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上世紀八十年代,隨著香港地區經濟的日漸繁榮,其文化事業發展也越發蓬勃——香港一度成為整個華語文化的中心,有著高度發達成熟的唱片工業、電影工業,粵語歌也隨著香港電視劇和香港電影傳遍世界,那是有“東方明珠”美譽的香港最為璀璨的時候,Hong Kong 成為了一個聞名世界的地方,來自Hong Kong的廣東歌在全世界的華人社區被廣泛傳唱。
在樂壇歌手輩出,唱片頻發之時,設立頒獎禮以表彰台前幕後音樂人的貢獻是大勢所趨。1978年由香港電台創立的「十大中文金曲頒獎音樂會」是香港最早的樂壇頒獎禮,以推動本地創意工業,鼓勵音樂創作,對香港樂壇過去一年作整體回顧。「十大中文金曲頒獎音樂會」是歷史最悠久的,見證着香港樂壇的興衰[1]。及至八十年代,香港湧現出一大批巨星級別的歌手,隨著之後TVB也辦起了「十大勁歌金曲頒獎禮」,兩大頒獎禮成為了當時樂壇年度盛事,也可以被視為是樂壇優秀歌手的成績單。
本文將會主要以兩大頒獎禮的得獎結果作為主要參考依據,分為群雄並起、譚張崛起、後背競逐三個章節,將80年代以年份劃分為三個階段,嘗試對八十年代的香港樂壇領軍人物進行簡單的分析和解讀。
一、群雄並起(1980-1983)
領軍人物:關正傑 林子祥
1980年的樂壇基本上還是電視主題曲的天下,是年的電視劇主題曲《上海灘》、《戲劇人生》、《人在旅途灑淚時》俱是雄踞龍虎榜榜首的經典名曲。1981年本地歌手演唱會如火如荼,許冠傑和林子祥分別在大球場和伊利沙伯體育館演唱會加場成為了彼時熱門話題[2]。1982年時伊館已經成為了當紅歌手開演唱會的第一選擇,關正傑與香港管弦樂團合作的演唱會成為了時年樂壇焦點,如今看來這是一次大膽的嘗試,也是第一次廣東流行音樂人和管弦樂團的合作。
1980年十大中文金曲中,林子祥一人入選了兩首歌曲——《分分鐘需要你》和《在水中央》,分別收錄在他當年的兩張廣東大碟《摩登土佬》和《一個人》。值得一提的是,兩首歌都是林子祥作曲,鄭國江填詞。《分分鐘需要你》的甜蜜輕快和《在水中央》的古典優雅讓人禁不住讚歎林子祥作曲多元和鄭國江填詞的巧妙。此前林子祥並沒有歌曲入選十大中文金曲,而此番一舉兩首歌入選年度「十大」,不僅昭示著他從英文歌轉唱中文歌的成功,也說明1980年是其音樂事業的一個高峰。同年,關正傑演唱的《殘夢》和《人在旅途灑淚時》(和雷安娜合唱)也入選了「十大中文金曲」,均為黎小田作曲、盧國沾填詞。後一首歌成為了香港流行音樂史上極為有名的合唱金曲,也是第一首入選年度十大中文金曲的男女合唱歌曲。
