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不被人喜欢的你,真该学一学傅园慧这一点

一直不被人喜欢的你,真该学一学傅园慧这一点_第1张图片
人家是个“哲学家”,还读兵法~


当我注意到傅园慧的时候,她已经红了整整三天了!要不是为学校做线上宣传的原因,也许我知道她还要更久一些。我是一个非常迟钝的人,迟钝了三天,终于注意到这个“奇形怪状”的姑娘——傅园慧。说她是“奇形怪状”的,一点也不为过,当然我使用这个词是完全不带任何贬义的。因为我也喜欢这个“动如癫痫,静如痴呆”的姑娘。

第一次在那么严肃的奥运会赛场上看到这种夸张到近乎“异类”的表情:张开着大大的嘴巴,下巴几乎都要掉下来,配以只有专业喜剧演员才有魔性的眼神……一开始很难相信这是现实中发生的,而不是喜剧舞台上的桥段。

点开她的魔性采访视频,搜集一些她的经历,点开央视网看了央视对傅园慧爸爸妈妈的采访,才意识到傅园慧不是来自于舞台上艺术的夸张,而是现实里自我的真实。

傅园慧的爸爸对记者说道:

“园慧性格单纯率真,一直都是家人的开心果……”

“她1米8的个子,但是在我们眼里,她还是个小孩子。有的时候,我们家里人一桌吃饭,她说笑话,我们大家哈哈笑笑。她说出话来就语出惊人吧!”

傅园慧的性格有点类似于孔子的徒弟子路,也有点类似于张飞、李逵,她的内心没有弯弯绕,她的世界里几乎卸掉了一般人身上的各种面具和伪装。我们说,一般人常常在生活中是要假一点的。比如,明明第一次坐飞机,却要装成经常坐飞机的样子;不喜欢一个人到家里来,却仍然要客气客气,请他到家里坐坐。其实,我们大多数时候也是讨厌伪装的,内在的本我也是在要求打破一切规矩,学一学孙悟空大闹天宫,摘掉自己的面具,也撕掉伪装者的“衣冠楚楚”。

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

因为礼的原因,中国人也许是世界上活得最不真实,最会伪装的人。当然这并不是礼的本义。礼本来是周朝贵族的行为规范,这种规范的来源是家族伦理,也就是长幼上下。为了区分长幼上下,同时明确相应的责任和权利,才有了具有固定形式的礼。

有学者就认为,中国文化的核心即是礼。虽然后来遭遇周秦之变,礼崩乐坏,法家思想崛起,国家的统治越来越靠暴力,以礼治国的理想不能实现,但是礼的思想在中国,尤其是乡土社会从来没有断绝过,而一直占据着主流地位。有些礼,至今依然保留,而且将来恐怕还要延续下去,比如男女婚嫁时,男子去迎亲,就是这样的。

只要人与人需要交往,就需要一定的礼,这种礼在理想上是来源于彼此的尊重和辞让,但是在现实操作中,未必人人都能如此衷心于礼,于是就出现了伪装。人前一套,背后一套,公开场合和和气气,背地里使绊子。但是有一种人,不需要经过礼的教化也不在相处中伤害他人,他们没有心机,或者说不喜欢耍心眼儿,他们习惯于表露出真实的自己,而且是无害于人,而傅园慧就是这种人,而且更拼搏也更幽默。

也许大家都需要卸掉自己的伪装,不去迎合世俗对我们的期待,去做真实的自己,而傅园慧替我们在那么一小段时间内做到了这一点。

她的勤奋、拼搏和努力,让人人都觉得她是可靠的;

她的原始、天然和率性,又让我们都认为她是可信的;

她的幽默、乐观和纯真,又让我们都觉得她是可爱的。

这样一个可靠、可信而且可爱的姑娘,就算不爆红网络,也会轻易征服身边接触到她的几乎所有人。但是同样值得注意的是,傅园慧代表的只是一种好性格,并不能因此认为颜回、曾点们都是虚伪的。

那些虚伪的人,并不是礼造成的,相反,他们是破坏礼的精神的,是反乎礼的。如果有人真诚地以礼待人,发挥人性中的善端,以克服人性中的恶端,变化了气质,温文尔雅,表里如一,纵然他们不会爆红,不会刷屏、圈粉,也依然值得赞赏。


一直不被人喜欢的你,真该学一学傅园慧这一点_第2张图片

我们喜欢真实,欣赏真实的人,真实本身是没有价值属性的,真实不一定是善,也不一定是恶,但是至少真实能够让他人作出正确的判断,不会落入无良人的陷井。从这一点出发,我们认为真实的人是最让人有安全感的人。若是再有些才华和幽默,就更好了。愿我们都如傅园慧一样真实,愿我们做自己心目中的“傅园慧”。

冯小欢|文

欢迎来到小欢哲思屋,别不吭声,喜欢的话,点个喜欢呗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直不被人喜欢的你,真该学一学傅园慧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