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里的一些优化算法

1.引言

(本文参考AI圣经《深度学习》一书,仅作为学习交流)

本文梳理SGD,标准动量SGD,Nesterov动量SGD算法,以及Adagrad, AdaDelta,Adam,RMSProp,Nesterov动量RMSProp自适应学习率算法

在深度学习中我们定义了损失函数以后,会采取各种各样的方法来降低损失函数。不过损失函数的数值只是我们用来优化模型中参数的一个参考量,我们是通过优化损失函数来间接地优化模型参数,并提高模型的度量指标。假设我们需要优化的目标函数为

:

其中

是每个样本的损失函数,

是输入

时所预测的输出,

是目标输出,

是训练集上的经验分布。但理论上希望

是真实的数据生成分布。在机器学习中,我们用经验分布来代替真实分布,毕竟你无法收集到所有的样本数据,而是仅采用训练集进行训练。但我们仍然不知道数据的分布是怎么样的,我们只能通过求期望,并将期望损失最小化来将这个机器学习问题转换为一个优化问题。我们优化的目的就是为了最小化经验风险:

其中

是训练样本的数目。

基于这种最小化平均训练误差的训练过程被称为经验风险最小化

2. 批量算法和小批量算法

在深度学习的训练中,训练集中的样本数量往往是成千上万的,通过遍历每一个样本对期望进行计算所需要的计算量是非常大的。在实际中,往往是在训练集中少量采样一些数据拿来计算,然后求出这些样本的平均值。

实际上可以找到两个理由来支撑为何采用小批量算法:

第一,n个样本的均值的标准差是

,其中

是样本值真实的标准差。分母

说明样本数量的贡献是低于线性的,可以算一下,我们用100个样本和用10000个样本来计算均值标准差,多用了100倍的数据,却只降低了10倍的标准差。如果能够迅速求出估计值,而不是缓慢计算准确值,会加快算法的收敛速度。

第二,训练集中经常会存在冗余的情况,完全有可能出现相同数据,如果重复了m次,那么用小批量算法就可以少花m倍的时间。

3. SGD算法与引入动量的SGD算法

3.1 SGD算法

随机梯度下降法(SGD)是一种非常经典的优化算法,常应用在机器学习中,尤其是深度学习中。首先从训练集中随机选取m个样本的生成得到一个小批量,然后计算他们的梯度均值。

算法:SGD在k个训练迭代的参数更新

输入:学习率

输入:初始参数

  while 未满足停止条件 do

从训练集中采集包含m个样本

的小批量,其中数据

和对应目标

计算梯度估计:

更新参数:

  end while

SGD中的超参数是学习率,在实际的训练中,我们需要逐步地降低学习率,因此将第

步的学习率记为

,通常采用指数衰减的策略对学习率进行调整。

3.2 动量SGD算法

动量是一个物理学中类比过来的概念,它是为了解决经典的SGD收敛速度慢的问题而提出的。它能够保留上一轮更新中的参数更新增量,并加入该轮的梯度。

参数更新变为:

的更新为:

其中

是动量参数,

是当前轮次计算得到的梯度。

可以发现参数

更新不再是仅仅加上梯度变化

,而是加了个速度

,这个

就表示引入的动量元素,通过式子也可以看出来:第一,它可以保留上一次的梯度信息,通过动量参数

来控制上一次的更新量对本次更新量的影响,注意到它是一个非负项,所以它起到了“惯性”的作用,上一次的增量大则带给本次更新的增量影响就大;如果上一次的增量小,那么它带给本次更新的增量影响就小。

可以对SGD算法和动量SGD算法进行对比:

经典SGD算法:

1.直接用梯度更新参数

.

动量SGD算法:

计算速度

更新. 2. 利用速度

来更新参数

.

给出动量SGD算法流程如下:

算法:引入动量的SGD在k个训练迭代的参数更新

输入:学习率

,动量参数

输入:初始参数

,初始速度

  while 未满足停止条件 do

从训练集中采集包含m个样本

的小批量,其中数据

和对应目标

计算梯度估计:

计算速度更新:

更新参数:

  end while

3.3 Nesterov动量SGD算法

Nesterov动量SGD算法与标准动量算法类似,只不过在计算梯度前对参数

进行了校正。使得在计算梯度之前给参数

加上一个动量因子,而不是原模原样地把上一次的

拿来求解梯度。可以做一下对比:

标准动量SGD算法中的梯度估计:

1.直接用上一次更新得到的

求梯度

Nesterov动量SGD算法中的梯度估计:

1.用上一次更新得到的

先求一个临时参数.

2.用临时参数求梯度.