1981年、1982年的「十大中文金曲」頒獎禮上關正傑更是風頭佔盡,連續兩年以每年兩首金曲的驕人成績成為該頒獎禮的大贏家,也毫無懸念成為了從第五屆開始設立的「IFPI大獎」(歸屬於是年得到金曲數目最多的歌手)的首位得獎者。自78年出唱片就以演唱電視劇主題曲走紅的關正傑與同屬寶麗金公司且有「廣東流行歌之父」的許冠傑,被人們并稱為「雙傑」,是當時樂壇巨星中異常耀眼的兩位。1982年寶麗金更是為關正傑推出了《關正傑演唱會1982》的現場大碟,樂迷可以從這張大碟中一窺關正傑出色的中音和穩定的唱功,這也是一張香港樂壇八十年代早期為數不多的現場大碟。
關正傑歌曲獲獎情況
1981年十大中文金曲
《一點燭光》《醉紅塵》
1982年十大中文金曲
《萬水千山縱橫》《兩忘煙水裡》
1983年,TVB籌劃多時的音樂頒獎禮最終取名為「十大勁歌金曲頒獎禮」,並于1984年1月28日正式舉辦了「1983年度十大勁歌金曲頒獎禮」,評選出了十首「金曲」和「勁歌金曲季選最受歡迎獎」「作曲作詞人最受歡迎獎」「AGB觀眾抽樣調查最受歡迎獎」(金曲金獎前身)。關正傑以《漁舟唱晚》與和黃露儀合唱的《常在我心間》拿下兩首「金曲」(後一首歌更是榮獲「勁歌金曲季選最受歡迎獎」,也同時入選了第六屆十大中文金曲),可見以這幾年他在兩大頒獎禮所取得的成績,將之視為男歌手陣營里領軍人物並無太大爭議。
(事實上香港樂壇此時百花齊放,巨星如許冠傑、鄭少秋、徐小鳳、汪明荃、羅文、雷安娜、葉振棠、甄妮、譚詠麟等其實都在發光發熱,只能說在80年代頭兩年若以得獎數量來比較,關正傑和林子祥在男歌手陣營里較為突出罷了,遠未到任何意義上的“統治”程度,倒可以認為是演唱具有時代風格歌曲的業界標桿。)
從這個時期林子祥和關正傑的作品來看,林子祥從唱英文歌轉唱中文歌,但是其唱法依然是深受歐美音樂的影響,他的歌曲風格比起關正傑的經常唱武俠、民族等較為嚴肅的歌曲要顯得多元。同時作為一位出色的唱作人,林子祥擁有俗雅俱佳的創作能力,和許冠傑十分相似。作為建築師出身的關正傑從業餘歌手到名滿香江,亦充滿了傳奇色彩,從1975年到1982年他一共唱了75首電影、電視劇、電台節目的主題曲。早期其個人演唱作品的曲風多為粵語歌曲早期非常典型的古典曲風,充滿了傳統東方音樂的韻味,他本人也因常唱氣勢宏大的歌曲而被人稱為「正氣傑」。1982年在其事業巔峰時期,他獲選為「香港十大傑出青年」,以表彰他对公益事業的貢獻。
1983年林子祥從EMI改簽華納,許冠傑從寶麗金跳槽至康藝成音唱片,關正傑于次年也加盟康藝成音,康藝成音一時擁有許冠傑、關正傑、徐小鳳等多位重量級樂壇巨星,寶麗金此時不得不開始思索打造新的「一哥」,一個新的時代也在巨星們紛紛的轉會中逐漸拉開序幕。
二、譚張時代(1984-1988)
領軍人物:譚詠麟 張國榮
1.譚氏稱王,張氏崛起
寶麗金「雙傑」的跳槽讓一直處在公司二線的譚詠麟得到了公司的注意。譚詠麟曾為溫拿樂隊主音,單飛之後自1981年起每年都有歌曲入選「十大中文金曲」,早已是公認的巨星級別的歌手。終於在1984年,他等來了屬於他的「遲來的春天」。
