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林悟道《韩非子-奸劫弑臣》第三十六章 世学

红林悟道《韩非子-奸劫弑臣》第三十六章 世学_第1张图片

红林悟道《韩非子-奸劫弑臣》第三十六章 世学

红林悟道《韩非子-奸劫弑臣》上一章中韩非子主要讲了法术之士的治国原则:赏不加于无功,诛必行于有罪。意思很明白就是赏赐不给没有功劳的人,刑罚必须施加给犯罪的人。现在看来这是天经地意的事,但在韩非子时代这样的学话是不被人认同的。其实,放在组织管理中,就是奖罚分明。与之相对的是世之愚学“有罪固不欲诛,无功者皆欲尊显”,也就是奖罚不明,有罪不诛,无功尊显。法术之术用奖罚分明来对世俗的奖罚不明自然会得罪既得利益集团旧贵族们,所以韩非子预见到“然则有术数者之为人也,固左右奸臣之所害”以法术之士的为人必遭奸臣的陷害。而唯一的希望就是有一位明智的君主能够采纳法术之士的主张。像秦孝公一样,不听信奸臣旧贵的谗言,坚决支持商鞅变法,终始使秦国强大起来统一天下。

我们说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有伤害是因为通过对比确定了对与错,好与坏。韩非子所在的时代,中央集权制还没有建立,天下还未统一,各国纷争,战乱不断,这就为各家学说提供了很好的实践机会,最终让实事来说,实践证明法家是最后的赢家。当时占据主导社会思想地位的应该是道家与儒家,他们都崇尚仁爱,像大自然一样包容一切,要有一颗仁慈的心。而恰恰是这样的“仁慈之心”造成了分争不断,战乱连起的时局。韩非子对于这样的学说给社会造成的灾难深有体会,所以他要对这样的学说进行了批判。

韩非子直接从世之学者进言君主的高度说起:世之学者说人主,不曰:“乘威严之势以困奸邪之臣”,而皆曰:“仁义惠爱而已矣!”意思是当代学者进说君主,不说“凭借威严的权势去抑制奸邪的臣子,”却都说“仁义惠爱就够了”。君主整天听到的是“仁义惠爱”怎么建立自己的威信与威严,更不要说什么依法治国了。凡是发自自身的思想与意识都是人为的表现,不管这种表现是对还是错,都不适合于管理国家。人情与人为都会让事物变的不完美,都会违背事物发展的规律,最终导致事物的失败。“仁义惠爱”的思想,会把国家律法摆在第二位,第一位就是君主的“仁义惠爱”,君主可能会一时的怜悯之心而赦免不法之人。总之,君主治国理政不会依法办理,只凭个人喜好与习性,这严重有违为君之道。

在“仁义惠爱就够了”的思想下,君主是图仁义的好名声,而不是国定民强的策略。“世主美仁义之名而不察其实,是以大者国亡身死,小者地削主卑。” 君主欣赏仁义的名声而不去考察它的实质,因此,严重的国家灭亡,君主身死,轻一点的土地丧失,君位卑下。其实,这里有君主的私心,“仁义惠爱”既是思想学说,也是名声之誉。那个君主不想让世人称为仁义惠爱之君,但却忘记了国家利益与民众安危。实力,永远是胜利的保障,再好听的名声,抵御不了敌人铁蹄。所以君主只想图名,大则国破人亡,小则失地位卑。

《世之学者说人主,不曰:"乘威严之势以困奸邪之臣",而皆曰:"仁义惠爱而已矣!"世主美仁义之名而不察其实,是以大者国亡身死,小者地削主卑。》

在公司管理中,老板的仁义惠爱也是建立在制度之上的,而不是随性之为。如果制度成为公司管理的中心,规范的行为与崇高的理念成为企业文化的核心,那么老板自然会获得仁义惠爱的名声,而不是人为的去营造。图有美名,图有其表,这是企业管理的最大无知。企业做大做强,员工生活美好,这才是老板真正的美名。

你可能感兴趣的:(红林悟道《韩非子-奸劫弑臣》第三十六章 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