给出Nesterov动量的SGD算法流程如下:

算法:引入Nesterov动量的SGD在k个训练迭代的参数更新

输入:学习率

,动量参数

输入:初始参数

,初始速度

  while 未满足停止条件 do

从训练集中采集包含m个样本

的小批量,其中数据

和对应目标

计算临时参数:

计算梯度估计:

计算速度更新:

更新参数:

  end while

4.自适应学习率算法

学习率本身就是很难调试的一个超参数,这是工业界公认的事情。动量算法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调参的压力,但代价是多引入了一个超参数。总有人会想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于是就提出来了Adagrad, AdaDelta, Adam, RMSProp, 动量RMSProp等自适应学习率算法。本节梳理各个算法流程,并进行对比。

4.1Adagrad算法

算法:Adagrad算法

输入:全局学习率

输入:初始参数

输入:小常数

,为了数值稳定大约设置为

初始化梯度累积量

  while 未满足停止条件 do

从训练集中采集包含m个样本

的小批量,其中数据

和对应目标

计算梯度估计:

累积平方梯度:

计算参数更新量:

更新参数:

  end while

Adagrad算法可以说是与SGD算法的框架非常像了,我们来对比一下区别之处:

SGD算法中的参数更新:

1.直接用梯度来更新参数

Adagrad算法中的参数更新:

1.梯度累积变量与梯度内积累加得到累积平方梯度.

2.利用累积平方梯度计算参数更新量

3.利用参数更新量

更新参数

.

4.2 AdaDelta

算法:AdaDelta算法在第k轮的迭代

输入:衰减率

, 全局学习率

输入:初始参数

初始化梯度累积量

  while 未满足停止条件 do

从训练集中采集包含m个样本

的小批量,其中数据

和对应目标

计算梯度:

累积梯度平方期望:

计算参数更新量:

缓存累积更新:

更新参数:

  end while

AdaDelta算法是adagrad算法的延伸和改进,他们的不同之处在于:

Adagrad算法中的参数更新:

1.梯度累积变量与梯度内积累加得到累积平方梯度.

2.利用累积平方梯度计算参数更新量

3.利用参数更新量

更新参数

.

AdaDelta算法中的参数更新:

1.计算累积平方期望

.

2.计算参数更新量

.

3.缓存累积更新

.

4.利用参数更新量

更新参数

.

4.3RMSProp算法

算法:RMSProp算法

输入:全局学习率

,衰减率

输入:初始参数

输入:小常数

,为了数值稳定大约设置为

初始化梯度累积量

  while 未满足停止条件 do

从训练集中采集包含m个样本

的小批量,其中数据

和对应目标

计算梯度估计:

累积平方梯度:

计算参数更新量:

更新参数:

  end while

RMSProp算法实际上对AdaGrad算法做出了改进,修改了累积平方梯度和参数更新量的计算方法,在非凸情况下比AdaGrad效果较好。

RMSProp算法和AdaGrad算法区别在于:

AdaGrad算法:

1.梯度累积变量与梯度内积累加得到累积平方梯度.

2.利用累积平方梯度计算参数更新量

RMSProp算法:

1.梯度累积变量与梯度内积累加得到累积平方梯度.

2.利用累积平方梯度计算参数更新量

4.3Nesterov动量RMSProp算法

算法:Nesterov动量RMSProp算法

输入:全局学习率

,衰减率

,动量系数

输入:初始参数

, 初始速度参数

初始化梯度累积量

  while 未满足停止条件 do

从训练集中采集包含m个样本

的小批量,其中数据

和对应目标

计算临时参数:

计算梯度估计:

累积平方梯度:

计算速度更新:

更新参数:

  end while

给出RMSProp算法与动量RMSProp算法的区别:

RMSProp算法:

1.梯度累积变量与梯度内积累加得到累积平方梯度.

2.利用累积平方梯度计算参数更新量

.

3.利用参数更新量

更新参数

.

Nesterov动量RMSProp算法:

1.计算临时参数

2.利用临时参数计算梯度g$$

3.计算累积平方梯度

4.计算速度更新

5.利用速度更新参数

4.4Adam算法

算法:Adam算法

输入:全局学习率

(建议默认0.001)

输入:矩估计的指数衰减率,

在区间

内(建议默认0.9和0.999)

输入:用于数值稳定的小常数

(建议默认

)

输入:初始参数

  初始化一阶和二阶矩变量s=0, r=0

  初始化时间步t=0

  while 未满足停止条件 do

从训练集中采集包含m个样本

的小批量,其中数据

和对应目标

计算梯度:

更新有偏一阶矩估计:

更新有偏二阶矩估计:

修正一阶矩的偏差:

修正二阶矩的偏差:

计算更新量:

计算更新:

  end while

Adam算法与其他的优化算法相比,区别还是比较大的,在参数更新的过程中,首先计算了有偏一阶矩和二阶矩,然后修正一阶矩和二阶矩的偏差,再用修正后的一阶和二阶矩求解参数更新量,最后利用参数更新量对参数进行更新。

5.关于优化的二阶方法

前面提到的优化方法基本上都是利用一阶导数进行优化的方法,常用的二阶近似方法有:牛顿法,共轭梯度法,BFGS.以后有机会再来更新吧.

顺便推荐一下几个博客吧

https://blog.csdn.net/blue_jjw/article/details/50650248

https://blog.csdn.net/u012759136/article/details/52302426

作者:吴金君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33eed2e1d357

來源: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的转载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并注明出处。

你可能感兴趣的:(深度学习里的一些优化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