1984年寶麗金為譚詠麟先後推出的兩張廣東大碟《霧之戀》和《愛的根源》不僅銷量走勢強勁,而且兩張大碟內的歌曲在當年幾乎全部流行。《幻影》、《霧之戀》、《愛的根源》和《愛在深秋》四首歌先後成為香港電台的「中文歌曲龍虎榜」周冠軍。當年到處都能聽到譚詠麟的歌曲,到處都能看到譚詠麟的報道[3]。而在次年年初的「第七屆十大中文金曲頒獎禮」上,譚詠麟一人入選兩支金曲(《愛的根源》和《愛在深秋》),成為了「IFPI大獎」的新得主。
1984年度「十大勁歌金曲」40首季選歌曲中,譚詠麟的歌曲更是不可思議地佔有10首!最終的年度頒獎典禮上譚詠麟以《幻影》《愛的根源》《愛在深秋》拿下三首金曲,《愛在深秋》還拿到了年度的「金曲金獎」。而令他風頭一時無兩的大碟《愛的根源》拿到了「最佳唱片監製」(關維麟),同名主打歌則拿到了「最佳作曲」(陳斐立)、「最佳作詞」(林敏驄)、「最佳編曲」(盧東尼)。在這年「十大勁歌金曲」首次設立了「最受歡迎男歌手」獎項,譚詠麟毫無懸念的將之收入囊中,昭示著他是過去一年里在樂壇最為熾手可熱的男歌手。
84年度兩大頒獎禮上驕人成績標誌著屬於譚詠麟的時代已經開始,而與此同時電影歌曲也已經幾乎全面改变了電視歌曲为主流的局面,香港樂壇的「都市情歌」逐漸取代「勵志」、「武俠」主題的歌曲成為主流。
1984年還有一位“超新星”嶄露頭角——出道七年歷經波折終於“熬出了头”的張國榮。1977年拿到「亞洲歌唱比賽」香港區亞軍,1979年寶麗金為其發行首張專輯反響平平,其後轉做演員,直到1983年簽約華星唱片后,其歌唱事業終於開始有了起色。
1984年張國榮憑藉一首舞曲《Monica》走紅,該歌曲佔據84年度中文歌曲龍虎榜的冠軍位置共計兩周(隔週上榜),并最終入選了84年度的「十大中文金曲」和「十大勁歌金曲」。這首歌曲雖然普遍被後世認為是第一首「登堂入室」的舞曲,但其實同年林子祥的《愛到發燒》先于《Monica》登上了84年度中文歌曲的龍虎榜周冠軍位置,并停留兩周之久,最終入選同年度的「十大中文金曲」,兩首歌區別只是前者改編曲來源于日本,後者來源於美國。此外,陳百強的《創世紀》也是同年一首較為有名的舞曲,有人甚至稱84年度是香港樂壇被舞曲入侵的一年[4]。
在84年度十大勁歌金曲頒獎禮上,譚詠麟上台領獎時和兩位主持人有這樣一段對話
(何:何守信,余:俞琤,譚:譚詠麟)
何:“我大概算了一下,你的每個歌迷被你賺了十塊錢”
余:“你覺得如何答謝你的歌迷,要有些行動才行,不能只講‘多謝’”
譚:“很簡單,我會在新的一年將賺歌迷的錢全送回給他們!”
余:“怎麼拿回來?排隊收錢?”
譚:“排隊收錢太市儈了,我將會在新的一年1985年,精心炮製一張新的唱片……”
(笑聲)
何:“又去賺人家的錢?這算什麼?”
譚:“你聽我說,這張唱片每張都會比原價超值十塊!”
