果可以像《暗时间》里提到的那样,通过持续的反复练习,我相信每个人都可以获得思维的乐趣。

推荐:刘未鹏的博客地址 http://mindhacks.cn/

你可能感兴趣的:(成为1%的聪明人|提升思考力的170条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