(笑聲)
這張被譚詠麟稱為“超值”的唱片便是《愛情陷阱》。
該大碟是譚詠麟第九張廣東大碟,發行與1985年二月,專輯的同名主打歌《愛情陷阱》不僅一經出世就大受歡迎,當中副歌最後一句「這陷阱,這陷阱,這陷阱,偏我遇上」一句,更是深入民心[5]。專輯中的《愛情陷阱》、《雨夜的浪漫》和《情是永遠著迷》三首歌曲先後登上了「中文歌曲龍虎榜」周冠軍的位置,前兩首歌各自蟬聯兩周冠軍,雙雙入選了年度「十大中文金曲」,也因而讓譚詠麟再獲「IFPI大獎」。十大勁歌金曲頒獎禮上,《愛情陷阱》《雨夜的浪漫》也入選了年度「十大」,前者更是獲得了的「金曲金獎」,而譚詠麟也毫無懸念地蟬聯「最受歡迎男歌手」,再度成為該頒獎禮上的大贏家。這張大碟的成功讓譚詠麟穩坐樂壇霸主地位,其84、85兩年在音樂上的成就讓樂壇也讓其他男歌手難以望其項背。《愛情陷阱》再度創造的“奇跡”也因此讓它與《霧之戀》《愛的根源》三張大碟被合稱為「愛情三部曲」,既是譚詠麟單飛后的事業早期最具有代表性的三張大碟,也是香港進入都市情歌時代后不可忽視的三張唱片。數年後金唱片頒獎典禮復辦,《愛情陷阱》被評為85年度最暢銷唱片。
去年與譚詠麟同樣鋒芒畢露的樂壇新星的張國榮在85年繼續發光發熱,「中文歌曲龍虎榜」周冠軍的歌曲數目從84年的一首變為兩首,「十大勁歌金曲」季選歌曲亦從84年的三首變為五首,僅次於譚詠麟的七首,上升勢頭十分明顯。一首和《Monica》同樣改編自日本舞曲的《不羈的風》再次入選兩大頒獎典禮上的年度「十大」,不僅樹立其略有叛逆的青春偶像形象,也讓張國榮在樂壇巨星隊列里站穩腳跟。
此外,時年香港的演唱會也是搞得如火如荼,各路歌手紛紛在紅磡體育館開個唱,而且場數你追我趕,林子祥是13場,張國榮是10場,徐小鳳相隔三個月共開了十多場,但譚詠麟卻以20場的紀錄遙遙領先[2]。
回望84年度十大勁歌金曲頒獎禮上,張國榮演唱完活力四射的《Monica》之後,還演唱了去年落選年度十大的歌曲《風繼續吹》,蟄伏樂壇數年之久,如今終於登上一線歌手的位置,想必其當時之心情可謂是感慨萬千。湊巧的是,作為獲獎歌手,他恰好坐在當晚頒獎禮的“大贏家”譚詠麟的旁邊,譚詠麟屢屢上台領獎之前,張國榮都會鼓掌、甚至和譚詠麟擁抱表示祝賀,兩人並未意識到日後二人竟然會「交鋒」,甚至以「爭霸」的形勢將樂壇推向一個新的高峰。
2.譚張爭霸,盛世頂峰
儘管在85年度的兩大頒獎禮上譚詠麟依然是最大贏家,但是寶麗金85年末為其推出的大碟《暴風女神Lorelei》並未能延續「愛情三部曲」的銷售熱潮,其中一個原因是本張大碟大量採用了作曲《愛情陷阱》的芹澤廣明的作品,儘管芹澤廣明依然奉上了如《暴風女神Lorelei》和《朋友》這樣的好作品,但是亦有人認為譚詠麟的本張專輯缺乏突破。另外,得益于84、85兩年的巨大成功,譚詠麟知名度急劇上升,寶麗金公司逐步為其籌備世界巡迴演唱會,84-86年譚詠麟演唱會開到了東南亞、日本、英國、加拿大、美國、澳大利亞。也正因為此,在事業巔峰時期的他在86年僅在夏季推出了一張全新大碟《第一滴淚》。
另一邊,張國榮上升勢頭不減,先是在五月推出了“五光十色”的大碟《Stand Up》,又是主演了《英雄本色》一路紅到韓國,接著十月推出的第二張大碟《愛火》同樣大受歡迎,聲勢上張國榮自84年躋身一線以來首次可以認為是追趕上了可視作其樂壇前輩的譚詠麟。彼時香港狗仔隊方興未艾,遇上此番可大做文章的題材自然是不可放過,在媒體的推波助瀾下,兩位樂壇熾手可熱的巨星的粉絲團體之間就開始出現大大小小的摩擦,最後甚至開始有針對歌手本人的不良行徑出現,可謂香港流行音樂上第一次「大規模的粉絲衝突」事件。
86年度「十大勁歌金曲」季選歌曲中張國榮一人以七首歌入圍遙遙領先與其他歌手,譚詠麟則以四首歌入圍屈居第二。「中文歌曲龍虎榜」上張國榮則首次以五首歌獲得共計五個周冠軍與譚詠麟並列第一,比起前兩年僅一兩首歌登上冠軍位置的情況截然不同。從張國榮崛起的走勢來看,先是于84年超越了同輩陳百強,兩年後又一度比肩譚詠麟,可見「譚張爭霸」其實在所難免,樂壇最為耀眼的兩位男歌手只有“爭奪”唯一一個「最受歡迎男歌手」的位置。
說到十大勁歌金曲頒獎禮設立的「最受歡迎男歌手」和「最受歡迎女歌手」的獎項,其實並沒有明確公開究竟如何評判,84、85年度譚詠麟年年拿下三首金曲,而拿到「金曲金獎」的《愛在深秋》和《愛情陷阱》亦是唱到街知巷聞,其拿下「最受歡迎男歌手」實至名歸。但是86年度的張國榮不僅以《有誰共鳴》和《當年情》入圍年度「十大」,其歌曲《有誰共鳴》拿到了最佳填詞獎,《當年情》拿到了最佳作曲和最佳編曲獎,《黑色午夜》拿到了最佳唱片監製獎,可以說台前幕後的獎項都被張國榮和與之合作的音樂人包攬,而出人意料的是「最受歡迎男歌手」依然頒給了譚詠麟。同樣出人意料的是,最終獲得「金曲金獎」的《有誰共鳴》居然沒有入選「十大中文金曲」(自「十大勁歌金曲」頒獎禮創辦以來首次,亦是80年代唯一一次出現的“偏差”)。
相比之下,「十大中文金曲」頒獎禮上則有意避免了“火藥味”,例如幕後大獎并未有一位歌手的作品“獨霸”的現象,最能彰顯該年成就的「IFPI大獎」也是由獲得金曲數量最多的歌手獲得,簡單直接。結果就是86年度的「十大中文金曲」頒獎禮上依然是譚詠麟獨獲兩首金曲第三度成為「IFPI大獎」的贏家,“爭霸”的意味較另一頒獎典禮稍弱。
86年度的「十大勁歌金曲」頒獎禮上,譚詠麟、梅艷芳、張國榮三人以一人兩首金曲的成績「三足鼎立」,譚、梅分獲最受歡迎男女歌手,張國榮獲金曲金獎,可見樂壇形勢是從譚詠麟一家獨大變成三人共同稱霸。金唱片頒獎典禮復辦后,86年唱片銷量冠軍是並非爭霸中的「譚張」的任何一張大碟,而是梅艷芳的《壞女孩》。值得一提的是,86年自傳式歌曲盛行,多位歌手找人量身定做自傳式作品,較為有名的是譚詠麟的《無言感激》,張國榮的《有誰共鳴》,羅文的《幾許風雨》,巧的是三首大熱歌曲填詞的竟然都是小美(她因而也被人稱為「裁縫」)。
時間來到了1987年,譚詠麟先是在年初推出了《墻上的肖像》,接著又在暑期推出《再見吧!?浪漫》,儘管世界巡迴演唱會依然未停止,但是重心顯然放在了本地。《第一滴淚》雖然較《暴風女神Lorelei》有轉型成功,但销量上只是差強人意。不過且其中劉以達作曲的作品質量上乘,今次《墻上的肖像》則以劉以達作曲的作品為主。而《牆上的肖像》中收錄有譚詠麟作曲作品兩首,《再見吧!?浪漫》當中譚詠麟本人作曲的作品竟達五首,這是繼84年《傲骨》之後再一次有其作曲作品收錄在個人大碟中。
另一方面,張國榮轉簽新藝寶,同樣是在夏日推出了大碟《Summer Romance 87》,該張大碟的封面形象還轉門請了日本的造型指導,其形象較華星時期的青春偶大為不同。大碟的歌曲方面,快歌既有改編自安全地帶的《拒絕再玩》也有本地創作的《無心睡眠》,慢歌既有傾訴心聲的《共同渡過》也有其主演電影的主題曲《倩女幽魂》,總體來看歌手的唱腔和歌曲主題都比以前要成熟不少,讓人耳目一新。
87年仍然是譚張二人“被爭霸”的一年,普遍認為「譚張爭霸」是一個「張國榮追趕譚詠麟的遊戲」,而87年也更是經常被提到「張國榮有隱隱超越譚詠麟的勢頭」的一個例證。派臺歌方面,全年兩人均有三首派臺歌拿到兩台冠軍(當時僅有香港電台和TVB兩台),但是由於譚詠麟是年有兩張大碟,故而「中文歌曲龍虎榜」拿到周冠軍的歌曲和「十大勁歌金曲」季選中入圍的歌曲都要比張國榮要多,分別為五首歌五周冠軍與六首歌入圍季選,相當於在頒獎典禮之前已經佔得了一些優勢。
在又是傳聞和流言鋪天蓋地之中,樂壇迎來了87年度的「十大勁歌金曲」頒獎禮,第一首金曲是譚詠麟的《知心當玩偶》,最後一首則是張國榮的《無心睡眠》。最終譚詠麟以《知心當玩偶》《無邊的思憶》和《Don’t Say Goodbye》三首金曲第四度加冕了「最受歡迎男歌手」,張國榮則以《無心睡眠》蟬聯了「金曲金獎」。
“二比二,打成平手了!”
86年度「十大勁歌金曲」頒獎禮上主持人余琤在張國榮第二首金曲宣佈之後大聲說道。無獨有偶,87年度「十大中文金曲」頒獎禮上主持人區瑞強在張國榮拿到第二個獎之後也說了類似的話,足見頒獎禮之外「爭霸」早就並非轉瞬即逝的普通新聞。
87年度「十大中文金曲」頒獎禮恰好是第十屆,因而與之前相比自然要更為隆重,而有資格拿到「十大」的歌手中最為耀眼的則又是已經被「爭霸」所累多時的譚張二人。结果是譚詠麟以《知心當玩偶》和《Don’t Say Goodbye》獨佔兩元,第四次獲得「IFPI大獎」,張國榮以《Summer Romance 87》拿下「CD鐳射大獎」和「IFPI唱片銷量大獎」兩個銷量大獎,不遑多讓。
出乎很多人的意料,譚詠麟在當晚拿到「IFPI大獎」并演唱了剛推出不久的新歌《玩出火》之後,竟宣佈了自己將不會領取具有競爭性質的獎項的決定,不僅讓觀眾錯愕,也讓他的歌迷們大呼難以接受。而「譚張爭霸」也在《無言感激》的歌聲中,歌迷的呼聲中以譚詠麟不再領獎為形式的「讓位」結束[6]。
1987年,譚詠麟是全年本地唱片銷量最高的男歌手,而該年所有唱片中銷量最高的唱片則是張國榮的唱片。回顧十大中文金曲創辦十年,譚詠麟以「中文歌曲龍虎榜」22首歌27個周冠軍,「十大中文金曲」11首金曲和蟬聯四屆「IFPI大獎」的成績成為了「金曲十年大獎」的得主,坐擁如此光輝的成績下,他選擇了把得獎的機會讓給新人,成為了首位在事業巔峰期宣佈不再領獎的歌手。
在「爭霸」結束之後的1988年,張國榮終於成為了樂壇首屈一指的男歌星——年中連續在紅館開了23場「百事巨星演唱會」,打破了譚詠麟之前連開二十場的記錄。次年在「十大勁歌金曲」頒獎禮上以《貼身》《沉默是金》(與許冠傑合唱)兩首歌入圍「十大」并毫無懸念地首次拿到了「最受歡迎男歌手」,在「十大中文金曲」頒獎禮上以《無需要太多》《沉默是金》兩首歌入選「十大」并榮獲「IFPI大獎」,在這一年里張國榮毫無疑問就是樂壇男歌手陣營的一號人物。
88年香港全年本地銷量最高的男歌手無疑是張國榮,但有趣的是銷量最高的唱片竟然是譚詠麟的《擁抱》。此外譚詠麟雖然退出各種「金曲」的角逐,但是歌曲依然參與派往香港電台、TVB和新設立的商業電台。「中文歌曲龍虎榜」上譚詠麟和張國榮均以四首歌四個周冠軍為樂壇之首,歌曲打榜來看譚詠麟《半夢半醒》《八十隨後》兩首「三台冠軍歌」,張國榮則為一首《無需要太多》。不過商業電台以歌曲播放率為評判依據的「叱咤樂壇男歌手」金獎則由張國榮獲得。
可見譚詠麟雖然退出領獎,但是在88年聲勢不減。譚張兩人依然是全港男歌星里最具有影響力的二位。
小結
譚詠麟和張國榮無疑是八十年代中後期香港樂壇男歌手陣營里最為耀眼的兩人,亦是討論八十年代香港樂壇時不得不提的兩人。譚詠麟的崛起讓香港樂壇以小調為主的鄉土音樂逐漸向都市現代音樂過渡,並且在頒獎禮上的獨領風騷讓香港樂壇見識到何謂之超級巨星。張國榮的走紅伴隨著舞曲傳入香港的潮流(事實上彼時的美國日本都恰逢的士高舞曲火爆的時代,香港只是緊隨其後),而且歌影雙棲讓其電影作品和音樂作品相互促進亦成為了另一個奇跡。至於兩人被捆綁「爭霸」則主要是傳媒行業中開始興起的炒作所致,其造成結果是兩位歌手「一退一隱」,歌迷之間衝突不斷,整個事件開創了多個“全港首次”。
三、後輩競逐(1989-1990)
代表人物:張學友 王傑 李克勤
張學友
84年憑藉演唱關正傑《大地恩情》獲得香港十八區業餘歌手大賽冠軍,年末簽約寶麗金,次年就有個人第一張廣東大碟《Smile》問世并且人氣高漲,并榮獲第八屆「十大中文金曲最有前途新人奖」,張學友出道時可謂順風順水。85年到87年三年間寶麗金唱片為張學友推出共計四張廣東大碟,張學友不僅年年有作品入選年度的「十大勁歌金曲」和「十大中文金曲」,還在87年在紅館一連開了六場個人演唱會,是譚張爭霸時期表現最為搶眼的新人。儘管88年聲勢有所下滑而且負面新聞頻出,但是89年他重新振作,以《給我親愛的》《只願一生愛一人》兩張大碟重新回到準一線歌手的前列。
王傑
87年末以國語大碟《一場遊戲一場夢》在臺灣甫一出道就震驚樂壇,被臺灣樂壇認為是「填補了劉文正之後巨星的空白」,王傑在曲折之後終於以飛碟唱片力捧的創作歌手身份大放異彩。成長于香港的王傑在成為臺灣樂壇的領軍人物之後殺回香港,88年簽約華納唱片公司,89年接連推出了《故事的角色》《誰明浪子心》兩張廣東大碟,共計三首派臺歌登上三大電台的冠軍位置,最終以《誰明浪子心》入選年度的「十大中文金曲」和「十大勁歌金曲」,同時斬獲三大電台所有的新人獎金獎,并于90年初在紅館一連開了六場演唱會。
李克勤
85年年僅17歲的李克勤以偶像譚詠麟的《霧之戀》獲得十九區業餘歌手大賽冠軍并成功簽約寶麗金唱片公司,後于87年推出了第一張大碟《命運符號》,88年的大碟《夏日之神話》使之成名,89年的名曲《一生不變》更使他成為萬眾矚目的新秀。李克勤憑藉《一生不變》歌曲同時入選了年度「十大中文金曲」和「十大勁歌金曲」,甚至被譚詠麟看好為其接班人,因而在張國榮等巨星引退之時亦被寄予厚望。
分析
譚張爭霸結束之後,張國榮在88-89年依然牢牢佔據著「最受歡迎男歌手」的位置。同時,無線和香港電台的頒獎禮上女歌手的表現愈加搶眼,而商業電台主辦的「叱咤樂壇流行榜」頒獎典禮上88-89年度的「叱咤樂壇男歌手」都以張國榮、譚詠麟、陳百強分獲金銀銅獎為結果,說明樂壇還未有接班人可以接過龍頭之位。綜合89年度三大頒獎禮的結果來看,張學友、王傑、李克勤被視為最有潛力的男歌手[7]。
譚詠麟退出頒獎典禮之後,寶麗金必然需要打造至少一位新的男歌手以樂壇新領軍人物的身份在各大頒獎典禮上佔有一席之地,已在樂壇走紅數年的張學友是最佳的選擇,不料88年張學友《昨夜夢魂中》大碟銷量僅得幾千張,令人大跌眼鏡,反倒是李克勤同年的《夏日之神話》銷量和口碑不俗。在譚張聲勢都略微下滑的89年,張學友的重返一線、李克勤的繼續上升讓大家並不用擔心樂壇會後繼無人。89年底林子祥也宣佈退出頒獎禮,此時華納唱片已順利簽下了在臺灣和東南亞都已經是超級巨星的王傑,接替林子祥與各路歌手角逐三大頒獎禮,其浪子形象和高亢的聲線對當時都市情歌逐漸氾濫的樂壇是一種新的衝擊,而其成為歌手之前的曲折經歷亦受到了媒體的爭相報道和坊間的熱議。
從發行的廣東大碟來看,張學友和李克勤大碟中依然是改編日本流行曲為主,沿襲的是前輩譚詠麟的成功模式,而王傑則是將「台式流行曲」的風格帶入樂壇 [8]。
後記
縱觀香港樂壇浮沉幾時載,八十年代的香港樂壇始終是最耀眼的一個時期——音樂主題從市井鬼馬的口水歌轉向武俠、勵志歌曲,再轉向都市情歌、的士高舞曲,音樂元素上融合台式流行曲、R&B等;偶像派逐漸佔有一席之地,歌手的舞台表演效果亦成為其歌曲流行與否的重要因素;唱片市場復甦、演唱會越開越多;電影主題曲逐漸取代電視主題曲成為樂壇主流等等,百花齊放的樂壇仿佛盡在八十年代。
正因為八十年代的繁榮和難以再現的成功,該時代既成為了經歷過的人心頭的懷念,也成為了無法經歷的人心中的執念。筆者很遺憾未能親身經歷廣東歌創造奇跡的年代,但是廣東歌以其固有的魅力依然成為聽歌的首選,并讓筆者在反映時代的歌聲中不斷尋回屬於那個時代的味道。
儘管在各大論壇、社區已經飽覽各種各樣的關於當年樂壇的種種看法,但是鮮有如本文一樣的對於八十年代香港樂壇重要男歌手的系統介紹,而且許多文章之分析缺乏足夠準確的論據支撐其觀點,又或是其觀點本身只是人云亦云,並不能作為了解港樂歷史的可靠材料。
本文的分析更多是對廣東歌流行文化最為表面的一層進行分析,並未深入涉及音樂本身如編曲、聲樂方面,若將來能夠對類似方面有更深學習,將會加入後續的文章作為補充分析。
感謝Miss Ng同Karen Loo兩位港樂迷對於筆者撰寫此文的幫助和支持。
參考資料
[1] 維基百科 https://zh.wikipedia.org/wiki/十大中文金曲頒獎音樂會
[2]黃志華《香港流行曲發展年表(70-90年代)》
[3] 黃志華《香港中文歌發展史話簡篇》
[4] 黃志華 《回顧80年代香港樂壇》
[5] 維基百科 https://zh.wikipedia.org/wiki/愛情陷阱
[6] 香港網絡大典 http://evchk.wikia.com/wiki/譚詠麟
[7]100分: 從三大頒獎典禮觀九零年樂壇形勢
[8]馮禮慈《尋回耳朵——香港粵語流行曲VERY簡史(1950-2002)》(原載於2002年《明報周刊》)
會計撻Q
於2018年4月15日凌晨
美國波士頓